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5年前,绝大多数投资人都在等着看京东的笑话

姚亚平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少数人思维、投资决策要对抗人性、狙击手式的投资策略,以联合创始人的责任心深入帮助公司。
2017-07-05 07:50 · i黑马 姚亚平

  VC如何更好地赚钱?从业10年,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姚亚平投资案例虽只有七八个,但个个可圈可点,如安居客58同城收购)、华扬联众(A股IPO)、去哪儿(纳斯达克)、7K7K、团车网;他还参与了链家、京东、58同城的早期融资,并帮助道琼斯亚洲和SK电讯中国收购。

  做出这样的成绩,姚亚平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少数人思维、投资决策要对抗人性、狙击手式的投资策略,以联合创始人的责任心深入帮助公司。

投资思维

  做事的方法不断变化,但思维方式很难改变。我做投资时,一直遵循这2个思维方式:

  1、少数人思维

  无论作为早期创业者还是早期投资人,都不需要也无法寻求多数人的认同,因为如果你寻求的是未来的真理那么真理一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我一直认为投资是一个非主流、边缘化的行业。无论是天使投资还是VC,赚钱的一定是少数人。

  历史上几乎所有牛×的公司,在它尚幼小时多数人都觉得它是傻×,像我早期接触融资的京东、58同城,我们团队早期投资的奇虎360等。

  现在没有人怀疑京东成功与否,但倒推5年,你觉得京东能成功吗?2011年时,京东估值60~70亿美金,投资行业中绝大多数人等着看它的笑话;当京东估值150亿美金即将IPO时,许多二级市场的基金觉得这个公司怎么值150亿美金?怎么能IPO呢?后来实在没办法,京东找市场上的一些非主流的基金融了4亿美金,比如魁北克基金、中东的主权基金等。几个月后,京东估值变成了300亿美金,但公司本质没有什么变化,变的只是人心。

  比如15年前,全中国只有8家风险投资机构,市场上钱非常少,创业者可能把这8家门敲一圈还没人投资那就融不到钱了。所以,当时投资是非常精细化运作。但现在供需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热门公司很快就被投资机构抢没了。所以,几乎所有投资机构都在主动做PR、上电视的。我参加电视节目后发现,讲老百姓认可的东西才有收视率,这跟人的本性是一致的,但在早期就能被大多数认同的东西其实是错的。

  因此,投资注定是一个孤独的行当。如果你跟别人的观点一致或征求别人的意见,你不可能赚到别人的钱,而是永远为别人贡献现金。投资挣钱的方法就是:一,你跟多数人的观点不一样;二,你是对的,二者缺一不可。

  所以,做投资具有少数人的思维至关重要。也许你不认同我的观点,没关系,我并不希冀得到认同,也不希冀你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做事,只希望我的观点能对你有所启发,并反思自己的做事方法,即“见自己,见天下,见众生”。

  2、做投资要对抗人性

  人类所有的科学都是为了延续人的本性,比如人懒,于是发明了遥控器;然而社会科学却是是为了规避人的本性。做投资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也就是一个用跟对抗人性的决策过程,去投资延续人性的产品服务。

  为什么?因为做投资的本质就是花钱采购股权,花钱这事谁都会,这就好像所有的女生都会花钱买包包一样,只不过好坏、品味、性价比有所不同。当然,投资不只是花钱采购股权,还要把这个公司养几年,然后卖出去股权。你会发现,花钱很符合人类的本性,人人都会,但正确的花钱却很少人会;而养成阶段更难,需要跟人性做斗争。因此,我们在投资花钱时会非常聚焦和自律,而自律是非常反人性的,因为人性的本质是放纵。

  再比如,我在看项目时,如果有八成把握,我会投;如果只有六七成把握,我会好好研究一下待能更多把握再投资或者干脆放弃。这时候朋友可能会问你:XX项目你投了吗?潜台词是:XX项目你是不是错过。但这是不对的。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做投资重要的不是错过了多少好项目,而更厉害的是在于你能不能帮助投中的公司成为成功的公司。

  每个人都应形成一套自己投资的价值体系,你要明白什么时候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说“是”,什么时候说“不”。

投资策略:用创业者合伙人的心态做创业

  在VC行业做投资,有很多种方法。有些投资人是机枪扫射型,每个机枪手以45度角的扇面扫射。我们则是比较擅长精挑细选的狙击手,希望每一颗子弹都瞄准之后再开枪,因为我们觉得投资不只是开枪狩猎,而更重要的企业养成、陪企业共同成长;如果投资的企业多了,我们的合伙人就没那么多精力参与帮助企业了,就像创业者无法同时参与很多个企业创业一样。

