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科技型企业要发展,必须解决投融资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痛点

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上科技企业在发展当中,有两个共性的特点。*个是投融资,投融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一个永恒的痛点;第二个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什么样的技术最后能转化为成果,这也是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痛点。
2017-11-18 17:38 · 投资界综合

  正值中国经济转型、金融改革之际,济南市人民政府、山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办,济南市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济南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清科集团承办的“2017中国(济南)产业金融国际论坛”于11月15-18日在济南山东大厦隆重举办。

  会议通过主题演讲、报告发布、专场对话及展览展示的形式,共同探索金融支持新旧动能转换和实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借鉴全球发展经验,研讨中国产业金融发展的新理念和新举措。

科技型企业要发展,必须解决投融资与科技成果转化两个痛点

  会上,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GIO华兴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葛小松,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刘磊,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雷围绕《科技金融如何多维度助力新兴产业发展》这一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这场讨论由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科技金融中心主任袁蕊主持。

袁蕊:首先请问一下葛小松和在座的嘉宾怎么理解科技金融,而且开展科技金融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葛小松:我理解科技金融大体上是这样的,金融本质上是一个国家比较顶层的一个产业,科技更是这样,邓小平说科技是*生产力。所以科技跟金融本质上一融合,可能会生出来更多的产业,科技金融我认为本质上还是金融,只不过加上一些比较前沿的技术,比如说大数据,包括云计算这些融合起来,我理解的科技金融基本上是这样的。

袁蕊:请问一下房汉廷教授,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

房汉廷:这个问题我认识了好几十年,到今天严格来说还没有认清,但是有几个维度可以来理解,如果把科技金融概括为一句话,其实就是技术资本化和财富化的问题,的确技术不能转化为财富,不能作为财富创造的载体,那么要金融干什么,要技术干什么?技术就保持在知识状态,金融就保持在实业和成熟产业状态。实际上从两个维度来看,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因为科技这两个词,在这里是泛化的应用,过去官场上已经用过,延续下来用的,严格来说科技不能结合在金融上来的,公共适用技术等也难以被财富化和金融化,我们大量谈的是具有专利保护的产业技术它的产业化和资本化的过程。

  天上发现了一颗星星,你不可能资本化,也没有人出钱。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从技术的角度,它要转化成资本,要转化成财富,它就需要有人来给他分担财富创造的过程和风险,那么就需要着金融。金融为什么乐意来做,他可以分享技术资本化和财富化的收益,科技金融要做的一件事情,是在风险和收益当中找到一定的匹配机制,只要这种匹配机制能够形成就可以发生科技金融实际的工作。比如说过去说的银行不给创业企业来进行贷款,核心是风险和收益不匹配,如果有一部分的贷款可以转换成未来的期权和股权,企业财富效益增大了之后,那么它就可以冒这个风险。核心还是要看技术财富化和资本化的能力,这是科技金融的本质。

刘磊:其实对科技金融的理解,坦白来讲*个拿到这个词的时候很奇怪,为什么这两个词连在一起,从我的整个概念来讲,科技就是科技,金融就是金融。把它们连在一起到底代表的意思是什么?我觉得这里面可能有一个比较深层的意思,就是我们现在都在去讲的一个所谓的跨界,其实现在从科技来讲,要想能够去把科技变现,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就要去利用金融手段,离不开金融的帮忙。同时传统金融要有一个很好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手段来去保驾护航,为金融业焕发一个新的力量,这是我对科技金融的理解。

  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意义来讲,这是处于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了这个阶段,整个技术的更新,以及迭代出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简单的一个例子,我们手里现在随时基本上离不开手机,比我们用电脑的时间更长,这本身就是科技发展很快的一个表现。

  但是作为一个传统的,很多企业家做到最后,帮助整个社会都会去关注金融的行业,也必然要和科技做一个很好的结合,这个就是我理解的未来科技金融发展的一个意义。

滕波:我刚才已经听了几位专家,我觉得已经说得很全面了,我说一点自己的切身体会。其实对科技金融的定义,大家都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是从我的体会,我是之前和一个银行行长在聊的时候,他说现在银行开展业务很辛苦,因为银行竞争,而且遇到了很大的问题,银行很多钱是找不到抵押品,有些明明看企业好,没有抵押品,我们当时在谈的时候,我们希望能够跟他合作,来一起推广投贷联动,或者是成长债的业务。他也很积极,他说我们内部早就投过了,我们这个阶段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要把知识产权质押做出来的,这个是现在还能谈得上是抵押品的产品。如果这个我们错过了,等到别的银行都把知识产权做到一定的程度,连知识产权都拿不出来的时候,我们更拿不到抵押品。基于这个分析,我们都要开发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的贷款。

