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软件,挣的钱都去哪儿了

即便头戴“国家队”的帽子,但在商言商,难赚钱的原因依旧脱离不了基本的商业逻辑。
2022-06-01 08:08 · 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 嘉荣

“卖一台PC能赚100元,其中英特尔拿去了60元,微软拿去了40元。”一句话道出了国内PC厂商的心酸。柳传志也曾感叹“我们生产一台电脑也就是一把大葱的利润”。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微软和英特尔强强联手搭建起来的“Wintel”联盟,在全球PC产业建立起了铜墙铁壁般的双寡头垄断格局。值得肯定的是,操作系统*和硬件巨头的携手的确造就了曾经PC时代的辉煌。

但操作系统作为一切电子软件运行的平台,深深牵制着国家和民族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和所有系统的安全性。过于依赖国外操作系统无疑成了高悬在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作为十二亿人口的大国,自主操作系统不可不搞,不可慢搞”。199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人民日报》发文,呼吁要建立国产完整的软件产业体系,不能受制于人。

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迫在眉睫,操作系统也掀起了国产化的浪潮。

其中,被誉为“软件国家队”的中国软件与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软件”),背靠中国电子,旗下拥有中标麒麟和银河麒麟两大操作系统。优沃的背景加上愿意大手笔投入研发的态度,自然被看作操作系统国产替代化中的主力军。

市场的幻想神经一度被撩动,2020年7月,中国软件市值曾超500亿元,不过当下已不及200亿。营收成绩十分亮眼,但盈利能力却一直不理想,或许这便是市场对其重估的原因。2021年,中国软件营收103.52亿元,归母净利润却仅7558万元。

即便头戴“国家队”的帽子,但在商言商,难赚钱的原因依旧脱离不了基本的商业逻辑。当前,国产操作系统快速崛起,但距离何时真正实现替代,尚无人能准确给出答案。

大浪淘沙,想扛起操作系统国产化的大旗,既要学会吆喝,也要学会赚钱。

Part.1

软件国家队的盈利焦虑

背靠国内*的国有综合性IT企业集团中国电子,中国软件稳坐G端市场国产操作系统龙头,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和大型央企等机构部门都是其长期的客户群体。

调研机构赛迪顾问在《2020-2021年中国平台软件市场研究年度报告》指出,银河麒麟V10操作系统在桌面、服务器的政府市场中销售额占比*,占有率超过70%。

但背负着“软件中国家队”的期望,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中国软件也需直面当下亟待提高的盈利能力。

在2019年年报中,中国软件曾提出2020年要实现营收100亿元的目标,由于疫情影响项目招标工作,该目标彼时并未达成。2021年,中国软件实现营业收入103.52亿元,延期交上了答卷。

不过看似美丽的成绩背后,却常年有着增收不增利的问题。2018-2021年,中国软件的营收一直处于可观的增长态势,但与此同时,中国软件的净利率却连续三年下滑。2021年,中国软件1.96%的净利率创近四年新低。

中国软件旗下中标软件和天津麒麟两家子公司,分别推出的中标麒麟和银河麒麟两大国产系统,一向被看作最有可能成为国产Wintel的中坚力量。

2019年底,中标麒麟与银河麒麟合并。按理来说,两大力量的整合,本应可将中国软件推上更高一层的台阶,但即便如此,也未能挽救不断下滑的净利率。

2020年目标未达可以用疫情来解释,不过盈利能力长年下滑,恐怕并非外界因素可以做挡箭牌。中国软件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

中国软件三大业务板块分为:自主软件产品、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化业务。当前,三大业务板块均出现营收增长,毛利率却下降的难题。

而侵蚀毛利率的重要原因,则在于营业成本和费用的上升。2021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研发投入费用分别同比增长88.71%、61.73%、486.09%和41.17%。

