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俞敏洪:新东方的变革必须经过我才能完成

俞敏洪在采访中说,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如果说有困难的话,*的困难肯定在我。”
2014-04-04 10:28 · 凤凰财经 王婉莹

俞敏洪在采访中说,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如果说有困难的话,*的困难肯定在我。”“我手下互联网队伍很好,但是往什么方向变,资源怎么调动,战略方向的转移,永远是企业一把手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三大战役当时解放,毛泽东每天都是亲自指挥的重要原因。”岛君以为,俞敏洪已经找到了拥抱互联网的钥匙——转变思维方式。如果仅仅是员工转变没用,还得一把手转变,这样才能有助于形成系统的应对互联网的作战方法和玩法。俞敏洪已经变了,下一个就是你了?变起来吧!

  俞敏洪

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身上的标签很多,在去年,他又因为电影《中国合伙人》火了一把,而此刻,他所创办的新东方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过俞敏洪在忙于制定自救方案的同时,还是如期启动了二次创业——建设民办大学,他说这是多年的梦想。不过,他也坦言,在中国做民营高校的难度非常之大。

  公立教育一条腿走路,蹦久了会累

  问:有一个观点说,政府没有把手伸到您的口袋,是因为你做的是培训教育,而政府管的是学历教育。但是您有一个理想,要做一所一流的民办大学,这似乎是属于学历教育的领域。

  俞敏洪:是的,我这样做,一方面,因为政府已经把部分学历教育给开放给了民间,中国民办大学已经有300多所,尽管不少都是挂在公立大学的名下,但是现在政府也在要求,把这些独立学院变成真正的独立大学,这是一个机会,我认为政府愿意把教育资源逐渐往民间力量方向倾斜;另一方面,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说,我认为一个国家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在学历教育领域,一定是民办教育和公立教育结合,才能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现在中国的公立教育一支独大,相当于一条路走路,蹦太久了一定会累,也一定会不稳,这里至少需要一种竞争,只要不进入恶性竞争。凡是将所有的教育都归到公立教育,那么特别优秀的教育机构就特别难以出来。

  *的方法是把其中的一些大学,如果政府愿意的话,送给民间,给愿意真正办大学的教育专家,但是照样提供过去他曾经提供的各种支持。

  问: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

  俞敏洪:为了使这些大学未来更加有生命力,等于说大学民间化了嘛。

  问:这事本身是好的,但从政府自己的利益角度,未必是一件好事。

  俞敏洪:政府最伟大的利益,就是保证一个国家教育的长久、有进步的发展。

  问:对,但是这是我们的理想,具体落实到下面呢?

  俞敏洪:落实到下面的时候,关键是你把这个大学给谁的问题,由谁来管的问题,它是一个过程。国有企业给民间不也是一样的概念吗?凭什么不相信民间力量?这个国家是谁的,不就是老百姓的吗?老百姓是主人,对不对?你为什么不相信主人?很奇怪的事情。

  问:民间的这种认可,是否觉得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更好?

  俞敏洪:这是不可能的,原因非常简单,中国的私立大学教育体制被切断了,一所大学的优秀是要一百年、二百年的历史才能让它优秀,因为它是资源积累、人才积累的过程。中国允许民间办大学,实际上都没超过20年,是不可能办出优秀大学来的,即使所有的钱请进去都不可能,何况政府没给一分钱,而且中国的企业家现在还在成长期,也不可能有大量的钱捐出来去办私立大学。所以现在对民办大学要求和公立大学一样好,甚至要超过公立大学,我觉得这是对民办大学不公平的。

  花钱办大学,比买个巨大的坟墓好很多

  问:在经济领域,市场规律是可以发挥作用的,但是教育呢?

  俞敏洪:教育有教育的特殊规律,如果对教育没有热爱的人,请远离教育,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家朋友中间,至少还会有几十个人也是这样想的。当他们到一定年龄,发现他们的钱花在任何地方,都不可能给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的时候,他会想到也许一所大学校园是他*的归宿,比买一个巨大的坟墓要好很多。

  问:这是不是跟慈善的逻辑是一样的?需要中国的国家阶层成长到一定的阶段?

  俞敏洪:是的。

  问:那你觉得现在到了这个阶段了吗?

  俞敏洪:还没到,但是已经接近了,因为中国的*批富翁已经面临老年了。关键现在中国的企业家们,在选择的时候,选择把钱扔给自己的孩子,还是把钱更多的一部分扔给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已经到了这个时候了。

  问:你怎么样重塑民间对于民办大学的信心和认同?

  俞敏洪:这个重塑是不可能由任何人单个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我来说,比如我接手的耿丹学院,它就是一个高校下面的独立学院。那么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要脱离大学的附属,要归到教育系统直接去管;第二,设置的专业要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通过更好的待遇,吸引更好的老师;第四,要有真正懂大学的人,进行长久的管理,不能做短效的打算。所有这一切的完成,五年基本上能够奠定这个学校发展的基础,十年稍微有点苗头,二十年让大家认可这所学校是民办大学中间*的,那就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问:你现在对这个挺耗人的过程有耐心吗?

