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京东:制造独角兽

就像其他互联网大厂一样,或许京东不只需要更多的京东,而是需要一个新的京东。
2020-12-08 12:32 · 微信公众号:FN商业 不二

2020年是京东的“大年”。只不过这一次撕下热搜位的终于不再是“社会性死亡”的刘强东夫妇,而是堪称独角兽制造机的京东集团。

12月8日,京东旗下独角兽“京东健康”赴港上市,开盘涨超40%,该股发行价70.58港元/股,截至发稿已涨至108.1港元/股;总市值近3396亿港元。

京东健康表示,本次集资所得资金约40%在未来36至60个月将用于业务扩张;约30%在未来24至36个月将用于研发;约20%将用于潜在投资及收购或战略联盟;约10%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今年9月,京东数科刚刚向上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而京东集团本体也已在6月18日完成了回港二次上市。

除此之外,网传京东物流也将在今年开启资本化之路,毕竟在6月初,达达配送已经作为京东物流业务的一支先头部队率先登陆纳斯达克试水。

至此,刘强东已经坐拥京东和达达两大上市公司,并集齐了京东物流、京东数科和京东健康三只独角兽,可谓富贵逼人。
京东健康再造一个京东

“再造一个XX”一直是各大互联网厂商的愿景,而“再造京东”这句话,刘强东只对京东健康一家说过。

早在2011年,京东就和九州通合资成立“京东好药师”,进军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两年后,京东收购青岛安吉堂大药房并将其更名为京东大药房,借此发力药品零售业务。此后,京东又相继涉足医药B2B批发平台、在线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2019年,刘强东把当时已经加入京东7年余,此前一直在京东商场业务部任职的老兵辛利军叫到京郊,问他“到底要搞一个健康产品的零售,还是要深耕去干互联网医疗的事?”当时辛利军选择了后者。

于是不久之后,京东健康正式从集团拆分独立运营,辛利军受命出任京东健康CEO,负责整合公司的互联网业务线以及发展战略、组织管理等诸多工作。

京东健康业务包括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健康服务等四大板块。数据显示,京东健康的线上零售平台有超过1000万种商品(SKU),入驻超过9000家第三方商家。

这是京东发展历史上的第三次业务板块拆分,京东健康也是继京东物流和京东数科之后,京东孵化培育的第三只独角兽。

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2017年至2019年的总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2020年上半年,京东健康的总收入为88亿元。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非经常损益项目,京东健康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2.5亿元、3.4亿元和3.7亿元。

据辛利军透露,2019上半年仅京东大药房的营收已超越已超过一心堂老百姓、大参林和益丰四大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总和,京东健康的全年业务收入则超过100亿元并且已经实现了盈利。而同期,阿里大健康还处于亏损状态。

和其他行业在2020年受疫情冲击导致业绩下滑不同,身处医药领域的京东健康反而“幸运”的搭上了疫情带来的发展窗口期。

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健康在疫情期间主推在线诊疗业务与O2O购药服务“药急送”。前者在1月26日至3月1日期间,日均问诊量高达10万单,累计服务用户数量超过350万。后者则在2月至3月实现用户数量和订单量的双增长,其中新用户占比高达八成。

受多重利好影响,京东健康于2020年8月17日与高瓴资本就京东健康B轮不可赎回优先股融资签订了最终协议,协议约定高瓴资本预期投资额超过8.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亿元)。

赴港上市完成后,总市值隐隐超过阿里健康的京东健康,或许是京东系独角兽里最能打的一个。

京东物流连亏1000亿,估值2000亿

2016年之前,京东一直在同阿里鏖战,在此之后,拼多多又以恐怖的增长率强势插足,让京东成了这场三人电影里险些没有名字的那个。

京东在电商战线上的闪光点,大概只剩一个物流。

据说物流是刘强东2004年决定做京东商城时就规划好的“配套服务”,按照刘强东本人的说法,选择自己做配送“主要是因为当时京东商城合作的第三方快递公司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然而这个自建物流的决策甫一公布,就遭到了公司内部高管的一致反对,原因同样显而易见——

