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某个金融科技业内微信群,一个硕大的方形红玫瑰蛋糕照片突然出现,引起一阵骚动——配文是“我们的目标是每个月利润1亿美刀!”
蛋糕用于庆祝一家公司月利润破了1亿人民币“小目标”,而这家公司仅创立3年。
大家突然发现,在科技金融圈排行榜头部位置上,出现了这家低调的公司:下载用户规模近1.3亿,单日交易超过2个亿,估值超百亿。
在金融科技领域,从来都不缺这样的隐形冠军,他们悄然成长,枝繁叶茂,却并不声张。
“这是一个不断爆炸的故事”,创始人支正春说。
01新兵奇袭
对于“闪银奇异”这个名字,行业外知者甚少。
直到今年4月,闪银宣布获8000万美金C轮投资后,大家才发现,这家公司已然是行业头部了。
而支正春,也*次愿意面对媒体,去讲述闪银背后的成长故事。
刚满30岁的支正春,平时在办公室里穿着Polo衫、牛仔裤,一身理科生打扮,实在看不出是如此狼性公司的创始人。
如果不是2007年遭女友抛弃,这个理科生的世界崩塌,他此刻或许会出现在麻省理工学院的某个实验室里。
那时的他,决定改变,换一种活法。
他撕掉了为出国准备的GRE红宝书,报了经济学双学位,从研究物理,改为研究“人们想要什么,我给他们创造什么价值,才能超过他们的预期,得到回报。”
毕业后他为银行提供零售咨询,如鱼得水。他甚至还写了一套名为《银行基金销售的降龙十八掌》的教程,从南到北,一家家给银行做销售培训。
△ 创始人支正春
曾痴迷物理的支正春,*追求物理的简单和简约。“物理的公式,基本上都很短”,在他眼中,物理是*解释X跟Y的一门学科,优于数学。
正因为如此,他追求一针见血的直接,拒接一切迂回、委婉和客套。
他更不能忍受慢,不能忍受没有效率,更不能忍受无趣。
闪银是他的作品,他希望这个作品有用并且有趣。
给作品取名“闪银奇异”,意思就是要“快,快,快”。
支正春记得2013年的广州,湿热难当,他更是心焦难耐——他对“没效率”,忍耐到了极限,炸裂了。
作为当时玖富小微金融委托贷款业务创始及负责人,支正春带着遍布全国各地的2000名业务员,上门填表,以缓解小微商户们的燃眉之急。
这是后续被大量同类机构所采用的线下门店运营模式,但随着业务规模的增长,支正春却越来越难以忍受——整个过程全靠人力,“太慢了”。
有一件事触动了他。
一个小饭馆的老板,借了钱之后,饭馆越亏越多,还款却从不逾期。后来他对支正春说:“我是微博大V,有1万多粉丝,得爱护名誉。”
支正春嗅探了一个新的趋势——现实人际关系正在往虚拟世界迁移。也许,社交数据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信用高低。
如果做一个公司,利用数据来给人做信用评估,并对接金融机构,会怎样?
