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新一代互联网科技公司的估值难题:京东数科、蚂蚁科技大不同

京东数科目前的定位是为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政府及其他产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金融机构以及金融领域是其重要的客户群体以及业务场景,但京东数科的业务并不仅围绕于金融领域。
2020-09-12 17:13 · 投资界

今年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中有一类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这就是以蚂蚁科技和京东数科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类互联网企业。

这一类企业受到热捧的核心原因是过去十数年内,境内资本市场因为估值体系差异以及核准制下上市标准包容性低,错失了一大批优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国内的投资者也为阿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未能在国内上市错失了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而懊恼。

监管层设立科创板也正是希望能够与时俱进,让境内资本市场能够接纳生长于本土的新一代互联网科技企业,让境内的投资者能够分享这些站在时代前沿企业发展的红利。

此前境内资本市场尚未接纳过这一类型的企业,因此如何给这两家企业估值就成为了一道难题。

以蚂蚁科技和京东数科为例,这道难题的核心在于,尽管两家企业都是新一代互联网公司,但从业务模式以及营业收入构成来等核心要素来看,两家公司并没有太多相似之处。

两家公司实际上也都明确表示,公司从事的业务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暂无直接可比公司。

也就是说新一代的互联网科技公司,尤其是目前拟登录科创板的这两家,每一家的估值定价过程都无先例可寻,都需要从头推敲打磨。

首先不能否认的是,两家公司都有很硬的“技术底气”。

京东数科方面,根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1—6月,在新冠疫情爆发及后续影响阶段,京东数科技术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依然在持续提升,占比高达15.67%,该比例已经达到国际互联网科技巨头水平,在科创板年营收超百亿元的公司中(含已申报)仅低于中芯国际位列第二名,在整个A股也达到前5%的水平。截至2020年6月30日,京东数科共有在岗员工数9989人,其中研发人员及专业人员占到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约为70%。根据其招股书,京东数科本次募集资金的72%将用于与技术和数字化服务升级相关的项目。而在顶级科研人才引进方面,公司先后引入了前美国亚马逊公司首席科学家薄列峰、华尔街技术精英徐叶润、“城市计算”学科的提出者郑宇

此外,公司组建邀请了由七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产业研究,全面提升公司的产业洞察和应用创新能力。可以说,京东数科在过去几年的投入可与硅谷一线科技公司的一流实验室相媲美。

蚂蚁科技方面,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蚂蚁超过1.6万名员工中,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64%;在蚂蚁集团董事会中,有1/3是技术背景出身。另外,2019年,蚂蚁科研投入超过100亿元,相当于133个科创板新股一年科研投入总和的一半。

但建立在“技术家底”之上,京东数科和蚂蚁科技的业务逻辑却是走在不同的道路之上。

根据招股书的内容显示,蚂蚁科技用户群体一方面是小微企业或此前较少获得金融服务的客群,另一方面则是采用开放平台策略,通过为金融机构输出技术服务获得收入。也就是说蚂蚁科技的底色是科技,但服务的领域仍是围绕在金融领域。

而京东数科目前的定位是为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政府及其他产业提供全方位数字化解决方案,金融机构以及金融领域是其重要的客户群体以及业务场景,但京东数科的业务并不仅围绕于金融领域。基于在产业数字化领域的布局以及探索,京东数科也被市场认为是科创板数字科技第一股。

用京东数科CEO陈生强近期提出的“TIE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京东数科的业务逻辑。即:

京东数科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为客户提供“科技(Technology)+产业(Industry)+生态(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务,打造产业数字化“联结(TIE)”模式。

而通过这一商业模式,使金融和产业产生更紧密的场景联结,为金融机构搭建起能够创造增长的新场景,同时能够让实体产业更好地获得金融服务。

综上所述,可以明显看到要率先冲刺科创板的两家新一代科技互联网企业已经走在了不同的道路之上,那么,接下来资本市场又将依据怎样的逻辑给这两家企业进行估值定价,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投资界,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009/459804.shtml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