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董姐”到“董小姐”
早年间,人们称呼董明珠为“董姐”,连报纸上都是。这个称呼起初有亲切和尊敬的意味,但后来就变成了竞争对手调侃董明珠的话头,比如,董姐走过的路,都长不出草来。
这话带着满满的恶意,而这种恶意从某种程度上讲,又是董明珠太能得罪人造成的。
2000年和2006年,董明珠分别写过两本自传——《棋行天下》和《行棋无悔》。在书中,尤其是第二本书中,她几乎把竞争对手点了一个遍,有的直接写品牌名,有的则用英文字母代替,比如CC、HH、LL,而用英文字母时,她一定要让你知道她在说谁。在提及这些企业及其掌门人时,她总是评头论足,且多为否定,这肯定会得罪人的。
由于拥有自己独立的经销商体系,董明珠基本不拜家电卖场。在被国美清场后,人们原以为格力会投靠苏宁,苏宁总裁张近东也这么认为,但后来他们发现自己错了。当时苏宁推出40亿元的空调采购大单,签单当日,国内空调巨头齐聚一堂,但等到最后一刻,也没等来格力的人,气得张近东放狠话说,苏宁不会包容和销售所有空调品牌!
近年来,董明珠在同行之中主要批评美的:2013年,格力起诉美的在同类商品上,侵犯了其“五谷丰登”的商标专用权;2014年,董明珠则公开指称美的广告中的“一晚一度电”是“欺骗消费者”;2015年,格力又称声称抓住了两名进入其车间,用手机偷拍的“美的员工”。
同行之外,董明珠还从2013年起与雷军较上了劲,缘起就是当年那场“十亿赌局”:董明珠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会上,赌小米五年之内销售额不能超过格力。后来当小米于2014年年底战略入股美的时,董明珠则将小米与美的放在一起批,称“两个骗子在一起那就是小偷集团”。2015年12月,她更断言,“雷军输定了!”上周,她又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笑问,“小米曾经估值450亿美金,今天还敢估值450亿美金吗?”
+由于这种咄咄逼人的性格,董明珠这两年又获得了新称呼,有时被称为“董小姐”,有时被称为“董阿姨”。而只要她一发起什么挑战,同行们就调侃说:“阿姨,我们不约”“董小姐,你自己玩儿吧”,让人感觉董明珠好像天生就是个好战分子。
为“工业精神”代言
事实上,董明珠在进入格力之前不是一个好斗的人,恰恰相反,她显得比较随和且文静。
董明珠出生于一个大家庭,有七个兄弟姐妹,她是最小的孩子。上学时,她是那种别人一要电影票就会给,且不计较的人。工作后,她进入了一个机关单位,也是一片风平浪静。
董明珠的改变源自丈夫的去世,一个30岁的女人要同时兼任父亲和母亲的角色,压力可想而知。
进入格力之后,董明珠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多赚钱,而现实告诉她这个钱不是那么好赚的。那个赖债的老板是她的*个启蒙者,让她认识到,原来有那么多商人耍赖就能赚钱,原来不合理的行规能够大行其道。但是她拒绝向这样的现实妥协,她发誓要给合作伙伴立规矩。后来她将这种信念总结为“棋行天下”,意思是讲规矩、有原则的人才应通达天下。
董明珠的原则都是基于企业长远发展的。比如先付款后发货,假如不执拗地坚守这样的原则,企业就将陷入讨债泥潭,使科研等关乎长远发展的事业无从谈起。
再比如长期坚持不降价,甚至为此拿掉*经销商,以及与国美翻脸。不降价的目的是让各级经销商都有钱赚,而只有大家都有钱赚了,格力的根基才会稳固。董明珠不喜欢那种一家独大、赢家通吃的经商逻辑,她说那是“商业逻辑”,不是“工业逻辑”,工业逻辑则是让全产业链上的参与者都能获得合理利润。
董明珠与吴君和梁君斗法,将其清理出经销商体系,虽然主要不是价格问题,但其核心仍然是捍卫广大经销商的利益,尤其是二三级经销商的利益。
除了合理分配利益之外,董明珠还特别注重研发工作。这一点从她1994年没有跟其他同事一起跳槽就能看出来,她当时不是没有心动过,要知道,对方给的提成比例是格力的十倍。可她最终拒绝了那个老板,因为那个人张嘴闭嘴都是钱,而且只看短期利益,根本就不是个做工业的人。
而格力的老总朱江洪就不一样了,他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酷爱钻研技术,且有大量个人技术专利,他相信核心技术是一个企业的脊梁。朱江洪是2012年退休的,在他多年的影响下,格力发展出了强大的科研文化,而董明珠在接替朱江洪出任格力董事长兼总裁后,更将这种文化发扬光大。截至目前,格力拥有7个研究院,52个研究所,632个先进实验室,以及8000多名研发人员,每年的研发经费高达40亿~50亿元,且从不封顶。
+凭借这种强大的科研投入,格力从1990年年产2万台的空调小厂,成长为今天的全球*大空调暨家电制造商,从2005年起,产销量连续11年领跑全球,产品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用户超过3亿。
对于这一成绩,董明珠认为制胜的关键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她之所以不断批评小米和美的,是因为,在她看来,后两者在“掌握核心科技”方面赶不上格力,有一种以营销替代科技的倾向。
+董明珠是搞营销出身的,她不反对营销,但却反对虚炒概念,尤其是宣扬什么“飞猪理论”。在她看来,“飞猪理论”将人们导向了歧途,让年轻人天天找风口,幻想一夜暴富,而不是去踏踏实实地做技术,搞实业。更让她气愤的是,在今天的传媒环境下,像她这样踏踏实实做实业的人,被当成了“落伍者”或者“边缘人”,这怎能不让她为信仰而战。
在各种场合,董明珠不断地向国人反问:离开了看似吃亏的工业精神,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靠什么安身立命呢?2015年,她在一次采访中则更直截了当地说,中国不能有太多马云,但董明珠越多越好。
董明珠永远是理直气壮的,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当她谈到儿子时。她当初南下创业是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生活,然而物质条件上去了,陪伴时间却没有了,这让她深感内疚。一个主持人想让董明珠流泪时,就会提及她的儿子,而只有那一刻,这位战斗总裁才会卸下铠甲,把自己还原成一位母亲。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