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都是学生,一辈子愿意做老师。”
1990年夏天,隆九金犯下了人生*的“错误”。
初中毕业的他,在老村长央求下,放弃了打工月赚400的机会,成了村里*的教书匠,月薪53。
湖南凤凰县岔河村,就此有了琅琅的读书声。
有人奚落道:傻子才干这个。
学校是70年代的石头房,脚下是泥巴,冬天透骨凉。1992年,这间破房在暴雨中塌成了瓦砾。
学校没了,隆九金却没有放弃。
他把教室“暂时”设在自家破板房里,强撑了9年;后来,又欠下一屁股债,搭出新教室。
2011年,弟弟用打工搏命的钱,盖出一栋新房。他却“鸠占巢穴”,把学校搬了进来。
2013年领导来视察,实在看不下去,新校终于破土动工。
2014年,国旗*次在新操场升起,隆九金泪洒当场。
从学前班到二年级,3个班的语、数、音、体、美,全是隆九金一个人教。分身乏术的他,从早忙到晚,没有时间休息。
以家为校20多年,隆九金既困窘,又开心。他说:我的家,是村里的文化、经济中心。
他是*的老师,又自学中草药,成了*的村医,还开了间杂货铺。当年,家里学生、病人、顾客络绎不绝。但他怕耽误教学,立下“上课时不看病”的规矩。
母亲有癫痫,父亲有腰痛,妻子关节疼痛、生活不能自理,一度要轻生。隆九金一个人支撑着这样的学校和家庭,依然觉得“当老师很光荣”。
而行医、贩货赚的钱,却贴补到学生头上,垫付的学费就有2万。
然而,隆九金有属于自己的骄傲。
29年来,这个贫困村无一人辍学。不仅“全村年轻人都是我的学生”,还出了20多个大中专生,4名重点大学学生。
隆九金的经历,不是孤例。
在河南平顶山鲁山县赵村乡堂沟村,残疾教师任宗毓,坚守讲台38年,带出40多位大学生,荣获“模范教师”、“五一劳动奖章”。
而他自己,几十年来却是民办教师“黑户”。曾有3年领不到工资,靠卖对联过活。
西昌凉山州金新小学的罗滢,为了让“黑户”彝族孩子能上学,卖田卖地、毁家建校。
今天,金新小学成为西昌*的农村小学,罗滢却仍扛着90多万的债务。
这些奋勇坚守乡村的教师,曾让无数人洒下热泪。
而中国乡村教师数量,却从2010年的472.95万,降到2013年的330.45万。
如今,乡村教育还面临“空心化”,留下近万个无人校点,3.39万个不足10人校点。
这种规模极小、条件奇差的,被称为“麻雀学校”。
它们和乡村教师一并,成为中国教育*层、最弱势、最无助的存在。
在工资补助、职称评比上,国家一直在想办法、出政策。
现实却是,新教师不肯来,老教师想着走。
隆九金、任宗毓、罗滢,更像是乡村教师中的“异类”。
幸运的是,如今的他们,拥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荣耀——“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
2019年1月14日,海南三亚。
湖北丹江口的乡村教师蔡明镜,正给学生们直播看大海。
突然闯入镜头的马云,让孩子们大呼惊喜。
马云亲口鼓励道:“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到全国各地、全世界去。”
他还表示,有机会要到学校“去看看”。
这位最年轻的“马云乡村教师奖”得主,顿时幸福得“找不到北”。
蔡明镜说:之前,孩子们长大后的梦想,最多是当个包工头;现在,有人想成为飞行员、建筑师。
这正是马云希望达到的效果。
2016年1月17日,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举行颁奖典礼。他力排众议,将三亚定为*会址。
这个决定让人困惑:一个乡村教育的公益活动,为什么要在浮华喧嚣的三亚办?这些钱,用在教育上不好吗?
马云的回答是:不好!
原因很简单:很多乡村教师,一生没有走出过大山、坐过飞机、住过五星级酒店,甚至没有亲眼见过大海……这都没体验过,怎么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更重要的是,马云希望籍此重建师道尊严。
以往,教书先生是乡村的文化权威,备受尊崇;如今,乡村教师没钱、没权、没尊严,内心失落。
“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阿苏英雄,曾发誓扫除大凉山中的女孩文盲。
为此,她在厨房中创办小学,全家因此住进了羊圈,连儿子都在羊圈里出生。
意外的是,家长们根本不领情。在喜德县瓦厂村村民眼中,男孩去打工、女孩早嫁人,才是大凉山中的理性经济学。读书?不存在的。
阿苏只好跟家长们算细账:女孩子十三四岁打工、十七岁嫁人,工钱加彩礼,不过几万块。要是读书有成,几年就赚回来啦!
