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适合做这只推手?
当然,话题回到最初。面对新媒体推广的诱惑,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想当然的置身事外,毫不关心。新媒体的推广形态也确实能够形成企业品牌的第二次传播,甚至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在行业里的影响力。
问题是,谁来做这支推手更为合适?
目前,业界普遍的做法有三种:
*种,是企业自己操盘,优点是只有企业最懂自己,缺点是专业的人不一定懂传播这档子事,属于外行人干内行事,另外,细嚼慢咽的推广也会增加一些时间成本,同时造成较高的人力成本。著名的企业当中,像IBM就属于这个类别。而严谨的,循序渐进的作风也符合一向稳健的IBM企业特征。
第二种,也是最为普遍的形态,是外包给公关公司或者已经成长起来的较大的微博推广专业机构。优点是策划能力强,懂的传播的内含,会在最短时间内造成*的效果,报告也漂亮,短时间看比企业自己来做实现的效果更显著。但缺点也依然明显,对于企业产品线,企业价值观,企业要实现的核心理念的不了解,导致推广的层次只能局限在眼球和外围层次上。这类企业当中,杜蕾斯的外包效果是*的。但更多的只是停留在泛泛的层次,更多的都只能沦为食物链顶端的悲剧化身。
第三种,是目前开始流行起来的,通过一些商业媒体外包实现微博推广的企业。通过媒体来管理官博,其实是前两种的一个折中的效果。相比而言,媒体即了解企业,又了解推广。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毕竟媒体不如企业了解自身,毕竟媒体不是专业的推广公司。两方面的折中之后的局面,效果也仅仅处于前两者之间。但是在食物链当中,媒体的身份并不强势,有些媒体的官
博维护并不会实现经营的业绩,也可能会作为一些广告和推广的副产品。
外包等于欺骗吗?
最后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食物链之外的最主要养分:用户。
官博的外包和官微的托管,意味着欺骗吗?官博和官微与传统的媒体推广*的区别就在于,这不是一个第三方的出口。这个新媒体的信息,已经被用户想当然的认为是企业自身的发布,官博乃至官微对于用户信息的交流,早已想当然的当作是企业对其本人的回复和交流。
有不少圈外的朋友跟笔者反馈过类似的信息:“对某些活动或者是事件,通过官博询问,得到的反馈总是很迟,而且时常不得要领”,这种情况其实也是导致微博影响力迅速下降的一个原因之一,微博的功能首先是互动,其次才是发布。当官博丧失了最主要的沟通的功能,发布功能的价值还能剩下多少,这一点很值得商榷。
写在最后,作为企业推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在建立之初为了实现一些效果,损失一些,甚至大量的金钱是可以弥补自建新媒体推广团队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是作为企业长期整体形象和品牌战略的组成部分,尽管你无奈,这件事最后还是需要企业自己来做的。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就要实现*化的价值。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