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新马泰,富豪国内游。” 虽然是一句调侃,但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景区门票普遍较高的现状。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全国各地景区迎来一波门票“降价潮”,不少人选择外出旅游。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10月1日-4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5.02亿人次,同比增长8.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169亿元,同比增长8.12%。热门景区相继达到*承载量,各地启动高峰应对机制。
对比过去,热门景点门票价格普遍偏高、逢节上涨,今年国庆前景区密集降价,个别景区也给游客带来了不小的“惊喜”。
就在今天#国庆景区门票明降暗升#的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网友纷纷吐槽:低价进大门,里面划分了很多小景区,游客心理就是不去有点可惜,去了又得单独买票,最后还是买了。
网友微博截图
网友微博截图
网友微博截图
实际上,景区门票价格过高是多年来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政策,“十一”黄金周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于印发了《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要求从合理界定门票定价成本构成、创新价格管理方式、严格履行定价程序等方面,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确保9月底前降低偏高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取得明显成效。
国家发改委官微截图
迄今,确有成效。截至9月28日,各地已出台实施或发文向社会公布了981个景区免费开放或降价措施(免费开放74个,降价907个),其中5A级景区159个,4A级景区534个,二者合计693个,占70.6%。
在发改委的政策面前,不少景区确实做得很好,或是降价或是直接免费开放,做到了让利于民。
比如,江苏苏州西园寺从25元降到5元,降幅达80%。
新疆喀纳斯、禾木和白哈巴通票旺季从295元降到了195元。
但是,也有不少景区,仍然“涨价如山倒,降价如抽丝”。一些花式“假摔”的降价大法,让人叹为观止。
据北京晚报称,今年在景区门票提倡降价的大趋势下,然而不少景区却明降暗涨,改将以前包含在门票内的项目移到门票外单独收费。
据游客反映,位于江苏无锡的5A级景区——鼋头渚风景区将门票价格由原来的105元/人次降为90元/人次后,原本包含在105元门票中的景区车票和船票改为单独收费。
国家5A级景区——湖南崀山风景区的门票价格由170元/人降到136元/人后,原先免费乘坐的观光车改为收费40元,相当于总价反涨了6元。
门票降价,景区却将一些原本包括在门票中的观光车、游船等项目单独进行收费,让网友质疑:这样的话门票降价的意义是什么呢?
另一些“响应号召”的国有景区,则在降价前阳奉阴违地先提价。北京两处国家4A级景区红螺寺和青龙峡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统计的降价景点名单,称今年8月1日起门票价格由70元降至54元,降价幅度达23%。而实际情况为,这两个景区从未执行过70元门票。
1
景区过度依赖门票经济一直是旅游界的难题。
这些年,门票价格似乎一直处在上涨通道之中——“涨”就一个字,隔年用一次。根据之前的相关统计,所有5A级景区,近一半门票价格在100-200元之间,近10%票价在200元以上,仅12家免费对公众开放。
反映到消费数据上,国内游客的门票开支,占旅游消费比例高达21.92%,远高于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全球门票支出占旅游消费总支出7%的均值。若拿人均GDP相比,中国门票平均水平占人均GDP的比例接近1%,更是其他国家的10倍以上,堪称世界*。
为什么景区门票降价情况五花八门,降价仍然成为难以攻克的难题?
