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滴滴顺风车正式上线。快车、专车产品线都面临着外部强劲对手的竞争,但顺风车的*对手却并非其他企业,而是完全不成熟的市场和滴滴快车。
由于顺风车的公益性定位,不从出行业务本身获得营收,反而要为扩大和培育不成熟市场投入长期的补贴,使得顺风车比快车、专车更加依赖用户规模,提速发展、快速商业化是顺风车的*要务。而滴滴的另一产品线,快车也同样定位公交车和出租车之间的市场,推广营销力度更猛,如果顺风车不能做到足够的差异性,容易被同样低价而且效率更高的快车挤压。
滴滴给顺风车定的目标是,一月内订单量10万单,年内过100万单。滴滴顺风车负责人黄洁莉告诉腾讯科技,顺风车的确会采取补贴烧钱政策,但*目标并不是清除对手,而是培育市场。和其它较为成熟的出行领域相比,拼车是一个潜力巨大但又是未知状态的市场,烧钱只是辅助手段,体验和服务的提升,才可能留住客户。对顺风车,用户数比市场占有率更重要。
嘀嗒将直面冲击
据了解,滴滴顺风车在北京计价规则是10元起步价,再加上每公里1元的里程费,99元封顶。采取预约方式,限定只能预约20分钟之后的订单。
但是在不同的城市,滴滴采用了不同的收费标准,起步价为5元到10元之间,里程的分摊费基本为每公里1元。
滴滴顺风车所采用的所有车型统一价格和分城市计价的模式,以及起步价、里程费和最高限额等计价规则设定,都和嘀嗒拼车较为雷同。而另外两家拼车软件,天天用车和51用车都采用不同车型分别计价和公里数梯度计价的规则。
易观智库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拼车行业专题研究报告2015》显示,2015年4月数据,嘀嗒拼车在日均活跃用户覆盖率上占比59.88%,日均使用时长占比达44.75%。而51用车和天天用车,日均活跃用户覆盖率上分别是21.71%和15.27%,日均使用时长占比33.7%和20.8%。
作为拼车市场三强,嘀嗒拼车、51用车和天天用车几乎占据了这个市场超95%的份额,其中嘀嗒拼车是拼车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
滴滴进入拼车市场,从运营模式对标来看,嘀嗒无疑是滴滴最重视和最认可的模式,也就意味着嘀嗒将直面*的冲击。
黄洁莉也坦言,和其他的拼车软件相比,滴滴的庞大用户量和安装量,使滴滴顺风车拥有了最强大的后盾,顺风车不需要冷启动,就能以最小代价实现用户的转换。而且顺风车作为C2C的出行方式,需要强大的数据能力,而这恰恰也是滴滴的强项。
滴滴CEO程维透露,截至5月,滴滴快的的APP的总用户量已达1.6亿,平台拥有135万的活跃司机,40万的专车司机。出租车业务已经覆盖全国360个城市,平均每天提供400万次的出行服务;专车业务落地在61座城市,每天提供150万次的出行服务。
据了解,目前顺风车已经招募超100万车主,北京已经在5月30日开始试运营,本月内滴滴顺风车将在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天津等26个城市上线,7月将在全国范围内上线。在用户数、覆盖城市和车主数量上,迅速赶超嘀嗒恐怕并不是难事。
与快车和不成熟市场PK
顺风车业务,在滴滴的四条关键产品线中,属于比较特别的市场。与出租车相比,拼车市场状态未知,补贴战术能起一定作用,但*不会有出租车市场摧枯拉朽般效果。
出租车领域,用户和车主都处于已知状态,烧钱能做到准确且迅速地占领存量市场,企业也能对成本做初步预估。停止补贴之后,因为出租车市场和需求都是成熟状态,虽然有用户流失,但依旧能留住大批用户。
而在未知的增量市场,烧钱仅仅能做到吸引用户,却很难做到留住用户。无论是专车、快车还是顺风车,其实都是在培育新需求。在这个过程中,补贴能起的作用有限,扩大市场是它的长处,但培育市场却是短板所在。
所以无论是滴滴还是嘀嗒、51、天天都在强调体验和服务。在运营模式几乎固化的情况下,用户体验和用车服务成为竞争差异化的重点,同样也是用户培育的关键。
嘀嗒拼车,除了上下班拼车外,推出了非上下班时间段的其他预约模块。放宽了车主接单限额,增加了预约可选随时可走或提前推后15分钟等个性化功能。强调自己在数据匹配上的先发优势。并且与中意财险合作,将拼车险升级,如果出现伤亡,保险额度为20万元,如果是一般性伤害,保险额度为10万元。还借由司机接单鼓励的方式,尝试性地接入了爱车上门保养、空调清洗、美甲等O2O服务。
而后发的滴滴顺风车,在体验和服务差异化上就走得更远。不限次数和时间的接单模式、搭乘的非预付款模式、50万保险额度、经过出租车和专车等培育的大数据分析能力、评价和补贴分开、标签匹配等等,都是在总结嘀嗒等先行者经验后的扬长避短。
虽然和拼车领域的对手相比,滴滴顺风车优势较为明显。但是顺风车的真正对手,可能更多的是专车、快车,和不成熟的拼车市场。
黄洁莉表示,由于公益性的定位,和市场的不成熟,顺风车无论是在供给的稳定性,还是匹配度以及响应速度等方面,都比较难和专车、快车抗衡。
顺风车上线后,关于难预约、响应慢的反馈不在少数。而且由于滴滴快车和顺风车,都定位在公交车和出租车的区间,在体验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同样便宜而且效率更高的快车也许会抢走不少顺风车的用户。
另外由于顺风车定位公益,不对用户和车主收取任何费用,收益和商业化完全建立在用户规模上,这也使得顺风车不得不提速发展,快速商业化。否则容易倒在扩大和培育市场所需要的长期补贴投入,不成熟的市场和来自快车的挤压上。
充满想象的社交化
对于顺风车的定位,除了出行共享之外,滴滴总裁柳青和项目负责人黄洁莉都再三强调它的社交属性。
而此前嘀嗒拼车和天天用车已经进行了相关的社交化探索,推出了类似朋友圈的广场或者行业圈功能,但是用户活跃度和黏性并不高。
黄洁莉对腾讯科技表示,滴滴顺风车的社交化,不会像嘀嗒和天天一样,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做刻意的社交。滴滴想做的是自然的连接和匹配,放弃打分评价,采用标签评价的方式,是匹配和连接的*步。在接下来的几个版本中,顺风车将会做快速更迭,不断地更新社交功能。
据她介绍,目前滴滴顺风车团队,已经吸纳了众多腾讯的社交产品人才,顺风车的社交也会和微信做连接,绑定微信账号仅仅是刚刚开始。
面对拼车软件对于社交的野心和机会,陌陌CEO唐岩也表示,陌陌未来将在拼车领域做积极探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