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服装作为传统的成熟产业,全产业链上有超过180家A股上市公司,已经成为中国A股市场上重要的一个领域。纺织服装属于大消费类领域,更加偏重可选消费。消费领域,在业绩驱动为主导的投资逻辑下,众多上市公司中决定公司业绩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上市公司的资本市场表现。
01、需求增长
近年来,我国服装消费已经从单一的遮体避寒的温饱型消费需求转向时尚、文化、品牌、形象的消费潮流,服装行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产业规模增速不断下降。
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构成看,消费支出包括了八大方面: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其中,衣着消费约为9%。2020年,在衣着消费支出方面,北京、天津、浙江、上海、内蒙古人均衣着消费支出均超过了1500元。其中,北京以1803.5元高居*。从消费支出占比看,北方地区明显比南方地区高。除了因为海拔高、气候较为寒冷的西藏衣着消费占比位居*外,其余占比超过7%的省份均位于北方地区。这与北方地区冬天气候寒冷,衣服比较厚,价格也比较贵。海南仅为3.46%,广西为3.64%,广东也仅为3.67%。这些地方天气热,一年当中穿薄衣服的时间更长,花销也小一些。
02、外需变化
中国是世界上*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今年上半年印度疫情爆发,中国纺织品出口还在增加。但因为产业逐步转移,东南亚等国家的人力成本优势使得他们在纺织服装外贸领域的比较优势扩大,未来长期看中国服装外贸总体承压。
03、产业链
纺织服装产业分为三层:上游原材料供应业、中游纺织业及纺织服装制造业、下游服装贸易业。其中,上游原材料主要两种,即棉花和化学纤维,这个领域也集中了大批上市公司,棉花和化学纤维上游的石化工业品价格的波动,会提升这些公司的业绩,但会压制下游公司的业绩。中游制造,近来产能去化后行业运行负担减轻,各类新生产技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造成本,但总体是一个低附加值、替代性较强、潜在产能较多的环节,利润易减难增。下游行业主要分为服装业、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以服装业规模*。在服装业中,品牌、线上线下渠道的投资铺设较为重要,但因为这两种动作的难度,不同公司表现分化也较为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家纺业目前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家纺产业转移的深化,中国已经成为家用纺织品的制造大国和消费大国,预计在未来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容量,家纺行业将成为中国纺织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总体看,近几年来纺织服装的上游景气度维持较低的水平,尽管在不断地去产能,但下游的需求转换和收缩也在持续。总体上明显的产品替代性仍然在侵蚀上游的利润。
04、竞争格局和策略
纺织服装在产业转移升级、行业景气度下降的过程中,市场集中度趋于集中。规上纺织服装类工业企业数量在长期中持续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内企业的竞争程度减小,相反总体看,尤其是上游的纺织行业作为低端制造业行业内部竞争还会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还将在激烈竞争中退出或转型。上市公司内部看,品牌的影响力听起来也是个比较虚无的概念,在面对新晋品牌的竞争压力下,龙头公司也从来没有轻松过。
上市公司在品牌经营、渠道铺设和商业模式的选择,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长期发展空间,其背后是公司对自身产品的定位,包括价格、风格以及细分产品分类等。
05、投资逻辑
资本市场上的纺织服装企业分化更加明显,市场集中之下,大企业获得了更多资源和资金青睐。从历史数据看,上市公司公布的盈利数据略微*其股价走势。由于业绩的略微*性,有时候甚至不必太过关注公司的具体产品定位、品牌营销、渠道铺设等战略调整。另外,对于上游上市公司业绩的*指标,很大程度上是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尤其是棉花和涤纶的价格。同时,服装行业的出口特征很明显,外需形势的变化也十分重要。
在今年上半年,纺织服装行业在出口高增的支撑下业绩回升,因而股价持续回升,但下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消费的持续疲弱又压制了业绩预期,股价随之回调。
类似于疫情以来宏观上的限额以下消费不如限额以上消费的现象,大型上市服装企业的表现在疫情之后也明显好于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
未来,纺织服装板块的业绩仍然面临出口波动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但对于下游公司,上游原材料涨价的趋势可能趋缓,业绩压力相对减轻。未来,还是看消费是否能够在稳增长政策下有所回暖,这是未来公司业绩中枢能否上调的关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苏宁金融研究院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