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被遗忘的期货资管

期货资管起步晚,是它先天上的不足,在没有发展成熟、没有行业积淀的时候又赶上行业变革,“命”又不够好。
2019-08-05 07:57 · 经济观察网 陈姗

起步晚、体量小、人才稀缺、政策束缚……在大资管时代,期货资管正在被遗忘。

截至2019年6月底,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为1268亿元,仅占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的0.63%,自2017年的高点腰斩一半有余。2017年一季度期货资管规模曾达2980亿元峰值,此后逐步萎缩。对于整个期货行业来说,资管业务成为他们难以言说的“痛”。“资管新规之前,我们资管业务峰值是80个亿,到之后剩下不到30个亿,差不多整个业务下降了三分之二。”正如方正中期期货总裁许丹良对经济观察报所说,这一年多时间中,期货公司资管业严重“失血”,去通道以回归资管本质的同时,也让期货资管步履维艰。

步履维艰

相比于传统资管机构,期货资管无疑起步是最晚的。2012年年初开始,资管行业迎来一轮业务创新的浪潮,期货公司加入大资管行业。从最传统的银行理财到保险资管,到公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的飞跃发展,再到基金子公司和期货资管的逐步新生,大资管行业的分支越来越丰富,期货资管赶上了末班车。

然而,一直以来,期货资管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过度依赖通道业务的问题。由于起步晚,期货资管在专业人员的积累、资金实力、投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缺乏优势,因过度重视规模增长忽视产品质量及创新等问题,也为之后的转型埋下了隐患。“试水”前两年,期货资管的业务规模裹足不前。2014年,“新国九条”对期货行业放宽业务准入,扩大期货资管的投资产品范围,期货资管业务才开始真正突围。2014年底期货资管规模达到124.82亿元,2015年以后进入爆发增长阶段。相关数据显示,从2015年一季度到2017年一季度,期货资管存续规模从275亿元飙升至2980亿元,翻了逾10倍。

但是,在期货资管疯狂扩容的过程中,通道业务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有业内人士曾透露,通道业务在期货资管中占比高达八成。因此,2017年,在监管趋严、去通道的大背景下,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开始出现萎缩,2017年底较一季度的业务规模缩减28%。到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业务规模一落千丈,截至2019年二季度,资管业务存续规模仅为1268亿元,较2017年一季度下降57%。

此外,期货资管体量一直都处于小到被忽略的地步。据中基协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合计20.21万亿元。其中,证券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1.15万亿元,基金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4.26万亿元,基金子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4.67万亿元,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管理资产规模1268亿元,占比仅0.63%。而在2017年一季度,期货资管处于“鼎盛时期”时,这个比重也仅为0.56%。

正如不少业内人士所言,期货资管起步晚,是它先天上的不足,在没有发展成熟、没有行业积淀的时候又赶上行业变革,“命”又不够好。

事实上,从3月以来的数据来看,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管规模整体减少的情况下,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规模二季度保持持续增长。相较*季度,二季度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规模增加了81亿元。

在许丹良看来,期货资管业务发展依旧步履艰难,短期的规模增长并不意味着业务的整体回暖。他表示,去年经历了去通道、整顿以后,今年期货公司主动管理的产品开始发展起来,但增幅也并不是很大。二季度期货资管规模回升,表明各期货公司去通道完成,开始逐渐进入一个正常的业务轨道。

“守”牌照

记者查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期货公司集合资管产品公示发现,2018年期货公司分类评级为双A的18家公司中,有5家今年没有新增备案资管产品。而中信期货、海通期货、方正中期期货备案数量最多,分别为22只、18只和8只。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9年6月份备案的产品类型来看,固收类和混合类居多,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较少。6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备案的649只产品中,权益类产品65只,设立规模51.48亿元;固定收益类产品423只,设立规模625.47亿元;混合类产品143只,设立规模117.25亿元;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产品18只,设立规模6.09亿元,占总设立规模800.3亿元中的0.76%。