但阿苏自己都穷困潦倒,家长看不起、孩子不服管。这样的说辞,毫无说服力。
2017年2月,当阿苏站在“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现场,乡村教师的荣耀,*次震撼了大凉山。她带出的3位大学生,不仅与阿苏相拥而泣,更用歌声吟唱出对老师的感恩。
还有老师表示,“马云乡村教师奖”,彻底逆转了他的人生:终于找到老婆了。
马云说:“乡村老师在做中国*的善事。他们又是保安、又是保姆、又是家长、又是医生,最后才是老师。”
一年一度的盛典,成就了中国乡村教育的高光时刻。
但颁奖的马老师,从来不是个“好学生”。
他小学念7年,考不上中学,直到教育局把小学“升格”成中学。
他高考考3次,被“中国*的大学”杭州师范学院录取,也是因为那年英语专业没招满。
马云的成绩不怎么好,但英语却不错,这归功于他小学的英语老师。
这位老师学俄语出身,上午去教育局现学,下午回学校现卖。可马云早就在西湖找老外、遛英文。老师发自内心夸道:你的发音比我好。
这句赞,点燃了马云的信心和自尊,让他铭记一辈子。
可化学老师看他不顺眼。结果,马云对元素周期表完全不感冒。
马云因此感慨:总有一些老师能感动你、唤醒你,并改变你的一生。
老师对马云的影响,不止于此。
杭州师范学院的语音老师、系主任叶东炜,曾给了马云一个59,还是栽在他最擅长的口语上。马云气不过,找他去理论,叶老师却告诫他,切不可盲目自大:“如果发音不标准,将来会挨学生骂的。”
多年后,马云依然表示:“那个不及格,让我受益终身。”
本科毕业,学校有个分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当老师的机会。管分配的副院长黄书孟,大胆推荐了马云。但他又担心马云脑子活、待不住,于是跟马云订下了“五年之约”。
91块的工资,比隆九金好不到哪去,马云同样选择了坚守。
“老师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人。”教师,是马云最看重的身份。
马云不止一次表示,“要让老师真正成为最受尊敬、待遇*的职业”。
于是在教育上,他布下一盘大棋。
在马云看来,中国教育问题不少。语数外“教”得很好,音体美“育”得不够。结果孩子有智商、没情商,更谈不上逆商、爱商。
于是,马云自封“谷主”,创立15年制云谷学校。好让儿童有天性,小学懂热爱,初中会学习,高中守纪律、明方向。
他的“奇葩”期望是,孩子们*考不上国内重点,但能进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
在杭师大,马云建成阿里商学院,力争将其变成全球*商学院。
面对创业者、企业家,马云亲自挂帅当校长,创立湖畔大学。通过“只学失败,不学成功”,打造中国商界的“黄埔军校”。
而这一切,都不及马云对“乡村计划”的倾心。
2003年冬天,凌晨5点。在浙江临安出差的马云,匆忙爬上一辆长途班车。冰冷漆黑的清晨,车灯照见了前方一个小女孩。她穿着棉衣、背着书包、拎着饭盒,在寒风中踯躅。
汽车转瞬而过,但小女孩寒冬上学的场景,始终在马云心头徘徊。他常常忍不住想,孩子是不是要跋涉两小时,才能到达学校?
2019年,马云*次袒露这个引发他关切乡村教育的“初心故事”。
而乡村教育的关键,是300多万乡村教师。
2015年,马云启动“乡村教师计划”:每年评选100位优秀乡村教师,给予每人10万资助和3年专业发展支持。
对老师们,马云说:“这些钱微不足道,我下半辈子都希望作为乡村教师的代言人,唤起社会对乡村教师的重视。”
但计划做下来,马云仍觉不够。
一个优秀的乡村教师,一生大概影响500个学生;而作为乡村“教育部长”的校长,可能会影响100个老师。校长不懂管理,老师就会流失,所以一定要提升校长领导力。
2017年,马云又启动“乡村校长计划”:每年评选20位优秀乡村校长,为每位乡村教育家提供50万经费和国际交流机会。
对校长们,马云说:我决定做一辈子教育的支持者,做老师的后援团和亲援团。
他说到做到。
2018年11月,15位乡村校长远赴美国,考察乡村教育。
他们*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美国教育家探讨学校设计、情商培养、教学艺术、学校领导力等前沿话题。
为了让校长们走进联合国,马云不惜动用私人关系,给联合国“打CALL”。校长们得以被特许进入安理会会场,拍照留念。
对此,马云极其得意:“校长们回去,至少吹牛三年。”
但他又发现,年轻教师不愿下乡,乡村教育缺少新鲜血液。
2018年,“乡村师范生计划”启动,马云打算10年投3亿,鼓励青年教师下乡。支教时间,诚如马云的“五年之约”。
他继续发现,教学环境也相当重要。于是,“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又浮出水面。
四大项目,构成马云“乡村教育计划”的核心。
但马云的乡村教育计划,竟然引发出争议。
2018年初,云南昭通的“冰花男孩”,曾令无数网友动容。
图中,孩子冻得满脸通红、须发结霜,同学却望着他哄堂大笑。在零下9度的严寒里,他赶了四五公里的山路。但在这里,孩子们被冻成“冰花”,早就不是新鲜事。
