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是一种重塑、一个雏形。也是一次重新深入认识产业链的机会。
2月18日以来,互联网企业再次遭遇股价集体跳水。截至今天收盘,腾讯累计跌去10.02%,阿里累计跌15.46%,美团累计跌21.47%。仅此三家,市值就蒸发掉了约9366.39亿元人民币。
资本的风向则让人捉摸不定。
不久前,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清仓了阿里巴巴和哔哩哔哩,减持了拼多多、Boss直聘等公司。
芒格则反其道而行,2021年三次买入阿里股票,旗下Daily Journal Corp累积持有阿里巴巴60.21万股。
消费互联网“野蛮生长”的环境已成过去:
红利见顶——随着中国网民人数突破10亿,用户增长已经没有太多空间;
强监管、反垄断——2021年,阿里巴巴因“二选一”垄断行为被罚182.28亿元、腾讯被责令解除网络音乐*版权、虎牙与斗鱼合并案被叫停、美团因“二选一”被罚34.42亿元……
税收优惠取消——优惠税率政策缩紧,门槛提高。众多互联网企业,包括阿里、腾讯旗下部分子公司,不再被认定为“重点软件企业”,失去了调减所得税费用的资格。
红绿转换间,中国互联网企业正在积极拥抱一条新的赛道——产业互联网。
转向产业互联网,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经历的一次“脱虚向实”,也是转向一场结构性的变化。
这是互联网业务服务对象从To C向To B的转变,也是消费互联网所代表的数字经济与产业互联网所代表的实体经济的一次“数实融合”。
尽管过去的一年互联网企业饱受震荡,但To B业务正在崛起。
2021年第三季度,腾讯To 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至433亿元,占总营收30%。
在阿里,由阿里云和菜鸟构成的企业数字化及服务板块收入,在截至2021年9月30日的6个月同比增长32%,贡献了超过575亿元人民币的收入。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这些被华为、阿里、腾讯、百度等企业精心布局的业务,不止是为了电商、为了文娱,其未来更大的应用领域,是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启动,各地发布的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数额已超25万亿元。如果说数据和算力是数字经济的生产力基础,那么产业互联网就是数字经济实现的主要形态,影响着中国制造在未来大国博弈中的上限。
根据联合国《数字经济报告2021》,全世界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有一半在中 美两国,占世界*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70%,占全球*数字平台市值的近90%。
当我们揭开产业互联网的面纱,将会发现,它有着与消费互联网迥然不同的生长逻辑:
消费互联网像是建造娱乐帝国,追求短平快、聚集流量、做大做强,相对容易带来垄断;
产业互联网则代表着实体经济的稳健与专业深度,讲究长坡厚雪,细分行业各显神通。
有趣的是,看似烧钱做大生意的消费互联网,投资回报实际上并不如产业互联网:
嘉御基金卫哲提到,从0做到100亿美元市值,消费互联网需要7年时间实现,远快于产业互联网的12年;
但另一方面,消费互联网这7年带来的投资回报是5倍,而产业互联网则为25倍。
所以,说消费互联网“暴利”,只是因为时间线还拉得不够长。
本文中,立方知造局将为您解读,承载着数字经济使命的产业互联网,缘起于怎样的背景,有什么独特玩法,以及为什么说比消费互联网低调的它会上位成为新的资本宠儿。
01、经济重心,已经易位
产业互联网成为新焦点这件事,是个定局。这不是由产业互联网说了算的,也不是哪家公司说了算,而是在中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下,天降大任,非如此不可。
先来看黄奇帆给产业互联网下的定义:
所谓产业互联网,就是利用数字技术把产业各要素、各环节全部数字化、网络化,推动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进而形成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体系。
在这个定义里,有个很重要的字眼:“新”。新的产业协作,新的资源配置,新的价值创造体系。其实定义的前半部分,也是一个“新”字:新的数字技术,带来新的业务流程、生产方式,最后实现新的价值创造体系。
如何理解这里的“新”?我们不妨从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对比入手。
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一个“上半场”,一个“下半场”,明显的区别之一,是一个针对C端,一个针对B端。
但这个区分方式比较浅显,无法揭示出两者更深层次的差异。所以我们需要引进另一组词汇:
消费互联网,主要服务于需求侧;产业互联网,则是服务于供给侧。
看起来,“需求侧”和“供给侧”只是把“C端”和“B端”换了个说法,但其实有本质的区别。
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靠需求侧来拉动。例如我们常说的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需求侧是*的主力。
消费互联网,正是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起来的。在消费互联网时代,借助人口红利,大家主要是从“增量”中获取收益,也就是蛋糕越做越大。
所以消费互联网在很多时候,需要“烧钱”和“短平快”。
