野蛮生长的打车应用市场终于等到政府的管治之靴落下。
7月1日,北京市交通委运输局出台了《北京市出租汽车手机电召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其中主要规定包括:
1.手机电召软件不能“加价”召车,软件服务商所收取的费用,必须与本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收费标准“看齐”,也就是即时召车服务5元,提前4小时召车服务费6元;
2.今后手机电召服务运营商应与出租汽车调度中心“96106”签署合作协议,绑定服务、联合调派,这些手机电召软件必须经本市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获得授权许可,接入行业统一的电召服务平台。
此次《细则》的出台,被外界解读为传统力量利用行政权力加入打车应用市场红利的争夺。“后续将影响到打车应用的市场规模和相关创业企业的估值。”一位风险投资行业人士向腾讯科技指出。
传统力量加入红利抢夺战 投资分化将加速行业洗牌
北京市政府出台的《细则》取消了打车应用的加价模式,而改以电召服务费。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出租车保有量是6.7万辆,个体出租车1000辆左右,180家出租车公司控制了剩下的6.6万辆。根据市场调查显示,一位单班出租车司机每天平均会接活18个单左右,这意味着北京出租车公司每天日交易次数为120万左右。按照北京打车软件目前较高的渗透率,业内人士预估接单比例约为10%,那么每天线上叫车的次数也达到了12万左右。如果按照《细则》的规定,即时预约每次5元,那么线上叫车市场每天的营收总额会是60万。
如果考虑到线上打车转化率的保守估计以及目前打车应用渗透率迅速上升的趋势,这个数字往上调整的空间极大。目前,这个服务费用最终会如何来分配,由谁来获得与管理,在《细则》当中并没有提及。
本次《细则》当中还规定,“手机电召软件必须经本市出租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获得授权许可,接入行业统一的电召服务平台。”这意味着打车应用行业的牌照制度已经形成,这把牌照之尺将会把打车应用市场队伍拦腰砍断:那些注册资金多,用户规模大,将很容易拿到牌照进入这个体系,与传统行业形成联盟,而大多数打车应用有可能会被挡在这种壁垒之外而面临被洗牌的命运。
由于打车应用目前并没有成型的商业模式,完全是资本驱动的产业,资本的多寡决定了打车应用未来能够走多远。而资本是否会持续介入,完全取决于打车应用本身的推进速度。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政府制度壁垒形成,那么打车应用两级分化明显,投资市场将会更加谨慎和集中,排在打车应用队伍前面的打车应用依然会继续拿到投资,而后面的打车应用将因为受到政府控制而使用户增长减缓而最终拿不到风投。
目前打车应用软件获得融资的情况不一。公开资料显示,嘀嘀打车跟打车小秘获得了千万美元级别融资,其中打车小秘今年4月推出,用户规模较前者较小,在用户覆盖率面上还处于早期的大量砸钱扩张的阶段。摇摇招车去年5月获得300万美元的融资,这些钱已经支撑了1年多的运营,之前传言3月份的B轮融资目前没有了消息,而快的打车用阿里巴巴300万美元的投资进行了17个城市的推广,其“余粮”多少可以想象。“那些现在没钱的打车应用,今后就越难融到钱了,只能面临被洗牌的命运。” 打车小秘负责人、易到用车副总裁杨芸向腾讯科技表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