作为国家级高科技创新企业,若想实现自主可控的技术自由,自然需要投入高昂资金用于研发。

即便最需“不计成本投入”打造的麒麟系统,也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盈利成绩。2021年麒麟软件营收11.34亿元,同比增长85%;归母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长63%。

中信建投曾在2020年一篇研报中指出,中国软件操作系统业务整体净利率38.33%,软件产品规模化销售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高利润释放效应十分显著。

反观母公司中国软件大手笔投入研发和销售,却并未转化成盈利成果。

从中国软件业务构成来看,低毛利率的业务成了主要收入来源。毛利率最高的自主软件产品业务仅贡献15.2%的营收,毛利率*的行业解决方案业务却成了中国软件收入的基本盘,且近几年占比还在不断增大。

若想依靠毛利率仅为8.53%的业务来造血,恐怕困难。在这样的业务构成之下,盈利能力出现瓶颈在所难免。

细究本就不高的利润中,3.41亿元来自含增值税退税、政府补助、政府扶持资金等在内的“其他收益”,占利润总额的148.42%,还有1.16亿元是通过投资取得的收益。若排除两项收益来源,中国软件或并非盈利的状态。

即便高新技术产业的背后离不开高强度的投入,但愿意投入和不考虑回报率,是两码事。当前中国软件在费用不断上涨的同时却没拉动盈利能力,可见资金投入效率低,那么,钱都花在何处了?

Part.2

钱花哪儿了?

中国软件为什么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在大幅上涨的营业费用和成本的背后,钱是否花得高效?

在管理、财务、研发和销售费用上,投入最多的便是研发费用。2021年,中国软件在研发上投入超18亿元,同比增长超四成,占总营收的18.31%。对于研发费用的增长,中国软件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本期重大项目研发投入较多所致。

其中绝大部分的费用支出在了人工费上。2021年,中国软件研发人员数量增加了513位。仅人工费用,就占2021年中国软件研发费的81.7%。而研发人员在中国软件占总人数的比例常年超过50%。

按理来说,在高科技企业中,研发人员自然是宝贵的财富。但从中国软件自身的业务板块来看,营收超八成来自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化业务,前者主要包括软硬件采购和人力成本及外包服务,后者则包括外包服务采购和人力成本。

中国产经在《创新研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例》期刊中,以A股107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为样本,得出结论:尽管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效应,但增强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的确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即便不应忽视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但研发人员投入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却并不显著。

看似卖力加大研发投入,中国软件的业务是否需要这么多的研发人员?研发人员又是否人尽其才?恐怕都需打上个问号。

销售费用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人员的增加,管理费用的增长则来自人员投入及折旧摊销类资产费用增加较多。总的来说,费用支出的极大一部分来自扩张团队导致薪酬的支出。

即便不谈盈利回报,这些投入是否真的提升了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仍值得讨论。

除了在扩张团队上大手笔投入的同时,中国软件在投资上也颇有“不计回报”的架势。

2021年,中国软件年末长期股权投资由上年的4.88亿元增加至8.21亿元,同比增长68.2%。

其中,两亿投资给了上海博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软件持有7%的股份。而博科资讯和中国软件有着同样的难题——由于费用的增长,盈利能力下滑。相比中国软件增收不增利,2017-2020年期间,博科资讯仅2019年盈利,其余年份均为亏损状态。

此外,中国软件于2021年4月投资贵州易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5679万元,持有其7.64%的股权。尽管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易鲸捷开始盈利,但在获得中国软件战略投资后,其因董事举报,陷入偷税漏税、发不出工资以及技术产权“内斗”等风波,真实盈利能力遭到质疑。5月12日,中国软件宣布3.89亿元增资易鲸捷。

几亿元的投资,对净利润仅千万元,且本身投入和盈利增长不成正比的中国软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仅看费用投入类别,研发、销售等,这些钱的确花在了该花的业务领域,却经不起细究。

随着业务的增长,这些钱却没能花在让中国软件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之处。

作为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力量,这样的花钱方式如何支撑得起后续在技术研发上的可持续性,恐怕是中国软件需要思考的问题。