  我更白话一点的体会,科技金融最终落到实地,我要通过金融的手段,来解决科技企业的一些难题,所以才有了刚才向大家介绍的这个模式,当然还有很多种其他的模式,比如说资产证券化作为其他一些操作手段,我们最终的落脚点应该落在怎么把科技企业的技术和产品发展壮大,与此同时金融机构能够通过扶持,能够自身获利,实现十九大强调的金融服务实体产业的发展思路。

张雷:我是大成的律师,我现在也在做一些产业的投资和实体投资,我是从比较切身的感受,对金融和产业之间的关系有一些想法。因为来之前,我们和几位嘉宾也讨论了,实际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是五花八门的。实际上我在看到国家有关文件里面也提到过科技金融的概念,我理解的实际上这个概念更像是一个带有综合功能性的概念。金融就是货币的时空配置,货币往哪里走,哪里有钱就往哪里走,实际上大家应该有感受,如果做科技行业的,实际上我们现在的金融环境,对科技发展实际上不是特别有利,特别是一些做硬件的高科技企业,这个找钱还是很困难的。

  我认为为什么现在国家要提出科技金融的概念,实际上我觉得逻辑很简单,大家都知道缺什么找什么。我们现在实际上是缺少一个好的金融环境,去支持科技发展,所以国家才提出了科技金融的概念。这个概念涵盖的面非常广,它可能是一个体系,其中就有估值的问题,怎么认定的问题,怎么和现有金融工具有效契合的问题。实际上这些地方都是短板,才导致了对整个科技,或者是技术价值认定,实际上是缺少这么一个体系的。现在我觉得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来是非常好的,我认为尽快的集大家之力,能把这个短板补上,对中国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袁蕊:刚才五位嘉宾来自不同的领域,分别对科技金融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实际上五位嘉宾虽然站在不同的角度,各自对科技金融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我们发现了两个共同点,*个是科技创新企业的投融资,跟普通传统行业的投融资有很大的差异。第二,就是在科技企业有它的特点,也有它的痛点,对科技型企业金融适当要创新,今天我们讨论的科技金融,主要是从如何对科技产业创新提供金融创新服务,这个一系列的金融创新服务,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科技金融它的一个概念。

  在中国新兴产业目前有什么特点和痛点,科技金融可以从哪些方面助推产业的发展,我们想就此话题再听一听五位嘉宾他们的看法。有请葛小松总裁。

葛小松:新兴产业我个人理解,跟科技金融来融合,特别是做轻资产类的,很多的软件企业,包括这两年衍生出来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还有云计算、大数据,这些属于轻资产的企业,也属于比较新的产业。这些企业*的痛点,刚才很多专家也讲到了,*的痛点就是跟银行的贷款不匹配,我们国家尤其明显,到银行贷款,您没有抵押物,我们国家的土地厂房,还有房产,这是有限的,也不是无限的,不是每个人,也不是每一家企业都有土地和厂房。现在90后,他们名下全都没有房,如果自己弄一个企业,上银行肯定贷不到款的,但是这些企业大家都知道它代表了未来,未来的潜力也很大,代表了希望。我原来也是从银行出来的,现在搞产业投资,我们国家首先金融体制可能还是要相对的适当改善,而且我觉得结合现在相关的一些手段,对这些企业实际上也是可以做到风险防控。

  最近到美国去上市的做现金贷这些企业,为什么能赚到钱,而且还能去上市,这里面本质上是应用了大数据的一些模型,来给一些信用比较好的人来放贷。我们先不说他通过高利率,来覆盖不良,本质上通过这样一种应用,它也做到了把钱贷给了有信用的人。这里面我理解深刻的,去年我们自己做了一家大数据金融的公司,我们自己也做了很多的金融模型,运用的数据目前来讲也比较多,工商数据、社保数据,还有白名单,还有法院的数据,当这些数据整合到一起的时候,本质上对企业包括对个人,还是可以做出来一些风控模型。