  1、质量:重质不重量,不随波逐流

  我们投的企业非常少,因为我们不追求投资的数量,而是重视投资的质量。

  1)举个炒股票的例子。假设这个世界上有100个涨停的股票,你希望抓住所有这100个。但任何人都不可能有100%的把握,只能对机会做概率性判断。如果你想抓住所有这100个,那有五成把握时,你也会投;有六成把握时,你也会投;七成、八成你更会投。所以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你为了抓住这100个涨停股票,投了500个。

  2)VC的例子也与之类似。2010年至今,互联网、TMT领域超过10亿美金的公司只有19个,投资成功率最高的红杉占7家。这跟试图“抓住这所有100个涨停的股票,结果投出500个”类似,可能抓住100个成功的不到40%。

  听我这么一讲,抓住40个,媒体经常会说,100个上市公司有40个是你投的,特别牛!但这40个公司挣的钱要被另外460个不挣钱的公司分摊。如此一来,投资机构所有的年均回报都会被拉低。

  所以,这世界上永远是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伟大的公司也永远在主流之外,当你没有形成自己坚定的观点和方法论时,你永远是被别人挣钱的那群人。所以,如果一直随波逐流,你永远无法做好投资。所以我很少与同行聊天,也会主观地拒绝参加各种各样的投资论坛和聚会,我只会在自己还没形成明确判断的时候去学习,但一旦形成了明确的判读就不希望别人的判断影响自己。

  2、按纪律投资

  我从来不会做模棱两可、可投可不投的项目,对于我做的所有项目,都有非常明确的YES或NO。对每个项目,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判断这个项目是我懂的,还是我不懂的,如果不懂,是不是我想弄懂的,目标非常明确。

  在投资这个事情上,每个人要经历几个阶段:

  *阶段:你看项目的时候,看什么都是优点,看到所有的项目都想投;

  第二阶段:经过三五年后,你会发现投的项目投了一手屎,但这时你的思维能力、逻辑思考进步了,经验也增长了,会看缺点,这个时候变成“看什么都不想投”;

  第三阶段:动态看待项目的优、缺点。博弈论中,如果没有预见性,人做的所有事情都意味着背叛。因为人的决定是多次重复博弈,而非一次博弈。这次背叛意味着下次对方的不信任,唯有联手合作,收益才会更大。

  按纪律投资,就是要给投资设定一个框架,只有符合投资框架和投资纪律的项目才能做。泰德·威廉斯是美国打棒球出全垒打最多的球员,他在书中提到,他之所以能成功击出如此多全垒打,就是将所有的击球区域划分成77个棒球那么大的格子,而只有当棒球落入特定的七个格子中,他才会去击球,如果球不落在这七个格子里,就不挥棒。

  2、调查:合伙人亲自寻找项目,亲自做尽职调查和投后。

  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只有亲自做,才能掌握一些关键细节,而魔鬼往往藏在这些关键细节中,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持续在*线才能有更多实战经验保持战斗力。

  如果你有20年的商战经验,看到一个创业项目,会很快知道它未来会如何演变。所以,做投资如果想比别人做得好,就要自己去做这个工作。巴菲特都87岁高龄了,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看报告、自己筛选要投资的公司。

  其次,只有亲自做,才能迅速对行业形成独立判断。

创投圈每半年换一个新话题,每两年一个波峰波谷的周期,每五年换一个大周期,每七年公司都换了一圈,如果你不亲自找项目,亲自做行业研究,你就会慢慢对失去对行业的理解,与行业脱节。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与投资行业工作15年以上的合伙人聊天,他跟你谈的都是过时的东西。他在职业生涯早期每天亲力亲为,跑在*线,抓住一两个商机后,慢慢变成合伙人和公司股东;后期,有一堆小朋友替他看项目、做行业分析、做投资判断,如果运气好,可能会投中一两个项目。而他只是每天打高尔夫,忽悠LP,跟各种媒体谈,甚至每年在投委会上只听别人讲15分钟项目就拍板。

  当然,他有自己的视野高度和判断,但这并不能弥补他在前沿学习的不足。当行业经过三重之后,他已经完全没有独立判断能力了。所以,我们一直坚持合伙人亲自去找项目,并亲自做调查和投后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正确的决定。

  3、时间:50%的时间用于投后增值服务和公司建设

  如果你自己创业一定会亲力亲为,对客户需求把握非常精准。如果你做投资时,也能用企业家的心态、合伙创业的心态,就能为这个公司做更多贡献。举个例子,如果你们公司核心人员因为盗版被公安局抓了,你是不是会动用所有关系去救他?如果你不救他,你投资的钱、占公司的股份就化为泡影了。

