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多方加持,中国商业出海如何借力发展?

出海是指中国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向海外拓展,本质是新兴技术产业的出口。在出海的过程中,难以忽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2018-07-12 13:04 · 投资界综合

  “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以及国内资本的支持下,中国优势产业链已经不断地向海外延伸,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不断升级,商业化的全球之路愈加宽广。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商业出海已经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成长空间,共享经济、电商、游戏、硬件等领域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仍然面临着竞争激烈、文化隔阂及政策壁垒等挑战。

  出海行业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该如何做好不同地区的本土化落地及持续性发展,7月10日下午,搜狐创投SoPlus邀请了创世伙伴资本董事聂冬辰、JumpBall.io创始人刘楠、HOLLA Group CEO陶沙、墨腾创投CEO李江玕、安克创新CMO王时远,讨论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中国商业出海的创业投资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

商业出海,全球化还是本土化?

  出海是指中国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向海外拓展,本质是新兴技术产业的出口。在出海的过程中,难以忽视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HOLLA Group创始人兼CEO陶沙以社交产品为例,认为全球化和本土化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以“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相结合思考出海为佳。HOLLA Group旗下的社交产品秉承在产品基础功能上抓住用户的共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将人与人联结起来,但具体产品设计时为了给用户提供更优质的社交体验需要重视本土化,尊重所服务的群体的本土化需求。

  JumpBall.io创始人刘楠则以游戏为例,认为本土的就是全球的,他指出内容产业中有强势文化和非强势文化,像迪士尼、漫威这种大公司提供强势文化面向全球的受众,但本土化文化同样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像中国的西游记也发展成为大IP,在越南等国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安克创新CMO王时远建议公司考虑全球化和本土化如何平衡时,可以先试错再决策,在决策前先抱着试错的心态,将会在投入力度上有所把握,从而有效控制成本,避免走得过急。

  墨腾创投创始人兼CEO李江玕以打车产品的开发推广为例,介绍之前在巴西开发打车产品,因为整个拉美语言相似在南美推广很顺利,但在东南亚推广时就出现了问题,除了语言方面的原因,当地的用户习惯等具体情况也产生影响。他认为以宏观视角开发产品之外,还需要结合当地特点考虑如何更好地在当地实施推广。

  创世伙伴资本董事聂冬辰则提出全球化和本土化并不一定就是正反的对立面,他认为出海团队的发展需要把握好三个组合:*是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角,选择在哪个国家以及何种行业优先切入时需要全球化视角。第二要配合全球化的思维,例如在团队的人力配置中,需要考虑中外人员的协调和结合。第三还需要拥有中国化的能力,目前许多中国团队的运营策略就独有特色,在国际上也有影响力。

出海行业的发展与变化

李江玕表示,近几年海外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人才都取得了很大进步,这为中国团队提供了创业以及投资的机会。随着硬件、游戏、社交以及电商等领域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出海方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于这些变化,嘉宾们的看法各有差异。

王时远指出中国硬件行业出海的发展和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智能硬件研发创新能力的飞速发展,从目前美国全球巨头逐渐开始在深圳开设定点以更好地接触中国硬件的研发制造就可以看出,中国智能硬件的发展已经达到全球*地位,受到全球关注。其二是渠道和营销能力的强大,中国企业在渠道快速同步上已经具备快速触及消费者的能力,同时中国品牌的海外营销以及品牌扩张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聂冬辰也从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首先是人的部分,他体会到当今中国出海的互联网创业者身为中国的第四代企业家,和之前几代企业家相比*的特点是普遍非常自信,这和他们的海外留学经历以及大公司的实践经历有关。其次是事的角度,目前中国的出海行业已经从Copy to China变为Copy to World,从模仿借鉴阶段已经过渡至自主创新阶段,中国企业已经在向着自信的全面化出海方向发展,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出海带来了发展中的变化和机遇。

