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妈吃垮诺唯真游轮的瓜还没啃完,乎睿数据的小伙伴就因为看点评点外卖闹得拉肚子,于是顺手把今年夏天强势洗脑的马蜂窝旅游扒了个底掉。
这一扒不得了,竟然扒出来一个水军账号撑起来的“鬼城”,按最严格的抄袭标准来算,都有85%的点评数据是水军抄袭搬运而来。庞大的水军团搬运工一天时间感动了整个中国互联网,随后新京报等官媒强势参与评论,马蜂窝的形象迅速恶化。
蜂窝闻讯赶来,发表声明表示:“点评内容在马蜂窝整体数据量中仅占比2.91%,涉嫌虚假点评的账号数据在整体用户中的占比更是微乎其微。”“已被查证的有组织攻击行为,马蜂窝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几乎是同一时间,乎睿数据的小伙伴又更新了!他们的结论是:即便马蜂窝的优势内容——游记版块,也充斥着7%的营销贴。这些营销帖与点评版块的水军账号联动,到处抄袭顶帖扩大曝光率。
连着两次过手失利之后,马蜂窝选择一纸诉状状告爆料方,此时的后续进展或许将会更加火爆。
接下来马蜂窝不知道会不会改称自家的业务核心是在线旅游商城。毕竟原来广告宣传了那么长时间的“2100万真实点评数据”说甩就甩,为了向市场证明自己的价值,把能赚钱的在线旅游商城拿出来,也是一条路。
不过马蜂窝的公关团队应该已经冷静下来,接下来会给出一整套像样的组合拳。
可这个市场到底是什么样?一家已经在资本市场拿到上亿美元资金的独角兽,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窟窿?投资人真的都是傻子吗?
其实老一代的网站社区产品,或多或少都存在数据质量问题,或者说现在马蜂窝出现的问题其实是当下市场通行的潜规则,是互联网公司开展新业务时使用的冷启动手段。
这里边有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客观的技术问题,也有市场环境限制。但更重要的差别在于,不同团队面对这一问题时,所设下的治理目标和放水的程度。
对于移动互联网前的中国互联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针对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平台进行SEO优化,获取更多的流量,然后在广告联盟里赚取佣金。
所以,那个时代过来的网站社区,习惯于满世界抓取内容,制作含有不同关键词数据的中间页,来提高自己在搜索结果页的曝光率。亲近水军甚至主动搭建水军平台,都是很有必要的运营手段。
这是当时市场对内容版权的忽视以及搜索引擎一家独大的独特环境,造成的恶性循环。这个毒瘤,也被称为“流量原罪”。
但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跟PC互联网规则完全不同,靠SEO洗流量赚钱的方法在今天看来,过于原始。
不过对比下来,近两年被曝光了公众号假新闻、震惊党、洗稿产业链都是当年的遗风。
曾经火爆多年的天涯、猫扑、西祠胡同,近些年的没落也是受限于这些问题。而差不多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豆瓣,却一直受到市场关注。究其原因,豆瓣从一开始就注重SPAM发垃圾邮件系统这一类的基础技术投入,更不用提其创始人对于产品的执着与尝试。
