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茅台慌了!

茅台酒是拿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
2019-09-20 07:53 · 华商韬略 张静波

2015年春,一场罕见的极端天气席卷西南某地,暴雨、冰雹频现……四年半后,它方显狰狞。

一向稳如磐石的茅台,慌了!

01

黄牛党是这场天灾最早的感知者。

2018年11月,茅台机场宣布:11月24日~12月31日,凡在该机场往返的乘客,可凭登机牌和身份证,购买6瓶茅台!价格是1499元/瓶。

全国的黄牛党沸腾了!

刚建成一年、日均客流量不到3000人的茅台机场,瞬间人满为患。

黄牛党们打着飞的,浩浩荡荡来到这里,他们以免费旅游为诱饵,招募当地人,从茅台机场飞往贵阳、成都等周边城市,然后再飞回来。前提是:每人代买6瓶茅台酒!

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朱万平的笔下,记录了这样鲜活的一幕:12月29日,仁怀市飘起了鹅毛大雪。黄牛党及其“雇佣军”们,冒着严寒,抢在活动收官前,疯狂涌进茅台机场,在茅台酒专卖店外排起了长队。有人走出机场时,小推车已装满十几件茅台酒,价值逾10万元。

担心如此倒卖不够机票钱?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一位化名张明的黄牛党,给朱万平算了这样一笔账:茅台酒当时的市价为1800元/瓶,每瓶差价300元,6瓶就是1800元。而成都飞仁怀的机票仅200元,加上成都一晚的住宿费200元,一趟下来可赚上千元。

如果按月算,去掉机票成本,一个月至少能赚3万元!这还只是按一人次计算。“如果不是资金有限,这一个月我就可以赚200万。”张明得意地说。

他当然不知道,半年后,茅台酒的市场价已突破2500元,有的地方甚至3000元依旧一瓶难求。

打飞的到茅台机场买酒,只是近年来黄牛党们的疯狂表演之一。

自从2016年,白酒行业强势复苏后,茅台酒就变得奇货可居,1499元的厂家指导价,流到市场上,动辄加价上千元。

就这样,还很难买到。

在北京,规模小一点的经销商根本没货,大一点的虽然有货,但基本上到货秒空。

每天虎视眈眈守在店门口的黄牛党们,可不是吃素的。

经销商都很难拿到货,普通老百姓就更别想了,抢到一瓶就仿佛中了头彩,欢天喜地,也不管是不是买贵了,毕竟:抢到就是赚到,谁还管他涨多少钱呢?

02

如此盛况,让人很难联想到,仅仅五年前,茅台还深陷泥沼。

疯狂的因子,也在那时开始孕育。

2012年,一道全国限酒令,终结了白酒行业的黄金十年。全行业陷入深度调整,茅台及周边酒厂也未能幸免。

到2014年,茅台镇一半以上的中小酒厂,因资金枯竭,不得不停产。

“国酒”茅台,也在2014年增长停滞,基酒产量仅3.87万吨,几乎与前一年持平。

就在此时,一场灾难从天而降。

往年气候稳定的茅台镇,在2015年四五月份遭遇罕见的极端天气,暴雨、冰雹频至,昼夜温差一度达到15℃。

这件事在当时并无多少人关注,毕竟像这样人口不到11万的小镇,在全国有很多。但四年后,14亿中国人都领教到了它的威力!

气候、温度直接影响白酒的出酒率。

受此影响,茅台酒的基酒产量在2015年出现历史性的减产,而且一跌就是17%,从3.87万吨猛跌至3.21万吨。

作为酱香型白酒的代表,茅台成品酒以5年前的基酒为主,勾调一定比例的老酒而成。

按照茅台前董事长季克良的说法:当年生产的基酒只有75%在五年后用来生产,剩下25%,挥发掉一部分,另一部分留作以后勾酒用。再加上10%左右的勾调老酒,茅台当年可供销售的量,大概是五年前基酒产量的85%。

如前所述,2014、2015年茅台连续两年遭遇产量停滞,甚至暴跌。即便以较高的2014年计算,3.87万吨的基酒按85%折算后,也只有3.29万吨。

而2014、2015年的基酒,正好对应到2019、2020年!

