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打穿让AI落地的通道,特斯联如何将科技产业化?

做企业,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一方面远大理想要有,另一方面又得能落地。“我觉得特斯联具备很好的赋能基础,任何的一家科技型企业都能赋能,卖产品也是一种赋能。”牛奎光说,“做一个生态型企业,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赋能落地。”
2018-11-06 07:10 · 微信公众号:创业邦 邦哥

  “特斯联有个看上去既抽象,又颇为‘超现实’的构想,在构建城市的过程中,建设一座数字孪生的城市。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构建跟现实空间一模一样的数字空间,甚至可以追溯历史,重现过去城市乃至预测整个城市发展的未来。”

  北太平庄3号院门口的铁门漆面已经斑驳了,社区不大,只有3000多人,迈步进去,居民们的家用轿车藤蔓般错杂地散在院里几颗梧桐树间。

  一位骑着电动三轮车的快递员拐进来,熟门熟路,却骑得惊险,从敷着一大片绿色树叶的门口急急拐进楼下空地,拐进这个从外部看处处透着古老气息的社区。

  但这由几栋陈旧的楼宇构建出的小区,却在上一个夏天的末尾,悄然滋长出了全新的科技潜力,也随之成为北京最早的智慧社区之一。

  2017年9月,特斯联仅用一周的时间,便帮这个已建成20多年的小区完成了带有未来色彩的智慧社区改造:采集了小区里居民的信息,安装了包括人像采集、通行管理、数据后台在内的整套智慧人口解决方案。

  这个基于服务后台的改造却给前端用户带来了落地可见的便利。小区幼儿园的家长们配合得尤为积极,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多了一层安全保障。

  也曾经有一些老人半信半疑,自己如果发生了意外24小时不出门,真的会有人上门看望自己吗?但很快他们便打消了疑虑,智能平台构建了一个无形的、逻辑严密的神经网络,时时刻刻在调配、关注着所有末端,也就是每一位住户的需求变化。

  “社区里面有很多的孤寡老人,以前他们是靠社工,每个月上门去拜访一次。但是,当我们整个系统实施完之后,就能帮助解决孤寡老人关怀的问题。比如,在特斯联的达尔文平台上对老人加上一些标签,如果AI视觉监测并未抓取到24小时内的出入记录,前端的边缘计算系统会立刻把这个警示信息推送给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马上上门查看一下老人的情况。”特斯联副总裁谢超说,“这在以前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现在有了基础和动态数据后,就让一切变得可以实现了。”

  在全国,乃至海外,特斯联已经改造了数千个这样的小区。上海的田林十二村是更具代表性的实施案例。2016年,小区管委会就将所有单元楼大门升级为智能门禁,街道和居委会的电脑里统一装上了一套智能人口管理系统。现在,小区的居民在终端以更加便捷的电子化方式进出,工作人员则在后台实时查看小区的通行数据,这套系统甚至可以对疑似盗窃、聚众事件、在逃嫌犯等异常情况进行智能预警。一年下来,这里的案发率降低了90%。

  而特斯联,这家以智能硬件起步的公司,正致力于将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高效落地并应用,打通建筑、社区、城市空间的毛细血管,从而打造起一座座智慧城市,顺便撬动亿万级的物联网市场。

1

万物互联与投资人的坚定押注

  物联网概念已经存在了近30年。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Ashton教授提出物联网的改变,并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而比尔·盖茨在1995年的《未来之路》中遗憾写道:“因特网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的联网,而未实现于万物的联网。”

  但物联网真正迎来爆发,却是近几年的事。国际数据公司IDC的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物联网的商业价值在7000亿美元,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1.46万亿,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慧城市建设等,都成为物联网的应用方向。

  不过,物联网属于重投入的项目,需要有足够强大的区域和场景掌控能力。特斯联的幸运之处在于得到了光大控股,乃至光大集团的全力支持。在线上全面赋能线下的互联网下半场,光大控股着眼于找到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新技术。

  在美股、港股持续走低的时刻,风险投资人们都已经变得谨小慎微,如果不是对项目有十足的信心,就不再轻易下注。但光大控股、IDG资本再次出手了。10月25日,特斯联宣布完成B-1轮12亿元融资,由光大控股、IDG资本领投,商汤科技跟投。

  IDG资本相信人工智能物联网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机会,光大控股也在重押以AI和物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域。特斯联是光大控股孵化的旗下*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用新技术赋能,助力产业智能升级,解决方案触达了建筑、消防、水务等诸多场景,未来还将进入养老、学校、医院等等。