SPAM技术就是用来识别机器人水军,清理垃圾内容的。
马蜂窝作为老牌的旅游网站,存在水军问题,可以说是PC互联网时代运营留下的“遗传病”。可为什么只有马蜂窝闹得这么大?还上升到公司存亡的程度。
近一年来,360旗下快视频抓取整合其他社交平台账号数据;美团旗下大众点评抓取搬运小红书账号数据,还强制用户关注QQ好友;上个月底,58同城刚刚因为平台上虚假信息毒瘤,被约谈下架……
再往前,映客曾被曝光用户数据造假,其投资人朱啸虎还专门站出来为其背书,表示这是一种“运营手段”。
这些恶性事件,都没有影响各家公司的根本,道歉下架删除负面之后,就大摇大摆又回来了!马蜂窝这次不一样,已经上升到盗窃知识产权、平台是否存在价值的问题。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其他家要么是新平台,要么将自己定位为O2O平台,核心锁定在电商业务上,只有马蜂窝大声宣传自己是——“ 基于个性化旅游攻略信息构建的自由行交易与服务平台”。
同时,马蜂窝在清理垃圾水军内容上没有有力手段,乎睿数据展示的异常数据,更是直指马蜂窝官方更有控制水军刷数据的嫌疑。
不过这些问题,是否会影响资本市场对马蜂窝的态度,导致下一轮融资失败?这是许多人在设想的事情。
小新的观点是:影响有限。
中国互联网市场存在了十几年的顽疾,投资人不可能不清楚,所以马蜂窝的数据质量投资人应该是了然于胸。
马蜂窝的价值在于搭建了一整套结构化旅行数据平台,还有完善的内容社区产品,最最核心的是,马蜂窝从自由行做切入口打进了旅行市场。
平台已经有了流量也有了OTA业务也有了,至于数据质量还不至于威胁核心盈利业务的发展,未来慢慢运营完善能竞争过对手就好。甚至世界杯期间出街两个洗脑广告,都比平台上的数据内容有用。
不过有爆料显示,马蜂窝近期正在进行融资,预估融资后估值达到20亿到25亿美金。在这一节骨眼上,突然被一家专业数据研究公司爆出数据造假丑闻。
而研究的初衷也令人摸不着头脑,点外卖吃坏肚子于是找了一家旅游APP作为研究对象?而且正好这家产品正经历重构,新功能处于冷启动期(这一部分,接下来会解释)。难道不应该去研究大众点评、美团、饿了么这种产品更靠谱吗?
这不排除是资本市场向外部发出的消极信号。从这一角度来说,马蜂窝确确实实遇到了难题。
话说回来,在线旅游或者说整个旅游市场现在到底是什么样?
传统的跟团观光旅游早已走到了天花板,近些年旅游市场*的利好要数传统节日列入法定节假日。为了拉动消费,恢复五一长假的提议也喊了多年。
市场遇到了天花板,恶性竞争就不可避免,各旅行社为了抢生意互相压价,还创造出了购物团,游客被打被扔到高速公路上的新闻也屡见不鲜。
当然,旅游行业自己不能坐以待毙,出国游、教育游、农家乐、自驾游、穷游、骑行、自由行、旅游小镇、民宿等等各种模式被创造了出来。可这些模式一个个都冲着跟报团游抢生意而去,表面上看是体验升级了,但落实到行动上却是一言难尽。
今天在丽江被打,明天去青岛遇到天价虾,这可能是崭新旅游模式下的现实。这样的基础条件怎么可能推动旅游市场的升级?
旅个游,太惨了!
互联网在线旅游平台的介入,是提高了用户体验的。各种比价点评攻略内容的实时更新,让普通用户有了判断依据。但水军刷数据的操作,让这些想法又成了梦幻泡影。
像马蜂窝,虽然是借着自由行的东风崛起的,但他是靠给各家旅行社做广告导流赚钱的。这样一来,会不会出现平台为了提高营收,篡改攻略点评内容?
