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当我们在谈论无人零售时,你知道我们在说什么吗?

中国的儒家思想宣传一种最高理想社会——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乃其根本要义,典型特征即为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无人零售的场景化与此非常契合,排除掉结算环节便俨然如大同一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2017-07-12 07:27 · 亿欧网 娄玉强

  相对于当下火热的“共享”项目,无人零售也悄然成为了一个小风口。随着上周阿里造物节上无人零售项目“淘咖啡”对媒体的亮相,更是为此加了一把小火。现阶段关于无人零售的报道已经多如牛毛,具体的技术细节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只试图从无人零售的趋势、兴起的背后逻辑以及当前无人零售存在的一些冷思考等方面做些拙劣分析,以飨读者。

无人零售大同社会超前缩影

  中国的儒家思想宣传一种最高理想社会——大同社会,“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此乃其根本要义,典型特征即为物尽其用,人尽其力。无人零售的场景化与此非常契合,排除掉结算环节便俨然如大同一般,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不仅是无人零售,在遥远的未来任何商场都会是无人的。

  那么零售业为何会率先迎来“无人”?两个原因:1、零售是*代表性的买卖行为集中地,是实现资源配置的必要中转站。2、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数据积累日益深厚,在其背后的个人征信也趋向成熟,这是现阶段“无人零售”方案能够可行性实施的最重要基础。

  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讲,无人零售兴起的重要原因还包括:1、大的方面是线上流量已经被瓜分殆尽,线下流量成为电商们布局的又一战场。2、小的方面,不管是传统零售还是当前被马云喊起的“新零售”的共同痛点均是日益上涨的租金和人力成本,毛利率空间不断被挤压。3、消费升级为消费者带来的显著改变还有时间成本的缩减需求,这个罗振宇在进行知识布道的时候反复讲过:如何帮助用户利用时间或者节约时间是未来商业胜出的关键要素。

  在上述论点抛出之后,当前我们所讨论的无人零售基本上都是集中于如何落地与实施的技术讨论上。你可以说它是一个新的风口,因为资本已经涌入了该领域。代表事例是:6月28日创新工场对F5未来商店的3000万元A+轮融资;7月2日互联网进口美食特卖平台“扫货特卖”完成的近2000万元Pre-A轮融资和7月3日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完成的超1亿元A轮融资。

  你也可以说它不是一个风口,因为它更多的只是反映出传统零售可以变革的一个新方向,广大网友的讨论中有不少的声音都认为它是一个大号自助机。缤果盒子的投资方之一启明创投便认为无人便利店只是一个很好的创新方向,在一线城市租金凶猛上涨的黄金地段它能够显著缩减租金和人力成本,同时又能够保证同等的商品数量的售卖。

信用支付是无人零售的桎辖之桎

  信用成为无人零售能够成功落地的关键。这是因为:无人零售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止损,包括防火、防抢、防盗窃。在无人服务的状况下,消费者身份识别是核心。在当前无人零售落地的过程中,所有的技术均是在围绕如何识别消费者身份并且判定其支付行为进行。随着目前电商大数据的积累和个人征信的发展,消费者的信用状况已经有了较为可靠的渠道去评判。

  其实不只是无人零售,个人信用在消费升级的其他领域早已发挥作用。证明事例则有:1、ofo联合芝麻信用推出信用骑车;2、联通与芝麻信用推出的先享服务后掏钱的信用套餐;3、2016年消费金融崛起,各大现金贷的风控规则中,就有一条是授权芝麻信用分。

  芝麻信用俨然成为了阿里帝国下的一小块成熟生态,马云在今日刚刚宣布了集团“五新委员会”的成立,由CEO张勇担任委员会主席,统筹包括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菜鸟网络等阿里生态体系内的所有力量,全力投入建设“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技术、新能源。马云的野心可见一斑。

  毫无疑问,征信体系的成熟将会变革许多产业,这些产业涵盖C端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包括消费金融、零售业和其他线下消费场景。类似于自助式的消费场景将会首当其冲被代替,收银员、服务员甚至是导购员会成为率先被解放出来的批次,解放他们的根本原因不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而是征信体系的成熟建立。

  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征信体系还不成熟,即使像芝麻信用这样已经有了深厚的数据积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也一直在无牌照裸奔。从2015年国家正式开放了民间个人征信市场之后,包括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在内的8家试点机构经过了两年的野蛮生长,未有一家拿到征信牌照。另外据媒体报道,地下黑市还兴起了一条通过伪造数据来刷高芝麻信用分的特殊产业链。

  目前,互联网征信数据多而分散,电商数据、社交数据、信息数据均分散在各大互联网巨头手中,形成数据割裂的孤岛。央行征信局局长万存知曾对此表示,征信需要将信用信息集中起来,集中度越高越全面。当信息技术发达时,信息共享平台就不能多,否则没法共享。征信平台要少而精,少而强。这预示着不久之后个人征信产业将会有一轮新变化。

当前无人零售的技术流派

  当前已经落地的无人零售项目中大抵可以分为三种技术流派:

1、以亚马逊的Amazon Go、阿里的“淘咖啡”和深兰科技推出的“Take Go”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流派。他们主要采取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算法、传感器融合技术、卷积神经网络、生物识别等当下较热的前沿技术。不过在具体的购物流程上仍存在不同区别,三者之间可以做进一步的区分,鉴于篇幅原因这里不再详细展开。而且也已经有过更多更详细的报道。

  该流派带给C端的无人购物体验是*的,只是由于一些技术原因在某些环节(如绑定、支付)加大了顾客使用成本。窃以为当前流派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缩减研发与设备成本实现大范围铺设,从无人便利店向无人商超的突破将会成为该流派*其他派别的分水岭。

2、以缤果盒子、7-11和罗森无人店为代表的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流派。RFID在对货物的识别与防盗上更具优势,该方案由来已久,技术上也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在购物体验上较为不足,RFID标签的卷曲与撕毁均会影响购物,在每个商品上面张贴标签同样也是不小的工作。

  这类无人便利店采用RFID标签技术主要原因是出于摆脱人力、缩减成本的考虑。根据缤果盒子方面的介绍,15㎡的盒子可售卖的商品数量与40㎡的传统便利店相当,而15㎡的盒子造价约10万元,40㎡的便利店投入约40万,前者是后者的1/4。在租金上涨凶猛的黄金地段,无人便利店起到的不仅仅是用数据驱动效率提高的作用,更是改变零售成本结构的有效手段。

3、以便利蜂、小e微店等为代表的二维码扫描技术流派。主要是利用二维码来完成对所购货物的识别与结算,具有成本低等明显优势,体验上更接近传统零售。缺点就是流程比较繁琐,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同时防盗窃成本也较高。

  每种流派都有自己的落地合理性,在当前消费升级和零售变革的大环境下,提升C端的消费体验是无人零售的基本落脚点。在谈论无人零售的同时,考虑背后的征信与监管、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个人道德素养的提升或许更加重要。在社会发展的不断进行中,这些会贯穿于产业变革的每一细分,受每一个人的影响又进而影响到每一个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亿欧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