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去印度视察市场的雷军接到了一个意外邀请,小米的印度市场负责人马努请雷军为小米4i站台。没人想到,马努的无心插柳之举,造就了流传至今的经典现场。
浓重的仙桃口音加上些许的紧张,让雷军的英语发音引发了现场的高潮。B站UP主Mr.Lemon将雷军在印度发布会上的这段讲话视频,剪辑成《跟着雷总摇起来!Are you OK!》,点击量很快超千万,雷军也因此一战成名。
春风得意的不只是雷军,还有取得了不俗成绩的小米。2013年,小米手机的销量达1870万台,同比增长了160%,超额完成了年初供货1500万台的承诺,含税销售额316亿元,同比增长150%。
不过此时的雷军心里并不开心,因为就在4月的一次核对销售数据时,有人提醒雷军印度市场出货慢,当雷军要来印度市场的销售数据后,他不由自主的提高了嗓音“天啊,每周的流速这么慢,你们是积攒了多少库存?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早说?”
原来,到开会这天,印度市场已经囤积了50万部库存,按照每部2000元算,总价就是10亿元,这对任何一家手机厂商而言都是噩耗。
表面风光背地实则暗藏隐忧的情况,在小米发展史上其实远不止这一次。
就在雷军成功“出道”的前一年,小米以450亿美元的估值完成了总额40亿美元融资,这起创纪录的融资带来了一个不好的苗头。由于风头太过耀眼,引来了更多的竞争者,而小米没有选择更大的融资额,进而错失了通过“不讲理”的方式挤走对手的机会,雷军后来复盘时表示,“所有的人都膨胀了,包括我在内。”
01 小有成就但不理想的高端化
对于高端市场,小米其实觊觎已久,只不过烂尾的小米note、MIX让小米的高端化之路一再受挫。去年的米10系列算是为小米挽回了掉在地上的颜面,只是这份颜面现在看起来还是有些不*。
在第三季度的财报中,小米没有像二季度一样强调高端手机的销量,只披露了总数,“在中国大陆地区定价在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已超800万台”。
这个数据显然无法说服外界小米高端化已成,因为同样在第三季度,红米仍然是小米销量的基本盘。
据Canalys的数据,三季度红米Note 8系列3个月销量破千万,累计销量达到了4000万。在小米上半年6400万台的出货量中,红米Note 8和Pro版加起来几乎占了三分之一。
即便把800万销量全部算到米10系列头上,与红米的海一般销量相比,它仍然带不动小米的大盘,中低端手机仍是小米销量主力的事实没有任何变化。
这在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上体现的更加明显。
第三季度,小米手机的ASP(手机均价)为每部1022.3元,虽然同比提升了15.8元,但环比却下降了94元。
雷军自己曾说过,“大家理解的高端手机是什么?是卖的贵吗?我不知道。但是,我想小米产品只有在贵的产品中立住,大家才能真正认可我们做出的努力。
从售价上看,米10系列确实更贵了,价格区间提到了3000+到6000+,但并没有帮助小米摆脱低价的标签,没能在价格上带动小米整体向上提升一个台阶。
昨天发布的第二个高端系列米11虽然做了多处升级,但它对小米整体的销量以及手机平均售价而言,恐怕还是要扮演和他的前辈米10相同的角色。
02“铁人三项”遇瓶颈
12月23日,小米市值突破8000亿港元,以美元换算,小米集团的身价已突破千亿级别。关于小米的诞生,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版本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开始的。但更现实的是,在没有那碗小米粥之前,雷军对小米的模式就有了清晰的规划,而小米此后的发展路线也和他设想的大体一致。
这条路线就是被称为铁人三项的“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与搜狗的“输入法+浏览器+搜索”的三级火箭模式不同的是,小米的获客手段“硬件”虽然性价比高,但绝不仅仅是“交个朋友”这么简单。
在2020年第三季度,手机硬件贡献了476亿的营收以及39.8亿的毛利润。
与搜狗的搜索业务相同,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也是赚钱的主力,不同的是,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规模与用手机业务相比有些小巫见大巫,而且还在萎缩。
在第三季度,互联网服务业务的营收为到58亿元,比二季度减少一亿元,增速也从二季度的增长29%下降至8.7%。比营收规模萎缩更坏的消息是,互联网服务的毛利润被手机硬件业务反超,前者为34.9亿。
表面上看小米摆脱了在利润上对互联网服务这个单一业务的依赖,是好事,但其实这是涉及到根本的坏消息。
不妨来回顾一下“铁人三项”中软件、硬件、互联网服务,各自的职责。如上文所说,硬件是小米的获客手段,赚钱并不是它的任务,而且手机硬件业务的毛利率虽然在Q3有所提高,但也仅有8.4%。如果把它和互联网服务的调个位置,那小米的商业模式就出现了变化,没有了获客渠道互联网服务也就没有地方播撒种子了,而手机硬件这块盐碱地也不可能养活全村人,到时雷军去工厂拧多少螺丝也没用。