如此,旅游市场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无论报团还是自由,都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另外马蜂窝这种坚持UGC内容的平台也面临一个悖论:旅游攻略是一个专业度非常强的业务,普通用户难以拿下;游记类内容过于私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在公开平台发表。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进入2016年下半年甚至是2017年,国内用户智能手机的摄像参数才有质的提升,才适合发表成攻略游记这一类专业长内容。在此之前,国内的攻略游记内容集中在专业旅行达人,用长枪短炮打造的PGC上。
而翻看马蜂窝平台上的游记攻略内容,你会发现大比例的PGC作者。大量PGC作者是在2016年入驻,并在短期内发表多篇不同国家地区的游记攻略内容。这证明马蜂窝在2016年,曾进行过一轮PGC内容运营。
小清新的面包旅行已经变成了专注同城社交的面包猎人。
同一时期发力游记攻略内容的面包旅行,在尝试过自由行、同城聚会等多种业务之后,已经不再纠结于旅游业务。现在已经成为了纯粹的同城活动平台。
这么看来,UGC内容在旅行市场暂时还不是能顶半边天的核心业务。甚至马蜂窝一直也没有想好,要不要大力投入内容生态。
马蜂窝发展历史上也经历过多次转型,目前也处于新的转型阶段。
马蜂窝是2006年上线,彼时网站名还叫蚂蜂窝,直到2010年才组建公司运营;
2011年底拿到A轮融资,赶上LBS、OTA大潮,开始上线OTA平台尝试商业化;
2015年拿到C轮融资,不久携程去哪儿合并,在线旅游其他玩家开始朝向游记攻略为核心的半社交半活动平台的自由行方向发展;
到了今年,短视频社区产品正在为所有互联网产品带来新变化,所有类型公司都在追逐这一方向。
在马蜂窝的发展过程中,LBS社区、社会化营销、自媒体、内容电商、社交电商等等风口都严重影响过马蜂窝的走向。现在又轮到短视频风口了!
因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在线旅游市场正在经历第二波风潮。正如智能手机刚刚普及的时候一样,SNS社交浪潮之后是LBS社区风口。2017年短视频社交经历了大爆发,2018年整合短视频媒介的LBS社区将会是一个新风口。
打开现在的马蜂窝APP,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整合了QQ空间、知乎、微博、携程等产品形态的大杂烩。
这样的产品逻辑也是今年才成型,所以马蜂窝APP里的UGC内容还不够,即便是首页推荐内容点赞评论这些用户活跃度指标也低的可怜。
马蜂窝现在只是刚刚搭建好面向短视频风口的产品形态,从全网抓取数据的冷启动操作也刚刚完成,真正的UGC生态还在自发成长阶段,然后就被乎睿数据抓包了。
真的是跟风口跟得太多,闪了自己的腰。
由于长久以来版权规范的缺失,国内的内容市场一直处于荒蛮状态,难以形成良性的商业生态。目前加大版权保护的政策,长久来看对内容市场是极大的利好。
但像马蜂窝、360、大众点评这样的商业公司来说,如何应对内容市场的转变,淘汰肆意抓取抄袭数据进行冷启动的潜规则,成为一大问题。
特别现在面临的是短视频重构市场的大风口,冒险取利还是断尾创新?这是一个问题。现实是,这些大佬都选择了“更为稳妥”的冒险取利。
像马蜂窝们这种以轻视内容生态的态度,来启动自家的内容平台,可以说是一个极为讽刺的现象。
LBS社区模式并不是*次出现,这样的产品形态与5年前的LBS风口一样,都是想将O2O电商与社交内容结合起来,用运营的手段促进交易的转化。
只是从一个点评平台转化为社交大杂烩,旅行市场就会从此变得大不同吗?
2010年,参照Foursquare的街旁网诞生,这是国内*个赶LBS风口的产品。不过到2015年,街旁网便倒闭了。那时流行的是百团大战、打车大战,街旁弄不清自己要做的到底是社交还是O2O还是单纯的导购平台。
8年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让诸多创业者明白了,专业的技术内容服务必须亲自去做,不能依靠社区生态自己去开发维护。因为国内诸多基础设施还处于落后状态,看起来*的规则下,都会开发出各种潜规则漏洞。
活在理想里的街旁是一个例子,背靠腾讯资源也未能成功的微信服务号是一个例子。当然,经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洗礼的市场,未来或许会带来质的改变!
旅游市场还有诸多商业模式陷阱需要排除,在这之前,你能看到的还是被水军操控过的点评内容。
毕竟,一群从一开始就不重视专业客观内容的人,怎么可能在社交大杂烩中生产出专业内容来?而通过控制后台规则卖广告赚钱,这才是更重要的。不然怎么活下去?
想想,诺唯真游轮都被吃垮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