  俞敏洪:没有耐心的话你怎么做?尤其在中国,我们每个人的耐心都已经被锻炼出来了。

  问: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俞敏洪:对,但是总有人会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情的。

  现在说新东方有互联网基因很扯淡

  问:说到未来新东方的一个应对,对自己、对新东方是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

  俞敏洪:我肯定是乐观的态度。

  问:但是您之前在台上说的时候,好像还挺悲壮的,您觉得新东方没有互联网的精英团,做不了在线教育这个事情?

  俞敏洪:你肯定得这么说,我现在就说新东方有基因,我们会成功,这不是扯淡吗?我干吗把自己拔那么高?把自己放低以后,万一新东方做不好,那么我也早说过新东方做不好,那不挺好吗?

  问:但实际上怎么想的?

  俞敏洪:实际上,教育就是一个永远线上线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新东方线下系统是非常强大的,所以要做的就是如何用线上的工具和系统、平台,来加强新东方线下的东西,把线上的一部分和线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良好的补充和互动,这对我们来说,其实不需要真正去彻底推翻基因。

  问:它不是一个自己和自己的过程?

  俞敏洪:它实际上是你本来有两只脚两个手,但是通过吃移动互联网这颗药,你变成了蜈蚣,有无数个手可以抓取东西,就可以了。

  问:那要不要把原来的两手两脚砍掉呢?

  俞敏洪:那肯定不用,那两手两脚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蜈蚣太难听了,打个好听的比喻就是,你长出了移动互联网的翅膀,由一个凡人变成了天使,这就是教育领域应该迎接的变革。

  问:谁都想长翅膀,问题是长不出来,你觉得*的困难是什么?

  俞敏洪:如果说有困难的话,*的困难肯定在我。

  问:为什么?

  俞敏洪:因为我必须敏锐地捕捉到所有移动互联和互联领域对教育领域所带来的变革,并且要引领这种变革,所有这一切,在新东方至少必须经过我才能完成。

  问:你不能培养对互联网更有感觉、更年轻的?

  俞敏洪:我手下互联网队伍很好,但是往什么方向变,资源怎么调动,战略方向的转移,永远是企业一把手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三大战役当时解放,毛泽东每天都是亲自指挥的重要原因。

  问:可是这样都在你身上,这个风险......

  俞敏洪:不是都在我身上,是方向在我身上。我说同志们往那个方向走,我就可以休息了,但是我指错了以后,大家就掉到悬崖下面去了.所以对于我来说,累的不是日常天天在干活,累的是判断。

  问:你对你的判断有多大的信心呢?

  俞敏洪:我还是挺有信心的,因为新东方做了20多年,整体大方向的判断到现在没有特错误过,而且失误的地方也很少。

  问:但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呢?

  俞敏洪:不要把移动互联网想得那么复杂,它就是一个工具而已,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你用一种新的工具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是很容易的,而且对于我来说,我不相信中国企业家像我一样,用微信用了那么多,并且把微信变成一种生意,并且通过微信变成了新东方的一个传播平台、团结平台,从这个应该能判断出来,我对新鲜事物是非常感兴趣的。

  问:很少有人像你发了那么多微信红包,十几万人民币。

  俞敏洪:我趁着过年给员工发红包,不就是一种团结吗?同时我也接收了员工很多红包,大概也收到了两三万块钱。新东方有移动互联网思维,其实很多人都是非常先进的,不像你想得那么落后。

  问:但这个是在个人生活的领域,真正在企业运营方面呢?

  俞敏洪:个人生活领域应用熟练,很容易就会变成他工作时的思维模式,所以我们从来不限制个人在移动和互联网中花时间探索。

  问:在新东方的运营当中,你觉得最能体现移动互联网思维的案例是什么?

  俞敏洪:这个实际上是一种循序渐进的东西,比如说现在新东方的办公系统已经全是无纸化了,而且是手机和电脑、ipad可以同时的,或者全国联网的,我们的数据抓取都是及时的,这些东西都是循序渐进的,外界其实不会知道,但是新东方内部在改变这些。未来我们学生上课的所有课堂作业,都是通过互联网发送到他们的pad中的。

  问:在线教育这块儿呢?

  俞敏洪:学生上课缺席的话,下课回家,到家以后,随时可以补上老师的课,他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就能去听,不是这个班的学生,任何人都听不到。

  问:在在线教育的扩张上,你们会更多考虑自己发展,还是收购并购?

  俞敏洪:我觉得一定是两条腿走路,有好的就收购,没有好的就自己发展,核心的东西假如收购不能满足,自己发展,非核心的东西如果你认为它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且和现代化能够互补,就一定是收购。

  问:怎么判断好的投资呢?

  俞敏洪:靠这儿(头脑)。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