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想去大厂

大多数普通人无法靠天赋取胜,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把努力做到*。然后,把努力变成自己精神中的一部分。
2022-07-25 13:36 · 微信公众号:唐韧 唐韧

当年龄变大以后,即便自己再努力,有时候也敌不过现实的冰冷。

这不 CBA 选秀刚结束么,可能很多人最关注的不是那些大学篮球新星,而是一个 28 岁的叫张梓祎的人。

如果熟悉街头草根篮球的人应该知道他,外号恶鼠,曾经获得多次路人王街头篮球冠军。

高中才开始系统接触篮球,天赋被认为一般,但努力程度超过了大多数人。

他在抖音上有不少粉丝,原本可以靠流量获得更多关注的他选择了停更,拜师前 CBA 国手备战今年选秀。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 CBA 选秀了,可是,最终还是没有球队给他机会。

有人说他打球甲亢,有人说他过于执念,但没人可以忽略他的努力。

说实话,28 岁对于一个想走职业路线的篮球选手来说已经是大龄了。

国内的篮球体制跟 NBA 还是有些区别,一些篮球俱乐部宁愿从自己的青训队里去培养后备选手,也不愿去从社会里挑选人才,即便后者能力再强。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通过篮球改变自己命运的例子,而这样的例子,在 NBA 有很多。

不够市场化,足够封闭,上升通道狭窄。

从街头走向职业,就像野路子出身的产品经理想进大厂,能力、背景、年龄,都会成为门槛。

如果你是 211/985 大学毕业,能力尚可,实习阶段获得大厂工作机会的概率就比普通大学的同学要高。当然,在同等努力的情况下,最终留下来的可能性也更大。

如果你的工作经历横贯多家大厂,在能力尚可的情况下,你获得新机会的概率就会比非大厂的同行更大。

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没能进大厂的人都想过有朝一日能通过大厂履历获得职业上的认可,这种认可不一定是薪资上的,而是源于自己的职业追求。

一种叫草根出身,一种叫正规军,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但这确实反映了一种不争的现实。

那么,可能有人会问,努力还有用么?

恶鼠梓祎已经很努力了,他的努力程度甚至超过很多 CBA 职业球员,但他两次尝试都没能进入这个大厂体系。从草根转正成正规军的路上,依旧困难重重。

但是,努力的作用并不一定完全是通过结果来证明的。

当你身处一个不通过能力去衡量努力的体系内时,努力本身就失去了被公正看待的前提。

就像一些能力很强的产品经理,他们因为没有成功案例、没有大厂光环而被区别对待。

不要觉得这种情况很少,实际上很多。

在这个以结果论英雄的时代,成功案例和背书确实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的评判标准。

在这种标准尺度下,我们可以快速判断一个人到底行不行。

可是,可是,凡事都有例外。

我认识不止一个产品经理,他们能力真的很强,但做的产品并没有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有的是死于市场竞争、有的是死于战略失误、有的是死于行业变革。

而对于这些因素,他们作为个体是很难控制和干预的。

互联网产品竞争的赛道本身就非常狭窄,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市场。任何一款产品的成功都没有*必然,而是由部份必然和偶然的结合。

所以,执着于靠结果证明自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越执着,越痛苦。

我想说,努力还是有用的。因为,这是我们通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个曾经不靠结果进入大厂的人,我知道努力一定是有用的。你对行业的认知、对产品的理解、对做事方法的反思和复盘,都可以成为进入大厂的门票。

当然,你也需要通过外在的方式去输出这些东西,并且想办法让更多人看见。也就是说,要找到自己的放大器。

当我说自己还行的时候,没人相信。但当我持续输出自己对于某一件事的理解、认知、想法、分析、方法时,就一定会有人看到。

恶鼠梓祎的经历其实给了我一些启发,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拿到结果的人,但一定很缺把努力做到极限的人。

这种极限,最终会转化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产生的有效期一定比结果更久。

天赋和努力经常被拿来做对比,前者不可求,后者可获得。

大多数普通人无法靠天赋取胜,那么,我们至少可以把努力做到*。然后,把努力变成自己精神中的一部分。

并且,让这股精神伴随你终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唐韧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