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市场期待已久的新三板分层终于正式实施。
不过,之后的表现并未满足市场期待。
分层:并没有那么美
分层正式开启后,分层当日创新层与基础层的日成交值分别为5.1亿元、3.43亿元。但到了6月29日,新三板日成交再次跌落至5.7亿元,创新层交易额达3.07亿元,略高于基础层的2.63亿元。
仅这三天数据看来,创新层公司并没有比基础层公司表现得更好。
某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强调,公司选择留在创新层,除了坚信创新层制度将迎新利好外,更重要的是,“如果离开资本市场的运作,公司要突破瓶颈还有很大难度。”该副总表示。某董事长也认为:“新三板差异化的监管已经来了,差异化的红利还会远吗?”
不过,业界也有不同看法。那就是,政策红利的释放要经过一段缓慢的时间,所以,短时间内还没有办法形成明显的效应。“对于差异化的红利,我们期待但不依赖。”某公司高管强调。
乾立基金发现,尽管市场期待分层能搅动并激发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但从目前来看,分层并未实现这样的目标。实际上,监管层早就强调,分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流动性。
“低迷第二季”
如果说,2015年下半年是新三板市场的“低迷*季”,那么,从2016年2月起,这个市场就进入了“低迷第二季”。
可以看到,尽管挂牌公司的规模在不断扩张,但二级市场交易量和定增融资方面,却在不断走下坡路,从而带动指数的下滑。截止2016年6月30日,三板成指上半年下跌18.21%,和同期上证综指跌幅(17.22%)大致相当。
2015年至2016年5月走势
另一方面,市场低迷还体现在融资方面。
数据显示,2016年5月,新三板市场实施定增次数242次,总融资金融87.69亿元。这是新三板市场进入2016年后*个单月融资额未达百亿元关口。6月,新三板市场仅实现定增融资93.5亿元,这是继5月后,再次出现单月融资低于百亿的情况。
而且,2016年上半年,新三板定增预案拟募集资金1167.99亿元,但实施的定增募集资金额度,却仅为740.11亿元,远低于预期指标。
另外,今年3月后,已完成增发的公司中,来自外部个人投资者和外部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占比持续下降。可以说,与个人投资者一样,机构投资者参与定增的热情也在降温。
乾立基金认为,客观地说,当前新三板市场的低迷,与监管层对类金融公司的持续严格监管有关。
自去年底,股转系统叫停PE类公司的挂牌及融资后,私募机构在新三板市场掀起的融资及市场交易狂风暴雨就一去不复返了。
不过,上海社科院新三板研究课题组项目负责人汤蕴懿认为:考虑到创新层的挂牌企业属于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未来发展具有较好的前景,因此融资规模的进一步提升,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乾立基金提醒,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三板的一些板块,走势确实是上扬的。
数据显示,2016年,文化、体育和娱乐板块的表现相当强势。该行业在2015年上半年仅有3家公司发起定增,融资总额不过8.7亿元。但今年上半年,有51家实施定增计划,总融资额达51.93亿元,成为上半年融资规模排名第三的行业。
与此同时,2016年上半年,391家新三板TMT公司实施定增,完成融资180.88亿元,较去年同期飙升5倍有余,排名第二。
另外,目前投资机构是新三板重要的投资主体,对新三板的流动性及交易活跃度有着重要影响。
未来趋势:投后管理角色提升
1、未来股权投资的“中场”
从投资次数及初始投资金额的高速增长可以看出,目前PE/VC的目光早已投向新三板,这里汇聚着大量高成长潜力、低估值的优质企业,已成为股权投资的重点。而分层制落地,将有效降低投资机构筛选优质企业的难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有助于未来投资机构在新三板进行投资。
目前,一方面是新三板制度建设在不断完善,另一方面则是注册制短期落地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对于PE、VC机构来说,新三板将成为一个全新的退出渠道。随着政策逐步出台和落实,投资机构对于新三板的热情会越来越高,更多机构将选择新三板作为退出方式。
2、投后管理重要性凸显
随着新三板的逐渐崛起,投后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需要的往往不仅是资金,更是科学的管理方法与成熟运作方式。对于企业来说,在选择PE/VC的时候,除了投资额度外,投后管理水平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具有良好投后管理水平的投资机构更容易帮助企业利用有限的资金,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有效的生存和发展。
乾立基金认为,未来,新三板市场将不仅是资本运作的市场,更是一个将资本与资源进行择优匹配的市场,因此注重投后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双赢发展。
3、新兴行业更多涌现
新三板,同样是新兴行业涌现的大舞台,例如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现在,物联网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生活中的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宏观层面的“智慧城市”、智能水电网,及工业、交通、医疗等领域。从公司层面来看,思科、通用电气、谷歌、微软、华为等企业,也都在积极布局物联网。
目前,尽管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智造2025”以及“互联网+”等国家战略,但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2015年,新三板的物联网行业收入规模大多集中在5000万至1.5亿元之间,仅与信息服务业、制造业平均营收勉强持平。从企业的地域分布看,广东地区的物联网企业数量最多,其次是江浙、北京。
不过,考虑到物联网行业技术标准的确定及2017年初可能实现的大规模商用,新三板物联网企业的融资需求将会增加。
乾立基金认为,这个市场,仍有许多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