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新基建”的提法开始出现在市场之中,与传统基建的钢筋水泥相比,新基建核心是信息技术板块,围绕着5G这个当前全球热点的领域,中国需要在云计算、5G建设等区域抢占全球高地,进而在新基础设施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下游应用,促进和提高居民在新领域的消费能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云计算这个TMT行业确定性最高的赛道,同样也在数字城市的投资浪潮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各种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以及平台服务提供底层的一体化服务。IaaS、DaaS、PaaS、SaaS,提供多重多维度的技术支撑。
阿里云当属国内云计算能力最强的公司。一周前,阿里巴巴宣布升级服务数字政府战略,整合阿里云、支付宝、钉钉、高德等面向政府端的技术、产品、服务和资源,共建数字政府。
阿里云也在日前发布了全新的飞天大数据平台,计算集群可扩展至10万台,规模超越AWS。数据处理从2015年100PB跃升至600PB,3年翻了6倍,已经在国内占据一半公有云市场,
根据飞象网数据显示,2019年至今国内云计算规模已达千亿元,但市场渗透率仍然维持在5~7%之间的一个较低水平,相比之下全球渗透率已经达到10%的水平,国内无论是规模还是渗透率都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IDC最近发布的《全球云计算IT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云上的IT基础设施占比超过传统数据中心,成为市场主导者。无论是从业务成熟度还是市场认可度来看,云计算后来居上趋势开始确立。阿里巴巴CTO张建锋更是用“All in Cloud时代”来形容这一机遇期,并将其细分为基础设施上云、大数据上云、云上中台和云上智能四个阶段。他同时宣布,阿里云将以飞天云操作系统、飞天大数据平台、阿里巴巴双中台和智联网AIoT,助力政企客户“全面上云”。在上周阿里巴巴发布的玄铁处理器,更是一张极大的布局网,可能在未来成为物联网行业的标准化平台。
数字城市,正是当前会议提法下一种新型的载体,其以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系统之间信息的共享与协同,来提高业务运行效率,提升管理效率,增强产业发展质量的一种新社会形态。当前阶段是一种典型的To G服务型产业。
从国内当前已经公布的建设计划或相关政策指引显示,中国95%以上的副省级城市、76%的地级市,超过500座城市已经提出数字化城市的建设目标。其建设浪潮蔚然成风,前景无限。根据易观数据预测,数字化、智能化城市的规模在2021年将达到18.7万亿元。相比于2017年6万亿元的规模增长了2倍。行业景气度极高。
依托物联网技术,充分利用射频识别、感应器、GPS等装置,在建筑、道路、车辆、能源系统等物体中植入,形成大数据化,来优化城市效率,提升使用体验。例如智慧交通就是非常典型的提升整个社会运转效率的创新的,物联网之后依靠大数据进行精准优化的行业。
在参与“数字政府共建计划”的公司中,银江股份已经与33个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拥有充足的智慧交通PPP订单;上市公司高新兴,业已为诸多的城市通过智慧交通和电子车牌等技术手段。根据博思数据监测显示,2017年全国智慧交通项目达到1087个,市场规模190.08亿元,平均单个项目规模约为1748.68万元。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初始阶段,以海信网络科技、易华录、银江股份、电科智能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智能交通企业开始崛起,再之后易华录、银江股份、千方科技相继上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宇视科技等相继崛起,开启中国智慧交通高速发展的十年历程。到了当前阶段,海康、大华为首的硬件厂商入局,与系统集成商并进;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在传统智能交通领域的崛起,引发了与系统集成商,以及与以交通信号机硬件产品为核心业务的硬件厂商的竞争。这其中又以“PATH”等巨头公司竞争尤为激烈。
未来的新基建,将围绕智慧与数字两个战略发展的核心方向延伸,形成巨大的行业增长前景和投资机会。从产业链平台的角度看,阿里巴巴、腾讯、华为、平安等巨头企业扮演着中台与整合者的角色,来打造生态形成体系赋能中小型企业。行业角度来看,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医疗等扮演前端的应用落地场景,云计算、新一代通信技术、网络安全、大数据等提供底层能力,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