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Z世代的第二语言:万物皆可表情包?

如今,表情已成为年轻人日常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一个个鲜活的互联网热点背后也不断造出个性表情包实现全民玩梗,更是激活了网民的社交和创作热潮,“万物皆可表情包”已经不是一句空话。
2021-04-13 14:24 · 歪道道 歪道道

“想念之前被我忍痛割爱的表情包,现在可以尽情的添加添加…”

“现在聊天完全不用打字,就是沙雕的本质藏不住了…”

“娟儿的嫌弃脸表情包在QQ上线了?我不信,除非加我qq…”

前阵子#QQ上线创造营小黄脸#微博话题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堪称“人形表情包”的创造营2021选手韩佩泉因犀利毒舌、表情生动获得了许多粉丝的喜爱,一句“糖果齁咸”火爆全网。QQ这波上线的韩佩泉灵魂“嫌弃”小黄脸表情包,也获得了韩佩泉本人的实名认证。

其实,作为一款发展22年的社交产品,QQ对于年轻人的喜好洞察从未停止,表情包作为年轻沟通的承载功能,在QQ上也一直风靡不止。记得去年,QQ新增黄脸表情包时,连设计师也想不到,这一组新表情刚上线,每个表情单日点击次数平均超2千万次,其中捂脸流泪的表情单日点击次数就近1亿次(大家是有多难过)。

表情包为什么长盛不衰?

最早的表情包可以追溯到1982年。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通过将 ASCII 码中的字符组合,在BBS上输出了:-),用于代表“微笑”的面部表情。

随后日本在此基础上以更为复杂的 ASCII 字符形式创造了颜文字,用字符来指代更多表情,比如生气、不屑等等。日本的运营商NTT为此推出了一款新型传呼机,让用户可以在发简讯时配上“爱心”之类的颜文字。带表情的传呼机大受欢迎,NTT又开发了一种12 X 12像素的表情符号,初代emoji就此诞生。

苹果将emoji置入iOS 5.0 系统是在2011年。而国内我们进入表情社交的时间还要更早。随着全民宽带普及政策开始在国内推行,火了网络,火了QQ,也火了2003年出现在QQ里的自带表情。QQ 2003版首次上线了“黄色小圆脸”系列表情,正式打开了国人表情社交的新世界。于是对话框就被这些表情元素占满,字符表情和数字表情开始淡出网络。与此同时,伴随着QQ20多年的长盛不衰,QQ小黄脸作为国内网民主流的沟通元素,在一次次改版中,也成为了表情包中的经典形象。

当然,从字符组成的抽象表情符号到我们现在更加熟悉的、具有丰富形式的图像形式,中间是表情包史的数次飞跃,QQ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社交角色。

2006年开始,小幺鸡、兔斯基、阿狸等原创表情包在网络走红,表情包发展到颜文字、Emoji之后的第三个阶段,从静态的抽象表情拟图转变为更为具体的形象,而这些形象本身在社交平台以外也受到了用户的追捧。

卡通形象并没有占据主流太久,随着自制表情包大量涌现,表情包的创作经历了由PGC为主到PGC、UGC并存的过程。暴走漫画的“图片+精炼文字”低门槛形式,使得源源不断的新表情包被创造出来。亚洲表情三巨头的魔性笑容,“黑人问号脸”的迷惑表达,再到心机boy尔康,表情*wuli韬韬…表情包在全民参与造梗的过程中,爆发出极大的创造性和趣味性,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崭新的群体文化。

随着表情已成为年轻人日常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2016年QQ宣布推出企鹅原创开放平台,首次开放QQ表情平台,冷兔、暴走漫画等就在首批获邀用户之列,通过UGC的模式构建更为繁荣的内容生态。尤其是诞生自QQ群的斗图文化,在“无表情,不聊天”、一图胜千言的年轻人的眼中,多次引发跨圈层扩散。表情不仅可以传达很多文字无法表达的信息,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交流效率,有些话用一个表情表达就够了。

如今,表情已成为年轻人日常交流的重要元素之一,一个个鲜活的互联网热点背后也不断造出个性表情包实现全民玩梗,更是激活了网民的社交和创作热潮,“万物皆可表情包”已经不是一句空话。

这届年轻人,为什么离不开表情包?

据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中心与搜狗输入法大数据团队联合发布《中国网民的信息生产及情感价值结构演变报告》,70后喜欢发玫瑰花、红心,80后更喜欢使用“心形眼”,90后“流汗”、“笑哭”用得更多,00后除了“流汗”,还喜欢“鄙视”。

值得注意的是,00后的表情包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世代,平均每天输入表情2.3个,超过80后0.9 个,70后的0.6个。

“一言不合”就扔出表情包“狂轰滥炸”,为什么Z世代对表情包如此钟情?作为一个曾在QQ上抛洒过大把青春,并经历了QQ从诞生到疯狂涌入最后成为00后聚集地的“老互联网人”,在经历了一番探究之后,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1)无表情,不社交:这是一群“不会聊天”星人

00后有多喜欢表情包?在潜入了几个年轻人QQ群后,得出的答案大概就是没有表情包,他们似乎都没法正常交流了。

起初,我在QQ群搜索框里,尝试着输入了“00后”,排在靠前的群基本上都是大量自发组织的同好扩列群。这些群通常以扩大好友规模,增加个性签名、说说和日志的点赞为目的,申请后等待通过即可入群。而刚进群里没一会,就听见不断有黑话表情包发来,发的内容几乎相同—“扩列吗”、“CQY吗”,简言之,添加好友吗?

