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自行车为什么火了

共享单车、国潮等新商业模式和理念的出现,让中国自行车品牌看到崛起的机会,这能否成为其蜕变为“国潮”的契机?
2021-10-06 10:49 · 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 全天候科技

经历了漫长的低迷期后,中国自行车行业重回增长轨道。

2021年1-6月,全国规模以上自行车制造企业营业收入1044.6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超过4成,达到40多亿元。

受疫情影响,相比公共交通,国外的民众更加青睐安全、环保、轻巧的自行车。

在此背景下,自行车出口情况在延续去年火热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中国自行车协会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出口自行车3553.6万辆,同比增长51.5%。

在中国,自行车绝不单单是一个物件,它和几代人的记忆紧密相连。

上世纪七十年代,自行车才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即便如此,自行车的价格依然不菲。“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的说法风靡一时,结婚置业,自行车是不能缺席的大件之首。

1986年前11个月,全国自行车的产量就达到了3229万辆,相当于平均每秒就诞生一辆新自行车。

在“自行车王国”的这片沃土上,“凤凰”“*”“飞鸽”等名牌自行车迅速成长起来。

这是独属于自行车的黄金时代。

1994年,凤凰自行车迎来自己的历史最高光时刻,年销551万辆。但这一年,也成为中国自行车行业的转折点。国务院公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开始鼓励个人购买汽车,桑塔纳、夏利汽车由此成为一代新宠,自行车则走下神坛。

此后20多年,凤凰自行车都无法在规模上再进一步。

载浮载沉,几十年过去,自行车行业又有了许多新变化。共享单车、国潮等新商业模式和理念的出现,让中国自行车品牌看到崛起的机会。疫情之下,国产自行车甚至走向全球。

老品牌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全天候科技的国庆看“国潮”之国产自行车崛起篇带你一起来看。

再现高光

代表性企业上海凤凰最新半年报显示,今年1-6月,公司营收11.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成,扣非净利润更是实现了254%的增长。主营业务为销售自行车零配件的企业也迎来了春天,例如信隆健康,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同比增加接近9成,扣非净利润增长超过2倍。

疫情之下,自行车行业整体销量持续走高。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去年5月,自行车品牌Sheng Milo在速卖通上的订单就环比翻了一倍。“工人每天加班到12点,订单仍然排到了一个月之后。”其运营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还启动了紧急招工,计划将厂房面积和工人规模都扩大一倍。

在深圳,经历类似Sheng Milo的自行车品牌不在少数,公司同样接单接到手软,年底时手头的订单就已经排到了第二年的4、5月份。作为行业龙头的上海凤凰更是马力全开,在加班加点赶工的情况下,年底时,订单已经排到了次年的7月。

出海成为国产自行车翻红的主战场。

数据显示,相比2019年同期,西班牙的自行车销售额在2020年5月猛增22倍,意大利、英国虽不如西班牙夸张,但也实现了4倍左右的增长。

作为自行车出口大国,全世界近70%的自行车都产自中国。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2019年数据,中国自行车、电助力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的累积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辆。

疫情的爆发不仅唤起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特别是在自行车骑行本来就较为流行的欧美国家,放弃乘坐公共交通后,便宜、便捷,还能锻炼身体的自行车自然成为*。

不仅如此,各国政府的慷慨补贴也促进了这轮自行车的热销。

在法国,企业老板有政府资金扶持,向骑自行车通勤的员工给予每人400欧元的交通补贴;在意大利,政府向自行车消费者提供自行车售价60%的高额补贴,最高可补贴500欧元;在英国,政府宣称将拿出20亿英镑增设自行车与步行空间。

与此同时,国外的工厂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大量订单无法正常排单而转移到国内。而国内因防疫工作有序进展,此时多数工厂已经实现复工复产。

“今年上半年我们自行车的销量是347万辆,按照这个趋势,不出意外我们今年肯定能打破最高销量纪录。”2020年9月,眼看尘封多年的记录就要打破,上海凤凰副总裁季小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喜悦难掩。

最终,季小兵的预测被证实。这一年。上海凤凰自行车销售超过730万辆,同比增长率超过5成,营收和利润也因此大幅增长。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上海凤凰营收13.76亿元,同比增长约4成,实现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660万元,同比增加超过1.5倍。

较凤凰自行车晚一年上市的*自行车也迎来了业绩好转,其母公司中路股份2020年营业收入超过7.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25%,收获近十几年来最高营收。

要知道,这建立在公司多项业务下滑的前提下。报告期内,其自行车和童车业务挑起了大梁,完成收入5.79亿元,较上年增长的幅度同样超过5成。虽然扣非净利润只有不足800万元,但这已经是中路股份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扣非盈利。

当自行车遇上国潮

最近几年,国潮之风盛行。大白兔香水、娃哈哈奶茶、英雄墨水样式的鸡尾酒,传统品牌跨界屡见不鲜。

凤凰、*曾经风靡一时,后来又陷入落寞,作为过去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品牌,如果能够重新以一种颠覆的形象现身,这种反差让品牌既有亲切感又有新鲜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自行车先天具备成为国潮的基因。因此,搭上国潮这趟快车,也成为各大自行车品牌翻身的一个砝码。

凤凰自行车的国潮野心,在其经典车型“二八大杠”上很快显现出来。升级到了4.0版本后,原先单调的硬质车座被换成了印有凤凰LOGO的软皮,塑料车把手的坚硬质感也因为换了真皮而变得更加柔和。风格上融合了复古和潮流。