当然,老道的雷军已经为小米规划好了下一个十年的路线,那就是他在今年8月发布的已发全员信中提到的“手机 X AIoT”。雷军说的很明白,“在智能互联进一步融合的当下,“手机 X AIoT”的核心战略,会更强调乘法效应。”AIoT业务要成为手机业务的催化剂、助燃剂,渗透更多场景、赢得更多的用户,获得海量的流量和数据,成为小米商业模式的护城河。
其实IoT对于小米来说并不是新故事,在没上市之前小米就已经通过投资的形式在硬件行业“扫货”,其中也压中了几家黑马,最近股价疯涨甚至吊打行业龙头的石头科技就是其中的代表。
除了生态链企业和之外,IOT业务的业绩也很能打,三季度来自于此的收入为181亿元,同比增长16.1%,是小米的第二大营收来源。
雷军之所以在此时官宣IOT业务成为下一个核心,其实与雷军曾经亲眼看见并验证过的风口理论有关。数据显示,此前叫好不叫座的IOT正处于爆发前夜。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2019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1530亿元左右,2020年将达1820亿元。2020年市场出货量达2.15亿台。
种种因素之下促使小米的铁人三项开始更新换代。不过,这次等待小米就不是传统企业们的不知所措了。
其实一直以来外界对小米的IoT布局都存在一个误解,那就是认为生态链企业一旦脱离小米,小米在这方面的布局就落空了。虽然会有影响但没有外界想象中的那样严重,因为小米在最初就意识到IOT的核心在软件而不是硬件。
在通过小米的芯片将生态链产品刻上小米的印记之后,小米又打造了米家App这个入口,让IoT硬件实现了跨平台操作。
小米在IOT方面*的风险在于,与传统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一方面任何一个家电都不想错过这个万亿市场中的机会,另一方面,小米虽然和家电巨头美的达成过合作,甚至成为后者股东,但是这段合作在经过短暂的蜜月期后,随着小米全面进入家电市场而告终。这说明在IOT上,传统企业与新秀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隔阂。
而小米系的企业在空调、冰箱等大部分细分行业上没有太大的优势,这让小米失去了很多硬件方面的机会。
也就是说,小米的新版“铁人三项”在获客端遇到了强大的挑战。
03 小米的下一个十年靠什么?
在最近举办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二十届年会上,雷军在演讲中提到了自己心中的困惑,他重点提到了小米都是代工产品、没有技术。
头顶学霸光环、敲过16万行代码的雷军自然不用怀疑自己的技术,但小米的现实却是,不高的研发投入很难撕掉小米没技术的标签。
从2016年至今,小米研发费用的规模虽然在一路走高,但增速也在一路下滑。
2016年至2019年,小米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04亿元、31.51亿元、57.77亿元、74.93亿元;增长率分别达到52.38%、81.25%、29.31%。三季度研发投入为23亿元,占总收入3.2%,低于去年同期的3.7%。
即便把范围扩大,小米的研发投入也不高。在过去的八个季度,小米研发投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始终在3%-4%之间。而华为2019年就在研发上砸下了1317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超过15%。苹果同期的研发投入与华为相近,达到160亿美元。
如此强调研发对小米的重要性,其实不止是因为有苹果、华为的珠玉在前,还有小米的“铁人三项”模式不仅不再独有,且已经在多方面遇到了挑战。
在新零售方面,起家于线上的荣耀在线下有着众多的门店,虽然会受到与华为分家的影响,但仍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OV虽然线上渠道较为薄弱,但也在频频发力,OPPO推出了realme,vivo也用Iqoo进军线上,同时二者在线下都有着毛细血管般的渠道。
而小米虽然吃到了华为在国外遇阻的红利,成功在欧洲接收了华为手机空出的高端市场空白。根据财报,小米智能手机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连续两个季度保持第三,西欧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进入前三名。
但随着华为遇到的不可抗力出现变化的可能行在加大,鉴于华为在国内外市场以往的表现,此时获利最多的小米吃下的市场份额并不稳,有再吐出来的可能:在软件上,除了vivo仍没有大改观之外 ,OPPO和华为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虽不能与MIUI相抗衡,但至少不会成为产品的短板。
而华为之所以有“魔力”,能*个吃到高端螃蟹,恰恰离不开技术因素。是想,如果华为和其他安卓厂商一样,为同一颗芯片争的你死我活,没有深度调教过的莱卡、GPU Turbo,甚至是未来的鸿蒙系统,华为就很能走出差异化的路线,杀入高端市场也无从谈起。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