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嘻哈*股上市股值暴涨790%,这个行业还能讲出好故事吗

产业剧变,一些仍在掌控范围内,另外一些选择去寻找新的想象力,剧烈碰撞之下,繁荣与泡沫并存。
2021-07-09 07:31 · 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 赤木瓶子

近日,专注于嘻哈市场的普普文化登陆纳斯达克,股价表现可圈可点:上市首日,盘中多次触发熔断,最高涨幅超460%,市值逾7亿美元。上市三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790%。截至7月7日收盘,普普文化市值跌至6.26亿美元,经历了短暂的股价“过山车”。

资本对嘻哈产业的看好,一方面是伴随着消费升级,嘻哈文化在国内正迎来产业发展的进阶阶段。另一方面,嘻哈已经被海外诸多案例证明了它的商业价值,而在国内仍是有待开掘的“金矿”。

大金链子、花头巾、工装和五颜六色的脏辫,2017年,制作斥资2个亿的《中国有嘻哈》的出现,让嘻哈文化正式“出圈”。随后短短四年时间,嘻哈完成了文化与商业化的融合发展。

产业剧变,一些仍在掌控范围内,另外一些选择去寻找新的想象力,剧烈碰撞之下,繁荣与泡沫并存。而今进入资本市场后,普普文化能否顺利上市及上市后的表现,或许能够回答一个关于小众文化登陆资本舞台的行业命题:嘻哈文化还能讲出什么好故事?

明星入股、股价过山车,

“嘻哈*股”的风险与机遇

成立于2007年的普普文化并不是首次进入资本市场。作为一家从事嘻哈文化类节目、赛事运营和娱乐公关的企业,早在2016年9月,普普文化就曾挂牌于新三板,也是*家在新三板上市的嘻哈相关公司。

普普文化借助公司的文化融合能力和IP商业化能力,打造了一个嘻哈文化社群消费服务平台。目前,普普文化运营的活动及赛事有CHINA BATTLE(中国街舞冠军赛)、HIPHOP MASTER(嘻哈大师)、海峡嘻哈文化节、明星年夜饭等。尽管目前来看,这些IP并非大众圈层熟知的爆款IP。

2019年3月,普普文化从新三板退市,而今登陆纳斯达克,正式从“新三板嘻哈*股”一跃成为“中国嘻哈*股”。

作为*家上市的嘻哈文化公司,招股书中关于嘻哈产业的数据也值得行业借鉴。根据招股书,中国嘻哈文化产业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五个,分别是演出策划与运营、艺人代理、培训、活动组织与运营、嘻哈衍生品。嘻哈表演策划运营包括Livehouse、演唱会、音乐节、商业演出等。

不难发现,普普文化的发展逻辑与之契合。从收入构成来看,普普文化的业务主要分为四个业务板块,即主办活动、活动策划与执行、品牌推广及其他服务。招股书披露,此次发行募资也将用于开发和运营在线内容,发展街舞培训业务,创作嘻哈知识产权的衍生作品,发展嘻哈活动,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营收方面,在截至2019年6月30日和2020年6月30日的财年内,普普文化营收分别为约1903万美元、1569万美元,净利润分别约为383万美元和263万美元。净利润的下跌,普普文化解释为“高度依赖举办活动等相关业务”的原因。

2020年上半年受到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严重影响。尤其是去年二三月份,公司预期推进的线下活动均被按下“暂停键”;五月至七月,公司不得不采取员工降薪举措减少人力支出。

确实,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普普文化线下活动及线上相关嘻哈业务得以复苏,2020年下半年取得了较好的营收业绩。在此期间,公司营收达到约1384万美元,利润超过236万美元,两项数据同比分别增长39%、4%。

