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楼市又有点“躁”。
西安:2018年4月19日,700套房5千人摇号;
成都:2018年5月2日,7万人疯抢1千套房子,据说现场极其壮观,抢房的队伍绵延了几公里;
杭州:2018年5月7日,近3000人抢177套房,一位98岁的老奶奶摇号买到了房。
那么,在楼市调控趋严的背景之下,为何热点城市会出现“一房难求”现象?二三线城市“房荒”会否持续?
多城“一房难求”买房犹如买彩票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出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远郊盘比近郊盘贵,毛坯房比精装房贵,二手房比一手房贵。
例如杭州楼市,“3·29”新政出台前,倒卖房号现象较为普遍,其中最为火爆的钱江新城板块,房号已经叫到50万元起,较为偏远的萧山板块,房号也要10万元到20万元。
而楼市持续火热的长沙也如此,许多购房者“一房难求”,部分开发商捂盘惜售,尤其是高额认筹金也让许多刚需购房者叫苦不迭。
而西安则得益于人才落户政策,当地有些楼盘一开盘就出现千人“抢房”现象,部分区域还出现了开发商要求全款优先、捆绑销售、捂盘惜售以及故意营造紧张气氛的情况。
“房荒”背后究竟说明了啥?
一边是各地频繁出台或升级楼市调控政策,目前各地发布的调控政策数量已经超百个。而另一边是热点二三线城市房价却在快速上涨,甚至出现“一房难求”局面。背后究竟说明了啥?
对此,财经评论员张平指出,首先,热点二三线城市乐衷于搞“人才引进”。一些二三线城市依仗着自己的发展潜力、就业机会、生活环境、财政优势,把一大批中高端人才一网打尽,而短期城市人口数量的激增,同时当地住房供应的滞后,这才出现了“新房难求”的问题。
再者,部分城市摇号选房,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当前“房荒”现象。
地方政府之所以要摇号,就是防止开发商倒卖房号,让当地居民都享受到透明、公正的购房机会。正是这样的摇号政策,也使当地本来无需买房的人也因不愿错失摇号机会而倾巢出动,甚至还有一位98岁的杭州老太太也要通过摇号替自己选房。在这种奇葩的摇号闹剧之下,供求失衡问题严重并不奇怪。
最后,地方政府的限价令,导致开发商推新盘的积极性受挫,造成楼市新盘供应量的急剧减少,以及一二手房价的严重倒挂现象。
新房被抢、库存降低。截至2018年4月底,易居研究院监测的10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为43386万平方米,环比减少0.7%,同比减少7.9%。观察历史数据,2015年以来全国100城库存规模就呈现出持续性的下跌态势,充分体现了近四年全国去库存“战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前全国 100城库存规模相当于2012年3月的水平,即库存规模回落到了六年前的水平。而从同比跌幅看,二线城市库存跌幅是*的。
他山之石:国外调控政策的得与失
中信证券明明认为,房地产调控政策并非只有中国实行,很多国家采取过行政或者市场化的方式干预房地产,防止市场过热,我们以日本和韩国为例,分别分析失败和成功的调控手段。
日本地产调控措施在泡沫破裂前没有阻止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较快的刺破地产泡沫造成了经济的持续低迷。日本政府选择主动挑破房地产泡沫。1989年5月31日,日本政府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将2.5%的官方贴现率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调高到了6%,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对不动产业的贷款。此时社会对房地产业的资金投人急剧下滑。由于日本政府的紧缩性政策力度过大,再加上人们的预期改变,货币的供应量急剧的减少,使得房产价格大幅下降,这也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资金迅速退出房地产市场,房地产泡沫破灭,日本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
韩国通过增加住宅供给,抑制投机需求,加强保障房建设,抑制了住宅价格的过快增长。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房价开始进入上升通道,从2001年更是进入高速上升阶段。韩国对个人持有三套以上住宅转让征收60%的转让税率,在住宅供给方面,增加了建设用地供给和主城区的住宅建设力度。最重要的是,韩国加强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制定实施了国民廉租房建设计划,保障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在一系列调控措施下,2004年开始住房价格逐渐企稳,甚至下降。
我国历次调控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早期的的地产调控能迅速抑制需求。严格的调控造成了房价的下降、房屋库存的大量增加、房地产开发的大量减少。房地产业的过快转冷使经济出现了“硬着陆”。地产下跌较快的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速下滑严重,出现了水泥、钢铁和加剧等地产相关行业的产能过剩。
2013年的地产调控政策同样起到了降温的效果。措施起效迅速,环比涨幅迅速回落、商品房开发下降、地产库存趋稳。从市场来看,限价政策效果明显,70是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迅速回落,甚至出现了月环比负增长,地产库存趋于平稳。
区别于早期的调控政策,近期的严厉调控下,价格涨幅并未明显回落,地产库存持续低位,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较高。尽管统计局公布的70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下,三四线城市同比涨幅持续回落,实际上,二线城市保持。部分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2018年两会后,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也从侧面说明面临较严峻的涨价压力。在前几年棚改货币化和“去库存”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库存也一直处于低位。但进入2018年以来,地产投资却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
综合来看,房地产调控从早期的抑制需求转向了限制价格和交易,行政性更强。调控措施不再能抑制需求。
坚持调控不放松下,房地产市场与投资的变化
消费性需求需呵护,防止调控政策误伤。在“刚需”占主导的情况下,不当的调控措施可能加剧房价的上涨。在一房难求的预期下,很多暂时没有购房需求的家庭,会预期今后购房的难度增加,从而提前购房计划,参加摇号;限制新购住房的上市交易,可能进一步减少房地产市场的供给。
调控之下,房地产投资增速与*指标的背离。,企业故意延长住宅建设周期或是住宅投资较高,而库存持续低位的原因。
“防风险”下,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但房地产业有发展空间。政治局会议强调促进“楼市”健康发展,近期,住建部也多次约谈地方住建部门负责人,要求今年房地产调控不会放松。一方面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将支撑地产投资。“住宅过滤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发展,房屋质量会下降和家庭收入的提高,高收入家庭会购买更高质量的住房,而把老住房出租或售卖给较低收入者,同时伴随着租金和房价的下降。二是保障房的建设。在长效机制的建立中,保障房的建设是重要的一环,房企发行的保障房建设债券也会得到支持,也是支撑投资的重要一环。按照当前的调控思路,政策不会完全限制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在“刚需”占据购房主体,人才吸引政策持续带来二线城市人口流入,PSL放量和三线城市棚改仍在进行等支撑下,房地产投资作为经济的重要支撑或仍将保持10%左右的较快增长,支撑相对疲软的内需。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东方财富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