  光大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爽说:“光大控股在投资上,始终坚持传统经济和新经济相结合。在新经济领域的投资选择主要是两个方向,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中所带来的新机遇;另一个是消费升级。光大控股投资孵化特斯联,正是在目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顺势而为的选择。”在谈及特斯联的未来预期时,陈爽表示:“产业智能化升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方面讲,特斯联是在做国家所需的事情,非常符合我们的理念。我们也看到特斯联从智慧社区、城市人口管理起步,向未来更多的场景、行业去延伸。我相信特斯联有动力、有能力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把这些目标真正地、逐步地去实现。”

  对于时下押注AI产业的投资机会,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新经济负责人艾渝认为:“这是*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而下一个时代是智能化的时代。无论从中国经济发展大环境、人口红利、还是AI+基础建设,都在为AI发展夯实基础,带来全新的发展逻辑与机遇。未来将是AI的黄金十年。但风险与机遇并存,伟大的公司也将与泡沫共存。因为市场的优胜劣汰有助于从虚芜中筛选出更为优秀的公司,从而汲取更多的关注度与资源,进而发展成为日后更加伟大的公司。AI是少数可以避开BAT的领域,人工智能化时代也将会出现诸如特斯联一样新一代的伟大公司。”

2

业务雏形初现,脚踏实地,迅速转型

  2015年11月,特斯联正式注册成立。一开始,特斯联就定位于偏应用型的城市级智能物联网平台,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在具体业务上有过多次优化,但这个定位却从未改变。

  最开始,特斯联选择了智能门禁这个方向,针对新增楼盘,通过地产商进行2B2C的销售。他们对市场调研后发现,一些老牌的智慧门禁企业,其销售额一年高达几个亿。如果能把这个业务铺开,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开场。而且,特斯联团队曾在商业地产板块叱咤风云多年,积累了深厚的地产类资源可以利用。

  不过,业务开展了不到四个月,特斯联团队就发现这条路走不通,2C的业务过于分散,规模化成为*的问题。于是,团队迅速转型,本着为物业公司开源的思路,新方向定为住宅区老旧楼宇的智能化改造。但住宅小区物业公司众多,每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是把所有的要求集中在一个产品上,还是制定不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要求,对研发团队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次见特斯联团队时,双方谈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牛奎光说,“需要想想哪个市场机会更为紧迫,未来一个很大的机会来自于政府更多地关注运营问题,逐渐从投资型政府转变为运营型政府,因此期待运营效率的提升。”

  没想到特斯联转型非常快,把业务从2C转向2B,2G,于是有了田林十二村,北太平庄3号院这样充满未来感的智慧小区。特斯联副总裁刘丰说,每天都有相关机构的人来找他咨询小区改造和智慧人口管理的事情。而且大家的需求各有不同,比如同样是成都,青羊区因为有宽窄巷子等景点区域,人口流动特别频繁,因此他们的一个需求是能够帮他们及时的鉴别出街道上的垃圾倾倒问题。而青羊区隔壁的锦江区,他们提出来的要求是,能不能对太古里等周围建筑做智慧改造。

  在牛奎光看来,从智能门禁到智慧建筑、智慧小区,再到智慧城市,是特斯联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断提升。特斯联作为城市级智能物联网平台,能够逐渐地意识到提高系统效率能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满足甲方最实际的需求。特斯联追求的是整个运营效率的提高,而非仅是单点效率的提升。

  特斯联团队研发的一整套AIoT解决方案,是实现整体运营效率提高的关键。这套系统囊括了人工智能视觉算法、智能硬件、混合组网、物联网PaaS、大数据平台以及最后的垂直应用;从硬件至软件,从客户端的边缘计算到后台智能决策大数据平台达尔文,特斯联将完整的AIoT解决方案全链条打通,切实将AI技术产品化、商业化,并且在多个产品应用领域拥有259项研发专利。特斯联的主打卖点之一,是未来物联网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技术,边缘计算。如果将云计算看成大数据处理1.0时代,那么边缘计算则是2.0时代,将云计算中心的人物分配到网关等网络边缘设备上,实现物联网设备和边缘设备的实时交互和决策,使得实时、高效、安全及低功耗成为特斯联边缘计算的核心优势。

  特斯联从来不缺乏创业精神与积极性,他们需要迈过的门槛只有一条——方向感。但如今,他们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业务的演进与转型。

