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文旅融合下山地旅游如何走出新模式?专家来支招

专家纷纷表示,中国山地旅游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根据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未来要朝着休闲度假转变。其中,吴丽云指出,山地旅游只有与文化、体育、康养等内容相加,才能真正解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018-07-10 15:04 · 投资界综合

  “2018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北京论坛7月9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来自国际组织驻华代表、部分山地国家驻华使节、旅游业界专家学者、企业家、科研机构、旅游跨国企业在华代表等参与本次论坛。

文旅融合下山地旅游如何走出新模式?专家来支招

“2018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北京论坛分论坛一:文旅融合——“山地旅游+”模式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 中新社李克 摄

  论坛开幕式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邵琪伟指出,近年来,随着全球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山地旅游业正在快速崛起,成为推动全球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据文化旅游部党组成员魏洪涛介绍,山地旅游约占全球旅游总量的20%,在全球旅游发展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中国是山地大国,山地旅游资源丰富,山地旅游已经成为新时代提升旅游业发展品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应运而生。”魏洪涛表示。

  据了解,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成立于2017年8月15日,是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国家民政部登记注册的*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定位的国际组织,总部落户贵州省贵阳市。而本届论坛则是国际山地旅游联盟正式成立后举办的*大型活动。

  主论坛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在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对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分析和判断,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积极发挥联盟作用、密切联盟对外交流合作提出了近期工作重点,包括促进山地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山地文明传承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论坛还设有两场分论坛,分别为“分论坛一:文旅融合——‘山地旅游+’模式的国际合作与经验分享”、“分论坛二:山地旅游业态创新与乡村振兴减少贫困”。其中,分论坛一由中新经纬、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共同承办,十余名专家共同探讨山地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

  何亚非在对分论坛一的致辞中提到,目前老百姓对于旅游的需求出现了新变化,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美景、美食,他们还希望去体验山区特有的文化。

  “所以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条就是要满足人们的新需求,有新需求就需要新供给,而供给光从旅游方面是做不到的,光从文化方面也是做不到的,只有两者结合才可以,这就对旅游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何亚非表示。他指出,相关旅游从业者要解放思想,从文旅融合角度进行创新,为老百姓提供新的旅游产品、新的旅游服务项目以及新的体验方式。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认为,对于文旅融合的认识,至少要提炼“四个对接”和“一条主线”,即对接市场、对接政府尽可能高水平的支持和引导、对接社会组织机制、对接创新,以及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贾康总结,所谓文旅融合,从旅游业定位上来看,就是要提升文化的环境和品位,形成文明发展的魅力。

  国际休闲产业协会执行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廷则从文旅之间的关系、文旅融合的意义等方面发表了看法。他指出,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创新基因,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意义就在于融合出创新、融合出发展、融合出效益、融合出环保。

  而具体到山地旅游的发展问题上,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指出,“地”不仅造就了自然景观,同时也是文化景观的根源。因此,山地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文化落到“地”上,这样才具有真正的地域性、差异性和民族性。

  至于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山地旅游的发展,探路者集团副总裁蔡英元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重视差异化和特色化;二是跨贫富、促融合;三是重环保、长发展;四是用装备、保安全。

  此外,分论坛一还就“诗和远方—文旅融合与‘山地旅游+’模式”展开了圆桌讨论,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吴丽云,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蓝源资本家族财富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刘春生,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张辉等多位专家学者共谋山地旅游发展新路径。

  专家纷纷表示,中国山地旅游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根据旅游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未来要朝着休闲度假转变。其中,吴丽云指出,山地旅游只有与文化、体育、康养等内容相加,才能真正解决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山地旅游如何做好,最关键的是要把优势资源转变为产品和业态,而至于如何实现转变,还是需要把好的资本、好的企业、成功的商业模式等引进来。”吴丽云表示。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