相较于嘻哈音乐,街舞是普普文化重要的嘻哈文化表达场景。2018年,普普文化打造了以#街舞#呈现的舞台剧幕这就是街舞舞台剧《Move it》。此外,普普还邀请线上综艺《这!就是街舞》《新舞林大会》等爆款街舞节目中脱颖而出的*舞者出演,栏目获奖明星舞者再次集结,以舞剧的展现形式再度归来。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中国街舞市场从2014年的40亿元(7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19年的110亿元(1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5%。普普文化认为,中国的嘻哈文化和街舞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预计随着行业的不断融合和发展,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

机遇与风险并存,巨头们对嘻哈这一垂类领域的关注,也为普普文化这样的独立企业带来了焦虑。在风险提示中,噗噗文化表示,国内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开始投身于娱乐业务,其中涵盖了嘻哈相关的内容,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在激烈的竞争中,尽管有先前的关系,公司的客户也可能会选择其他服务提供商,

“如果我们无法维持现有客户或获得新客户,我们发展业务的能力将受到限制。我们可能会将现有业务输给竞争对手,或者赢得的是利润较低的业务,以及可能会降低服务费”。

3年倍速30年,

嘻哈产业能否复刻?

有传媒行业券商分析师认为,嘻哈文化在美国盛行,是这次普普文化大受欢迎的关键,因为在美国投资人眼中,嘻哈商业化在中国市场还是蓝海。

确实如此,在全美的任意消费行为里,与“嘻哈产业”相关的项目至少占有四分之一。歌手、偶像与作品是其核心,比如说唱音乐一度是美国Billboard榜单常客,韩国也推出了如朴宰范这般拥有极高商业价值的说唱艺人,日本更是为Jazz-HipHop这一小众门类提供了优秀的生存土壤,华语说唱市场在近两年来更是健步如飞。

同时,说唱歌手的发展在这些地区大多都获得了相匹配的市场价值。早在2003年,“嘻哈教父” Russell Simmons登上《美国商业周刊》封面,缘于当年嘻哈产业相关服装就达到了二十亿美元的业绩。在美国,“侃爷”坎耶·维斯特以1.5亿美元的收入位列2019《福布斯》嘻哈歌手收入榜*位;在韩国,k-pop市场为主流说唱偶像提供了宣发土壤;在日本,以Nujabes为主的一大批音乐人,建立起了一个完善的日系Jazz-Hiphop体系。

反观国内嘻哈产业,嘻哈文化在国内的迅速发展是幸运的。不同于其他垂类文化的圈地自萌,得益于导师声量、制作品质、文化发酵时机等“天时地利人和”,被爱奇艺定位为hip hop文化推广类节目的《中国有嘻哈》,成为2017年的现象级音乐节目,同时也将这一品类迅速从地下、小众推向了大众、商业化的维度。

一时间,导师吴亦凡传遍大街小巷的“freestyle”梗,满舒克、jonyj等选手的身价暴增,live house现场票价水涨船高,在节目的加持下,嘻哈产业热度与话题度飙升,行业有目共睹。

而今,嘻哈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说唱文化已经“侵入”文娱产业的方方面面。说唱歌手正在成为很多综艺节目的“标配”,不仅偶像选拔舞台会专门设立了说唱赛道,从电视台到春晚,说唱歌手正在登上更加重量级的主流舞台;

另外,很多通过说唱节目走出的rapper也已经跻身国际舞台,吴亦凡、更高兄弟、王以太、刘伯辛,他们或是在海外办巡演、参加海外电视台节目录制、或是与国际知名的说唱歌手合作歌曲,拿到国际知名音乐奖项。有行业人士曾表示,夸张的说,“华语说唱近三年的发展成果可抵美国近三十年说唱发展的成果”。

国内的年轻人对于精神消费的个性化追求日益明显,精神消费及个性化内容的需求日益凸显,当独立音乐、二次元汉服等分众文化日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而与嘻哈文化接轨的说唱、街舞、DJ、涂鸦、beatbox都将成为商业化链条的发展契机,包括潮流服饰、街头篮球、滑板等在内的美国的嘻哈产业的繁荣衍生产业,或许已经在我们眼前初具雏形。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