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我们生活的地方,也寄托着我们对生活最美好的想象,如果说基建是一个城市的栋梁,那交通则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从前的人们不急着到达目的地,于是车马很慢;如今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想从城市的一端到另一端只用五分钟,于是交通系统变得更加智能。
TechCrunch今年对包括智能城市领域投资者和城市规划意见*等人进行的“SmartCity X Survey”显示,有28%的调查者认为科技赋能的智能出行将在接下来的一年内彻底改变城市面貌,在让城市变得更加流通和现代化方面起到强势助攻的作用,仅次于智能数据这一选项排名第二。
疫情间的微交通:爱恨两重天
对智能的追求,其实很大程度来自于现有出行系统所面临的瓶颈。新冠疫情的发生无疑将全球的公共交通系统都打了个措手不及,人们既不想在公共交通中沾染上细菌,同时远程工作的状态也减少了大多数人通勤的需求:
根据City Lab去年春季的数据显示,欧美和中国大城市的公共交通乘客数呈现50-90%的骤减;光是纽约地区的北部地铁通勤系统流量减少了95%;北加州的湾区捷运系统乘客数在1个月内减少了93%。
随着城市里的交通慢了下来,有车一族更难找停车位,没车一族仍面临着偶尔需要出门的需求,微交通似乎成为了人们出行为数不多的好选择。
但是!如果我们来看一下去年以来微交通领域的一些新闻:
在5月,Uber先是对全公司占14%的3700名员工进行了一轮裁员,后又领投了一轮对Lime的1.7亿美元融资,主要目的是甩掉滑板车公司Jump,同时Jump员工全部转入Lime旗下,融资后Lime估值缩水了八成,从去年的24亿美元缩水到了如今的5.1亿美元。
在4月末,Lime也裁掉了13% - 大约80名左右员工,CEO表示公司似乎一夜之间从“成为下一代马上盈利走向辉煌的微交通领域大拿,到好像突然水逆不得不为了社交隔离而停止99%的营业操作”。
Bird在3月也出于经济压力和节省成本的考虑进行了约30%左右的400多人的大裁员…
那我们不由得生出这样一个疑问:如果微交通在疫情间成为了人们的“救命稻草”,那么为什么这一领域的公司却走得磕磕绊绊,前景堪忧?
疫情对交通出行领域的打击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远程工作和室外游乐关闭都让人们失去了出门的动力,是“出行需求大大减少以致于每个交通工具都混得不怎样”而不是“人们不坐车但是会骑车”的状态。
同时大多数微交通公司采用共享经济的模式,人们并不放心触碰别人刚触碰过的车,根据麦肯锡的调查显示,不管是商务还是个人出行,“怕在共享的设施上感染病毒”都成为了人们拒绝使用微交通出行的主要原因。
而这一点也让我们注意到有些公司的商业模式也在这场考验中败下阵来,不管是共享自行车还是共享滑板车,他们所要承担的不仅有车的维护和运输费,还有支持着这一分享模式背后的软件系统开发费用,从每个用户那里收取的几块钱是没办法产生足够利润收回成本的,Bird的CEOTravis VanderZanden曾经就因公开攻击The Information对Bird盈利亏损情况的报道(报道数字为真,CEO说假)而名声大损。
不过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这些公司目前的短暂挣扎并不是对微交通这一行业的整体否定,麦肯锡在2019年这一可以称作是微交通元年的节点预估全球微交通市场将在2030年达到3000-5000亿美元的规模,然后就遇到了2020这一拦路虎。
他们在去年又重新对全球7大地区超7000多人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随着世界恢复正常,人们对于下一个阶段私人拥有的微交通工具的使用倾向比前疫情时代要增长9%,对于共享版微交通工具的使用倾向增长12%,已经可以看到这一领域正在恢复的顽强迹象。
同时面对着盈利与成本的数学题,并不是说这些公司都会死在所谓的“泡沫”里,只是和其他行业一样,在2020之后面对着投资者更审慎的投资态度要更有效率的省钱用钱,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后疫情时代这些公司的盈利率与前疫情时代相比将提升5%。
随之带来的则是这一行业的合并和洗牌,比如Uber在这个时候选择投资Lime正是因为Lime的表现比其他共享滑板车公司都好,已经占有*市场份额的同时预计将在2027年达到491.1亿美元。Uber需要滑板车业务,而Lime或许是它*的选择。
微交通不死,那机会又会在哪里?他们又能如何实现这一盈利率提升的大目标呢?