如果说社交“黑话”意味着一种圈层化的新“语言世界”,不同的“新语言”会形成不同的圈层,那表情包可能算是00后社交沟通的“通用语言”。

经由几个Q友推荐,我又加了不少QQ群,发现有些00后的全部对话仅用表情包就能交流,着实令人惊奇。有一个自称高一的小女生说,自己很喜欢在聊天中使用颜文字和表情,因为打字和发语音都很繁琐,不如用表情来得直截了当。在群里,她经常会和Q友斗图,彼此一言不发,只拼表情。

不仅如此,她还加入了一些闲聊斗图的QQ群,群内不少人专门到这里“偷”表情包,每次自己发出的表情包被赞或被收藏,她都乐于分享。

当然,群内还有不少资深的“表情控”,他们不仅喜欢收藏各类千奇百怪的表情包,有时候还会自己画。像“丑萌贱”的蘑菇头,原本就是因为创作者在QQ上找不到一个表情可以表达那一刻的情绪,于是自己动手画了蘑菇头,由此火遍全网。

根据腾讯2018年官方发布的QQ表情大数据,近9亿QQ用户一年发送量近3187亿次,其中“呲牙”表情连续五年蝉联冠军,发送量高达303亿次,其次是“微笑”和“偷笑”,发送量分别为150次、130亿次。如果放眼全球,根据Swyft Media统计,全世界每天通过通讯应用发送表情符号超过60亿次。在2019年腾讯QQ发布《00后在QQ:2019 00后用户社交行为数据报告》也显示,用户最喜爱使用的黄脸表情包分别为“亲亲”、“呲牙”、“发怒”。

2)年轻人个性化的自我表达:喜欢调侃的“乐观主义者”

随着移动网络发展,人们对个性化的追求也体现在了表情包上,将个人的喜好兴趣、情绪传递、观点表达等内容通过趣味表情包来展现成为了当下沟通的重要趋势。

如《中国网民的信息生产及情感价值结构演变报告》显示,80后喜欢使用“心形眼”、“得意”,是学会了赞美和欣赏,少了锐度和社会批判力,90后使用“笑哭”、“流汗”,更多地是在调侃和解构一切,00后则对一切更不屑,更加追逐个性和去中心化。

喜欢使用什么样的表情包,透露出一代人的普遍特性。就像对于“笑哭”这一表情包,千禧一代每天使用无数次,而Z世代则认为“笑哭”表情符号“很乏味”。一名用户在一则社交平台评论中问道:“‘笑哭’表情符号有啥问题”,另一名用户回复说:“过时到不行了”。

*个性的Z世代群体不仅喜欢嘲笑上一代人的“过时”,还开始把表情包融入到各种场景中,他们解构严肃,调侃一切。

前段时间,一系列00后辞职信走红,这些辞职信不着一字,却凭借一个个语气嚣张的表情包,将自己不满意薪资、没有闲暇时间或想跳槽等理由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找各种托辞,00后走也要走得明明白白。

当然,Z世代不是都如此潇洒,当面对一片绿得发慌的基金,他们只能用又丧又真实的表情包自我调侃。在不少基金群里,基民自发创造出了无数生动有趣的表情包,在“斗图”与自嘲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慰藉。

当你在基金群里感受一片哀嚎的时候,会发现里面潜藏着不少00后。而且,从基金“黑话”到表情包自嘲,这番操作与00后混圈的方式如出一辙。

从90后到00后,表情包的生产主体逐渐走向多元,表情包也被赋予了社交沟通之外的更多功能,比如环境变化下的自我表达和呐喊。语C圈、娃圈、汉服圈等圈层,是娱乐化时代中00后对新兴物种的热爱,同时渴望获得群体的认可,而基金暴跌等社会热点衍生的表情包,则透露出他们普遍自我调侃的另类乐观。

当然,表情包作为一种沟通形式和社交载体的价值不仅是社交和表达,也正在被更多样的主体使用。品牌、综艺节目及公司都在挖掘表情包更多的商业价值,甚至教育层面的社会价值也开始被重视。

例如,宋家三胞胎之一宋民国的表情包刷屏让更多国人知晓韩综《超人回来了》,直接带火整个亲子类综艺节目,成功打造了现象级的综艺IP。

《乡村爱情故事》也因“谢飞机”小朋友的表情包花式出圈,大量的猪蹄(谢飞机粉丝名)为了看飞机本机而去追完整个系列的乡村爱情,自此也开启了《乡村爱情故事》另辟蹊径的营销野路子。

《中国国家地理》也通过在QQ上线首套有声地理表情包触达下探到更年轻的群体。以祖国的美好山河作为背景,配上美景相关的音效,结合“我佛了”、“lay了”等流行网络用语,让更多年轻用户拓展了地理知识的学习及了解。

最近,“国民课本CP”李雷和韩梅梅带来了亲自演绎的“冲浪与安全”科普表情包,将英文谐音梗和当下社交流行“黑话”相结合,通过喜闻乐见的趣味表情包形式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实用的上网建议。

万物皆可表情包,万物皆已表情包。

颜文字、emoji、兔斯基、阿狸、暴走漫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这些表情包早已与我们的社交生活融合。作为00后的“第二语言”,表情包的魅力还会继续升华,不仅承载满足着更多用户个性化的表达诉求,而且在教育、文化等更多维度也正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歪道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