自建物流属于重资产运营,需要投入庞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一旦物流业务在建造过程中无法得到持续输血,便会顷刻间把京东拖向倒闭的深渊。

即便如此,在2007年引入*轮投资后,刘强东还是力排众议成立了京东物流部门。就这样,当时融资不到2000万美元的京东,启动了这个价值10亿美元的物流项目。

几乎没有悬念,京东物流一开始发展的并不顺利。

仅过了一年,京东的钱就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烧光了。不仅京东物流难以为继,就连京东本体也一度退到了破产边缘,当初高管的预言应验了。

正当刘强东自己也打算放弃时,A轮资方今日资本及时追加800万美元,还引来了雄牛资本梁伯韬个人合计1300万美元的B轮投资。有了这笔救钱,起死回生的京东物流开始一路狂奔。

2010年,京东推出“211”限时达服务(用户在晚上11点前下单可在第二天下午3点前收货、在中午11点前下订单可在当天收货)。苦心经营一年时间,京东物流累计订单量突破了1个亿。

2012年,京东物流成立运营公司,并在此后5年先后开发建设青龙系统、物流网络、智能物流中心和自动化分拣中心。其中,仅京东全国运营的大型仓库就从4年前的256个增加到去年底的超700个,总面积则从560万平方米增加到1690万平方米。

2017年,发展10年的京东物流宣布独立,彼时的它已经成为领域内*一个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跨境、B2B、众包的物流企业。

2018年初,京东物流完成了中国物流史上*的一笔单轮融资,高瓴、红杉、腾讯等10家*投资机构入局,融资总额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0亿元)。交易完成后,京东物流的估值达到13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10亿元)。

当然,强大的输出能力必然伴随着不计成本的投入。

从大规模投入设备和系统的思路可以看出,京东物流走的是一条和业内多数玩家背道而驰的中心化建设思路,因此,格外舍得花钱的京东物流几乎以一己之力推高了京东的履约成本。财务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到2018年,京东的履约成本就从186飙升到320亿元,几近翻倍。

为了削减成本,一向“讲义气”的刘强东选择了向自己人下手。

2019年4月15日凌晨,刘强东发布内部邮件《致全体配送兄弟的一封信》,核心主旨不过两个字:降薪。而这次降薪事件的背后,是京东物流自成立到独立连亏12年、烧光近1000亿人民币的事实。

不过正如格雷厄姆所说,“市场先生”一向是个疯狂的乐观主义者。

目前,烧光1000亿的京东物流依然拥有不低于3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84亿元)的估值,距离头把交椅顺丰只差一个中通而已。

京东数科用科技的经幡,招金融的魂

2018年11月20日,京东推出的“猪脸识别”黑科技让市场记住了“京东数科”这个名字。根据官方口径,京东希望能借京东数科将数字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IoT等)与实体产业相结合,打造一家迎合“产业互联网”潮流的科技服务公司。

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其实谁都没忘记,这个京东数科的前身正是当时已经运营了6年之久的京东金融

2012年7月,刘强东给他在中欧读EMBA时的同学、原华贸中心执行董事赵国庆腾出了“京东首席战略官”的位置。入职当年,赵国庆即代表京东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达成供应链金融合作。以此为契机,做金融的想法在刘强东脑中萌生。

2013年,刘强东决定将“金融事业部”独立运作,在挑选能扛起京东金融大旗的人时,赵国庆*个举手,时任京东集团CFO的陈生强则是第二个举手的人。不过最后,还是慢一拍的陈生强出任了京东金融CEO。

京东金融之初就推出了面向供应商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京保贝”,2014年又上线了意在刺激消费的消费贷产品“京东白条”。而作为对标的蚂蚁借呗和蚂蚁花呗在2015年4月才正式上线,从这个角度来说,京东在金融领域难得比阿里*了一小步。