这件事,直接促成了马云“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的诞生。
2018年12月,浙江淳安县梓桐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走进了他们的“新家”。全新的宿舍、食堂,包括阅览室、影音室、书画室、亲情吧的趣玩中心,让人大开眼界。
亲情吧里,孩子们还能随时和家长视频连线。
“梓桐模式”,正成为马云全力推动的寄宿制样板。
但很快有专家表示:马云把这件事想简单了。
2001年,中国曾掀起一轮撤点并校、兴建寄宿学校的热潮,以便集中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10多年间,乡村小学减少大半。寄宿学校却因条件差、低龄化、孩子生活不能自理,导致了上学远、心理抑郁等问题。
2012年,国家断然喊停,寄宿学校无人再提。
马云的寄宿计划,因此受到一定的质疑。
但马云则表示,当年并校不成功,是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今,道路、通信村村通,情况已发生了巨变。
有调查数据显示,乡村小学生的平均上学路,为5.4公里。
据此,马云对乡村寄宿学校的构想是:
以校车代步,学生周一拉到学校,周五拉回村口;学校建成宿舍,培训留守妇女,照顾寄宿学生;制度上,引入欧美寄宿制成熟经验,完全能安排好学生日常起居。
学校再雇上一两个司机、七八位妇女,每人付三两千工资,顺便就促进了就业。
资源一集中,就能办大事。
寄宿学校再配套建个“乡村少年宫”,把网络、IPAD、VR眼镜统统装上。到时候,惠若琪的排球课、单霁翔的文物课、国家天文台的天文课等触手可及,农村的教育水平妥妥提升。
这套体系建起来,老师有干劲,家长抱希望,孩子们更兴奋。
为解决宿舍、校车问题,马云请来80多位企业家,极力“推销”他的公益计划。
为解决保育、心理问题,马云又跟多所师范大学接洽,让保育员接受专业培训,以免重蹈覆辙。
马云预言:只要努力10年,中国的乡村教育就将天翻地覆。
90多年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谈及乡村教育家时写道:
“他足迹所到的地方,一年能使学校气象生动,二年能使社会信仰教育,三年能使科学农业着效,四年能使村自治告成,五年能使活的教育普及,十年能使荒山成林,废人生利。这种教师,就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
如今,倾力投入教育的马云则说:
“一生都是学生,一辈子愿意做老师。”
“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不是有多少好大学、好中学,而是最差的学校到底有多差。最差的学校改变了,这个国家才有机会改变。”
“阿里巴巴的愿景,是做102年的企业;但马云支持乡村教师的愿景,没有时间限制。”
对这个教师节出生的杭州佬来说,当老师,既是使命,更是宿命:
他说:“教育已经超越了我的个人情怀,而是社会责任和使命,是我们必须推动的改革。”
即便马云这样努力,即便马云这么有力量,对整个乡村教育来说,力量也是有限的,但马云站出来,更多人站出来,更多力量汇聚起来,就会有更美好的乡村,更好的世界。
就在“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在三亚落幕不到10天,2019年2月18日晚,由《健康报》社、复星基金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和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8十大暖心乡村医生及乡镇卫生院院长”在黑龙江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举行了发布仪式。(精彩回顾:《郭广昌的新目标》)
2017年12月,小时候被乡村医生救治过的复星国际董事长,也是马云的好朋友郭广昌,推动复星基金会和《健康报》社,在北京联合启动了以帮扶乡村医生为重点,推动乡村医疗的改善的“健康暖心——乡村医生健康扶贫支持计划”。如今,郭广昌发起的这一公益计划也已吸引多位知名企业家,包括其他社会力量的参与,逐步成为一个汇聚各方力量关注乡村医生工程的平台。
南村师,北村医!乡村是中国的根,乡村呼唤更多的马云、郭广昌,更多有力量的人。
1、《乡村教师待遇不断提高,为何仍留不住人?》,李泠,观察者网
2、《谁为教育坚守?“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奖者背后故事》,王学涛,《智见》
3、《阿苏吉克的凉山村小》,姜燕,新民晚报
4、《马云:我的教育观》,南方周末
5、《马云的乡村教师“饭局”》,虎嗅APP
6、《马云的“乡村教育”大棋局》,马明月,凤凰网公益
7、“马云公益基金会”网站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