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独家|红杉中国,为何要做这一件事

本文,我们抽取了红杉中国赋能体系的几大模块,希望能从中一窥红杉中国的赋能景象,阐述一家持续领先的投资机构是如何将赋能刻入基因。
2021-07-27 15:11 · 投资界讯 周佳丽 刘全

“今天衡量一家投资机构的标准是有没有在帮助企业成长,有没有在其打造百年老店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红杉而言,能够给到创业者实实在在的帮助,这是最重要的——从人力资源到客户资源到产品营销,从各方面帮助企业更快更好地成长。”早在几年前,红杉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就有意识地在红杉中国内部避免使用前中后台的说法,而是使用投资和赋能团队,并始终将赋能和投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

时至今日,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家践行全员赋能的投资机构,已经将投资团队和不同职能的专业赋能团队的比例,逐渐拉到了接近1:2的人力资源配置。

伴随着业务与团队建制的发展,Sequoia Value +(红杉价值共创解决方案)的理念也在走向成熟。这是红杉中国16年生涯中与众多企业伙伴一起摸索出来的一套红杉式赋能模式,背后涉及6大模块涵盖多个赋能职能,从人力资本、孵化业务到数字化升级、资本市场赋能、品牌活动等,形成了一套系统而独到的打法。7月,投资界通过对多位红杉中国合伙人、不同职能的赋能团队负责人的多维度采访,第一次梳理了Sequoia Value +体系。

红杉历来被视为创投行业的风向标。眼下,当很多创投同行仍然将投资与投后分离成两个组织时,红杉中国已经在悄悄打破传统印象中的投后赋能。如果细心追踪对企业赋能的起点,你会发现,红杉中国的赋能动作常常发生得非常早,甚至早于其投资动作完成之前。从某种程度上,红杉中国在投前就已经为赋能工作打了“前站“。

本文,我们抽取了红杉中国赋能体系的几大模块,希望能从中一窥红杉中国的赋能景象,阐述一家持续领先的投资机构是如何将赋能刻入基因。

红杉中国内部

所有人都在做这一件事

Sequoia Value +何以诞生?

这要从一个大背景说起。经历20余年的发展,中国创投行业也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创业者需要聪明的钱,更需要真正带来增值的钱。如何陪伴创业公司走过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如何提供超越资金之外的价值,成为红杉中国团队战略运营中的思考重点。

成立于2005年的红杉中国,一直坚守着“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底层信条,迄今布局从种子期投资、早期投资、成长期投资,到并购投资与二级市场,形成了一个全站式的投资链条,累计投出了600多家企业。这是一个庞大的创业者社群,如何系统而高效地服务他们,已经沉淀为红杉中国的生态发展战略。

因此,Sequoia Value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的生成既有自下而上的推动,更有顶层设计的前瞻性规划。

时间回到几年前,沈南鹏开始在内部避免使用前中后台的说法,而是使用投资和赋能团队,而且把赋能和投资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此后,Sequoia Value +的意识开始在红杉内部萌芽,渐渐演化成中国创投界的一道风景。

在红杉中国内部,全员赋能是这个组织内部的共识,而其中专注于赋能的队伍则在与投资团队的协同中,将Sequoia Value +诠释到极致。细数红杉中国庞大的赋能体系,可以总结为6大模块覆盖多个赋能职能,从人力资本、孵化业务到数字化升级、品牌活动等,林林总总,繁杂却体系化。每当红杉中国投资团队完成一笔交易后,赋能同事的身影便开始出现,活跃在企业伙伴的每一个阶段。

放眼VC/PE圈,“投后服务”已经不是新鲜事。但如红杉中国合伙人浦晓燕所言,“增值服务、投后管理如果没有相应组织架构的支撑和人员的配备,将沦为空谈。”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于别人“投后”单拎成团,Sequoia Value +是全组织统一作战

红杉中国合伙人刘星打比方说,红杉投资人不是赛车手,而是坐在副驾驶的人。“但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我们是以积极参与的心态,与创业者一起奋斗。所以,赋能对红杉而言不是个时髦的话题,而是成立第一天起就带着的基因,是整个组织、也是每一位红杉人都要做的工作。这是我们早就有的意识。”

Sequoia Value+之人力资本:

一个“眼镜蛇式”团队

人力资本团队,在很多情况下是企业创始人接触到的红杉中国的专业赋能团队的第一波人。

创业公司的招聘问题往往比想象中难。现实摆在眼前,一家创业公司在招募人才的时候,不管是从品牌资源,亦或是管理层重视程度等层面来看,其人才吸引力都不甚乐观。与此同时,当一家企业发展到B轮以后,伴随着人员规模的指数级增长,公司也开始面临诸如:高层到中层的领导力问题、组织效能问题等组织架构的命题。

解决人才招聘这一议题,成为Sequoia Value+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生态赋能项目之一。红杉人力资本堪称一个“眼镜蛇式”团队,每个人都冲在一线,分布式地单兵作战,在必要时交汇信息,确保有需求的成员企业获得解决方案式的服务体验。

