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301周年庆”的广告打得满街都是,陈欧的“单人照”覆盖了大多数公交站台,但是聚美优品从美国纽交所私有化退市引发的股东维权风波仍在继续。
股东维权风波的起因是聚美私有化被质疑价格过低。“三折”私有化引发股民组团维权,截至目前已经有i美股为首的几家投资机构加入到维权的队伍当中,维权人数已经超过400人,参与维权联署的股份可能达到1400万股,占聚美优品全部股份的10%。
聚美被诉主要原因是股民怀疑其涉嫌操纵股价以图低价私有化套利。聚美事件并非个例,近两年中概股私有化的事件频频发生,借私有化套利,故意损害小股东权益的质疑声时有听闻。就在2015年一年间,有多达33多家中概股公司接到私有化要约。这其中除博纳影业未遭小股东质疑外,人人网、陌陌、当当网等中概股企业在提出私有化要约后,均遭到小股东强烈质疑。
单个案例发生可以说是偶然,但“私有化被质疑”成风时,这不由得让人想一探背后究竟。
品途商业评论在大量调查后发现,系列私有化事件背后确实有一定规律可总结。以聚美优品为例,整个“路径”可以分四步走。
私有化“路径”*步:上市前靓丽,上市后惨淡
以聚美优品为例,从商业模式上看,它是一家以销售化妆品为主的电商企业,经营方式为“闪购+商城”,限时折扣的“闪购模式”为平台带来大量客流。其盈利收入有两部分组成,一是自营产品,聚美优品超过一半的收入源于自营产品的销售;二是经销分成,聚美优品作为电商平台通过整合化妆品供应商和第三方商户获得分成收入。
聚美优品曾在招股书中表示:“我们的供应商和第三方商户包括多家品牌所有者、品牌分销商、代理商,以及某些独特的产品供应商。”写在招股书里的“供应商们”为聚美优品日后发生的“售假门”埋藏了隐患。聚美优品在上市前颇受市场认可的商业模式随着日后宏观环境和企业管理等变化因素变得不甚稳固。“售假门”危机不久,聚美又陷“财报门”。
当初聚美优品赴美IPO招股书的卖点是:聚美优品已经连续7个季度盈利、移动端占比49%、4年业绩增长10倍。因为靓丽的数据和被广泛看好的成长空间,聚美优品当初上市前被投资人高度看好。
但其上市之后表现可以说是给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聚美优品在上市后连发几次财报,增长幅度根本不及预期。2014年11月20日,聚美优品发布上市以来的第二份财报:这份未经审计财报的报告显示,聚美优品第三季度总净营收为1.58亿美元,当季成交总额同比仅增长31.4%。*份财报好看的成绩并没有维持多久,紧随其后的Q3成为聚美优品记录在案增速最慢的一个季度。同期,华尔街8位分析师平均预计,聚美优品第三季度总营收将为1.69亿美元。聚美优品的实际营收仍不及分析师的预期。
不久之后的2014年12月,聚美优品便再次陷入舆论危机。美国法律事务所指控称聚美优品存在多个虚假披露、误导性陈述以及未披露信息等违法情况。随后,聚美优品2014年Q4财报不仅未及分析师预期,甚至销售额净利润都在降低。在“售假门”和“财报门”的夹击之下,聚美优品股价从2014年7月的30.6美元跌到2015年1月的13.0美元。
当初写在招股书里盈利模式的“两条腿”被陈欧“砍”了一条。聚美优品在2014年8月就进行了业务调整,剔除第三方商家,实行全面自营。
招股书上说得漂亮,但买入后却“跌跌不休”。2015年的5月末,“中国商务部称,中国将降低衣物、护肤品、尿不湿等商品的进口关税,平均降幅可高达50%,从6月1日起实施。”这一消息直接导致了聚美股价的江河日下,4.8美元的股价创聚美上市以来历史新低。一则跨境电商的优惠政策竟足以左右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这就是聚美优品上市后呈现的光景。
显然,上市之前数据亮丽,上市之后财报难看的,不只聚美优品一家。当当过山车般的盈亏情况与处于风头上的聚美极其相似。
如上图所示,当当曾在2010年的招股书中表示2009年已经扭亏为盈,201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600万元,上市后却连续亏损,2012年亏至4.4亿,直到上市四年后的2014年才实现首次全年盈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品途商业评论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