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微软、盛大、新浪......这个曾辅佐三大首富的“打工皇帝”,却因一纸文书跌落神坛

1994年,唐骏经过8轮面试,成为微软工程师,打开了一扇通向事业成功的大门,但他但内心却仍有一处隐隐作痛。当年,和他一并留学的同学都拿到博士,载誉而归,唐骏却两手空空。于是,他偷偷地给西太平洋大学汇出3000美金,“拿下”了博士学位。
2016-11-04 21:11 · 华商韬略 熊剑辉

升迁之道

  能进微软这样的*公司,无疑要智力超群。但进来后唐骏发现,底层程序员在微软成千上万,他则是最差的技术新人。这种压迫感令人绝望,唐骏不分日夜地钻研软件技术,却愁苦会不会永无出头之日。很快他想明白:靠拼技术,他多少年也熬不出头。想要在微软飞奔腾跃,一定要走差异化路线。

很快机会来了,唐骏发现公司开发流程上有个超级大Bug:微软开发Windows,通常是先做英文版,再让另一个300人的团队开发其他语言版本。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贻误销售时机。不少人看到了症结、反映了问题,但管理层却毫无反应。

唐骏当过小老板,很快理解其中的玄机:光提意见不解决问题,在老板眼里是“刺头”;提了意见又给出解决方案的,老板也未必放心;老板最信任的,是既能提意见、给出解决方案,又能证明方案可行、执行靠谱的人。

这次,唐骏决心把问题彻底干掉。他提出解决流程方案,编写出完整的程序,很快获得高层的认可。公司决定由他牵头,建立一支20人团队来实施方案。他建立的开发模式后来成为Windows开发的基本模式,并在Windows 95之后的操作系统中得到应用。就此,唐骏从程序员一跃成为高级经理。

在职场上,唐骏善于主动出击。他认为自己实力一般,所以要学会创造机遇,而非等待机会。对于执行力,他也有与众不同的理解:有一做一不叫执行力,聪明的人会进一步去做二、做三。唐骏觉得,这正是自己在微软的成功之处。

  1997年,唐骏获得到上海筹建技术中心的机会,他在短短4年就将其升格为全球技术中心,并两度获得微软最高荣誉“比尔•盖茨总裁杰出奖”。本职工作之外,唐骏特别热衷于跑到上海市政府、国企去搞培训、做演讲、拉关系。这种“不务正业”起初让人大惑不解,直到上海市政府在信息化解决方案中全面采购了微软产品,人们才恍然大悟。

似乎是为了衬托唐骏的业绩,微软在北京的政府采购招标中完败。机缘与成绩之下,2002年3月27日,微软宣布由唐骏出任微软中国总裁。

微软中国的唐骏时代

  微软中国总裁的头衔看似风光,实则被戏称为“CEO的滑铁卢”,唐骏的前三任统统干两年走人。微软在中国的形象地位彼时也极为尴尬。它在全球市场拥有至高无上的*垄断,但中国盗版横行,微软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也不咋地。业界普遍认为,微软中国总裁不过是盖茨帝国的微末角色,实质是中国首席销售代表,干的是高级公关经理和反盗版诉讼专家的脏活、累活,实在不值得羡慕。

但唐骏一来,微软中国突然有声有色起来。他先定了个“重塑微软中国形象”的发展战略,微软摇身一变成了企业版“活雷锋”,搞起了一堆公益活动: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钱、捐电脑、捐软件;向井冈山小学捐款;在北京推进“乡村园丁进修计划”……

媒体很快遗忘了那个整天拉人打盗版官司的微软,觉得微软中国算个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情感投资迅速有了回报:4月,合资企业微创诞生;6月,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与微软CEO鲍尔默达成高达62亿的软件产业合作备忘录,微软甚至向中国开放了源代码……

微软中国的显著变化令人耳目一新,鲍尔默访华、签大单、开放源代码,更为唐骏赚足了面子。唐骏开始不停接受媒体采访,回答任何问题都面带微笑,已然成为微软形象大使。人们好奇为何他能达成这些成就?唐骏也不无得意,他说他清楚知道盖茨和鲍尔默爱听什么,更重要的是,中国这里有动听的成长故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看了这篇文章的用户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