  我们国家是三大运营商,大部分使用的是移动,十年在移动的人也没有换过号,这样的人比如说创办的企业,特别是创造一些高科技企业的时候,我觉得银行通过这些先进的金融模型,还是可以给他贷款的。

  房汉廷:我认为我们对企业,对科技金融当中有一些认识的误区,我们现在这一套体系,严格意义上来自于硅谷,我们按照企业的阶段分型,按照初创、成长和成熟,然后我们从这样一种孵化阶段,到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这样去匹配资金。也包括寄希望用银行来解决所有的融资问题,其实有时候就找错了庙门,把一个小学生放到大学里面去听课,其实是听不懂的,把一个大学生放到小学生里去听课,同样也是浪费。我个人认为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当中,应该是按照一个新的分期,首先实际上一个卵化期,第二个阶段才是孵化期,第三阶段是羽化期,第四个阶段是强化期。

  什么是卵化期?我们现在大量的技术,其实本身还不具备作为一个创业的载体,或者是一个项目本身,它只是一种替代物质。在这个阶段,应该说更重要的是把一项技术变成一个项目,变成一个可投资、可进行标准化运作的东西。你没有这一条,泛泛地讲技术,实际上没有用的。与它相结合,应该有一个实现技术资本化的过程,这个技术资本化的过程*步其实就是一个技术的转化成项目的过程,这一块的资本我把它定义为卵化资本。中国研发体制和西方研发体制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们是官方研发体制,成果很多,民间企业相对比较少。官方的研发本身一开始是不问市场的,或者是很少去针对市场的,我们有很多有效专利的存量,多少是作为一种项目,作为一种产品,能够作为投资,这个是不多的。这个时间的资本一定是类似于西方所说的天使投资,或者说我们更多的应该是鼓励一种合伙人制方式的投资模式,而不是一种股份制方式的投资模式。

  对于进入孵化期的,也就是说从卵化期进入了孵化器,这两年双创搞得非常火热,双创中心为什么那么烂?没有合格的卵,没有受精,孵出来了之后是臭蛋,这个问题在于一开始没有好的东西进来。在孵化期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孵化资本。孵化资本这个阶段,包括国家也进驻,还有一些投资早期VC,可能是它的一个重点,这个阶段也不是一个银行资本适合进入的。

  第三个阶段就是羽化期,企业技术相对比较稳定了,产品相对定形了,需要的就是资金。这个时候是轻资产,这个时候特别需要引入股权资本。引入股权资本,作为创业者不甘心,未来的收益被别人拿走了;但是不释放股权,又获得不了资本,这就产生了投贷联合,类似于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结合的模式。

  至于到了强化期,这个企业其实已经进入到了成熟期,所有的融资手段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去完成。我认为解决好整个企业的融资痛点,首先要对整个企业创新生命过程应该有一种分层,该到幼儿园就去幼儿园融资,到大学的要到大学去融资。我们整个金融资源的匹配,要根据企业发展技术的财富化过程去匹配,而不是笼统去讲,把很多不相干的放在一锅里面,那样永远解决不了痛点。

刘磊:刚才前两位已经从宏观的角度讲了很多了,下面我作为一个审计师,我天天会去看各种各样类型的新兴产业和新兴的行业企业,去做审计,或者做一些咨询服务的时候,讲一讲他们的特点和痛点是什么。对于任何一个技术出来的所谓初创产业,无论在前期、天使期,还有刚才房总讲的孵化器,在这些阶段之后,其实他碰到的*个问题是生存问题,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规范性问题,因为对于这些企业来讲,开门就要去雇人,发工资,交房租,交水电费。

  怎么能让自己存活下去,这是放在*位。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讲,从传统金融行业来去看这些企业,很难具备一个能够给他做贷款的条件。其实应运而生,万一他们成功了,我们看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包括在中国资本市场,或者在香港资本市场,以及在美国资本市场有很多这样的案例。甚至中国市值*的公司,已经不是国有企业,已经变成了是民营企业的公司,这些都是在一个初创企业要去考虑的。但是又看到这些新兴的企业,他们未来的一个非常好的成长空间,所以才会有人愿意去作为一个股权,或者股贷结合的方式去投资,生存是最关键的,然后才是规范。

