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小米新十年:野心更大,押注更狠

下一个十年,为什么还在押注中国智造?复盘这家公司过去十年的迭代历程,谁都很难再低估小米。
2021-04-02 13:00 · 微信公众号:深燃 深燃团队

过去几天,无数人为雷军的创业信念所感动,无数人为小米造芯、小米造车的消息而兴奋,还有无数人关注到了小米火出圈的新LOGO,不得不感叹,小米还是那个最懂互联网的科技公司。

3月30日,小米在发布会上启用了十年来首次升级的新LOGO,由国际著名设计师原研栽亲自操刀设计,将“超椭圆”的轮廓设计替换掉了原先的方形轮廓。前方后圆的LOGO也代表着小米的变化,前十年的小米敢冲敢闯,棱角分明,定位是互联网颠覆者,经过十年磨砺,小米已经在品牌建设上初具成就,成为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新十年开始探求高端与精致。

新LOGO加上新品数量之多,以及一系列雄心勃勃的开拓计划,所有人都在猜测新小米的野心。

小米*算是新经济公司中的异类,它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抑或制造业公司、消费品公司,一直在被讨论。而梳理小米过去十年的脉络发现,小米品牌每一次升级的内核都指向了中国智造。

滴滴创始人程维曾说: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可能都要感谢小米,因为小米有力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小米的生态链模式带动了100个行业的变革。从智能手机到智能生活,小米品牌升级的脉络也是其深入布局中国智造的十年。

新小米的征程显然是从自研芯片、智能汽车开始的,小米这条鲶鱼的野心到底有多大?下一个十年,为什么还在押注中国智造?复盘这家公司过去十年的迭代历程,谁都很难再低估小米。

小米智造的底层逻辑

小米品牌打造的*步,也是小米智造的起点。

十一年前,作为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硬件基础的新进入者,小米带着“用互联网经验帮助制造业转型升级,把国货做好”的想法闯进手机行业。

手段和目标都非常明确,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用提高商业效率、用性价比,解决“国货被人看不起、质量差、设计差等问题”,做出全球*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个人都能买得起。

三年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小米跻身中国乃至全球主流智能硬件厂商的阵营,在苹果和三星面前证明了国产品牌的能力。彼时,小米几乎成了一个现象级话题,互联网这个词似乎成了小米的标签,互联网手机也成为全行业的共识。

而小米加速繁衍性价比策略,同时发力IoT开辟新战场,将小米智造的范畴依托生态链计划拓展到智能家居产品。这一战略后被雷军总结为“手机×AIoT”:手机是桥头堡,AIoT同样担当重任,并逐步发挥这两大业务的乘法效应。

以其中传统的电视行业为例,小米进场,把相对灵活的互联网式研发、创新和应用运营能力的优势发挥出来,解决原有行业的效率问题,和雷军最初用小米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设想一脉相承。

生态链逐步扛起了小米的营收大旗,小米去年官宣的数字是,从2013年到2020年,用6年多时间孵化了超过200家生态链企业,打造出一个庞大的生态链家族,最著名的成员是石头科技扫地机器人、智米净水器、华米手环……小米与其他厂商*的不同是,小米有品里有一大串长尾生活消费品与智能手机互相流通用户群、口碑和品牌效应。

其间的2019年是小米的一个重要年份,那一年,围绕其商业模式的争论逐渐消失,几乎所有厂商都在学习小米生态链。而小米做了两个重大的决定,果断地走进了双品牌战略,把红米独立出来,让小米继续追击高端市场。

从多个厂商此后“运作子品牌”的动作中,都能隐约看出是对小米这一战略某种程度上的模仿。而冲击高端曾经是业内对小米*的质疑,就像小米做生态链,外界认为同品牌的不同品类之间的转化率要画个问号一样。

品牌定位在消费者心智中是很难改变的,一个以性价比著称的品牌冲击高端的难度可想而知。用小米集团中国区总裁、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的话说,“潜望式是小米*做的,弹出是小米的专利,折叠屏幕我们也做了,屏下摄像头(当时)还没发……”总而言之,小米不能再被价格束缚住了,做高端是必然的,但走的也是“异类”路线。

