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小鹏汽车何小鹏:华为很不错,但我长期看好软硬一体

“我参加了两届上海车展,2019年的时候,周围都是新造车公司的第一款车,这次来,周围都是新新造车企业。”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新车P5的发布会上感慨。
2021-04-20 15:28 · 36氪Pro 李勤

“我参加了两届上海车展,2019年的时候,周围都是新造车公司的*款车,这次来,周围都是新新造车企业。”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新车P5的发布会上感慨。

2020年开始,传统车企或者科技公司推出的独立电动车品牌被行业称作“新新造车公司”。上海车展的7号馆中,蔚来和小鹏汽车偏居一隅,剩下的面积被华为、北汽极狐、吉利极氪、恒大汽车等品牌占据,人气与两家当红新造车公司相比,丝毫不输。

尤其是采用华为全栈技术方案的北汽极狐,其在城区的自动驾驶测试视频更是在前一天引发刷屏。这次车展上,小鹏汽车发布的是搭载其最新自动驾驶系统XP 3.5的小鹏P5车型,配置多达32颗传感器,其中包括两颗激光雷达,小鹏汽车对这款的希望是技术和产品都可以销往全球。但几乎在一周之内,就遭遇了北汽极狐和吉利极氪的关注截流。

这两款车的共同点是,都把自动驾驶全栈能力交给了第三方技术公司,北汽极狐是被华为加持,吉利极氪的后盾是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而华为和Mobileye的策略也几乎一致,都是把L4自动驾驶的高阶能力下放到L2级别,提供给用户。

“这种模式以前我在UC做过,后来死的很惨。”当36氪问及对此合作模式有何看法时,何小鹏直言。在他看来,这种交钥匙合作模式的挑战不少,首先,每一家合作伙伴有不一样的诉求,都要去做适配;其次,如果要通过开放平台去取得很大的市场,必须是低收费,但现在从高阶向下降维的打法显然不适用。在华为最为称道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中, 用到了三颗95线激光雷达,400TOPS算力的最新域控制器,以及城区自采高精地图。

“P5已经能够在相对缩减的成本里做到很好的自动驾驶,这个能力巨难,你是花一百块钱,做一个跟花三十块钱一样好的东西。”何小鹏说。有了*自研自动驾驶车型P7,小鹏汽车已经通过配置和功能组合,对第二款车P5降本,包括去掉实用性不强的雨量感应器,和前视功能有重合的AEB(紧急制动)模块等。

在多个场合,何小鹏都宣讲过苹果的垂直整合模式,他认为智能汽车也必须走这条路。小鹏汽车在2015年就是投入智能化研发,走到今天,何小鹏的总结是,做了很久,数据量很大,经历了差不多七年自动驾驶研发,三年量产实践,有无数挑战。

“华为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长线,我还是看好软硬合体。”何小鹏告诉36氪。

以下是36氪等媒体与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对话,略经摘编:

Q:现在很多新新造车势力,他们的模式是被华为这样的技术方加持,也引发了行业关注,像小鹏这样的新造车倾向于垂直整合,您怎么看这两种模式,哪个生命力更强?

何小鹏:这种模式以前我在UC做过,后来死的很惨。现在觉得非常好,你觉得把东西开放出去他们就用,后来碰到好多挑战。

*个挑战是每一家合作伙伴有不一样的诉求,你很痛苦,要完成它的东西,要适配,每家合作伙伴到后面都跟你有点不开心的点。

第二,在中国互联网最后取得的量,给我的感觉基本上都是免费或者很低收费,安卓基本免费,ARM收一点点专利保护费,如果是很贵的逻辑,对一个平台不适合。这个业界是个有多样性的领域,一定要找到合理的价格,我觉得不合理的价格是没有生命周期。

第三,还是想说,非常重要的是体验这部分。以前在中国互联网开放里面,大部分开放底层,跟客户界面不接触的底层技术能力,越多客户界面接触的,越开放体验反而做不好,所以我倒是觉得这是一个短线。华为是非常不错的,但是长线我觉得还是看好软硬合体。

Q:这个合作在行业里也是引发了轰动,有没有可以吸取经验的地方?

