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高校与诺奖擦边而过

在中国高校纷纷对诺奖得主大力引进的推动下,中国距离诞生更多自己的诺奖得主的目标,也势必会更近一步。
2022-10-17 09:52 · 盒饭财经 薛亚萍

2022年的诺奖,虽无国人获奖,却也在中国高校间上演了一场狂欢,“我校荣誉/名誉教授获得诺奖”的消息,被各大高校争相发布。

安东·塞林格(Anton Zeilinger)获得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后发文称“南大名誉教授获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科大相关团队在该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当卡尔·巴里·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获得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时,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站出来发文称“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再获诺贝尔化学奖”“上海交大这位名誉教授,再获‘诺奖’”……

其他高校纷纷站出来发喜报时,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菲利普·迪布韦克(Philip H. Dybvig)有关系的西南财经大学却保持了低调,担任该校金融研究院院长十年的迪布韦克,在去年刚刚卸任。

公开资料显示,迪布韦克出生于1955年,从2008年开始,迪布韦克就在西南财大任教,2010年,担任金融研究院院长,每年都会任教两三个月,直到2021年突然和西南财大解除了合作关系。

迪布韦克获得诺奖是因为他上世纪80年代在治理金融危机上的理论贡献,如果他现在还是西南财大金融研究院院长,那么西南财大就将成为国内*个拥有诺奖经济学得主的高校。

在迪布韦克的个人英文官网主页中,一些和中国相关的信息十分显眼,如2010-2021年,任职西南财大金融研究院院长的这段经历,仅次于他在华盛顿大学任教的经历。而在中国获取的荣誉奖项也占据了他所得奖项的大多数,比如2011年获成都市首届金沙友谊奖、2014年获得四川金峰奖、2014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等。

01、

2006年,受到清华大学和长江商学院的邀请,迪布韦克来到西安参加中国国际金融年会,那也是他*次来到中国大陆。自那之后,迪布韦克经常来北京等高校访问。在迪布韦克的中国履历中有这么一句介绍:曾花大量时间访问中国,对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进行过短期访问。

正是在访问期间,迪布韦克认识了中国学者刘俊,当时刘俊正是西南财大的金融学院院长。通过刘俊,西南财大邀请迪布韦克每年在金融学院待一两个月的时间。2010年,西南财大成立金融研究院,迪布韦克被聘为院长,每年都要在成都工作两个月。

身为院长的迪布韦克,日常工作主要是帮助教师和学生开展研究工作,会给学生举办一些讲座,但是没有日常课程。同时,迪布韦克也会与其他教师合作研究项目,比如他曾和研究金融的秦振江撰写了一篇关于大学捐赠基金管理的论文,这在当时的国内还是新课题。后来,这篇论文受到了美国慈善资产投资管理机构共同基金的邀请参与评奖。

在生活中,迪布韦克也颇为迷恋中国文化“蓄着大胡子且把留着的长发梳成一条辫子,喜欢穿中式对门襟马褂。”这是“西财宁夏校友群”里一位校友对迪布韦克外形的描述。

《红星新闻》也报道称,迪布韦克会下厨做川菜、热衷穿唐装,喜爱太极、推手等。在迪布韦克美国学校的办公室里,墙上悬挂着几幅中国字画,办公桌上还摆放着中国功夫茶。

除了运动,迪布韦克还会演奏传统乐器,如二胡和葫芦丝。但是他曾经自己也承认过,二胡和葫芦丝只是玩玩,他更擅长钢琴,经常在乐队里演凑,有时候是圣路易斯的乐队,有时候会在中国的乐队里演出。

迪布韦克在中国十多年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北京和成都是两个绕不开的城市。2015年在接受《国际交流中心》杂志采访的时候,迪布韦克对自己的中国生活进行了阐述。

迪布韦克的妻子是北京人,并非传言中的成都人。因此,迪布韦克也在北京住了几年。在北京,迪布韦克经常去地坛公园,并且还学会了推手,“很多人排着队和我推手,大家都想和我这个老外玩玩推手”。

而因为工作来到西南财大任教的迪布韦克,也在成都有过一段轻松的生活,他这样描述自己在成都的生活,“在成都天桥下,晚上一些饭馆会在外面摆放桌椅,人们在外面吃烧烤、喝酒、打麻将、打牌……我和朋友拿着吉他,一起唱歌。一些人从另一张桌子过来,和我们一起唱。我早晨8点才回家,这似乎是一种成都的文化,真的很放松”。

02、

和迪布韦克与西南财大的关系类似,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之一的安东·塞林格,与中科大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甚至在塞林格获奖的文章中,还索引了中科大相关团队的成果与贡献。

2016年,塞林格就被聘请为中科大“爱因斯坦讲席教授”。中科大发布的文章中显示,诺贝尔物理奖花落量子信息,“中国科大相关团队在该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中科大官微介绍称,在诺贝尔奖的官方介绍中,大量引用了潘建伟团队的成果与贡献。潘建伟是中科大常务副校长,在奥地利留学期间曾师从塞林格。