总结来说,红杉中国这支人力资源特种兵队伍背后隐藏一个底层逻辑——先解决知,再解决行。

所谓“知”,即认知提升。红杉中国人力资本团队通过分享行业大公司的最佳实践,包括邀请行业专家、顾问,以及红杉投资组合中的兄弟企业做实际的分享,帮助企业完成相应组织上的提升。在CEO和管理团队认知提升上,人力资本团队推出了红杉学者等产品,再搭配品牌市场部门的Events产品“耶鲁-红杉领导力中心”,从CEO领导力提升到人才梯队建设再到具有国际化视野企业领袖培养计划,搭建起了一个系统的阶梯式的多维认知提升矩阵。

“行”,即人才招聘。红杉中国为成员企业提供如何选人和组织中长期激励方案策划等支持。在过去的一年里,红杉中国人力资本团队累计为投资组合输送了超200个核心岗位的人才,包括喜茶、泡泡玛特、SHEIN等明星企业。

其中,校园招聘是Sequoia Value+的独特差异化产品之一。在中国VC/PE机构里,红杉中国是第一个践行校园招聘项目的投资机构,算是开创了业内先河。但校园招聘并非一件收效甚快的事情,时至今日已经有不少同行机构相继放弃这份重耕耘的工作,但红杉中国迄今已坚持了13年。对于刚完成融资的企业,尤其是眼下To B、半导体等硬科技初创公司,市面上往往没有现成专业的人才,有针对性的高校人才挖掘、选拔,是解决企业人才痛点的刚需。

校园招聘整个过程中,红杉中国1:1补贴,参加校招的成员企业可以说是省时省力省钱。这些年,红杉中国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校招白皮书,从CTO/CFO等核心专业人才面试、招聘攻略,到校园招聘的手把手准备策略等,红杉中国已经将多年积攒的经验和在人才“招、留、用”过程中的专业意见,形成了系统化的、可推广借鉴的知识技能库。其成员企业要做的,便是筛选符合自己需求的功能加以调用。

“作为一站式的人力资源服务伙伴,助力实现成员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这是红杉中国人力资本团队在服务成员企业时的初心与宗旨。”红杉中国人力资本负责人缪海源说。

企业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Sequoia Value+背后的人才资源和组织战略,可以被视作一个初创企业团队建设的参考样本。

Sequoia Value+之孵化器

早一些,再早一些

完成团队建设后,一家创业公司进入红杉中国增长赋能的轨道。

今天的红杉中国已经将早期投资“再早一些”——从最开始的时候对企业进行孵化。为入驻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企业投后孵化赋能服务。

作为Sequoia Value+生态中又一重磅业务,红杉中国孵化器业务已正式运营近一年,目前在北京和上海共有4个孵化器,涵盖数字科技和智能医疗领域。

具体来看,红杉中国孵化器和加速器拥有一整套针对B轮以前企业的赋能体系,在企业落地时提供全国的产业政策咨询服务,包括地方高端人才对接等政策;从上下游产业订单对接、应用场景定制开放、专业化开放创新实验平台、开放展厅成果展示、早期项目闭门对接以及行业前沿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孵化服务。此外,在孵化服务的基础上,红杉中国还支持发展早期的企业借助红杉中国这个杠杆,撬动更广阔的产业资源。从大企业中获得丰富的资源,尤其是市场、产业和导师资源。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举措,“将漫天星空中一些闪耀的星星汇聚在此”。红杉中国主动走到源头去,和产业界领先的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建立密切合作,与在过去积累起来的丰富的产业、人才资源嫁接起来,进一步推动中国创新产业生态的发展。

这里有一个典型案例——卫瓴科技。这是红杉数字智能产业孵化中心内的一家入驻企业,自2020年12月成立并入驻孵化器至今,在红杉中国的扶持下卫瓴科技已从5人创始团队发展到65人团队规模,分布在上海、苏州两地,已签约并服务近50家客户,涵盖教育IT服务、金融、教育、金属制造、医疗、房产、广告等行业,赋能不同行业客户迈向数字化进程,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

一家创投机构将孵化业务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这背后是一个探索多年的策略——走通“VC+孵化”联动的模式,Sequoia Value+将其生态闭环的索引扎在了更早期的创新链条中,这也是其“做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的最佳实践。

Sequoia Value+之数字化

让企业变得“更聪明”

数字化,是Sequoia Value+解决成员企业上升和突破瓶颈的一道利器。

何如此关注数字化?答案显而易见——当流量由增量进入存量市场时,流量之间的争夺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数字化体系建设。而放在投资行业,企业需要的不只是资金上的支持,更多的是全方位的运营和赋能支持,数字化在其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

随着市场变化和精细化运营需求增强,数字化能力建设成为所有企业成长和发展之路上的必修课。基于此,Sequoia Value+为成员企业带来了前沿的科技赋能策略,帮助企业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数字化工作落地。一方面,红杉中国通过其官方平台发布成员企业成功的数字化案例,为有数字化需求的企业提供借鉴;更重要的是,红杉中国通过系统化的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深入到企业数字化链条中,真正支持其数字化进程。

