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技术创业者:选择技术,还是创业?

早期技术型企业,创始人技术导向比较多,在TO C领域比较成功,但产品市场销售会出现问题,他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但是不是一个好的销售。
2018-12-08 14:30 · 投资界

2018年12月5-7日,清科集团、投资界在北京举办第十八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论坛携手行业知名学者与重磅嘉宾,秉承传统,革故鼎新,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

会议上,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接力基金合伙人刘春松、凯旋资本管理合伙人陶冶、泰达科投副总经理张鹏国科投资合伙人周晓峰、深圳市高新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朝晖六位资深大咖共聚一堂,漫话“投资科技,投资未来”。本场对话由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主持。

技术创业者:选择技术,还是创业?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主持人毛丞宇:科技的范围很广,20年前我们投互联网的时候,称之为高科技。硬科技的范围也很广,不管是从材料、到AI、到大数据,也包括先进装备等。我想通过短短的时间做一些讨论。大家一起来聊聊关于科技方面关注的方向。结合在科技方向上,比较关注方向来聊聊。

李丰:我是峰瑞资本李丰。在我们100家左右被投企业里,有40多家是科技类的,包括芯片、新材料、生物医药、工业和互联网等。这是我们过去三年的布局。

刘春松:我是接力基金刘春松,09年我们开始做投资,到现在投了100多家企业。我们这支基金包括我们所有投的企业,有两个特点:第一,是相对比较早期,基本上在Pre-a轮的阶段;第二,这100多家企业就是所谓的科技类的企业,集中在新材料,环保、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我们归类为硬科技企业。

陶冶:我是凯旋资本陶冶,凯旋一直专注于技术驱动的企业,我们对科技投资的基本看法,还是希望科技立足,但是对科技类的企业发展,也要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双重的标准来共同评估企业。

张鹏:我来自天津泰达科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我们自公司成立起就专注于技术型企业的投资。我们从09年就开始投资半导体,十年时间我们大概投资了十几家半导体公司,从嵌入式CPU,传感器到功率半导体等等。同时我们还投资工业自动化和云计算,大数据领域。工业自动化领域我们投过水下机器人、无人机飞控,slam,还有工业激光器等。云计算方面,我们投过国产数据库,以及提供服务器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和OpenStack,docker等技术解决方案的公司。我们在线上消费者行为监测、在线销售监测和舆情分析的大数据应用方面也有一些布局。我们主要投资的阶段是在A轮。

周晓峰:国科投资是中科院的投资机构,是科学院下面规模最大的,成立时间最早的专业化的投资机构。目前四个大的方向,一个是智能制造,第二个是芯片,第三个是TMT,第四个是医疗,也是科技驱动的方向,我们都有布局。投资阶段也是从A到C轮都有,我们是一个大的基金,通过内部比例分配的方式,来介入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的投资。

朱朝晖:我是深圳市高新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我们集团一共有五大板块,融担保,保证担保,创投,还有产品增信业务。投了100多个项目,目前管的还有80个,60-70%是智能装备,10%是信息技术,10%是新材料,还有其他的产业,但是一直都是围绕着高科技的产业在做投资。

主持人毛丞宇:我是云启资本毛丞宇,我们专注投产业互联网,而且是技术驱动的产业互联网,同时也投科技。请在座的各位,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判断一个项目是不是好的项目,怎么判断这个赛道的好坏?

朱朝晖:我们投资的是早期,要看这个行业是不是有发展且速度比较快,我们看得比较多的是面板和半导体的设备企业比较多一点,要有技术亮点,团队要有技术人员。

周晓峰:科技类企业的投资,现在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投的时候我们比较关注在一个高增长行业里面,去做专业化的聚焦。只有高增长的行业里面才会出现高增长的企业,才能对冲风险投资的风险。高增长的行业在什么地方?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芯片、TMT、还有医疗,都属于大的高增长赛道。在赛道里面我们就会更加聚焦,更加专业化阶段性去突破最容易突破最有优势的领域。

主持人毛丞宇:张总提到了芯片,请你结合上下游、产业链、周期来举个例子,对下面在座的听众会更有价值。

张鹏:我们比较喜欢投资能够解决客户实际问题,或者能够提升相关产业效率的公司。偏好投资核心的元器件,基础的软件或者是关键的系统。

举个两个例子,我们投了一家做水下机器人的公司,早期销售额很少,但是我们看重的是创业者能够把水下机器人技术跟从军工、工业到消费类不同行业的应用很好的结合起来。另外一个是功率半导体公司。创业者从国外回来之后,快速低成本的搭建了第一条产线并开始小批量生产销售,工程化能力比较突出。这两家公司目前成长都比较快。

当前技术的门槛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而且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很难单纯从技术层面做出准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一方面从需求端观察创业团队能不能把技术和需求快速敏锐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关注企业否有能力把这些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产业化,因为投资机构毕竟是寻求在一定期限内寻求退出的。