别家都在搞溢价,小米却用性价比策略打开了高端市场局面:据小米最新披露的2020年财报,小米手机全球出货量1.46亿台,位列全球第三,其中高端智能手机的销量已突破1000万台,已在高端市场打开局面。

产品层面,小米10系列多次霸榜DXO,基本站稳高端,小米11借骁龙888首发之势,创下了21天销量破百万的旗舰手机销售新纪录,最新发布的小米11Pro、11Pro Ultra以及折叠屏小米MIX FOLD,再次展示了小米的高端产品能力。

小米品牌的高端化发展,以及过去在手机和智能家居板块建立起的品牌美誉度都为其下一个目标打下了品牌基础,如同雷军在发布会上所言,“(米粉说)只要小米敢造,他们就敢买”。小米造车是近日刷屏的新闻,这是小米继智能设备、智能办公、智能家居之后进入的AIoT生态的最后一链。

看起来小米造车顺理成章,但决定绝非轻易。“每天想出100个进军造车理由,又想出100个不能进军造车的念头”的雷军,为此专门请教了多位身边好友,多数人给出了支持意见。整个小米自2021年1月15日集团董事会提议研究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开始,到发布会2021年3月30日当天的75天里,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进行深度交流、开展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2次正式的董事会。

和这两年占尽风头的造车新势力只有汽车业务不同,小米有成熟业务提供充足的现金流,不管是100亿元的首期启动资金,还是10年内可调动的100亿美元资金池,都足够小米“花”了,何况现在账上还躺着1000多亿。与戴森放弃的过于理想化的电动车设想不同,小米有智能生态和AloT的底子作为基础。

从结果来看,2017年-2020年,小米构建的手机产品线矩阵,尤其是手机×AIoT战略,让小米的变革速度加快。而小米全力高端化的时间点,也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提速期,如今,有了销售规模、AI和数据优势,小米进入公认难度*的造车制造业,可以继续向上游工业制造端输血,助力中国的“智”造化。

小米智造的“芯”征程

进入2021年,缺芯不再是一家手机企业之忧。“有一定抱负的手机厂商是肯定要做自研芯片的。”有业内人士对深燃表示。

30日发布会当晚,小米发布自研图像处理芯片澎湃芯片C1。小米这七年来一直在死磕自研芯片,澎湃芯片终于在四年后重出江湖。

小米并非要与传统芯片厂商一较高低,而是保证自身产品的迭代节奏,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再结合小米的“芯”征程,以及去年推出的物联网操作系统Vela,可见,这些是从小米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完善小米智造每一环的根基。

实际上,雷军在小米成立之初就将其定位于一家技术为本的企业,只不过,自高端路线起,小米才开始强化技术语言。

从全面屏到折叠屏,从1亿像素到屏下摄像头,从120W有线+80W无线的快充技术,到率先量产石墨烯基锂电池……单点技术的*并不难,难的是小米在手机、AI、IoT平台等关键技术领域的一系列突破,这背后,是小米持续的研发投入和逐渐成体系的研发支撑。

从2016年的21亿元,猛增至2020年的超过100亿元,2021年预计将再增长30%以上、超过130亿元 ,小米近六年来研发投入的增长已经成为雷军的骄傲,这个数字对于刚成立十年的年轻公司而言的确不是小数目。雷军在小米十周年(2020年)“一往无前”的演讲中表示,“我查了中国所有上市公司里,境内上市公司里,加上未上市,将在海外上市的公司,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的研发企业,我觉得小米基本上能排到前20位。”

小米研发体系组建过程中有两个关键节点。一是2019年2月,小米成立技术委员会,建立了研发体制和人才梯队,这是系统性的开始。二是小米实验室越开越多,目前小米实验室已遍布全球,仅小米科技园就拥有各类实验室123间,其中手机实验室90多间,涵盖5G、射频、天线、相机、显示光学、音频、可靠性等专业学科。