用“烧钱”换取流量,用“短平快”抢占先机。一旦发现新市场,不管是人是猪,先站到风口上再说。
增量总有放缓的时候。
近些年来劳动力、资源、土地等要素成本都在上涨,再加上政府对生态保护与清洁能源的高度重视,过去低要素成本和高投资驱动的方式,难以为继了。
大家关注的焦点,变成了如何做好存量市场,以及如何应对转型升级的挑战。
这也是为什么,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连续成为“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的主线。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之路上,没有刹车踏板。
2013年,德国提出“工业4.0”,两年后,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劳动密集型工厂向越南、印度等国转移已成大势。不光是苹果、三星等国外企业,中国企业也在将很多低附加值的行业逐步向国外转移。
转移之后,中国需要留下价值更高的部分。这正是产业互联网所要承接的使命——带来生产方式的革新。
以智能汽车为例,自动驾驶算法想要达到人类驾驶员水平,至少需要累计177亿公里的驾驶数据来完善算法,这意味着必须在实验室里完成大量数字模拟。
以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为底层技术的产业互联网,是中国未来竞逐高端制造的一张必备门票。
根据觅途咨询《2021中国产业互联网白皮书》,广义的产业互联网涵盖了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B2B电商等众多范畴。
总结一下就是:
*,就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需求侧转向了供给侧。
第二,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企业必须开始学习新的“玩法”。
02、降本增效,数字生态
数据就是新时代的水和电,是一切生产的基础资源。
但原始数据本身无法发挥任何价值。大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都会流失,或被锁进保险柜里,成为一堆堆无意义的断烂朝报。
数据只有经过收集、分析和处理后,才能生成数字经济,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换言之,流动的数据可以改变世界。这正是产业互联网的价值所在:不断积累、流通和分析数据,把原有的商业模式通过数字化增效,实现优化赋能,生态改变。
以三一重工的智能工厂为例。
在三一重工18号工厂内,每台下线的泵车都会搭载一个SYMC控制器,用于连接设备上50个至200多个传感器。
这套装备就像戴在我们身上的运动手表,把泵车运作中的所有数据——位置、运动轨迹、油压、转速等——都记录下来。
48万台设备一共给三一重工积累了上千亿条运行数据。这些数据被收集整理,实时更新在18号厂房里的ECC大屏上。
三一重工基于树根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创立的“工程机械指数” 图源:新华社
通过数字化的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18 号工厂主要产品泵车下线时间缩短了98%,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成为全球重工行业首家“灯塔工厂”。
B2B电商是产业互联网中另一个降本增效的重要场域。
我们可以通过消费互联网中一个典型的案例——Uber、滴滴等出租车平台——来理解B2B电商的价值。
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乘客不了解周围的出租车情况,只能傻等,司机不了解周围的乘车需求,只能苦寻。
而新型的出租车APP将司机信息和乘客需求全部整合在平台上,基于数据和算法,自动匹配供需。数据和算法给了供需双方及时、有用的信息,并推荐*匹配方案,供乘客和司机进行决策,达到效率*化。
产业互联网中降本增效的一个典型例子,是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 用户直连制造)模式——消费者跳过了经销商、品牌商等所有中间环节,直接面对制造商,进行个性化定制。
C2M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举个例子:特斯拉就是一种C2M。在购买特斯拉汽车的时候,客户可以直接通过定制工具,选择车辆的各种详细配置。
那么,C2M怎么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以美的为例:
2016年起,美的开始实行C2M模式,从原来的“以产定销”转变为“以销定产”:在客户下单后才开始按需准备原材料、制造成品。
这种模式下,美的的生产销售周期压缩到了9天,快速的物流周转解决了库存问题,最典型的例子是将洗衣机仓库面积从120万平方米缩减到了10万平方米;
另一个好处,则是增强了美的的现金流能力,按照美的自己的说法,通过C2M模式,美的已经把现金周转周期,做到了负七天。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中,产业互联网带来了产业生态的改变。
如果说过去一个产业的生态往往由硬件厂商来主导,那么在未来,软件、算法提供者将越来越掌握生态主导权。
在产业互联网生态中,近年来已经衍生出越来越多的软件和算法公司。这两年,随着消费互联网降温,不少投资人开始对SaaS软件公司青眼有加,也是“软”公司逐步展现“硬”实力的一个体现。
对于BATH们来说,在提供云计算等服务的同时,正在布局世界级体量的数据中心:阿里已建设5座超级数据中心;腾讯投产的贵安七星数据中心,是*个特高等级数据中心,可以防御相应级别核武器的攻击。
