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他3岁被过继给别人,大学穷得回不了家,如今酿的5瓶酒可以在北京买一套房

当年和季克良一起下放到贵州的还有他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了他的妻子,两人一辈子恩爱,一生过得清贫,至今没收藏过茅台酒。季克良当时已经是厂长和董事很多年了,但还是住在老厂的80平破旧家属楼里,家具都还是结婚的时候买的,直到孩子太多实在挤不下才换。
2016-10-12 07:50 · 微信公众号:创日报 肉肉

2.带头破解茅台之谜 将经验上升至理论

  从前的茅台总是凭着老师傅的经验代代相传,质量也一直很不稳定,直到季克良来到这个山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经过无数次摸索和试错,竟然破天荒地系统书面总结了酿造秘方,使茅台酒在1991年后实现了质量、产量的恒久如一,为系统性地破解茅台之谜打下了坚实基础。

  1.解决酒糟水分含量、窖池质地、酒曲选择、二次酒产量减少等众多生产方面的长期遗留问题。

  2.首次提出贵州茅台酒的三种典型体(酱香、醇甜、窖底)的划分,制定《茅台酒曲操作注意事项》。

  3.发现二次酒产量少的20个因素,制定了50条相关生产措施,这不仅让茅台酒的产量增加了8%,而且明显地提高了其质量。

  1977年,茅台首次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750吨的生产计划,并结束了15年完不成生产任务的历史。1978年,茅台酒的产量突破了千吨大关,扭转了连续16年来的亏损,实现了盈利。

3.临危不乱 一切以产品质量为出发点

  风雨飘摇几百年,季克良在任50年,并不是所有时候都一帆风顺的。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包括茅台酒在内的整个黔酒阵营几乎全军覆没,集体失语。当年5月,季克良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公司党委书记。

  集党委书记、董事长、总工程师于一身,这一年季克良虚岁60。在本该卸甲归田,含饴弄孙的年纪,季克良带着一帮老兄弟重新创业。对质量上,季克良更加严格。他提出——产量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工作量服从质量。

  关于茅台质量,季克良总结了四点:

  一是要有敬畏感,有了敬畏感,才能把事情做好;二是要坚持以质量为中心,把质量工作放在*位,不能只跟着潮流走。这是茅台永葆生机、充满活力的根本;三是要有点文化底蕴,有点科学知识,坚持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这是茅台的重要财富;四是要有奉献精神,甚至是牺牲精神,否则茅台不会拥有今天的成绩。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他开始带头抓市场跑销售。改革开放后的市场进入了一个“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年代,几百家大大小小的酒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老百姓的餐桌不再是一种白酒一统天下。

  于是这个技术总工程师出身的老大,开始号召员工转变观念,围着市场转。为了给全员跑市场带个好头,季克良总结了茅台的工艺特色,并经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这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效应,使得茅台销售直线彪升,他甚至把健康饮酒做成了上世纪末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季克良本人也成了茅台的活招牌。

4.毫无私心杂念 身居寒舍虚怀若谷

  坊间传闻,茅台酒厂的工人年薪至少十几万,是很多丈母娘心中的*女婿人选,一听是茅台酒厂的就知道能开奔驰宝马,但季克良没什么老板派头,从来是都是一切从简。

  当年和季克良一起下放到贵州的还有他的同班同学,后来成了他的妻子,两人一辈子恩爱,一生过得清贫,至今没收藏过茅台酒。季克良当时已经是厂长和董事很多年了,但还是住在老厂的80平破旧家属楼里,家具都还是结婚的时候买的,直到孩子太多实在挤不下才换了地方住。

  而他的子女也全都按照家规没有进茅台酒厂。卸任贵州茅台董事长职位后,季克良还是住在茅台镇。现在的他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他形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就是——“打小牌、带小孩、打小球、喝小酒”。

  “我的人生已没有秘密。茅台是我一生的主题,酿造国酒就要对它负责一辈子、一百年、一千年。”

  “杏花烟雨风骨,乌蒙磅礴气势” 他被人这样评价。

  从意气风发的小季到双鬓银丝的老季,近半个世纪的时光,季克良的名字与茅台紧紧连在一起。身为企业家的他,少了许多企业家大起大落的丰富经历,但是没有人比他活的更纯粹。

  与酒打了一辈子交道,这个江南书生也褪去了年轻时的清苦干烈,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喧哗,正如窖藏陈酿。

择一事而终老

心安处 就是故乡

接受一切命运的安排

尽一生精力做好一件事

就是人生赢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日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