Part.3

系统易成,生态难建

麒麟系统为何名为麒麟?源于其底层采用mach微内核为蓝本,服务层参照的是FreeBSD系统,应用层参考的是Linux,界面则仿照了Windows。跟中国传统神兽——拥有狮头、鹿角、麋身、牛尾的麒麟有相同的特性。

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操作系统是公认被卡脖子最严重的领域之一。而中国软件的麒麟操作系统一直被视作国产操作系统的“可造之材”。

麒麟操作系统的搭建离不开开源系统Linux。这个诞生于1998年的开源系统一直被视作Windows有力的竞争者,不仅免费开源代码,而且性能优越十分稳定,因此目前大多数国产操作系统都是基于此而开发,麒麟系统也不例外。

Linux的出现无疑在Windows系统的垄断下撕开了个口子,而即便Linux并非私有化,没有所有权归属者,但这也同样意味着国产操作系统的根基所有权并未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俄乌战争中,基于Linux内核的桌面PC操作系统Ubuntu的开发商Canonical对俄罗斯的停服,也为国产操作系统对Linux的依赖敲响了警钟。

麒麟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在银河、天河计算机、嫦娥工程等重大工程,但主要服务对象仍集中在党政军企。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检验了麒麟系统的安全性,但若想承担得起Wintel“国产替代化”的使命,只覆盖G端场景远远不够。

中国软件董秘办工作人员曾在接受采访时称,国内市场虽然巨大,但公司目前还没有更多的规划,要先服务好已经产生订单的党政军客户。

但自主的操作系统若想承担起国产替代化的使命,不应当只是运行在特定的G端场景,更需要面对民用市场的考验。

亿欧智库在报告中指出,当前国内桌面操作系统,Windows和macOS仍处于*主导地位。尽管近五年市占率有所下滑,但仍占据超九成的市场份额。

在习惯了Windows和macOS系统的市场,麒麟系统在G端的背景优势能否应用在民用市场上,仍是未知数。

系统易成,生态难建。互联网时代,控制跨操作系统平台的公司才有可能成为新的*。

倪光南院士认为,Wintel联盟的Windows之所以能够垄断操作系统市场,就是因为他们推出了统一的标准,几乎所有的外设、应用程序都能做到即插即用、即装即用。而我国芯片厂商大多各自为政,这样一来排列组合有几十种软硬件方案,很难实现外设和应用程序的兼容。

银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统V10的发布,不仅适配国产主流软硬件产品,更兼容了Android和Windows,在开放程度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过在生态搭建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麒麟Linux官方数据披露,麒麟Linux目前兼容的软件数量(含适配的Windows、安卓、linux软件)和兼容适配的硬件合计约43万款。而截至2021年底,Windows的软硬件合计超过5000万,这意味着麒麟Linux适配数量不足Windows的1%。

本身国内操作系统起步较晚,若想迎头赶上,无疑需要下苦工,但目前中国软件却事倍功半。

即便有过倒下的先行者,当前,国家队、民营科技巨头以及数字化市场上的各类企业,仍然争先恐后为操作系统国产化贡献力量。在实现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的路上,有鲜花满地,却也荆棘遍布。

据中国专业调研机构赛迪顾问统计,在国产操作系统领域,麒麟软件的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稳居2021年中国Linux操作系统市场*。尽管已历经二十余年,国产操作系统羽翼尚未丰满,而打头阵的麒麟操作系统,如何前行,将对整个国产操作系统生态进化方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下国产化的浪潮为国产操作系统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机会是风口,但抓不抓得住,还是要看能力。这考验着操作系统们的研发能力和产业生态建设能力,而硬实力的背后无一不需要长期主义和高昂的投入。

追赶之路自然不好走,不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中国软件作为操作系统国产化的希望之光,更要集中炮火,把钱花在刀刃上。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科技新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