“由于衍生品交易有其复杂性,期货等衍生品具有高杠杆、高风险的特征,无论是普通高净值客户还是机构投资者,都持比较谨慎的态度,这制约了投向商品期货资管产品的发展和壮大。”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说。

另外,据中国基金报统计的期货公司资管规模的分布情况,截至6月底,100亿及以上的仅2家,5亿以下的却有65家,20-50亿的有14家,可见规模普遍比较小。反观证券公司的情况,截至6月底,资管规模在1万亿及以上的有1家,5000-10000亿的有6家。主要集中在 100-500亿的有 33家,1000-2000亿的有21家,500-1000亿的有19家。期货公司与券商在资管体量上差距极大。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期货公司从事资管业务起步相对较晚,股东背景相对较弱、风险处置能力相对缺乏及专业性方面有待提高。近年来一连串监管制度的出台,改变了期货公司原有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模式,使得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更加合规,同时,也使得业务开展的专业性门槛要求更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管业务规模的扩大。

国都期货经纪业务总部负责人屈晓宁认为,期货资管作为“新兵”跟几位“老大哥”无法匹敌是正常现象,目前行业人员缺失可能是*痛点所在。

而在许丹良看来,期货资管做不大除了人才问题,还是有政策方面的原因。“因为资管新规基本限制了期货资管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资产的路径,仅能围绕标准化资产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束缚了期货资管的发挥空间。而证券公司投资非标比例虽有所限制,但依旧有做大业务量的空间。”

华东一家期货公司资管业务负责人表示,对非标资产的限制是一种政策导向,不只是针对期货公司。完全封死期货公司非标项目,或许与其起步晚,配套措施不完善有关,对非标项目是否有能力去甄别,去做尽调,背后的风险恐怕很大。但同时他也表示,把属于衍生品的场外期权划归为非标,让期货公司不能参与,这样的一刀切的确对期货资管想要立足于衍生品类资产,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影响较大。

在政策放不开的情况下,许丹良认为期货资管只能考虑做精,即立足自身能力,立足于衍生品市场。

事实上,资管新规实施后,以永安期货为代表的部分期货公司开始在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管产品上发力,资管业务回归期货组合对冲为主的发展模式,在资管业务集体“退潮”中保持逆势上扬。据了解,截至2019年6月底,永安期货资管业务规模48.83亿元,同比上升133.19%,其中主动管理类产品规模41.97亿元,占比总规模为比重为85.95%。衍生品类产品规模为36.71亿元,占总规模为比重为74.07%。

永安期货表示,期货公司发行的衍生品类资管产品专注于期货期权,辅之以股票、债券等标准化资产。与非标类资管产品相比,成熟的衍生品类产品坚持净值化管理,坚持透明规范运作,出现“暴雷”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很小。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探索,摆在期货公司面前的还有资管业务方面的投入产出比问题,以及公司是否存在持续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综合能力,尤其对于一些中小期货公司来说,问题显得更加严峻。

许丹良表示,“对于很多期货公司来说,目前也就是维持这块牌照,能经营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据其透露,很多规模不大的公司的确有在考虑是否要放弃资管这块业务。“但对于方正中期来说,我们是不敢轻言放弃的,只能守牌照,因为不知道政策之后会有什么变化。”在许丹良看来,资管业务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是政策风险,如果此时放弃这块业务,意味着今后政策一旦放开,这一块市场可能就会缺失。许丹良也呼吁,监管部门应考虑酌情放宽对期货资管的限制。

上述华东区资管人士也表示,期货资管整体来说还是有发展规模的需要,要有一定的创收。在把资管的特点发挥出来的基础上,发挥期货公司的特色,做精做专自身领域。“如果仅仅只是围绕期货,不一定能做得出来,或者说一开始会有很大的压力,路也会比较难走。”该人士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