在署有塞林格名字的四篇量子通信实验文章中,都有潘建伟的名字,并且均为*作者或第二作者。此外,塞林格还有三篇论文是在“墨子号”发射之后,参考了中国科学家做出的相关工作,“中国团队的工作共提到了7项”。

1983年开始就来华交流的塞林格,不仅是中科大的名誉教授,还是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名誉教授。

南京大学公众号也发文“南大名誉教授获2022诺贝尔物理学奖”,称塞林格2016年被聘为南京大学名誉教授,并作为代表与南京大学签署了《南京大学-奥地利科学院合作备忘录》。

但是西安交大的官微和官网却并未对此事进行宣传。据交大新闻网介绍,塞林格于2019年访问西安交大,当时的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授予了塞林格西安交大名誉教授的称号。截至目前,在西安交大的官网中,搜索不到塞林格的名字。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开宣传“我校荣誉/名誉校长获诺贝尔奖”的高校中,仅是上海的高校就有三所。

比如,上海交通大学发文称“上海交大这位名誉教授,再获‘诺奖’”,介绍中提到,2020年,夏普莱斯受聘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名誉教授。

同济大学也对其进行了宣传,发文称“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再获诺贝尔化学奖”。2017年,夏普莱斯应邀访问同济大学,做客同济大学第51期大师讲坛,也被聘请为同济大学名誉教授,几乎每年都来中国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

华东师范大学也发文称,“这位诺奖得主是华东师大荣誉教授!”不过,和华东师大有关系的不是夏普莱斯,而是另一位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阿兰·阿斯佩(Alain Aspect)。

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10月,阿斯佩就曾受邀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出席“2018年量子技术国际研讨会”,并于2019年获聘华东师大荣誉教授。而更早在2005年,阿斯佩就来到华东师大参加和山西大学一起主办的中法量子光学国际会议。

与其他名誉/荣誉教授不一样的是,苏州大学和夏普莱斯的关系显得更为紧密。夏普莱斯除了是苏州大学的名誉教授之外,还是讲座教授。苏州大学在喜报中称“我校名誉教授、讲座教授K.巴里·夏普莱斯第二次摘取诺贝尔化学奖桂冠。”

苏州大学新闻网介绍称,夏普莱斯自2014年起受聘苏州大学讲座教授,至今已有八个年头。他和苏州大学的结缘始于和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路建美教授之间的学术交流。由其作为首席外籍科学家的科技部“智能纳米环保材料及检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于2016年成功获批。疫情之前,夏普莱斯每年多次来学校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专题讲座和专题研讨课程。

在一众的高校宣传中,天津大学对夏普莱斯的宣传显得低调了许多,在文章标题中并未提及“荣誉/名誉教授”一词,发文“两次来天大,他与师生分享如何实现‘伟大的科学创造’”,称夏普莱斯曾在2008年和2017年两度来到天大,分享在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2008年,夏普莱斯受聘于天津大学名誉教授,直到2017年再次来到天大,仍然是天大的名誉教授。在天津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还有天大校友怀念2008年的交流会,

与天津大学的低调相比,人民人学出版社就显得颇为高调。

在恭贺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Annie Ernaux)获得2022诺贝尔文学奖时,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公众号推文,标题叫做“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获奖!”

公开资料显示,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了埃尔诺的《悠悠岁月》,这部书当时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

03、

实际上,随着中国高校加大对高水平的外籍人才引进,中国高校恭喜名誉/荣誉教授获得诺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比如西安交大曾在2018年恭贺当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威廉·诺德豪斯,诺德豪斯是西安交大的名誉教授。

就在诺贝尔奖公布的这段时间,2005年诺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全职加盟郑州大学的消息也引起了关注。《河南日报》消息,9月22日,郑州大学与巴里·马歇尔签订全职引进协议,将在郑州合作建设“马歇尔国际消化医学研究中心”和“马歇尔国际消化病医院”。

中国高校对诺奖获得者纷纷祝贺的背后,不仅是高校对教育和科研创新的重视,也折射出了中国这些年在引进外籍人才方面的进步。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中国引进外来学者的一大初衷,就是为了“师夷长技”。根据《北京大学学报》发布的一篇《北京大学聘请外籍教师百年回顾》文章,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聘请洋人任教始于19世纪中期,兴起于中国近代新式学堂。

198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引进外国智力以利四化建设的决定》。从此,聘请外籍专家、学者等来华执教、研究交流成为二十年来的引智工程。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1990年中国高校聘请的聘期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和教授1547人,到了2016年,外籍教师人数增长到16948人。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1901-2021年期间,一共有11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历史上首次出现华人获奖者是在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十一位华人获奖者中,目前拥有中国国籍的有三位,分别是杨振宁、莫言、屠呦呦。

在中国高校纷纷对诺奖得主大力引进的推动下,中国距离诞生更多自己的诺奖得主的目标,也势必会更近一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盒饭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