餐饮连锁品牌乡村基便是一个典型案例。2020年7月起连续数月,红杉中国科技赋能团队每周驻场乡村基,深度支持重点项目策略和方案落地,帮助乡村基数字化建设攻坚。红杉团队在与乡村基董事长李红的早期沟通中发现,这家大型中式快餐企业对于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比较谨慎。经过双方反复沟通逐渐达成共识,乡村基更适合从投入产出比较明确的数字化工具出发,解决实际业务问题,让业务看到数字化的价值。在系统分享了行业内的数字化变革案例后,乡村基更加明确投入精力和资金,深化数字化转型方向。

人才是组织前行的最重要武器,Sequoia Value+的实践再一次得到验证。红杉中国科技赋能团队协同人力资本团队,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帮助乡村基数字化队伍引进了CIO,强化现有IT队伍,提升企业数字化战斗力。与此同时,为了帮助企业少走一些弯路,红杉中国科技赋能团队也多次为乡村基提供优质数字化行业经验和科技资源对接,推动其数字化转型步入正轨。

“因企业而易”的数字化赋能策略不无道理。在过去一年间,超过百家红杉成员企业获得来自红杉科技赋能团队的支持,支持企业业务获得新的爆发式增长。数字化这个曾经有些抽象的概念,如今已变成企业发展的必选项。当越来越多投资机构开始谈论数字化赋能这个话题,红杉早已领跑在同行之前。

当赋能如投资一样产品化

红杉中国正在打破创投机构印象中的投后服务。

乍看之下,Sequoia Value+很容易让外界想到投后服务,但显然,这样庞大的队伍和系统化的职能又早已超越了投后的范畴。

Sequoia Value+远不止于此。线上,红杉中国品牌市场团队对成员企业持续的对外内容输出,支持早期成员企业放大品牌影响力。

线下,Events维度对Customer Day、消费研习社、CIO Day、CMO Day等业务线产品以及数字科技和医疗国际级顶尖产业峰会的系统设计,为成员企业提供从业务拓展到品牌市场资源,从行业趋势研判到产业资源沉淀等系统发展机遇。今年以来,红杉中国率领成员企业高管们走进领军企业,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从交流中解决业务难点痛点,同时获得超越自身认知的企业管理、行业洞见。

很多同行的投资机构,将投资与投后分离成两个组织,但红杉中国不是。每一笔投资,整个红杉组织都在积极参与赋能服务,早已超越“投资人”的定位。浦晓燕概括说,“在创新链条中,红杉对自己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我们的核心价值就是服务创业者、成就创业者。这个领域做得越久,我们就越谦逊,越尊重这些敢为人先的创业者。”

聚焦成就创业者目标,这是红杉中国赋能体系的底层逻辑。从尊重企业发展规律和生命周期的角度,红杉中国还对诸多创业者和企业家的一个重要阶段性目标——上市,做了系统赋能构建。红杉中国持续关注并看好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数年前即率先搭建资本市场服务部门,旨在为成员企业顺利上市提供强大助力。

该部门成员均曾在头部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一线及内控部门工作多年,具备丰富的企业服务及IPO实践经验。这样一个从法律、财务、投行三个维度搭建的综合性、专业化团队,能够针对成员企业资本化需求精准切入、立体化响应、深度参与红杉成员企业的上市准备和运作。从帮助成员企业制定上市整体规划、梳理上市规范问题、推进整改工作,到协助筛选、导入优质上市外部资源、中介机构,此项赋能工作对帮助成员企业在登陆资本市场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约上市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就资本市场投后赋能工作,红杉中国合伙人及总法律顾问张联庆说,“我们是具有系统的解题能力的,我们与创业企业同行,通过搭建专业的内部团队、协同最优质的外部生态资源,以长期积累的专业经验、判断,一起来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帮助创业者解决痛点问题。”

正如刘星所说,“我们要成为一个真正帮助创始人实现梦想的机构,站在他身旁,在他需要时伸出我们的双手。有时候看到非常好的机会,可能要推他一把,鼓励他向前;有时候看到潜在的风险,也要适当拉他一把,避免他跌入坑里。”

由此,红杉中国构建一个创新生态圈,这个生态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不是线性的,而是会带来超出预期的化学反应,甚至带来指数级的增长。

全员参与、充沛的赋能团队建制、赋能动作更早更深入——基于上述赋能理念与实际架构的支持,如同其对高科技公司的投资工作一样,红杉中国已打造出一个产品化的赋能体系,为创业者交付一个个有实际价值、解决痛点问题、快速迭代优化的价值共创解决方案。

大部分人关注麦穗,但红杉中国更想滋养土壤。Sequoia Value+赋予了投资人与创始人一种全新的关系,是锦上添花,也是雪中送炭。自始至终,红杉中国坐在副驾驶位置、手持路书,长期陪伴那些敢为人先的创业者一起驶向更远的远方。

【本文根据公开消息发布,如有异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