贵州省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 图源:新华网
在未来,软件、算法公司将为其所服务的产业生态带来更多可能性,乃至倒逼硬件技术的发展。
同样的逻辑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原本“务虚”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开始有胆量进军汽车领域。
2020年底,阿里联合上汽打造“智己”;
2021年1月,百度宣布与吉利共同造车;
2021年11月,腾讯发布自动驾驶云平台,用于服务车企。
不过说来尴尬,产业互联网虽然已布局多年,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完全跑通。好比一座规划了几千万人口的城市,还在建设当中,所以人们一方面在欣赏它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谁也没完整体验过在这座城市生活是种什么感受。
03、玩法不同,理性平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是互联网,应用在供给侧和应用在需求侧,可谓天差地别。与消费互联网喜欢造神、喜欢给自己上滤镜不同,产业互联网更加理性与平实。
产业互联网会复刻消费互联网的辉煌吗?答案是“否”,不是说产业互联网没有潜力,而是产业互联网的玩法套路,和消费互联网完全不是一个逻辑。
以B2B电商为例。
如上文提到的,消费互联网平台,前期往往要靠短平快的节奏,“烧钱”来烧出一个规模化生态来。越大的平台越不“挑食”,海纳百川,各种用户都吸引进来。
所以像京东、淘宝这样的平台,什么都卖。作为最下游部分,接触消费者的一端,平台的核心价值,是其流通属性。
而B2B业务中,供需双方都是B端企业,企业的购买决策流程,其复杂度,以及其所遵循的原则,与个体消费者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面向企业端的服务,其专业度上的要求,也与消费互联网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对于消费互联网平台来说,卖儿童积木和卖无人机,可以用相似的运营策略,但在B2B电商平台,如何服务好二者各自产业链中的上中下游企业,思路完全不同。“隔行如隔山”,垂直领域间的差异化,在产业互联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也正因为上面两个原因,产业互联网用烧钱模式,几乎可以说毫无意义。相反,做好产业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把特定的产业链吃透做深。
而由于面向B端企业的平台服务很难通过规模化来盈利,B2B电商也就需要自我进化,用专业能力来创造价值。例如通过提供工业设计软件的辅助插件和产品模型数据库,让下游客户更方便、准确地把产品需求传递给上游供应商采购系统。
类似的专业服务真正体现了一家B2B平台的核心价值,对于整合整个产业链资源,促进产业升级,也将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结一下:消费互联网,是先要做大,然后做深;产业互联网,则是必须做深,才有可能做大。
所以说,产业互联网固然值得期待,但如果像期待消费互联网那种“一夜暴富”一样期待产业互联网,恐怕所有人的幻想都要落空。长坡厚雪、细水流长,才是“产业互联网”这五个字的题中之意。
04、结语
产业互联网拼到最后,拼的是技术和专业能力这种“硬实力”。
像当年蒸汽机带来工业革命、计算机带来信息革命一样,技术革新是带来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根本动力,对于产业互联网来说,这个根本动力就是数字技术。
正如关于产业互联网那句名言:“数据将成为生产资料,计算是生产力。”
而伴随着企业数字化、网络化,产业互联网说到底,是带来一种新的价值创造体系,或者换个说法:全新的范式。
它建立了一个新的场域,而入场后怎么“玩”,就看入场的企业如何开发了。
正如在消费互联网框架之下,出现了淘宝、拼多多、抖音等各种模式一样,在产业互联网的范式之下,未来的想象空间,会有多大呢?
根据觅途咨询《2021中国产业互联网白皮书》,到2030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 12.22 万亿元。
对于12.22万亿的市场来说,目前特斯拉的“定制化”创新、各类B2B电商,也只能算是牛刀小试。
今天的产业互联网就像一座仍在规划扩建中的城市,我们置身其中,很难把握它的全貌。它既处于技术准备阶段,又处在谁都想来蹭下热度的时髦期。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不断扩张的形态属于未来。
未来是无限的。
参考资料:
1.2021中国产业互联网白皮书 觅途咨询
2.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 信通院
3.致胜产业互联网经济 IBM
5.盘点腾讯3次重大架构调整:重点调了什么?全天候科技
6.上海纺织业的数字化“飞梭”,让每件新设计的服装都能找到最匹配的织布机 网易
7.美的数字化转型:历经9年,“烧掉”120亿,都做了些什么?工业互联说
8.创投圈为何不愿再提B2B?老徐谈工业品电商
9.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中国政府网
10.工程机械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典范 —三一重工国信证券
11.卫哲:产业互联网的三种模式与三个口诀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立方知造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