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城农商行离职潮:被金融科技逼至墙角,转型之路寸步难行

曾经的铁饭碗岗位,如今却正在遭遇大面积离职潮……
2018-06-13 08:39 · 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 米格

  最近的城商行、农商行,深陷焦虑中。

  原有业务本就举步维艰,而金融科技发展迅猛,如大兵压境,正在侵吞它们的领地。

  它们试图迎头赶上,却深陷定位难寻、数据缺失、人才匮乏等难题中。

  “我们看到了问题,却在体制、资源上都无法解决,实在是太无力了。”某城商行副行长林晟称。

  曾经的铁饭碗岗位,如今却正在遭遇大面积离职潮……

  01离职潮

  2013年,一家知名咨询公司,对全国103所重点高校的5100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

  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他们心目中的理想雇主。

  结果显示,银行,是这51000多名学生眼中,*吸引力的行业之一。

  而4年后,当你再去问一位银行从业者,银行工作如何,恐怕他们会告诉你,他们正颇为焦虑。

  “头发都快掉光了,业绩压力巨大。”某城商行的信贷员郑小霜称。

很多银行从业者都承认,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业绩压力。

事实上,每个月分给一个银行职员的任务量,已经超过百万元。

  比如,在某城商行,一位信贷员的任务量,是200万存款和1000万的贷款。

  以前,达成这样的业绩,并不难。

  但如今,却难如登天。

城商行和农商行,正在丧失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比如,它们吸储的核心人群,正在萎缩。

  小镇和农村正在面临“空心化”,大量人口流往更大的城市。

  “如果完不成任务量,每个月只有2500的基本工资。”郑小爽称。

曾经的铁饭碗,如今正变得岌岌可危。

这些银行正在变成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

尽管银行很少主动裁员,但调岗很常见。

  城商行会将其他岗位的职员,转到业务岗位,以缓解业务压力。

  而这样一来,员工所承担的风险与考核模式,也会变得不一样。

“事实上,一些员工的能力并不能与职位匹配。”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高级小微金融顾问丁宇直言,“他们的收入也就下降了。”

  “实际上,这样的境况已在城商行持续好几年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

  铁饭碗不再存在,大量的年轻人,主动从城商行、农商行离职。

  “这两年,稍微有些能力和野心的人,都从银行走了。根本留不住人。”林晟称。   

02焦虑不已

  事实上,城商行坐吃利差的时代,已经过去。

  林晟最近已焦虑到不行。

  “我们吸储量下降,推出的信贷产品也效率低,客户少。”林晟称。

而金融科技的力量,正在蚕食它们的领土。

  “金融科技公司,已将触手伸到了五六线城市和农村。它们的效率很高,放款也快。”林晟发现,抢客户大战已打到了门口。

银行的盈利和服务等模式,都遭受了新的考验。

  过去,很多小店,比如小规模的饭馆,都是在地方银行借贷。

  而现在,一些金融科技平台推出了金融产品,小店可以直接通过平台借贷,效率更高。

  在获客方面,金融科技公司通过线上数据直接获客,传统银行还需要线下网点,效率千差万别。

  金融科技公司对传统银行威胁*的是:差异化定价。

  靠着大数据,金融科技公司可以给用户画像,并根据用户的风险,来进行差别定价。

  而这,就打破了银行的固化利率。

  “甚至有些好的客户,可以从金融科技平台,拿到比银行更低的利率。”林晟称。

“它们最难受的是,以前还能熬,现在却活不下去了。”丁宇直言,“过去,银行还可以把资金投入金融市场,而现在,这个核心业务的比重已经变低了,特别是一些农商行。它们不知道,钱该往哪个地方投。”

  几乎所有的城商行和农商行都意识到,再不改革,就必将被时代淘汰。

  理念落后、业务陈旧、人员臃肿……当金融科技的快车轰隆隆驶来时,传统银行几乎都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被淘汰者”。

但改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简直太难了”。林晟对此,深有体会。

03自建团队

银行要转型革命,需要先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是自建,还是外包?

  如果是自建,银行就要开始买数据、组建团队,自己建模。

  林晟最开始时,尝试的就是自建。

  他在银行内部发起过一次“科技行动”,开了几次动员大会,煽动了银行内部一帮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准备组建一个“科技部”。

结果,光搭建一个新的部门,就让他寸步难行。

  “成立一个新的部门,需要去董事会报批,审核了多次,各方博弈了很久,半年还没批下来。”一气之下,林晟直接在原有的信用卡部插入了几个人,开始干。

  因为没有形成独立的部门,也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他的一些创新操作,“推动起来特别难”。

  紧接着,林晟就深陷“招人难”的困境中。

“大多数城商行、农商行,不具备这个能力。”丁宇认为,人才,是最核心的难题。

  “在它们本地,基本上很难招到一流的人才。”多位银行从业者告诉一本财经。

  这些专业的人才,在金融科技市场上,已是高度稀缺。

“就算把人从美国挖回来,无论是工资、股权激励,还是发展前景,它们都无法满足归国人才的需求。”丁宇称。

  “体制内的工资,实在太低了,毫无诱惑力。”林晟表示。

此外,它们还面临第三个难题:数据缺失。

  “银行的小微企业数据,到目前为止,从来没有完善过。”丁宇直言。

  过去,小微企业信贷一直采用走街串巷的方式获客。

  而这种方式效率低,成本高。

  数据本来就少,而数据的收集和保存,银行也一直未重视。

  “我们想搭建数据库,翻以前的存档数据,发现除了金额、利息和一点点银行流水资料外,一无所有。”林晟称,在银行内部,数据意识一直未形成。

  没有人才,没有地位,没有数据,一年之后,这个轰轰烈烈开场的“科技行动”,惨淡收场。

在传统银行的繁冗体制下,要来一次摧枯拉朽的“改革”,实在太难。

自下而上,几乎不可能成功;从上而下,前进速度也如龟爬。

  因此,完全自行建模,目前来看,很难走通。

  “科技行动,最终成了困兽之斗。”林晟自嘲。 

04外部联合

  如果自建这条路很难走通,另外一条路——请外援,又当如何?

最近一年,我们频繁看到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新闻。

而各大金融科技公司,也意识到未来“金融监管”将会趋严,开始纷纷准备脱掉金融的外衣,往“2B”之路转型。

  “我们不再是运动员,我们给运动员送水。”各家金融公司纷纷打出了这样的旗号。

  这种合作,看起来确实是双赢。

  金融科技公司提供流量,还能提供风控模型。

  而银行,就提供低成本的资金,以及金融牌照。

双方开始携手,但却很难无缝对接。

  “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只想授人以鱼,并不想授人以渔。”林晟称。

  林晟曾经和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对方看到了他们存在的问题,却并不告诉他们如何解决。

  “只是不断地和我说,买他们的产品,就能解决。”

  通常情况下,金融科技机构给中小银行提供流量,获得的利润是四六分配。

事实上,与一些大的流量平台分润,小银行是没有议价能力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城商行组建了联盟,抱团取暖,如山东城商行联盟。

  原本强势的银行,如今也因为理念和技术的落后,开始被挟制。

  对于它们来说,这可能不是长久之路。

  业内普遍认为:“尽管难,银行还是需要自己建立模型。”

丁宇为银行提出了一些迂回抵达未来的方式,比如,先和金融科技公司联合,学习其中的方法,等自身数据完善、技术成熟后,再尝试自行建模。

  银行“躺着就能挣钱”的时代已经过去。

  “铁饭碗”完全被打破,再也不能“混日子”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科技公司成为了鲶鱼,促成了传统金融的觉醒。

  (应受访者的要求,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一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