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首页 产业 ai 正文

用AI算法种草莓,现在的果农有多性感?

现代科技的注入,不仅让大家实现草莓、车厘子的自由,也正在让“回家务农”变成一件时尚又性感的事儿。
2022-04-04 10:23 · Vista氢商业 佳丽

又到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人与自然碰撞交汇的好季节,前两天某大学的草坪上就出现牛在闹、人在笑的温馨场景,标题配的是“谁的毕业论文在乱跑啊?”

视频勾起评论区不少农大毕业生的回忆,“想起自己的实验样本被师弟吃掉的日子”。

最高阶的吃货,在农业大学的实验室。

想起我大学时经常去逛隔壁的华中农大的经历:看着路边结满诱人果实的橘子树口水快掉下来,保安大爷及时制止说这是科研样本,重点保护;

华农的同学说研究富硒西瓜的师姐经常分享她的实验成果;

临走前还建议我一定要去学校的周边商店买点吃的,都是各大学院的教授大佬倾心打造。带了两瓶自产蜂蜜当伴手礼吃着确实安心,感叹这应该是知识的甜蜜吧。

技术型吃货的进击

最近几年,一匹叫“高校研发食品”的黑马艳压花里胡哨的新消费品牌。

他们的统一特点是:由农业大学或者农科院自研自产,包装平平无奇甚至带着泥土的芬芳,品牌听起来像山寨,不打广告也不搞营销,朴实的价格里带着知识的厚重。

作为明星同款在综艺节目露脸,比如周笔畅的早餐里出现了中国农科院的燕麦片,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被精致girl安利成了减脂神器。

高校自研食物最早只是对内销售或者食堂*,大概在2005年,不少高校开始开展副业开网店,如今入局早的玩家早已打出品牌号召力。中国农科院世壮官方店已经有14.3万的粉丝,招牌燕麦片月销2万。

农科院搞副业获得了如此广阔的商业前景,主要是这些产品的确满足了它作为食物的本质:好吃、安全还有营养,周身散发科学的光辉。

技术壁垒构成了高校自研食品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打造口碑的天然优势。

已经开出10多家连锁店,卖出几百万只烧鸡的“南京农大黄教授烧鸡”,背后凝结着南农教授们的学术结晶,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烧鸡加工技艺的南农,就已经把这种美食卖出校园了。

由新疆石河子大学选送的神内胡萝卜汁也被安利到全国闻名。胡萝卜是国家绿色食品种植基地的,采用细胞破壁技术释放胡萝卜营养。

山西省农科院2名博士、14名研究生,花费7年时间杂交选育出了“乌粒金花青甜玉米”,富含花青素所以长得乌黑,8块钱一根并不便宜,但目前也是最抢手的农产品之一。

高校搞副业走红,背后其实是现代科技在农产品上的应用正在被更多人接受、追捧。

被黑科技制造出来的“超级水果”越来越多,去年ins上走红了一款“梦幻粉菠萝”,是由世界知名农业公司Del Monte花了超过15年研发培育而成。这家公司从2005 年开始就致力于研发“与众不同颜色的菠萝”。

梦幻粉色菠萝的原理就是基于基因编辑技术,把菠萝里的番茄红素保留下来,于是就成了风靡互联网界的高颜值网红。

另外一家的Oishii的纽约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把日本草莓种子和室内农场理念跟美国农业技术结合,用所谓“自动化的机器人管理员+人类农夫+蜜蜂工人”的未来技术种草莓,在室内用技术模拟原产地的自然环境,完全室内种植,号称打造“草莓界的特斯拉”。

同样的场景在中国也出现过,在云南昆明的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自动化温室里,科学家正在利用Ai和算法,远程种出高质量草莓。

拼多多,农业黑科技超级玩家

专注农业科技公司不少,但痴迷于农业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多。用AI种草莓的科幻片场景就是由拼多多一手主导的“挑战赛”。

最近几年,拼多多一直致力于为全球从事科技农业的年轻人提供一个产研结合的平台。去年拼多多举办了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召集全球青年科学家和*农业人士,设置一场人机竞赛,考验科学家们如何用代码远程种出好吃、保质的草莓。

一支叫AiCU的队伍7人全程都在荷兰远程参赛,队员全部来自电子工程、数学等跟农业没有直接联系的领域,在比赛前完全没有种植草莓的经验,却凭借模型和算法获得第三名。

最终4支AI队的果实数量均值超过了人工种植的175%以上,算法实现了在高原气候环境下种草莓的愿望,并将云南草莓产季提高了20天以上。

其中一支叫“智多莓”的团队拿到亚军,比赛结束后把农业数字化管理的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帮助云南当地村庄设计了自动化施肥和种植决策系统,预计可以服务周边100亩组左右的草莓园。

昆明滇池旁的草莓大棚

获得了AI 组冠军的 CyberFarmer·HortiGraph 联队,在比赛过程中建立了一个草莓知识库。比赛结束后,他们计划把数据库向全国草莓种植户开放,使小农户也可以获得*专家的种植经验。

今年的农研科技大赛主题则是用AI培育番茄,研究如何帮助农人实现“一键种植”。相比传统种番茄的方法,AI栽培的成本更低、病虫害更少、产量更大、品质也更有保障。

“平均一亩地可以省去80个工人,按照一个工人100元算,就可以节约8000元成本。”

除了为年轻科学家们提供舞台,拼多多还支持了“农创客”、“农业机器人大赛”这些推动科技创新的大赛,为ideas的碰撞创造空间,推动农业和科技的交融。

除了链接21世纪最贵的人才,拼多多还打下“农地云拼”的基本盘,助力全国上千个农产品优质产区数字化。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都很低,农产品附加值也不高。拼多多的“百亿农研”计划,也是从这个目的出发,将消费端分散的、临时的需求,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归集效应,为产地提供长期稳定的订单。

依托这个集中供给和需求的模式,拼多多平台上订单量过10万的农产品超过了1500种,带动偏远小众的优质水果走红。云南雪莲果、广西百香果、新疆小红杏、大凉山软籽石榴,借助云力量和新科技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新疆小白杏

除此之外,拼多多也在探索用科技改造、升级食物的可能性,比如与新加坡研究机构在植物肉和农残检测方面展开的合作项目。

拼多多董事长兼首席CEO陈磊就曾谈及拼多多对未来食品的探索,“我们刚刚建立了一项研究合作,以量化植物基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由于替代蛋白是可持续饮食中很有前景的组成部分,因此了解它们的影响是有益的。”

除了在农产品专用物流体系方面的持续重投入,拼多多更将助农拓展到上供应链的建设,包括对“一站多能”的助力。

拼多多一直有个愿望,希望通过改革,助力供给侧

人人向往田园牧歌式生活,但现实是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依靠传统手工劳动种植,科技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方式粗,从业者辛苦劳作但却收益不高,年轻人也不断逃离农业,觉得又土又累。

现代科技的注入,不仅让大家实现草莓、车厘子的自由,也正在让“回家务农”变成一件时尚又性感的事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Vista氢商业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