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互联网招聘酝酿新故事

故事到此并未结束,今年以来,赶集直招、脉脉又将直播招聘、先看点评再求职等新概念搬上舞台。这会给互联网招聘带来新希望吗?
2022-03-11 13:28 · 雷达财经 张凯旌

又到了地铁站、公交站牌、写字楼被在线招聘网站的广告“轰炸”的时间。

数据也揭示了相似的现象。财报显示,2019-2021年历年的一季度,BOSS直聘的销售费用率都是年内最高,这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所谓“招聘淡旺季”的说法。刚刚过去的冬奥会期间,还有报道称仅北京望京地铁站就同时存在BOSS直聘、智联招聘、猎聘、前程无忧和脉脉五家平台的广告。

不过,在线招聘火热的同时,套路也伴随始终。去年的315晚会就曝光了智联招聘、猎聘和前程无忧三家平台的个人简历泄露问题;今年一起“血奴案”又让58同城身处风口浪尖,虽然后来案情出现反转,柬埔寨警方认定该案纯属编造,但却无法掩盖58同城虚假招聘泛滥的事实。仅2月下旬,黑猫投诉中就有多位网友对此进行控诉。

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招聘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迭代,但结果都难言顺利。资本市场上,智联招聘、58同城、前程无忧先后完成私有化,在行业人士看来,估值不高是重要原因。

但故事到此并未结束,今年以来,赶集直招、脉脉又将直播招聘、先看点评再求职等新概念搬上舞台。这会给互联网招聘带来新希望吗?

“人资服务*股”缘何选择私有化?

前程无忧,曾是最早在美股上市的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

21世纪初,中国互联网行业方兴未艾,而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则在看到了彼时全球*的在线招聘商Monster的发展机遇后,纷纷效仿其商业模式,将人才市场中的场景搬到了线上。

其中,前程无忧由香港人甄荣辉创办,在创业前,甄荣辉是贝恩国际策略顾问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以及合伙人之一。时代的红利,让前程无忧的营收在1999至2002的三年间增长了25倍。

此后,中国互联网招聘市场几经变革,前程无忧的股价也经历了大起大落,从2009年时*仅3美元出头,一度攀升至2018年超114美元。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按营收计,前程无忧在中国网络招聘行业中的市场份额达34.2%,稳居*,几乎是第二名BOSS直聘的两倍。

即便如此,前程无忧还是迎来了退市的命运。2021年6月,公司曾抛出每股79.05美元私有化的方案,对应的股权价值约为53亿美元;然而本应于2021年下半年完成的协议却意外延期,直至2022年3月初才最终落地。

不仅如此,根据前程无忧最新的公告,修订后与Garnet Faith Limited的合并协议,每ADS的收购价格将从79.05美元降至61.00美元,降幅29.51%,对应公司的股权价值也降至43亿美元。预计该笔私有化交易将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

雷达财经梳理发现,前程无忧私有化背后,也反映了公司对目前市场形势的判断。

首先,公司的业绩增长遇到了不小的瓶颈。2010-2018年,前程无忧营收的同比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11%以上,甚至有四年超过了20%,但2019年,这个数字却骤降至5.77%,相对应的净利润也出现了腰斩的情况。

从财报上来看,前程无忧的收入主要由在线招聘服务和其他人力资源相关收入两部分组成,其中前者于2018-2020年在营收中的占比分别为64.3%、61.8%和58.2%。

具体而言,在线招聘服务收入主要来自公司向雇主收取的费用,包括在网站和App中投放招聘和广告、从简历数据库下载信息、关键字购买等在线营销服务等。而自2018年开始,前程无忧服务的雇主数量就逐年减少,两年间下降了约四分之一。

对此,公司曾在财报中将其归因为宏观经济状况的疲软。2020年,受疫情影响,大量中小型企业倒闭,诸多巨头公司也采取了削减人员、人力资源相关服务支出的方式“过冬”,这对前程无忧产生了较大影响。

前程无忧也曾尝试通过更激进的营销手段抢夺市场。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市场、销售和管理费用达16.87亿元,同比增长44.42%,甚至高于此前每一整年的支出。但结果是同期净利润同比下降65.11%。

其次,目前监管对于在线招聘市场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2021年11月时前程无忧就在公告中称,延迟私有化与监管政策变化有关。

2016年后,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对互联网平台,特别是涉及到大量用户隐私数据管理的平台的监管力度有所加强。2021年7月国家审核期间,BOSS直聘一度被停止新用户注册。而2021年曾被315晚会点名的前程无忧,想要应对最新的监管力度并不会轻松。

事实上,这也是前程无忧成本持续走高的原因之一。有在线招聘行业从业者指出,目前在线招聘平台普遍采用系统审核叠加人工审核的方式,想要减少虚假招聘等错漏的情况,堆人力几乎是必须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前程无忧对资本的吸引力急速下滑。目前其市值尚不足38亿美元,相较*时期出现腰斩。

在行业人士看来,私有化有利于帮助其摆脱在海外市场被低估、融资能力削弱等状况,从而更好地整合行业资源、提升内在价值。

历经二十余年摸爬滚打,行业仍存顽疾待解

雷达财经注意到,前程无忧遇到的问题,在整个招聘行业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2003年,中国青年报曾采访过*批拥抱在线招聘的HR,其中就有HR吐槽:“简历收了一大堆,信箱常常爆满,但大部分与职位要求明显不符。譬如明确要求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结果大部分简历都是应届生。”