也因此,茅台几乎年年缺货,但2019年堪称史上最缺货的一年。

反映到价格上,去年底不到1800元的市场价,如今已涨至2500元以上,北京、广州等地还要更贵。

论涨幅,恐怕只有当红的猪肉可比。

1499元的建议零售价,随便倒腾一下,即可净赚千元以上。这暴利,怕是伟大的革命导师见了也要叹息。

于是乎,黄牛党和经销商们豁出小命,与酒厂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猫鼠大战。

03

“要多为别人想一想,不要只考虑个人,一味寻求暴利。

早在2018年初,还在副董事长之位上候任的李保芳,就苦口婆心地劝说经销商。

自从两年前白酒行业复苏后,茅台酒厂就发现,在不断飙升的暴利面前,经销商们逐利的野心已如脱缰之野马。

李保芳对此深恶痛绝,他甚至痛斥极少数经销商阳奉阴违、哄抬价格,“像贩毒一样疯狂”。

为了给他们一点color see see,在他5月6日接任董事长当晚,茅台宣布重罚17家违约的经销商,十多名省区经理被牵连。

处罚只是*步,面对“不听话”的经销商,茅台更希望夺回渠道的主导权。

为此,不惜下狠手规定:所有经销商必须将53度飞天茅台剩余计划量的30%放到线上卖。未来,线上比例要逐步提高到60%以上。

但茅台防得住经销商,却防不住无孔不入的黄牛党。

一时间,在茅台官网上,聚集了一大批抢单的人,他们一宿一宿地泡在网上,一人动用数台手机和电脑,只等着厂家放货。

即便如此,也很难抢到一瓶。

因为还有比他们更疯狂的人,不但自己抢,还雇人抢,不但用手抢,还用抢购软件抢。

很快,茅台官网、天猫、苏宁云商就沦为软件党的天下。

普通消费者抢到一瓶,犹如中了头彩。有人形容其难度,堪比春运抢火车票。

眼见网路近乎沦陷,茅台又心生一计:到大型商超搞直销!

物美、华润万家大润发成为*批试点,售价1499元。

为了这次试点,物美上下严阵以待,不但要求购买者拥有会员资格,还要连续三月每月至少购物一次,累计消费满2000元。

甚至不惜出台了史上最严的内控流程:禁止内部员工购买!

即便如此,也没能挡住黄牛党疯狂的脚步。

这边物美刚开始预售,那边闲鱼、百度贴吧上,就涌进大批“黄牛”,加价收会员,报酬从数百到3000元不等。

物美之后,华润万家、大润发也相继“失守”。

美国超市Costco,更在登陆上海当天,便领教了中国人的“凶悍”,1499元的平价茅台瞬间被抢空。随后紧急调拨的1万瓶茅台,也都在当天被抢购一空。

有人抑制不住兴奋,在网上发帖炫耀:全家出动,6人在Costco抢了12瓶茅台,转身卖给黄牛,半天净赚12000元!

为了平抑市场的躁动,茅台不得不在中秋、国庆前夕,集中投放了7400吨酒,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茅台该缺货,还是照样缺货!

04

伴随疯狂的抢购,茅台股价近年来气势如虹,从2016年的200元附近,飙升至最高1151元。

不但惊呆许多人的下巴,更创下1.45万亿的市值纪录。

在巨无霸云集的大A股,这一数字仅次于工商银行,而两者的差距不到400亿(截至写稿时),超越只在毫厘之间。

其他四大行,还有两桶油,统统靠边站。

对此,不同的人,看法近乎迥异。

看多的人,以茅台的稀缺为由,认为未来可期。

不少人已看高至每股3000元,著名私募大佬但斌甚至公开喊话:茅台一万年也不会崩盘!

看空的人,则坚持茅台泡沫严重。

毕竟,全球*大烈酒公司、市场份额近30%的帝亚吉欧,其*时的市值也不过1000亿美元左右,不及茅台的一半。

“茅台是酱香型白酒,没有泡沫,有泡沫的那叫啤酒!”面对泡沫论的质疑,但斌以一种段子手式的戏谑予以回击。

单论价格,从全球范围看,这位私募大佬的话也并非毫无道理。

与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一瓶的其他世界名酒相比,53度飞天茅台的售价简直有些“太平民”。

一边坐拥全球最高的市值,一边却是近乎平民化的定价,“国酒”的定位似乎有些分裂。

而茅台*的心结或许在于,它一方面立志做高端酒,另一方面却有着满足每个中国家庭需求的野心。

长期坚持1499元的指导价,哪怕市场价已炒高至2600元也毫不动摇,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这种“普惠”心态。

问题是,现有的产能并不支持它这样干!

在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李保芳表示,茅台酒最终的年产量是5.6万吨,在6600吨产能扩建完成后将不再扩建。

这点产量换算成酒,每年最多也就是1亿瓶。而全中国有3.5亿家庭,如果每个家庭每年喝一瓶,以茅台现有的产量,连三分之一的需求都满足不了。

如此悬殊的需求落差,不但让茅台的抢购和黄牛党成为常态,也让另一大酱香白酒——郎酒的青花郎也以翻倍的速度增长,甚至出现了特定品种还没上市就抢购一空的局面。

面对汹涌的买家,茅台不但高兴不起来,反而有点慌了。李保芳一再劝告经销商,不要因为贪婪,葬送了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

就在第二批茅台在Costco被抢购一空的第二天,李保芳暗访了六盘水一家专卖店,并发出振臂一呼:“茅台酒是拿来喝的,不是拿来炒的。在中国,只有少数商品能“享受”到这一口号的待遇,另一个是房地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华商韬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