何小鹏:我不觉得很特殊,因为我接触很多自动驾驶L4软件公司,他们在做类似体系,他们在去年或者前年已经做到了。但是华为比较强,华为有一套硬件体系、生态去来包含它,这是比他们前进的巨大的方面。

那么这里有很多问题,比如区域,只能在有些区域做,相比小鹏在中国,相比友商在全球,区域还是很小。这里面工程问题还有很多,我一直觉得在中国要做到,小鹏做到一个月一百万公里以上自动驾驶数据,我觉得将来可能要做到十亿公里一个月才比较稳健,从0-1万到小鹏的一百万,到将来十个亿,可能要走好多步,每一步都不能忽视。

Q:从现在智能驾驶那么多推出来,有人说仅仅是自动驾驶元年,我不知道您怎么看待,中国智能驾驶究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何小鹏:元年肯定到不了,如果一定要说大概2023年,因为在中国量产增加,我觉得华为没有做到量产,今天是准量产,而且仅仅在少数城市,比如上海,这个路线我早做过了。但是区域的使用范围很窄,今天什么叫做真正的自动驾驶,我觉得就是将来看数据,比如在中国百分之多少路上可以开,比如在能开情况下,百分之多少场景能够用,在能用场景里面比如说每一百公里接管多少次,比如0.2次,还需要数年的时间,今天还都是在前夜。

Q:大家说智能化的时候,小鹏的核心优势是什么?

何小鹏:我们团队很大,我们做了很久,数据量很大,我们经历了差不多七年自动驾驶研发,三年量产实践,可以告诉实践当中有无数挑战。我们P5已经能够在相对缩减的成本里面做到很好的自动驾驶,这个能力巨难,你想花一百块钱做一个好东西,跟花三十块钱做跟它一样好的东西,这个非常重要。

Q:P5上搭载了XPILOT 3.5,会不会一部分分流原来P7的销量,您刚才说到在P5用相当成本压缩自动驾驶,能不能具体讲一下?

何小鹏:销量上面不会有任何问题,就是两种不一样方向,P7以性能颜值个性为主,P5还是以家庭空间新的智能为主,他们价位不一样,续航不一样,成本不一样,平台不一样,这个差异很大。

第二,实际上在有限成本里面实现*能力组合,比如在定位体系里面,自动驾驶软件的初创公司,用了非常贵的体系,我们在合理成本里做到很好效果,在这一块不断去降低成本。比如说,能不能把雨量感应器去掉,已经去掉了,比如说现在新的车里面,把AEB去掉,现在前置摄像头体系全部都有了,没有必要多放一个AEB的。我们在这个体系里面通过组合跟设计,做非常多的取舍。

电动汽车一出来的时候,比如前几年的时候,电动化大概占整车成本40%-50%。今年有一个风险,智能化如果占到一个车30%,假设智能车是一,电动是一,智能是一,三个一,导致了用车成本没有比汽油低反而高。

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性,趋势是一定比汽油车体验更好,使用更便宜,更安全,更环保,才能把市场真正占有。今天智能化,用大量贵的硬件我认为肯定都是战术,会在有一天智能化可能占整个车成本相对比较低,才可以把生态打造。今天的手机智能化才占手机成本多少?

Q:想问一下NGP在进入城市过程中具体会遇到什么挑战?

何小鹏:很多挑战,红绿灯怎么办,快递小哥怎么办,修路怎么办,有人别你怎么办,我上班的时候我自己开挤进去都很难,他怎么挤进去,是用挤进去逻辑还是用礼让逻辑,如果礼让逻辑完全进不去,实际上不是你保护自己,是保护外面的体系,因此速度比较慢。

Q:其实除了华为这个事,还有一个,我们跟特斯拉的官司也结束了,实际上目前其实争议还会很大,想听听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何小鹏:首先我一直就说今天有很多人有意见,因为友商雇了很多水军,不是真实的,他们在引导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我都不关注,这个事情从头到尾就是没有诉(起诉)我们。到最后,法院是拿特斯拉代码跟我们的代码,法院一看一点事没有,我们根本不关注这个事情。

Q:我们跟用户比较近,我代用户问一个比较关注的问题,P7在原来上市宣传的时候,其实承诺过要升级到4.0,现在按照目前的情况看,3.5-4.0都是要激光雷达,你们以后会兑现这个承诺吗?

何小鹏:会升级很多版本,包括今年明年,实际P5里面也会往上做,3.0会有巨大的升级。P7硬件也有很多地方,比如算力都是可以升级,现在算力升级逻辑都是考虑新NPU出来都是可以往上的。

Q:像蔚来宣布第二工厂比较谨慎,我看小鹏在工厂的布局速度(目前有肇庆、广州、武汉三座工厂)比较快,能不能分享下思考?

何小鹏:2023年销量产能需求量会很大,进入工厂两年左右时间是需要的。资本支出还好,现在政府对我们还是做了很多支持工作,而且工厂里面有重要的点,我们在迭代期,工厂跟产品一样需要迭代,我们正在做这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Pro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