自彼时至今,在线招聘行业经历了前程、智联、中华英才“三国杀”、社交招聘、垂直招聘等多个时代,也涌现出拉勾网、BOSS直聘等风格迥异的公司,但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仍未得到彻底解决。

有观点认为,找工作决策,其实是人与老板,人的技能与岗位,人的期待与发展空间,人的时机与公司的时机这4项因素的匹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招聘本身的复杂和多样性。

这样一门生意,仅靠提供职位发布与展示、简历下载这些服务,并不能让用户收获差异化的体验。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愈发激烈,平台只能靠广告来提升知名度,从而吸引企业和求职者。

早在2006年,中华英才网与智联招聘就曾为占领地铁和电视台广告豪掷上亿元资金。同年,前程无忧也砸了2亿元。

后来,广告大战演变为了代言人之争。58同城和杨幂、BOSS直聘和“神奇女侠”盖尔加朵、猎聘和李易峰、智联招聘和高晓松、斗米和岳云鹏,都曾擦出火花,与此同时,企业也耗费了不菲的资金。2020年,BOSS直聘、前程无忧和猎聘网的销售费用合计近34亿元。

而类似的“战争”,会一直打下去。华西证券在研报中提到,在线招聘身处赛道具备低频、刚需两大特征。这意味着企业要保证持续“拉新”,满足各种岗位需求。

行业人士指出,虽然在线招聘的商业模式经过迭代后匹配效率有所提升,但本质上还是以“卖广告+服务”为主流。而当招聘网站化身为以流量驱动的生意时,平台中的信息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鱼龙混杂的状况,虚假信息也就随之而来。

58同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一家靠广告费和会员费生存的网站,其口碑已经因虚假信息受到了相当恶劣的影响。仅在2018年,58同城就被监管部门点名、约谈十余次,其中北京就约谈过三次。各地约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信息及违背诚信。

除此之外,雷达财经调查发现,招聘网站背后存在多条灰色产业链,有卖家提供营业执照生成器、各招聘平台不同等级账号等方便买家进行招聘,买家得到账号后,还可通过招聘代发等途径散布大量虚假信息进行诈骗,亦或是在获取简历后将其中的求职者信息进行倒卖、推销等活动。

2021年的央视“3.15晚会”上还提到,只需要支付7元,就可以买到一份智联招聘上最新的求职者简历。简历内容详尽,求职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经历、教育经历等信息一应俱全。卖家甚至还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对简历按照年龄、地域、毕业院校等信息进行精准筛选。

新模式能带来新气象吗?

为了破除行业固有的顽疾,后发的新型互联网招聘平台也想过不少办法。

2014年,主打“直聊”模式的BOSS直聘上线,适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一批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而BOSS直聘也借助这波红利成功从竞争激烈的在线招聘市场中突围,目前成为了行业内仅有的两家上市公司之一。

不过,BOSS直聘为行业带来的更深远意义,还是在于招聘网站移动化,以及技术驱动下的算法推荐和人才匹配上。2019年,几乎所有的在线招聘公司都完成了移动化的转变,直聊的模式,也提升了沟通的效率。

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BOSS直聘App平均MAU为2882万,是业内最高,同行们均不足2000万。同时C端的留存也吸引了B端的付费,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12个月,BOSS直聘付费企业客户总数达到400万,同比增长110.5%。

但BOSS直聘也难以避免互联网招聘营销费用高企的宿命。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而减亏的最重要原因在于成本的控制。这一季公司营销成本环比下降了64%。

另外,BOSS利润上涨的背后,或也隐含着对企业的“压榨”。有报道称,一家创业公司的HR曾抱怨,BOSS直聘包括发布岗位、群发消息、搜索曝光、App聊天等在内的各项服务全部需要收费,自己把所有功能都开一遍就花了3000元,很多功能还只有1个月的有效期,相比之下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的年费也不过3600元。

直聊过后,还出现了直播招聘。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招聘求职向线上转移的趋势愈发明显,“直播带岗”一度获得了良好的招聘效果。今年的春招季,猎聘网、智联招聘、58同城旗下的赶集直招,都将直播招聘纳入宣传中。

“直播招聘能够完成一对多的批量招聘需求,提高传统招聘中的效率;并且直播的透明化可以有效地阻断‘黑产’的侵扰。”一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行业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被外界称为“互联网大厂茶水间”的脉脉还称要做职场的“大众点评”,旨在通过“点评内容+榜单聚合+职位”的方式,帮助求职者找到优质工作,优化互联网人才市场的供需匹配。

但无论是哪种概念,是否能成为长期存在的商业模式仍有待时间的验证。有媒体从业者曾指出,一个没有通过脉脉身份认证的账号,依然可以发表公司点评,且通过审核后还出现在了该公司的评分页面。同时,脉脉还存在社区谣言和水军刷评等问题。对此,脉脉创始人兼CEO林凡回应称,只有认证才能点评的功能将上线。

对于新模式带来的更多影响,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雷达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