环保大过天:出行更“绿”
首先,科技赋能微交通出行能改变的便是通过电动的方式将交通运输的污染排放量大大减少,随着各个政府和企业加紧环保任务脚步,将碳中和目标落实,城市中更环保的微交通方式正在抢占中心位。
数据显示,与公交车、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相比,包括自行车和滑板车等轻体量交通工具所产生的碳排放量少的明显。用一个20公斤、效率为90%的电力发动的系统运送一个100公斤的乘客和用和一个2000公斤、效率30%的燃力系统相比节省的能量要多得多,用滑板车替代汽车交通需要少17倍的动力,效率却增加了至少3倍。
就在4月,JOCO- 一个全新的共享自行车公司宣布将正式登陆纽约,和Citi Bike只有30%的车辆是电动的相比,JOCO的自行车将是100%电动的,在质量上也更高级一点,目前只有30个驿站和300架自行车,但目标是到6月的时候将扩展到100个驿站和1000架自行车。
JOCO解锁一辆自行车只需1刀,每骑一分钟收费25美分,骑10分钟大约要3.5刀,而Citi Bike解锁需3.5刀,每骑一分钟收费18美分,骑10分钟大约要5.3刀;若购买会员制,JOCO月费为49刀无限畅骑,而Citi Bike每月20刀,但会员还要为每次骑行支付每分钟18美分的骑行费,因此对许多通勤型用户来说两者收费差不多。
Citi Bike的出现已经让许多人的理念从坐车变成了骑车,而JOCO的意图也并不是完全跟Citi Bike竞争,反而是想成为它的补充,让这个城市的骑行更“绿”一点,同时JOCO的驿站都将采用私人领地,不会让城市的街道更加拥挤,因此也得到了城市规划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自行车之外,曾被TechCrunch称为“滑板车界的iPhone”的Unagi在今年3月完成了1050万美元的融资同时宣布将服务扩展到全美6个城市,下一步计划则是扩展到纽约和洛杉矶的大部分地区,加在一起大概代表着3000万的潜在用户数。
Unagi由前Beats Music CEO和MOG创始人David Hyman掌舵,滑板车的摩登设计和轻巧的体量符合年轻人的审美。
根据Unagi和UC Berkeley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电动滑板车市场将在未来10年内以每年8%的速度增长,并在2030年达到420亿美元,其中共享模式将占三分之一,而订阅模式和个人所有占其余大部分比重。
Unagi用户可以选择以每月49刀的价格进行订阅,不用再满街找共享车,也不用花几百刀买一个“负担”,完全符合千禧一代最喜欢的“借贷租用”生活方式,从2019到2020,Unagi的订阅需求增长了450%。
其他微交通公司也陆续表态,向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表决心。Lime在去年宣布到2030年将完全实现100%零碳排放的目标,并成为了*个加入The Climate Group支持电动交通任务的EV100计划的微交通公司。
Bird也在去年和环保咨询机构Carbone 4达成伙伴关系,成为巴黎*个在2020年为碳中和目标做贡献的交通公司,并计划在2021年将努力扩展到法国其他地区。
微交通的下一步:软>硬
在绿色之外,我们还注意到的是微交通领域的各个公司正在软件上下功夫,毕竟滑板车和自行车硬件说到底只是将人们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的工具,而软件实力的助攻则非常强大,比如城市如果改变政策,通过软件系统调整整体车辆分布就是分分钟的事;再比如车辆磨损严重无法运行,软件系统能从总部监测管理这一情况及时召回等等。
位于波士顿的微交通初创公司Superpedestrian在2018年推出了自家超坚固又智能的电动滑板车,而去年则和共享单车&滑板车公司Zagster先是在佛罗里达进行了试点项目,后又收购了它的软件、团队、和许可,正式推出了电动滑板车共享新服务系统 -Link。Link*的亮点就在于用高端的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能随时监测车辆的磨损程度,大大减少了所需的人力和运营成本。
今年3月,Superpedestrian宣布为了即将到来的10个新城市的发布进行一次产品升级,这一“交通智能安全 (VIS)”系统采用AI技术、73个传感器和5个微型处理器,每秒钟能对1000辆车进行安全监测,新系统下地理围栏技术(geofence)反应能力提升22%,会在接近禁骑区域前就发起警告和减慢速度,同时电池寿命也有所提升,软件还会自我修正和优化。
这些能力都让Link成为了城市交通部门更倾向的选择,毕竟他们对于微交通的主要担忧也就是关于拥堵人行道和安全隐患,Link将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都甲方化成自家的软件系统,可以随时对外来的安全要求等变化进行调整。
在2018年被福特收购的微交通初创公司Spin也在今年通过和Segway以及软件公司Tortoise的合作推出一款新车型 -Spin S-200,它不但与市面上的大多滑板车不同拥有三轮,而且更厉害的是内置远程操控技术,目前可以让技术人员远程移动车辆以免阻挡人行道等区域,但未来的目标则是实现滑板车“招手即来”的体验,到那时预计每天的滑板车租用数将实现25%的增长。
电动滑板车也常被视为行业内的iPhone,正是因为在软件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也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Lime在今年推出了无需下载app就可使用、无需付费就可提前预定车辆、以及获得距离最近滑板车建议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源自于Lime团队对用户反馈的深度研究。
无需app就可使用是为了吸引更多对电动滑板车感兴趣但却没准备好100%投入的用户,现在用户只需扫码打开App Clips或安卓的Instant App然后使用Pay 或Google Pay 进行支付,比下载和注册的速度要快很多,Lime也称自己是*个推出这一方式的共享滑板车系统。
而无需付费就可提前预定车辆则是来源于团队发现用户下载量很高,但到了付款步骤却很多人离开,虽然更少app下载意味着更少的用户数据,但lime目前对于将下载用户变成使用用户更感兴趣。
Lime和上面提到的Superpedestrian都被纽约交通部门选中参与了Bronx区的电动滑板车试运营项目,Lime的信心就在于强大的市场认知度和份额,以及这一能快速添加新功能的软件实力。
谁来拯救我们的公共交通?