  因为生存问题解决不了,你让他去交税,要满足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这是非常难的,先活下来,这是*位的,否则在大浪过程中就被淘汰掉了。

  第二,另外要把握的一个问题,一个初创企业,无论是在开始去买一个点子也好,或者一个技术也好,在一开始都是一个初级的东西。当某一天会造出来一个产品,而一个产品变成商品,它具备了一个本质的不同,商品是可以拿来交易的,产品基本上是很难交易的。当具备交易的属性之后,才会变成商品,而当一个好的商品当出现了有高额利润的时候,才会变成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这是在任何一个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在它们发展过程中,从一个财务的角度来认为他会存在这样一些方面。

  至于未来整个科技金融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助推这些行业的发展,从传统的金融业对于每一单,尤其对于传统金融业贷款的角度来去考虑贷款风险的时候,那么结合刚才初创企业的特点,那是很难给他们贷款的。又由于中国金融行业的要求,尤其是银行给行业不能做很多方面的直投业务,这其实是一个背后的深层的问题,我们可能要在一些地方给传统的金融业要适当放开一些手脚,包括现在去给他们一些模式,不一定一百的资产都去做这样的业务,可能里面拿出5%,甚至1%、2%这样的资金规模,来去做这样一个助推创新企业的支持,就会为它未来的回报,可能会带来占到原来百分之百的回报。这就是我们必然要在一个传统考核模式下,引入一些新的考核模式。怎么考核给初创企业贷款,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投资,它们怎么来去考虑,我是一笔一笔来算,还是把它当成一个大盘子一起来去算,甚至把它当成一个单独部门来去算,还是把它作为一个什么样的方式,这是从管理体系上来讲,需要整个金融界要更好去考虑,去思索。这是我就这个问题提出来的一些见解。

滕波:我还是说一下我的体会,我觉得痛点这句话,其实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方面从企业这个角度来理解,如果我认为简单就是缺钱;但是换一个角度,如果是从金融机构这个角度,金融机构当然有的是钱,他到底给不给,这是金融机构的痛点。这两个点如果能适当结合在一起,我觉得才能真正解决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的困难。给不给的时候,每家企业首要目标是活着,为了活着会打一些擦边球,会做一些适当的夸大,也就是说呈现给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时候,会把自己包装看上去很美,每个项目都很性感。我们在决定要不要给他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其实我们想做的就是要穿透这个性感的外衣,看里面到底是不是同样的性感,还是一个很骨感的结果,这个时候就对这个项目的要求就比较高了,成熟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有多年的行业积累,大家很容易看得出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但是中小型企业就不一样,比如说像共享单车,小蓝单车本来非常有前途的,至少能跑进行业前三的公司,突然说不行就不行,这种情况下有多少人在一两年就能预料到摩拜和OFO就能跑出来的,其他单车就会失败,这是很难做决策的。我们只能在这些点尽量揭开包装,去看他有竞争力的点是什么,这个点到底能不能匹配未来的发展,以及匹配未来的股权能不能满足。

  我们经历了一个案例很典型,企业主是一个富二代,他家非常有钱,这个人其实完全可以像完全的富二代一样,每天游艇和美女,他选择了一条艰苦的路,他不像这种意义上的富二代,他要做一些对国家有技术创新,他做了显示芯片研发,非常烧钱,你在不停实验过程中,原料用一批就没了,所以需要除了传统意义上的软件,还有人工,还需要大量原材料的损失,门槛相应很高。通过自己家族企业去往里面输血,往里面投了一个多亿,中间也有银行和创投机构的帮助,到了两年前,年收入一个多个亿,连续亏了十年,收入一个多亿,在当年财报是负资产,负利润,这样的银行帮不到很大的力量,我们分析他的技术,分析他的团队,我们帮助他解决了几千万的贷款,在原有的信用贷的基础上再增加了几千万的额度上去。刚好处于一个业绩转折点,比较好的消息,去年年底第四季度,实现了单季度的盈利,今年我们预计应该是有全年盈利,而且会要去准备收购美国一家芯片公司,三年以后准备报IPO,今年的收入能做到4个亿,这样的企业已经验证了他的产品,或者说能够变成了商品的过程中,我们扶持他的时候,他还不完全产品是商品,但是在今年大家都醒了,发现已经确实验证了,自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商品。我们很期待未来他在IPO,我们能够分享跟他一起成长的成果。

