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在描述世界经济中间有一个描述新状态的词——新瓶颈。这很可能预示着,未来的世界经济在相当长的周期中是低增长、低通胀,各国的政策也是低利率的政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11月18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在“《财经》年会2016:预测与战略”上如此表示。
他指出,在“新瓶颈”这样一个状态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风险:一是,从2012年开始,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二是,各国采取了很多政策,经济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复苏,但杠杆率持续提高。
曹远征还提到,目前的中国经济的结构改革核心在于体制改革,全球经济寄希望于这种改革,特别是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出现,将对世界经济有新的推动。“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问题变成全球性问题,其实已经注意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以下为演讲实录:
曹远征:谢谢。国际金融危机过去七年了,七年中间,各国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似乎这个危机并没有过去,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是比较渺茫。于是我们看到,即使在巴黎受到恐怖袭击之际,在土耳其召开的20国峰会主题不变,还是经济增长。
而且说,还要继续进行宏观政策的协调,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平衡的增长。它预示着经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或者进入新常态,而这个新常态不是个周期性问题,可能进入一个新的状态。
IMF在描述世界经济中间有一个新词,新瓶颈,如果这是一个新的状态,这个状态很可能预示着这么一个结果,未来的世界经济在相当长的周期中间是个低增长,低通胀,各国的政策是一个低利率的政策,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希望把这个过程能维持下去。
如果这是一个新状态,我们注意到有两个风险在显现:*、从2012年开始,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这是过去不敢想象的。在全球化的时代,有两个最主要的指标,GDP是增长的,但国际贸易增长速度是远远快于GDP增长的,国际金融发展的速度是远远快于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如果连续三年,世界贸易增长的速度低于GDP增长的速度,意味着保护主义可能会成为一个现实的危险。于是我注意到,在20国峰会中间,习近平主席的发言特别指出了这个数字,连续三年国际贸易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
第二、各国采取了很多政策,经济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复苏,但杠杆率持续提高。格林斯潘教授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不仅美国债务对GDP比例在持续提高,中国也是。换言之,这个提高过程中,经济没有一个持续的态势,是不是会出现新的风险?很多经济学家已经在讨论明年会不会有新的金融动荡。
跟过去相比,可以看到,宽松的以总需求为导向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已走到尽头,全球是否在改弦更张,那就是结构改革,结构改革最核心的就是体制改革,寄希望于这种改革对世界经济有新的推动,特别是新兴产业、新兴技术的出现,对世界经济有新的推动。如果从这个角度观察,用传统的说法,全球经济寄希望新的科技革命,新的科技革命创造新的土壤,新的环境。
如果新的科技革命全球经济怎么样?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问题变成全球性问题,其实已经注意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今年中国出口是负增长,进口是更加的负增长,于是出现了衰退性的顺差,而且今年中国国际收入资本项下开始出现逆差,这种现象对于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正在讨论之中。
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政策,与中国的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就变成全球所关注的问题。我们正是这种身份,这种新的状态,进入了世界的视野,讨论中国的问题,就是讨论世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