有分析人士认为,景区降价“假摔”,说到底还是因为过分依赖“门票经济”。
《工人日报》报道称,有统计显示,国内游客主要目的地指向为A级以上景区。
而目前多数A级旅游景点门票收入为景区收入主要来源。
据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峨眉山A)年报,2017年游山门票收入占比42.44%,客运索道收入占比26.92%。该公司预计降价后,今年门票收入将减少约1000万元,明年减少约5000万元。
当前我国大部分5A级景区门票收入占景区收入比重超过40%,最高超过90%。
事实上,门票降价不仅对游客是好事,对地方旅游业发展同样是好事。“门票经济”总有天花板,而旅游产业发展是无可限量的。严重依赖门票收入的“门票经济”,旅游服务不仅难以提高,旅游产业更是难以延伸。
我国旅游业潜力巨大,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人均出游次数3.7次,与世界发达国家人均出游7次相比,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但同时,景区门票降价的措施给景区方面带来不小的运营压力。
“景区门票降价之后的相对长一段时间内,会导致景区收入减少,特别是对于旅游资源单一、旅游产品同质、区位优势不足的景区,门票降价的负面效应比较突出。”深圳大学法学院讲师段礼乐表示。
有观点认为,在门票利润相对丰厚的情况下,景区运营方拓展景区业务、多元化业务经营的动力较弱。
2
当摆脱过度依赖的门票经济,景区将如何生存和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曾表示,目前中国5A级景区中门票价格大多已过百元,部分甚至超过300元,占我国居民月收入比例远远高于国外的景区。
有数据显示,景区门票平均价格占人均月收入的比重,中国是2.7%、法国是0.37%、美国是0.1%。
一个有意思的对比,国外许多景点都免费对外开放。
比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日本的浅草寺、法国的巴黎圣母院等都可以免费参观。
早在2015年,行业人士分析美国、东京、巴黎、香港的5家迪士尼乐园财报得出,迪士尼乐园并非都能盈利。
当年,香港迪士尼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再次陷入亏损,而巴黎迪士尼更是17年中仅2年盈利。
而另一方面,美国本土的洛杉矶、奥兰多以及日本东京的迪士尼公园都大赚特赚,利润达到10亿美元级。
通过数据对比发现,造成这一差距的主因是游客入园后,在门票以外为迪士尼贡献的"附加收入":以东京迪士尼为例,其2015年的收入构成中门票仅占不到四成,而商品经营、餐饮住宿两方面各自贡献了约30%的收入。
所以,仅仅依靠门票经济并不可行。
3
走出“门票经济”的景区,下一个方向将是产业经济。发改委《指导意见》明确,此次降价的意义之一在于,推动旅游业加快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升级。
有些景区已经在产业经济上有成功的探索。
几乎每有景区涨价,人们就会想起西湖的免费模式。西湖景区从2002年起免费开放,10年后,杭州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达到2002年的4倍。
由于免费开放带来的巨大人流效应,景区内的商业网点租金水涨船高。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风景局副局长鲍挺华举例说,花港观鱼免费前一年门票收入为800万元,免费开放后,一年新增200万元的管理维护费用,“一来一去就是1000万,但现在光物业出租一年就有2000万,相当于净增加了1000万。”
“西湖免费开放后,门票减收和增支总共有5000多万元资金缺口,但房租加上市政府的体制性补贴基本就把缺口填上了。”华雨农说。
西湖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曾表示,西湖免费开放吸引了更多游客,门票收入的损失换来了杭州整体旅游收入的提高。
另一个转型成功的景区是故宫。
这家国家级博物院旺季的门票价格仅为60元/人,淡季为40元/人,另外进入珍宝馆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进入钟表馆参观门票每张门票为人民币10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收费。
但2017年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收入已经达到10亿元,和其一年的门票价格收入不相上下。
这些经验,尤其值得那些固守“门票经济”的景区学习借鉴。
数据显示,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
地方发展旅游,老天爷赏饭吃的景点景区,不应挟“天赋”以自持。把门票价格降一点,让想来的人都可以来,都能买得起票,只有以“吃、住、行、娱、购”等配套产业集群作为“利润品”,是留住游客、增加收入的根本做法。才可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在旅游消费群体趋于散客化的今天,游客更注重旅游的体验和互动,旅游方式和选择的旅游目的地更具有多样性。旅游管理方与其拘泥于单一的景区,依赖景区门票维持短期的利润和经济规模,不如做长远打算,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加速产业间的相互融合,拓展门票以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所以,旅游景区“花式假摔”不会长久,尽快摆脱门票经济,实实在在的发展产业经济,这才是王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