回忆起小米强化的技术语言,传播度最广的两个技术品牌突破口是“影像” 和“快充”。这些标签让小米在过去几年最激烈的智能手机大战以及loT市场争夺中底气十足。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消费者对黑科技的期待和要求越来越高,也进一步驱动国产手机品牌向芯片、拍照等硬核方向进化。

小米智造的补习与创新

如果问小米品牌在升级过程中给中国智造带来了什么启示的话,除了路线策略、技术为本,小米在供应链、新零售方面的补课和创新,也改变了包括手机在内的多个制造领域。

小米曾在2015年-2016年陷入销量下滑的局面,而后还能扭转局面、重回增长,主要因素是补上了硬件供应链与线下渠道的短板。

雷军在“一往无前”中提及多次供应链的艰难调整。众所周知的故事是,雷军做手机*年碰的*颗大钉子就是,“*的供应链不是靠中关村一个小公司砸钱可以搞定的”,只好“动员所有关系联系夏普”,搞定心心念念的屏幕,且小米*代手机就因为手机太火、供应不上,很快被贴上“饥饿营销”的标签。

“没有自己的工厂”让小米的产品力长期接受质疑,到2016年遭遇危机后,小米开始在供应链能力上推进智能工厂。至今,小米在手机+AIoT领域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建设,从和代工厂合作,到深度参与制造业,用自己的高端手机生产线,供应链不断向上游探索,能力大涨。

去年8月,小米“无人干预,全程自动化”的“黑灯工厂”在北京亦庄落成,年产百万台,已成为目前手机工业里*的自动化生产线。最新发布的MIX新品就100%出自智能工厂。

除此之外,小米在产业链上的投资布局,向来是国产手机厂商中最积极的。据雷军介绍,小米产业基金目前已投资了超过80家半导体和智能制造的公司。小米希望用投资的方式来推动整个生态链和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

在创业早期,小米凭借渠道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创新,一路高歌猛进,线上渠道也就成了小米稳固的基本盘。而在此之前,业内甚至很多手机厂商明显低估了电商的价值,在那之后,几乎所有厂商都在学习小米的线上渠道创新。

2015年-2016年,渠道结构失衡的弱点暴露出来后,小米转而探索出了一条“社交媒体+电商+社区旗舰店+高性价比爆款产品”的路线,一个重大的转变是从互联网营销走向线下的“千店同开”。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小米之家以及苹果直营店在某种程度上帮行业完成了早期的用户教育,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甚至渠道商开始接受体验式门店。

当下,小米的渠道探索还在继续,今年1月,小米已经着手系统性改革线下渠道,主要从升级小米专营店做起,未来将形成市区以小米之家、小米专卖店为主,县、镇以小米授权店为主的两套线下渠道体系。到今年底,小米之家将实现全国县域覆盖。

不论是早期的线上打法,还是后期的线上线下融合新零售模式,小米都在创新、补课的过程中,给中国智造带来了新的销售思路。

结语

站在当下全盘梳理小米会发现,其“手机×AIoT”战略、高端布局、技术为本的坚持、生态链打法以及新零售模式,都成就了今天的新小米。而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到智能汽车,小米押注的每一个智能制造的落点,都代表着下一个时代的流量入口,也都指向了雷军当初的创业初心。

雷军40岁的时候感叹,“中国制造业非常厉害,但是为什么在中国买到的很多产品不够好,而且价格比欧美还贵很多”,深入研究后得出结论,中国制造业并不是做不出好东西,主要问题是如何改善品质、提高效率,核心是要从杀价变成提质增效。

创业前半程,小米成为改变传统制造的一条鲶鱼,用生态链模式直接杀入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领域,并彻底改变了包括手机在内的多个制造领域的模样。

现在知天命的雷军创业初心依然没变。继高端战略转型成功后,小米改造中国智造的能力见强,责任自然重大,我们无法预判自研芯片、智能造车之后还会有什么,但可以想象,新小米的智造之路不会止步于此。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深燃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