但国潮的精髓往往在于跨界所带来的反差,单是升级主营产品显然还不够“国潮”。

于是2018年,凤凰自行车又与服装品牌太平鸟展开联名,共同推出印有两家品牌醒目LOGO的系列潮品,并在发布会上邀请了明星、艺人站台。

不过,这此联名并未激起多大“水花”,无论是在社交媒体还是搜索引擎上,相关的内容都屈指可数。吸引短暂的一波关注后,凤凰自行车再也没有更多动作,只是浅尝辄止。

相比之下,*自行车国潮跨界的决心更加彻底。

凭借在骑行领域的多年积累,*自行车在全国拥有上百个骑行俱乐部,这个热爱骑行的群体,成为其跨界的灵感来源。早在2014年5月,*自行车便开始在全国布局咖啡店,*家门店开设在上海“自行车一条街”的兰花路上,并在新疆、江苏等地已开设或计划开设门店。

外卖起家的美团早早做起了出行生意,出行起家的哈啰则想要打造生活平台。*自行车的跨界,似乎也在演绎另一种“不设边界”。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咖啡品牌运营总监丁一凯表示,*自行车不是通过卖咖啡转型,而是希望在销售自行车的过程中为客户提供一个体验平台。“当时我们店铺的名称不是咖啡店,而是‘*生活馆’,咖啡只是其中一部分。”

生活平台的设定并不稀奇,*自行车也并不具备瑞幸一样操作资本的实力,在短短17个月就赴美上市。几年过去,*自行车依然处于连年亏损的状态,直到2020年,中国自行车“一车难求”,才终于让中路股份实现了盈利。

和凤凰、*齐名的飞鸽自行车也有过“国潮”化尝试。天津市蓝·飞鸽创意产业园,便是由飞鸽自行车厂旧厂房改造而成。在对原有工业文化遗址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对原先的工业厂房重新设计、改造,飞鸽将其打造成了一座综合性产业园,文化娱乐、产品设计、电子科技、教育培训等多类企业都入驻了该园区。

其实,除了走国潮路线,自行车品牌们也在尝试其他破局的方法。

2014年,中路股份为了寻找新故事,甚至开始涉足高空风能发电业务,但等来的结果却是,该子公司年年亏损,因为资金问题项目一度停滞。今年4月,中路股份再度启动定增,试图为其筹集8亿元资金,但9月中旬,该定增最终以告吹结束。

凤凰自行车也曾试图扩张业务版图,2007年其证券简称从“凤凰股份”变更为“金山开发”,增加开发、建设等新项目。但这次尝试同样收效甚微,2015年在收购自行车配件企业华久辐条后,公司又改为“上海凤凰”,重回老路。

风光背后的隐忧

相比不着边界地扩张尝试,为共享单车代工更加贴合自行车品牌主业,貌似更加靠谱。

特别是近几年来,哈啰、青桔、摩拜席卷了全国各大城市,自行车产能供不应求。如此庞大的市场,随便吃下一块,也足够让自行车品牌们摆脱“饥荒”。然而这样一个看似“躺着赚钱”的生意实则也布满了陷进。

“凤凰是老字号的传统制造业,对互联网思维和运营都不熟悉,融资能力也不是强项。”一开始,上海凤凰总裁王朝阳对入局共享单车心存怀疑,但眼看资本的浪潮越发汹涌,2016年12月末,凤凰才下定决心入局。

值120周年生日之际,2017年,凤凰自行车和ofo达成战略协议,在未来一年内,为后者打造不少于500万辆共享单车。大单到手,等来的结果却事与愿违。因为迟迟收不到货款,2018年8月,公司将ofo的运营方东峡大通告上法庭。

另一家老牌自行车飞鸽与凤凰同病相怜,因为给ofo代工,7000多万元货款无处追索。如果算上利息,ofo的对飞鸽的欠款超过8000万元。

此后,多地又先后对共享单车新增投放按下暂停键,共享单车品牌跑路、倒闭的新闻时有发生。自行车代工这门生意随之陷入寒冬。

2020年,季小兵曾回应媒体关于代工的问题:“我们在跟哈罗、青桔两个品牌(合作)。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我们帮他们代工,如果你再复杂理解一下,就是互相的技术推动和研发促进。”

事实上,这样的解释很难有说服力。共享单车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或科技壁垒,青桔、哈啰们攻城略地,更多是凭借资本力量。

然而,代工之路越容易走,想要放弃就越难。代工生产共享单车,为自行车品牌带来了短暂的繁荣。硬币的另一面是,疫情下的爆单充满了不确定性。等到疫情平稳,国外工厂产能释放,中国品牌原来的订单规模势必受到影响。此外,随着销售规模上升,市场从增量转变为存量,市场空间缩小,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在最新半年报内,上海凤凰也明确提示了相关风险:“共享单车在国内发展已经逐步趋向饱和,新增投放量将逐步减少,同时,随着国内外疫情逐步受控,大众出行需求对自行车行业的拉动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

自行车爆单现象也吸引了更多想分一杯羹的入局者,短时间内大量新玩家涌现。根据企查查数据,近两年来,每年新成立的自行车相关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19年,其数量还在10万家左右,2021年至今已经接近20万家。

除此之外,中国自行车行业还面临产业链不够高端,关键零部件被“卡脖子”难题。

相比国外品牌动辄上千美元的售价,国产自行车的平均售价还不足千元,品牌向上之路仍有待解决。

而在关键零部件上,今年5月,据央视财经报道,自行车变速器,尤其是中高端变速器由于爆单出现了严重的缺货,这直接影响了国内中高端自行车的订单。作为自行车传统系统最为核心的零部件,变速器的绝大部分市场,都掌握在日本禧玛诺、美国速联等国际品牌手中。

今年以来,国产品牌的研发投入大幅增长,2021年半年报显示,信隆健康、上海凤凰的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均增长了200%以上。技术上的短板或有望在未来得到弥补。

蜕变为真正的国潮,中国自行车还需时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