陶冶:技术我们分为两类,一类是革命颠覆性的技术,适合非常早期进入。另一类是间接性性能提升技术,我们对行业经验看得比较重。大家讲到技术类的公司,多数是在TOB领域,我觉得更多的是来自于客户的检验,实际的性能和效果的提升,可能对于投资的判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刘春松:这是一个投资逻辑和投资策略的问题,从方法论的层面,我们有一个基本面和两个维度,去发掘高科技的项目。

一个基本面,我们的落脚点始终在客户和市场层面。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项目,最后有话语权的,始终是在客户和市场。

第一个维度,这个技术是不是能够引领,或者能够带动一个细分行业。最近刚刚投的一个路基检测机器人的项目,只有美国有一家,在很多机场和高速路上都已经在使用了,能带来这个行业的变革。

第二个维度,是希望能够往产业链上游走。我们会去看一些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关键的材料,关键的零部件。这个行业没有形成寡头和大家伙,哪个团队技术好,我们就去投他。

李丰:首先从看技术的能力来讲,肯定还是要找专业团队。我们涉及到芯片、医疗、生物科技,还有材料,幸亏有专业的团队。其次,科技投资是内生的价值,不像互联网创业商业模式那样,价值不会因为规模变大。

技术创业里的商业元素,有的行业需要得多一些,有些行业相对少一些,比如医疗。我们在投技术的过程中,创新尽量不要过多去改产业链的结构,但是能为产业链做增值,这是比较好的。

主持人毛丞宇:刚刚大家提到了在技术投资领域,可能会踩到的一些坑,那么如何避免这些坑?大家可以分享一下经验。

朱朝晖:以前在投早期时,最大的风险点就是股东之间的关系,很多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股东之间的矛盾。其次是知识产权,会比较注意仔细去查,争取规避掉。

主持人毛丞宇:团队和知识产权,还有和原来单位的关系,这是特别注意的。

周晓峰:知识产权也是我们比较重视的,不同行业风险高低程度是有差异的。比如医疗和芯片领域,风险都比较高,我们除了内部核查,还会借助专业律师的意见。

早期技术型企业,创始人技术导向比较多,在TO C领域比较成功,但产品市场销售会出现问题,他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但是不是一个好的销售。当公司做大,规模化管理就尤为重要。我们之前有投一些科技类企业,帮他们引入华为的研发管理办法,帮助创始人们去更好管理企业,这也是作为投资机构我们自己要修炼的一个内功,只有把这些东西做好了,我们才更有底气去投资一些初创期的科技企业。

张鹏:技术型公司的创业团队大多是研发出身,对自身技术比较自信,但有时对市场的需求综合研究不够重视。几年前,美国NFC推得比较好,国内也开始成为应用热点。不过国内外金融支付环境和习惯上有很大的不同,用NFC要改造机具,增加商家成本。而二维码虽然安全性不如NFC,作为小额支付使用起来更普及方便。因此我们看市场需求时,并不是简单以技术性能的优劣评判,而是要看到用户使用场景,商务环境,及供应链的约束条件,这是技术团队有时容易忽视的。技术再好也需要跟当时的市场环境来匹配,才可以更快把自己的技术产业化。

陶冶:首先,初创技术企业在研发阶段留的预算过于乐观。创业者应该把自己风险敞口算清楚再乘以2,才是真正需要的资金。其次,技术团队往往不太愿意去做商业化。总想把产品和技术做完美在出去,到那时候发现天已经变了。最后,技术团队不擅长做业务管理。我们偏好一个带过研发团队的创始人,他也许不是技术最强的那个人,但是他擅长管理研发项目,对项目的管理预期最准确。

刘春松:对技术创业者,我有两点分享。第一,希望你做引领者,但不要做先烈。有些技术团队或者项目太超前,但是市场没发展起来,没有市场的支撑,创业者很难撑下去。第二,技术领先但不能过度加持,你是创业不是做课题研究,产品再牛最后检验的是用户,用户不买单就尴尬了。

李丰:我们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第一个是商业化和技术能力之间有一个平衡,要看不同的行业。最偏技术的是机器人,最不偏市场的是新药和生物技术的研发。第二,尽量不要改产业链的结构,要不然消耗资金太大。第三,找到最大的商业应用价值。第四,要有技术壁垒,不然不是被同方向后来者赶上,就是被不同方向的技术替代。技术投资上始终是一个有挑战的问题,很难在当前回答。

主持人毛丞宇:技术创业越来越热,但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都相当不容易的。科技技术发展有它自己的节奏和自然规律。过去15年的发展,我们产生了千亿级别的巨头企业和平台型的企业。技术过去也在发展,现在虽然很热闹,但是不能拔苗助长。

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不是说有更多的热钱去热炒。在技术创业者和投资者共同的努力下,把这个行业更加的夯实,使他们发展得更好。每个人专注在自己的方向,把事情做好。谢谢大家!谢谢在座各位的分享。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1812/438622.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