陶沙认为借助于互联网的发展,将来出海行业的发展将不再从地域作区分,产品的起点不是某个国家而是数码层面的虚拟领域,团队的想象力将不再被空间所束缚,这是这几年正在发生以及将会发生的变化,出海团队不再是某一国家的团队而将会被重新定义,跨国的、多元文化的国际团队将越来越普遍。

刘楠指出海外的平台具有很大优势,国外互联网相对比较开放并且已经建立起一种生态,在这种生态中创业企业有机会和巨头合作帮助自己成长,出海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十分有利。并且他还认为现在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寻求海外发展是一个新的机遇,目前海外市场具有大量机会,中国的研发团队可能会有所斩获,但需要在出海的过程中做一些转化以适应海外发展。

出海行业如何实现持续性发展?

  商业出海会面对各种挑战,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文化和政策的差异。

王时远表示出海企业对本土化政策和文化的理解和适应是一个必选项,每个企业都需要解决本土化问题,只是程度和节奏上可能存在差异。刘楠也认为全球化中会面对不同的文化和监管是很正常的事情,没有必要夸大其影响,中国在这方面其实具有一项很大的优势就是中国企业一般保持中庸的理念,不会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聂冬辰指出国内环境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比较高,在出海时不要把国内接受度直接套用到海外,需要找到一条红线,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政策,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陶沙认为除了配合当地法律法规,企业自身也要有所作为,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当一个企业创造出的产品不仅仅是侵占用户的时间而是可以使用户的人生变得更加美好时,这个企业就达到了很高的层次。李江玕同样也提到企业需要在创造经济利益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把握好平衡。

  在出海的前期调研中,海外市场容量的预估十分重要,至于如何预估海外市场容量,聂冬辰指出在投资领域会根据调查事先做大致的判断,从人口、市场、互联网发展状况以及要投资行业的发展空间等多个维度去判断某国某一市场的天花板有多低或者容量有多大。李江玕也指出虽然有些产品容易标准化,但还是需要针对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市场,分别做具体且针对性的分析。

刘楠指出,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在于可以不断试错,能够利用数据实现快速更新迭代,比如将产品模型放在网络社区,根据DAU(日活跃用户数量)就可以判断衡量这一产品值不值得做。王时远也同样认为数据比其他的论证更加直观和快捷,不管是不是互联网公司,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都是值得采取的一个角度。陶沙则认为关键在于在某一领域找准一个点,找到其中的商业机会,这个点要足够新颖,机会也需要及时把握,因为互联网产品在技术层面很容易模仿,同质化极为严重时,品牌才是做好产品的护城河,是用户认可产品形成粘性的要点。

  任何企业的发展也都离不开人才的力量,而出海企业需要额外考虑的是国内团队和海外团队的组合及协调问题。王时远指出这其实涉及到授权和落地的话题,不同团队之间可能存在时差和沟通的问题,并且由于跨地域的设置,就一定需要考虑授权的问题,什么情况需要授权当地扮演一定角色,而什么情况下需要总部来做决策都是一直需要拿捏的问题。同时,授权的程度也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当面临语言和文化的挑战并且当地已经用成绩和结果证明了总部的信任是值得的时候,就会给当地团队高度授权让其高度独立。

李江玕提出在授权之外还存在预期的问题,这是一个打破认知隔阂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沟通和磨合,不可避免的会有困难和痛苦,不能指望短期内就能很顺畅。陶沙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不管有多少个团队,都需要有一个合伙人级别的人物来做沟通和决策,不同团队拥有独特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应该尝试避免细节的沟通,保证工作是相对独立的,仅在大方向上做好充分沟通。

刘楠认为处理这一问题其实是需要解决一个流程的问题,就像产品研发本质是创造出敏捷的研发管理流程,企业管理也是需要做好一个管理流程,并且根据不同文化创造不同的流程并当地的复杂情况进行优化,这样大家才能够处于同样的话术中。聂冬辰建议出海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需要的是高效和互补,真正要考虑的是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根据岗位职责而不是国籍来定编,而能够吸引到海外的当地人才同样也是企业必备的能力。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