乘着“互联网+”的东风,各式互联网金融服务在2015年前后都迎来了上升期,然而监管政策也在此时悄悄变换脸色。

2015年年中,一道“禁止第三方支付做P2P资金托管业务”的意见,让不少从业者意识到互金的好日子到头了。

以此为发端,政策对于第三方互联网支付的认证要求、支付限额、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定越来越多,导致不少金融业务开始向传统金融机构回流,以京东金融、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金公司开始变得束手束脚。

进入2017年,金融业务已经退到极限空间的蚂蚁金服率先宣称以后只做技术。不久后,京东金融也做了类似表态:京东金融将坚持数字科技战略,在数据和技术上加大投入,任何与数据和技术无关的业务都不做。

“一开始就觉得做金融企业没前途。”为了彰显公司“去金融化”的决心,陈生强甚至不惜一键清除长达6年的金融往事。

就这样,京东金融被迫完成了向京东数科的转型。

沿着科技这条线,京东数科近年来在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乃至智慧城市等领域频频发声、时刻树立公司作为技术服务商的人设。不得不说,这种公关口径的转换也的确磨掉了京东数科曾是一家“放贷大户”的历史印记。

直到今年9月11日京东数科递交招股书时,市场才有幸一窥这家科技企业的真容。

从规模来看,京东数科在2017年到2019年,公司营收分别是91亿元、136亿元、182亿元,相当于蚂蚁集团的六分之一。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8亿元、1.3亿元、7.9亿元和-6.8亿元,而蚂蚁集团的利润规模达到百亿,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

从业务结构来看,京东数科详细披露的只有京东金条和京东白条两项金融业务,二者在报告期内的合计营收分别达到24亿元、48亿元、69亿元和54亿元,撑起了京东数科营收的半壁江山

2000亿估值的风光之下,或许京东数科仍然无法摆脱对“京东金融”的依赖。

新世界

一如阿里拆分出蚂蚁集团、阿里健康等子公司独立上市,京东推动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京东健康资本化,也是出于经济利益*化的考虑。

据统计,上述三只独角兽的估值已经超过6000亿元,加上达达目前362亿元的市值,“京东系”的身价折算成美元已经高达932亿,接近京东集团当前1130.9亿美元的市值。

伴随物流、数科、健康等业务正在具备独立造血能力,京东的版图外延不断扩大,财务状况也趋于好转。2019年,京东首度扭亏,在录得营收5769亿元的同时实现净利润118.9亿元。

与此同时,在缔造独角兽的过程中,京东也逐步完成了管理层的更替。在京东物流诞生的7年前,京东还以刘强东为核心。2018年明尼苏达州事件之后,刘强东开始有计划有步骤的退居幕后,同时将京东集团CMO徐雷冠以轮值CEO的职衔推向台前。

今年4月,刘强东正式卸任了其在京东运营主体的法人、执行董事及总经理职务,如今京东体系内的高管团队变成了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京东物流CEO王振辉、京东数科CEO陈生强和京东健康CEO辛利军。

支线业务怒刷存在感,市场似乎已经不愿再回忆那个始终没有击破阿里,还要被后浪拼多多压上半头的京东本体。

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Q2,阿里的活跃卖家人数已经达到7.42亿,而京东该数据仅有4.18亿,不仅只有阿里的60%,还比拼多多的6.83亿逊色得不少。

从财务指标来看,阿里巴巴今年Q2营收1537.5亿元,不及京东的2011亿元;但净利润方面,阿里却以394.7亿元的战绩强势碾压京东的59亿元。

但京东不能退。

从京东数科的财报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向京东集团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分别为 26.75 亿元、39.60 亿元、53.12 亿元及 30.86 亿元,占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 29.50%、29.08%、29.18%及 29.89%,京东集团在报告期各期均为公司*大客户。

与此同时,京东集团还是京东数科的*大供应商。

以此类推,京东集团无疑是其所有外延业务的根基,京东商城的成色决定了京东系独角兽的增长性。

或许京东不只需要更多的京东,而是需要一个新的京东。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FN商业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