  “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现在正确,明年、后年未必还是一个好的方向。”谢超觉得这个市场的机会很大,竞争者会不断的闯入。“我们走的方向还是比较对,能够发现说一定是要把AI(人工智能)和IoT(物联网)能够结合在一起,来进行落地的。特斯联当时的重点一定是放在软硬件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去做软件平台。”

  特斯联成立的2015年,正是O2O的爆发期,做智慧门禁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不胜枚举。很多公司为了发展APP用户,多融钱,都一股脑儿的做地推,做补贴。但特斯联从头到尾就没有去干过这事,一直是专心地说要去把设备部署下去,把设备装进去,让它能够有效地运行起来。现在,那些做智慧门禁的公司大多销声匿迹,而特斯联却成长为了一个“城市级智能物联网平台。

  IDG资本在中国发展的25年里经历了几个经济周期,积累了大量投资经验。在投资过程中,他们尤其看重企业的一个价值:这就是团队在创造或解决什么问题。IDG资本合伙人牛奎光认为,特斯联一方面看到了物联网起来的趋势,把握时间点和卡位上做得非常好,另一方面也确实能脚踏实地,能把真正的项目实施,把客户的期望落到实地。技术再好也永远不能脱离客户的实际使用场景而存在,一个用起来很容易的科技才叫好科技。

3

政策支持,产业协同,信仰坚定

  自从阿尔法狗大战李世石后,AI迅速的发酵,成为创业、投资的热门领域。在基础技术领域中诞生了商汤科技、科大讯飞这样的独角兽。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大的云计算厂商也在高速中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都在做很多开创市场的事情,把整个市场教育得更好,做得更大。同时,随着全国各省市的智慧城市规划纷纷出台,NB-IoT、4G、5G等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AI算法的突破, 政策、资金的支持、技术创新等为IoT的爆发提供了基础,形成了对智慧城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前瞻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将达4803万亿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3.3%。但是,也不能忽视,很多技术仍停留在理论和技术层面,不能落地。

  但特斯联一直对人工智能有着不一样的信仰,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像人的大脑,但如果光有大脑,没有四肢,或者没有神经网络的话,就不能实现生存。同样,如果只有物联网,没有人工智能,没有数据挖掘的算法等等,那其实就像光有四肢,但是没有大脑。

  这里的大脑就是特斯联达尔文平台,它整合了最全面的智慧城市海量运营数据,并通过对数据全流程运行监控,实现了数据精细化管理。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各业务领域数据实现了融合和深挖,其独有的*同业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可以对人口、能源等领域实现出行预测、动态节能模型分析等城市管理的必备功能。

  特斯联应该是*家能够把人工智能和物联网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同时能够去落地的公司。2015年的时候,特斯联就定义智慧、智能的物联网系统。在那之前,人工智能和物联网都一直是割裂开来的,从来没有人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

  而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一旦结合,就会产生很多化学反应,在安防、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智能家居、设施监控和智能运维等方面都能提供行之有效的落地方案。但技术落地的挑战很多,要求AIoT创业者需要具备建立在刚需的场景,必须深入到客户的需求与场景中,持续探索与创新,将客制化需求转为通用化产品功能,为客户带来价值。

  “主要的挑战是场景太多,需要有一批能够把算法层和传统层之间的断层衔接起来的优秀企业,能针对这些场景去做出帮助最终端场景提升效率的产品来”,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投融资负责人徐冰相信,他们碰到了这样一家企业,这就是特斯联。

  在光大控股的撮合下,2017年11月,商汤和特斯联形成了深度合作的关系,将商汤的AI算法通过SDK接入特斯联达尔文平台,技术实力得到补充,开启产业协同。

  在徐冰看来,特斯联是将传统产业从问题定义,到数据获取,到最终产品生产、集成优秀的AI技术,最后能够帮助这些场景解决实际问题,把整个链条打穿的一家企业。

  从成立的*天起,特斯联就关注产品的实用化和市场化,把重点放在了场景的落地上。特斯联在保证技术和产品*性的同时,更关注是否能帮客户在技术变革中获得相应的收益。

  市场上的技术公司,更多地是偏向在技术层面的研发上投入大量的精力,而特斯联关注的如何将这些前沿技术应用落地,在实现的现象级就落实到诸如社区的改造和管理这些场景之中。特斯联会更关注路口是要装一个摄像头合适还是两个摄像头,装在什么位置,什么角度。考虑到小区的环境,在智慧人口管理上,仅靠人脸识别是不够的,因此特斯联还加入了比较传统的芯片卡,电子身份识别等多种方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够把人脸识别跟整个社区管理的功能落地下来。”谢超说。结合各种方式,特斯联对整个社区人口识别率可以达到99%。