“我们也找一些从业者聊过,他们认为这是一场现金大派送”,和支正春一同出来创业的李昊记得,在2013年,无人可以理解这个概念。
但按捺已久的支正春,无论如何都要放手一搏了。
支正春自己说,有一种强烈的“饥饿感”。你会很想做成事情,而且必须以最高效率的方式;一旦做事的速度下降,或者性价比下降,你就会焦虑不已。
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由年轻人发起的战略奇袭。支正春彼时只有27岁。
02奇招迭出
这场奇袭战,支正春奇招迭出。
2013年,最火的社交媒体,是微博,注册用户高达5亿。
支正春准备靠微博活动导流。
他们在微博上举办“哭穷大赛”,晒图比惨,最惨的送一个iPhone。客户导流到微信,一众男性客服用“公司里好看女生的头像”注册微信号去获取资料,评估放款。靠着接地气和有趣的营销手段,他们得到了最初的10万用户,“真的非常优质”。
支正春说,闪银前100万用户,优质得让他们十分怀念,“还没多少羊毛党。”
尽管获客已被线上化,但此时,风控还是人工。支正春觉得,现在的效率远远不够,必须尽快做出变革。
李昊认为,CEO最重要的三个能力,支正春刚好都有——找人、找钱、找方向,其中“挖人能力超级强”。
闪银另一位合伙人刘蓓蓓说,支正春有着强大的描绘未来的画饼能力,堪比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
2014年7月,研究机器学习的北大硕士唐学伟,在去香港读PHD的临行前,受邀前往闪银所在的民宅“参观”。
大概半小时之后,他发现自己莫名其妙被支正春说服,并成为了闪银首席数据官。2个月后,唐学伟让闪银实现了纯线上审核,补齐了短板。
2014年11月,安卓客户端在iOS客户端上线半年之后推出,数据开始井喷,“每秒一个客户”,一个月之内,客户数从100万直冲200万。他们一起欢呼,这是支正春期待的时刻,“爆发式增长”,一个耀眼的爆点。
大量的申请冲击着后台系统,同时也给风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但支正春并没有选择慢下来,而是天天和团队一起加班,数月调整之后,闪银完成了从百万用户到千万用户的过渡。
03三级火箭
完成*次飞跃后,支正春又觉得不太有趣了。
客户增速依然维持“一秒一个”,支正春重新被饥饿感所灼烧。
“在闪银,是不允许线性增长的,在支正春眼中,线性增长,就是停滞,”李昊说,没有爆炸般的增长,团队就会在慢性增长中倦怠。
支正春要一个新的爆炸。
他们选中了线下场景分期,并为o2o线下场景分期提供技术平台服务,“算是*家”。
在2015年年中,场景分期带来了新一轮爆发。“我们每一轮业务爆发,刚好都能和原有业务相互关联和支持。”李昊说。
闪银的创始团队组成非常有意思:支正春和李昊,同为北大物理系毕业,支正春在修完物理、经济双学位后开始从商,李昊则继续深造到博士学位;另一位创始合伙人刘蓓蓓,则是穿棉布长裙、弹吉他、唱民谣现场的女文青。
在此之后,支正春挖人的重要一点就是不拘泥于行业,他甚至认为,够聪明的外行,胜过多数内行。
因此,保持团队活力的,从来不是所谓的工作规范和套路,而是热情、有趣和新点子。内部没有上下级,特别平等,支正春喜欢手下“当面证明老板是个傻逼”,然后不断创造出新东西。
“闪银有两种基因,一种是发散,天马行空,追求创新,另一种是专注,紧扣核心,步步为营”,李昊认为,这两种基因的交融和相互作用,组成了公司整个的发动机和驱动力。
“发散派”想做什么,拿出点子和数据都可以试,例如市场部,想到了一个有趣的产品,都可以马上组队开干。
闪银像一台创新机器,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内部创业。这里就如火山群,一座座大小不一的火山,随时喷发。
每次卡到线性增长上,支正春就大推一把,让增长开始爆炸。李昊称其为“爆点”。
2015年年底,与世界银行共同布局农村普惠金融; 2016年3月,又开始布局东南亚和南美市场;2016年9月,支正春从美国挖回一个深耕小额信贷领域多年的合伙人,小额信贷撮合业务就此被引爆。
李昊将支正春称为舵手,他需要判断方向——通过“点头和摇头”的方式。
“一般人点头容易,摇头难”,但支正春,却摇得挺干脆。
支正春善于“试错”,只要是可能有前景的项目,他都愿意试一试,同时关注数字化的结果——如果不行立马下一个,绝不多花一分钟浪费一分钱。“杀伐决断,绝不迟疑”,李昊称。
闪银的发展,呈现了一条拐点不断的上扬曲线——经历一个爆炸点以后,然后就会出现另一个爆炸点,然后不断向上攀升。
4月,闪银完成了C轮融资,招商局集团、IDG、SIG、光远资本的进入,让玖富的股份占比,已稀释到20%。
“现在团队是闪银*的股东”,支正春说,他曾经承诺大家的,正在一点点兑现。
目前的闪银,重金投注下一代GPU,希望借此拿到一张通往人工智能时代的船票。
在支正春和李昊的意识里,闪银就是一辆载满了极客,轰隆隆往前的双层大巴:惊喜、新奇不断,而且,一切刚刚开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