强大的软件实力不仅是微交通公司突围的要点,也是政府对城市交通拥有更好掌控和拯救公共交通的关键。
在去年完成由Unusual Ventures领投的1000万美元融资的Ride Report就是这样一个案例,它所打造出的软件能够对城市内的微交通工具进行监控,对城市部门来说能够更好理解微交通对城市的影响,为城市规划的决策提供更多信心,对像是Lime和Bird等公司来说则能更准确看到自己的运行是否符合城市规范,有没有数据漏洞,Ride Report目前已在包括波特兰、奥斯丁、新西兰等70多个城市运行,拥有Lime和Bird等19个商业伙伴。
公共交通部门也在进行自身的数字化来留住通勤者,比如圣路易斯城市地铁部门就在2019年推出了自己的软件,让用户可以查看交通实况和包括叫车和滑板车等微交通方式如何与地铁交通相结合。
在去年Metro Transit还和票务公司Masabi合作在app中添加了支付功能,目前正在将app打造成一个用户能将计划出行、叫车、查看自行车滑板车出行方案等一站式完成的app。
位于圣地亚哥的Cubic Corp早已为包括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支付服务,在今年年初又以Umo的品牌名推出了一系列新功能,包括用户端买票服务、无接触支付系统、用户积分项目,更新之后不久就被Veritas Capital和 Coast Capital以28亿美元收购。
以色列的Moovit在去年被此前就是投资者的英特尔收入旗下,将服务于英特尔的Mobileye部门,用收集到的公交交通信息服务像是Uber三方机构以及各个公共交通部门,当然也会帮助英特尔推出交通方面的新技术系统。
Uber在去年收购了亚特兰大的Routematch- 这一为500多个交通机构提供支付、智能、分析等软件服务的公司,向它“帮助交通机构打造出一体化快捷智能系统”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不难看出,出行*公司和科技大厂对“出行即服务(MaaS)”的投资兴趣越来越浓了。
除此之外,城市公共交通也越来越依赖微交通和共享叫车的辅助,在很多人眼中,共享出行方式其实和城市公共交通是竞争关系,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共享单车和滑板车很好的承担起了公共交通像是“最后一英里”的作用,让更多人愿意从开车出行转变为尝试公共交通。
Lime最近就和新南威尔士政府共同推出了一个激励项目,通勤者若在一小时内先后乘坐了公共交通和用Lime滑板车的话便可以在数字Opal Card中获得3刀的奖励。
Uber也和加州的Marin交通系统达成合作关系,将Marin Transit的交通信息结合到Uber app中,让出行者能够在一个app中就可以看到如何使用公共交通和微交通达到目的地,同时不出app就可以买票/叫车。
虽然科幻小说中的街道上充满自动驾驶车辆,人们在城市内出行可以飞天下海等梦想目前还没有实现,但毫无疑问的是我们的出行将更加智能、绿色、灵活。
在这场出行革命中,微交通公司、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出行者需要互帮互助,更好的数据分享和对科技创新的投资或许无法让我们明天就飞上天通勤,但至少能让我们的城市少些拥堵,也让通勤的你少些暴躁多些平静。
参考资料:
1.Will the pandemic spur a smart rebirth for cities? (TechCrunch)
2.The Tru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Electric Scooters (unagisooters.com)
3.Why micromobility may emerge from the pandemic stronger than before (TechCrunch)
4.The future of micromobility: Ridership and revenue after a crisis (mckinsey.com)
5.MaaS transit: The business of mobility as a service (TechCrunch)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