  徐冰对于特斯联的商业模式非常认可, AI技术是从人脸识别,到人体、车辆、人群等各种信息的识别,但这些算法其实要针对这些线下场景去输出,去落地,需要跟特斯联在传统场景里面做产品创新。特斯联就是AI技术落地到传统场景的一个通道,这个通道的效率非常重要,有没有对准传统场景的痛点问题也很重要。

  AI对于传统场景的赋能和效率提升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放眼未来,十年、二十年,AI将会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引擎,它跟传统产业去做结合的过程中势必会帮助传统产业最终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他们认为享受价值最多的还是最终端的传统产业:政府、公安、交通枢纽、机场、地铁,到学校,医院、楼宇、酒店,银行、汽车厂商等,这些机构和企业,在AI这个技术出现之后,其实需要一个比较低成本的方式,比较有效的去获取AI的技术。而特斯联的适时出现,为传统经济的各个环节搭建起了一个人工智能物联网平台。

4

预知未来:数字孪生城市的打造

  虽然公司刚刚成立不到三年,时间不长,但业绩表现不错,特斯联今年已经实现了几十亿的销售规模。

  据特斯联的内部数据显示,目前已在全国落地项目多达8400多个,服务人口超过千万级。在落地项目中,案件发生率平均下降90%以上,节省建筑运维人力成本40%,降低能耗30%。水务、基建行业会是特斯联下一阶段扩张的重要领域。目前,特斯联已经与中国二冶集团达成了战略合作,利用AIoT技术改良冶金、风电、管道等专业建设领域,并进行“数字孪生”建模产品平台的研发,围绕建筑建模、建设过程以及交付后运营管理维护全过程管控领域深入研究。

  “特斯联最早的模式并不出众,但团队凭借着对产业需求的深度理解与挖掘,在过去的2年时间里,不断对商业模式进行打磨、迭代,终于成为了现在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整合平台”,牛奎光说,“判断一个商业模式的好坏其实就两个标准,*看能不能解决市场的痛点,第二看能不能抓住机会。”

  特斯联抓住了机会。在投资了特斯联两年后,牛奎光认为这个团队*的变化就是专业程度呈指数级提高,越来越齐整和能干,优秀的人才在不断的加入,落地的实施能力也在增强。就在今年年初,他们又拉进来了一位资深物联网行业人才,*句话就是,“现在给你一个创业的机会,你愿不愿意来。”

  一个初创公司,能有的优势只有时间优势,但这一点又很容易被重金投入消弭。牛奎光认为,长枪大炮都在后面,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优势,这时候必须舍命狂奔,才有机会跟正规军去做对抗,才有机会活到最后,才能谈赋什么能以及如何赋能。

  特斯联团队完全认同牛奎光的观点。据估算,在特斯联所在的能依靠AIoT赋能传统产业的这个市场中,其潜在市场容量至少千亿级。这个市场现在属于完全新兴的市场,现在被开拓出来的份额还非常小所以现在特斯联关心的是怎么去把这个市场先开拓更多。至于能在这个市场占多少份额,现在的决定权不在于别人而在于自己。企业能够跑多快,能够占多少,就能占多少。

  特斯联内部非常谨慎,认为现阶段去考虑太多的商业化,会把方向去带偏。市场上很多厂商太着急把社区的一些数据和通行的东西转成商业化,但特斯联现阶段关注的重点是怎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真实的客户,政府机关,像公安等等,对他们来说,关心的是我的识别率、准确率,我的人口管理的通行数据是否准确。所以只要服务好这些客户,未来在这个区域里就能牢牢站住脚。

  做企业,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一方面远大理想要有,另一方面又得能落地。“我觉得特斯联具备很好的赋能基础,任何的一家科技型企业都能赋能,卖产品也是一种赋能。”牛奎光说,“做一个生态型企业,最重要的是如何将赋能落地。”

  至于未来,特斯联有一个看上去既抽象,又颇为“超现实”的构想,在构建城市的过程中,建设一座数字孪生的城市。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构建跟现实空间一模一样的数字空间,甚至可以追溯历史,重现过去城市乃至预测整个城市发展的未来。这是特斯联正在努力的前进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把城市拆成很多垂直领域,从每个垂直领域入手,实现数字孪生城市的构想,那时候可以看到过去也能够看到未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创业邦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