  如果你觉得做投资与做企业不同,是因为你没有付出更多的责任心,因此你就无法取得比别人更好的回报;如果你做投资把1/15的时间投入到被投企业上,其他时间去打高尔夫球,那结果只能是你的企业被别人管了。

  对一个项目的管理,不是因为它拿了你的钱就该听你的,因为当你的钱进入他账户,听你的是契约精神,不听你的是本分。你对公司的影响力不是因为投了钱,而是因为你说的对。人跟人之间需要通过一层一层的决定来建立起信任关系。

  我很反感很多投资人,尤其是天使投资人,常常对创业者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但你想一想,如果你投资成功了,那他可能是下一个马云,下一个刘强东。如果你投资不成功,你对他的教育有啥用?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你都不应该对创业者是居高临下的态度,而是应把自己当作小股东,并且做好小股东的本分,帮忙不添乱。

  4、专注:类似于美国标杆资本(创业家&i黑马注:Benchmark Capital)的专注打法

  这个世界上所有有钱人都是通过自己擅长的领域挣钱,做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只会亏钱。我认为,当你进入一个新领域时,要么研究明白再做,要么就别做了。

  而且,历史上几乎所有公司都是先靠一个生意挣钱,而不是多个。多个挣钱的收益也是在依靠一个挣钱生意以后才有的。如果一个创业公司,有超过一个主营业务,我会考虑要不要投,因为其经营理念和我的投资理念不同。

  当然,这是我的思考方式,你喜欢多元化的方式,可以投安全、稳健多条腿走路的。

投资领域:互联网

  1、为什么投资互联网?

  我们一直专注投资我们擅长的互联网领域。为什么选择互联网?因为每个一千亿美金的公司都代表着时代的主流,而当今这个时代一千亿美金最多的公司都集中在互联网、TMT领域。

  其实,从过去到现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概念股。1860年后人类进入到工业社会,开始大建铁路,所以钢铁厂就是*的“概念股”;到了1890年代,石油成为“概念股”;1910年代飞机变成“概念股”,纽交所上市的飞机概念股有350家。1920年代是化工,杜邦、陶氏;1930年代变成机械组装……

  2003年时,中国互联网世界中新浪、网易是*梯队,百度、腾讯、阿里等是第二梯队,当时很多人觉得互联网格局定型了;但2008、2009年发现,新的BAT已形成,新浪、搜狐成为二流公司,小米也平地崛起;再过几年,又崛起一些公司,比如京东;又过了几年,头条、滴滴、美团平地崛起。

  所以,你要意识到,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是永恒不变的。流星公司很多,寿星公司很少,每个新兴行业都曾被追捧过,每一个行业也都有老去的一天。

  2、什么是好的商业模式?

  边际收入比边际成本涨得快,这就是好的商业模式。怎么判断边际收入比边际成本涨得快?你可以将所有投资项目做成财务模型,梳理清楚公司的成长逻辑和回报结构。

  假如售价是A,成本是B,销量是X,利润(Y)等于什么?Y=AX-BX。那么Y=AX-BX这个商业模式是好的商业模式吗?并不是,因为收入跟成本同比增长,利润率不会随着时间增长而拉大。

  其实,好的商业模式是利润Y=(AX的平方)-BX,就变成边际收入比边际成本涨得快,成本是一次线性增长,收入是二次线性增长,利润空间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大。

  这种商业模式往往来自于垄断,项目在垄断后能够达到垄断溢价,垄断溢价就能享受边际收入比边际成本涨得快,利润就会提升。

  互联网经济告诉我们,每个细分领域中只有一家能成功,当市场一旦回归成稳态情况下的时候就会形成垄断,无论这个垄断是市场竞争、行政亦或是并购形成的。所以,做投资不是买便宜货,投资其实是一个马太效应。

  3、投资失败怎么办?

  即使对项目成功的把握再高,每个人也都有失误的时候,无法保证百分之百成功。所以,做投资一定会交一些学费,这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就好像大人经常跟小孩说,不要从床上摔下来,其实没用,他自己摔一次就知道疼了。做投资也一样,别人告诉你怎么做不太重要,你只有自己摔过,自己亏过钱,才知道如何做好。

  所以,投资最重要的几点在于:

  1.你是不是能够抓住头部公司;

  2.你是不是能够对自己没有把握的事说“不”;

  3.你能不能“粑粑”公司变成化肥卖掉。每个投资人手里都会有一堆“粑粑”,不过如果你能努力,就可能把这些“粑粑”变成化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i黑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