张雷:痛点我是有一些感触,因为我们现在也在痛,也是在找钱的过程中。我们也是一家芯片企业,需要做一个收购的行为,按照常规的想法是想把这个目标公司的股权抵押给银行,因为我们自己还有一部分钱,想要借一部分银行的钱,包括一些大银行和小银行都谈过,他们认为我们收购的股权价值为零,实际上股权自己就投好几亿,但是就是我们自己投的这几亿,他认为价值也是为零,要另外拿担保,我们就觉得很困难。

  袁蕊她们在做类似的产品,感到非常欣慰,希望今后会有这样的产品支撑能够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也在反思这个问题,就是科技发展到了今天,已经从传统的技术经济,开始往新的技术经济的转折过程,也可以称作是2.0到3.0,甚至3.0又迈出了一步。这样一个时点,你会发现技术的投入,实际上已经和传统的技术投入不一样,复杂程度大大的增加,传统的工业电机,或者是传动系统,实际上投入几千万,产品就出来了。实际上现在新的科技,新的技术,有可能上亿的投入,才能够出现这个产品。那么它现在的这个阶段已经不一样了,已经是在新的技术领域孕育过程中。我们现在传统的那些技术,已经开始往前走了,在这样一个时点上,你会发现技术的复杂程度在提高,技术整个资本投入在加大,然后产生效果的周期,或者产生效益的周期也在拉长。

  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实际上包括我们的投资机构和经营机构,也有一些先知先觉,开始去介入到这样一个新的技术的支持,或者叫新的科技金融。但是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没有意识到一点。随着大家对科技金融的这种功能和理念的理解,随着这些制度的推进,未来金融对科技的这种支撑作用越来越大。

袁蕊:听了五位嘉宾的意见,实际上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上科技企业在发展当中,有两个共性的特点。*个是投融资,投融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一个永恒的痛点;第二个就是科技成果的转化,什么样的技术最后能转化为成果,这也是科技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痛点。我是来自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浦发银行也是在业内率先成立了科技金融中心,我们在全国一共有五个科技金融中心,专门扶持科技企业,并且进行金融产品创新。

  刚才五位专家重点谈到了共性的话题就是投融资,目前我想在科技金融发展当中,投融资不仅是融资,还要跟投资结合,更重要的是要用投资银行的模式和方法,用投资银行的眼光去开展科技金融业务。

  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个例子刚才也是有一个专家提到,这些创业者轻资产,没有资产,他怎么来融资?其实我们目前有一个创业贷,就是我们认为科技型企业核心的资产有两个,*个就是人才,第二个就是技术。那么这些年轻人,这些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其实人是非常优秀的,所以我们在目前打造创业贷,只要个人的创业团队只要有担保,就给他一定的金额,让他们去创业。科技型融资过程中,除了银行的贷款之外,还要有投资人看中它,从银行传统当中有非常多的客户,我们合作了非常多的基金,PE和VC这些伙伴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整合。我们也开发了数字化的平台,对我们服务两万个科技企业,让它进入到项目库,让我们合作这些科技龙头企业,PE和VC投资人,来到这个库里,根据一定技术筛选标准,成长性的标准,来寻找这些科技企业,如果上下能看得上,跟它对接投融资。

  第三,在政府层面,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应该得到政府的支持。因为在政府端有非常多的各行各业的专家,申报过程中进行资格的认定,都是经过专家的评选。评选之后,只要有专家评定他是技术评定,银行就会给他配套一些快速的融资,获得了科技小巨人,那么就是500万的信用贷款。在商业银行当中不仅是浦发银行,在社会各家商业机构也是通过多种方式,还有认股权等多种方法来探索对科技金融怎么来用金融创新来支持科技的发展。

  五位专家来阐述您所在的领域和科技金融的关联,还有您目前的角色。

葛小松:华兴控股自己本身有实业投资,还有股权投资,我们这些年搞股权投资,本身投的是无形资产,所以也总结了很多方面的经验。限制搞股权投资最近这两年,好的项目很少,如果出现好的项目,要么就是估值奇高无比,今天上午在来开会的路上,也是华东区的老总,给我推荐的一个企业,一年利润只有一个亿,但是估值已经300个亿了,谁敢投呢?但是还是有机构敢投的,因为这个企业确实是不错,它是一个行业里面的龙头性企业,目前一个亿的利润,虽然是300倍,比如说三年以后,他如果做到30个亿的利润,三年来看也不算高。所以我们现在做股权投资,也在往前再提。通过刚才讲到的一些数据模型来分析,在这个企业低估值的时候,刚起步的时候就进去。

