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1100年的建都史。古有丝绸之路,今有一带一路。文化底蕴深厚的西安一直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荣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大幕开启、自贸试验区优势不断释放、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批复以来,西安通过持续做大硬科技产业、创造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新格局、激活历史悠久的文化产业,在近年来全面展示了跨领域发展的新形象,不断输出创新发展的西安形象,创造西安新的城市名片。
硬科技“八路军”稳健行进,赋予西安城市名片新光芒
2017年11月6日,西安市政府网站发布《西安市发展硬科技产业十条措施》,由此,历史底蕴雄厚、科教资源丰富、人才供给匹配、产业结构高端的西安,在一带一路的“科学复兴”下,踏上与“硬科技”相互成就之路。
站在助力国家实力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高度,西安提出发展硬科技,聚焦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战略核心技术与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半导体、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服务“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已形成汽车制造、能源装备、特种装备的研发与制造产业链,在工业4.0时代占据了制高点。而2017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打响了西安的硬科技品牌,使“全球硬科技之都”成为西安在世界城市发展中一张新的城市名片。
如今,“硬科技”产业已是西安的一张王牌,西安正在以“五星级”标准、“店小二”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营创环境、营智环境,吸引高科技人才和企业。
军民融合多项举措并行,赋予西安军工发展新机遇
军民融合产业是加快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军民融合产业更是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西安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军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密集,军工实力雄厚,高素质科技人才集聚,这些都是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有生力量。为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西安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开展军民融合改革试验,结合自身军工资源优势,制定上报了《西安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策划包装了267个总投资5022亿元的军民融合重点项目。并通过军工体制机制改革、军工成果转化等五大方面、11项内容,全力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在诸多机遇的带动下,西安军民融合在体制机制、承载空间、公共服务、政府配套和主体活力等方面得到了明显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西安军民融合企业达到300多家,军民融合企事业单位涵盖我国军工全行业。
文化资源重新激活,赋予西安经济发展新可能
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文化产业发展强势。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契机下,西安厚重悠久的中国文化遗产和丝路文化遗产正在被激活,西安作为中华文明和丝路文化高地的地位正在被重塑。早在2007年,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超过5%,2017年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初步测算突破900亿元,增速近15%,其中西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总量的60%以上。2018年上半年西安实现生产总值3832.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2467.07亿元,增长8.3%。文化产业投资增长84.2%,同比提高75.6个百分点,文化产业成投资增长新引擎。
近年来,西安文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无论是2017年5月西安为全面开启“音乐之城”模式正式出台《西安市建设“音乐之城”实施方案》,还是西安曲江影视出品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白鹿原》《那年花开月正圆》等作品热播;无论是起源于西安的WE电子竞技俱乐部重回古都落户西安,还是以西安高新区、碑林动漫平台、曲江新区等三大平台为依托的动漫集群正逐渐形成;抑或是文化+旅游+科技的融合带动着西安文化产业飞速发展,文化产业都在为西安的经济发展增添着更多的可能。
2018年,西安市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文化产业成为大西安追赶超越的强大引擎。
2018年,是中国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郑重宣示了新时代开启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新画卷的坚定信念和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国际化城市的建设需要国内外活力资本的助力,产业发展更是离不开资本的助力。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面对时代新机遇,千年古城如何把握时代潮流,以创投之力承担历史使命?硬科技、军民融合、文化三大产业如何借资本之力寻得新的突破?2018年9月5-6日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8全球创投峰会 ”上,众多国家知名经济学家、全球知名投资人、创业者将汇智西安,共讨全球创业与投资机会,共推创投行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