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会收购一个没有意义的公司。”被问到58同城会不会考虑收购赶集网时,姚劲波回答得很坚决,“赶集网的用户是我们用户的子集,商户也是我们的子集,产品也是copy我们的,收购这样一家公司没有任何意义。”
7月24日,笔者随搜狐IT自媒体观察团走访了位于北美国际商务中心的58同城总部。与霸气的商务中心名字不相匹配的是,58同城的主楼外观很屌丝,里面装修也毫无美感可言。不仅让人感叹:都上市了,姚老板也应该考虑换个土豪一点的办公环境啦。
除了对话58同城的明星CEO(上过好几次电视)姚劲波之外,一行人还与分别负责招聘、房产、汽车三条产品线的王毅、车林、徐贵鹏进行了深入探讨。闲话少叙,进入上料环节。
不会收购赶集网
最近经常有媒体人帮老姚出策略,鼓励58同城收购*的竞争对手赶集网。大家经常拿来探讨可行性的一个例子是:2012年初,在登陆纽交所一年多后,优酷收购了昔日与自己打得不可开交的对手土豆。
去年10月31日,58同城正式登陆纽交所,把赶集网甩在了身后。如今58财大气粗,姚劲波声称要拿10亿人民币用于外部并购,那为什么不像优酷吞并土豆一样,把赶集网收入麾下呢?倘若交易能够达成,大家也许再也不用在各种媒体上看这个神奇的网站和那个啥都有的网站打架了。
不过,这一听起来很好的点子,姚劲波似乎不太感冒。“我们不会收购一个没有意义的公司。”他回答得很坚决,“赶集网的用户是我们用户的子集,商户也是我们的子集,产品也是copy我们的,收购这样一家公司没有任何意义。”
确实,58同城和赶集网的顾客群体和业务形态相似度太高,很难达到1+1>2的效果。一般来说,一家公司对另一家公司进行收购,有可能出于这样几种考虑:1,获取更大的用户群体,或者覆盖更广泛的地域。很显然,58同城和赶集网的用户群和地域分布是高度重合的;2,获取后者的优势产品、技术,或者人力资源。产品和技术就不说了,分类信息网站的内在技术含量本身不高,外在长得又太像,没有差异化可言。至于人力资源,58同城目前在全国380多个城市有着3000多名负责地面推广运营的人员,倘若再把赶集网的这群人并过来,人力成本急剧上升,而商户总体数量却没增加,太不划算了。
当然,并购可能会导致58同城对商户的议价能力上升,但也翻不到两倍,除非58也想像搜房网一样被全面抵制。3,恶意收购。姚劲波貌似看起来没那么坏。
所以,58收购赶集网这种事,大家还是别再继续意淫了,姚劲波说:“毫无疑问,我们未来会一家独大。”言外之意乃是,要在竞争中扼杀赶集网,而不会听你们忽悠当冤大头花冤枉钱。
那么,58同城的10亿人民币会花在什么地方呢?姚老板说,会更多关注一些做本地服务的创新型公司,比如专注于更为细分品类的一些企业。简而言之,58同城做的是大平台,自身没有精力去把所有细分品类都做一遍,所以要用收购来补齐这一短板。
专注信息本身
不做新闻,不做评测,不做论坛,不做调查,也不会玩Banner广告。姚劲波表示,目前58同城的三个最重要的品类是招聘、房产、二手车,它们贡献的流量比例几乎为1:1:1。而58同城九年来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信息展示,未来也还是坚持这个方向。
“我们是典型的慢公司,2005年成立时就选择了一条注定艰难的路。用户在58同城,不管是找工作、找房还是买二手车,都是很低频的需求。”赚不到快钱的姚劲波认为,正是这种苦逼的生存方式为58同城构筑起了很高的行业壁垒,BAT这种高富帅,一定不会像他一样雇佣几千名地推人员来玩这么重和收效慢的生意。
58同城目前有500多万商户,而付费商户只有50多万。根据2013年财报,其年度总营收为1.457亿美元,会员费和在线推广是58同城的两大主要收入来源。姚劲波认为,想让B端500万商户中有更多人来使用付费服务,路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改善C端的体验。把虚假信息、干扰信息排除出去,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工作、房子或者车子。
“我们的商户都是很现实的,你带不来效果,人家为什么要掏钱?”姚劲波认为,正因如此,58同城从来没想过经营什么高大上的品牌,整天喊一些low一点的口号也挺不错的,让更多人记住58同城,当他们有信息需求的时候首先就想到这个神奇的网站。
时下,《后会无期》和《小时代3》正在热映,据说,这两部雌雄对决的影片中都有58同城的广告植入。
招聘房产二手车
招聘、房产、二手车这三条主线的负责人都说了啥?
王毅(负责招聘):
58同城、赶集网做的是低端人群的招聘,往上一层是拉勾网等垂直招聘网站,以及智联、前程无忧等中高端招聘类网站,最上面是专注高端招聘的猎聘网等。58同城只要锁定低端人群,就够了。
车林(负责房产):
58同城未来也不会做新房销售,只做二手房和租房;58同城鼓励房源真实性认证,链家地产在这方面做得*。
徐贵鹏(负责汽车):
2012年58同城开始发力二手车交易,势头很猛,前景广阔,这是个大市场;58同城目前还是坚守在信息展示上,汽车后市场未来可能会涉足。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