  所以科技金融本身也代表了未来的方向,未来应该会有一个更好的前景。

房汉廷:我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两句话,叫做老外的企业一起攻城,万起并;中国创业模式一起攻城,万起枯,我们是杀掉对方,老外是合并重组,共同成长。世界上大的企业,经常是几千家企业合并成的,我们是杀掉了兄弟,把创业资本浪费在路上

  当一个企业还在成长的时候,一定是不赚钱,或者是少赚钱,当他已经转到稳定利润的时候,他一定不是一个真正的创新企业。一个孩子成长的时候,9岁可以放羊,他所获得的收入到30岁也不会多多少,但是读了博士,花了不少钱,将来赚的钱比花的钱要多。衡量一个企业的成长,不要先看它干了什么,而是要看未来它干了什么。

  我们去年创立了一家公司,中信国安跟我们做了一个战略合作,合作的标的过亿的。另外我们获得了一笔风险投资,我们获得了A轮的投资,我们释放了35%的股权,获得了一个多亿的融资。我从来没去找过银行,我这个阶段不可能是找银行,我一直是做金融的,我了解这个东西,因为这个时候只适合做VC,找战略投资人,他们才能够认同我的价值,他们的管制才能够允许他们去投资我们,或者跟我们合作。

刘磊:普华永道作为一个专业的服务于审计、税务和咨询服务的专业服务型公司,其实在之前关于无论是金融也好,无论是初创型企业也好,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及再去要投的过程中,来去对企业来做背景调查,以及最后包括提供审计,包括提供税务筹划,以及让他们最终能够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普华永道一直都在里面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作为中介机构的角色。

  除了这个传统的以前去扮演的角色以外,其实也结合我们国家现在去提倡的创新,包括专门针对中国的初创型企业,我们在北京、上海和前海,专门设的三个创新中心,作为一个专门固定的场所和地点,为这些初创企业,让他们有机会把他们的产品跟其他的机构进行分享,也可以跟普华永道各位专家来提供一些建议,来帮助这些初创企业能够更好的活下去,能够更好的成长,慢慢变大,最终取得金融,以及其他行业所有的认可。

滕波:让我们来定义我们自己,我给自己的定义,我们是科技金融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在往前走的一个实践者,我们现在成立了两年多,两年一共服务了270多家企业,共计服务金额是50多亿,这些企业我们自己也做了调研,基本上90%都是科技企业,以做科技为主的企业,同时还有股权直投,大概有了6-7个亿的规模。所以加起来我们总共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接近60亿资金的帮助,这个放在金融圈不能说很大,我们自己觉得结合客户都是中小微企业,绝大部分都是在一千万的量级,多的是三千万,过亿的很少,还有上一年度收入才3、4百万,也可以得到我们的帮助,我们真正是在用金融扶持科技企业这条道路上在坚定往前走。

张雷:我们引以为豪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大家都知道,它的整个体系环境是由美国创造出来的,所以实际上大家会感觉到我们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建立在一些硬件技术基础纸上得,所以如果没有技术的推演和演进,我们永远会跟在别人的后面。

  但是技术怎么发展,技术的发展是需要靠金融的配置,更多的钱才能出更多的技术。金融怎么发展,金融为什么要把钱配置到科技,实际上是我们的制度。我们的制度现在实际上没有太好去引导金融,配置到科技。什么来决定我们的制度?实际上就是大家的意识,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推动制度的演进,真正有效的金融资产,进入到我们的科技领域,这样我们才能变成一个强国,才能变成一个大国。如果让我说我的愿望,如果在五年和十年以后,我们的金融体制真的已经变化了,来支持我们的科技发展,这是我*的心愿。

袁蕊:最后也是希望社会各方力量,能够形成紧密有效的合作生态圈,然后使科技金融更加有利,更加有效的助力产业的发展。今天这个对话环节就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五位嘉宾,也感谢在座的各位,谢谢大家!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