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低代码、中台化,中国ERP迎来产业变局

对中国的ERP而言,在思维和观念背后,需要的是底层技术产品的重新解构和对生态的重新理解和构建,这对应的不单纯是面向客户层面的需求服务,更是对自身企业模型的优化调整。
2022-10-18 16:57 · 产业家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对中国的ERP而言,在思维和观念背后,需要的是底层技术产品的重新解构和对生态的重新理解和构建,这对应的不单纯是面向客户层面的需求服务,更是对自身企业模型的优化调整。

道阻且长。但值得肯定的是,它正在迈出更好的下一步

2014年,Gartner发出一份警告,在报告中它表示,传统的ERP系统正在老化,这些僵化的ERP系统,并且代价昂贵。

回到最原始的问题:什么是ERP?

无论哪个国家、哪种社会制度、哪个行业、哪种生产特点,只要是企业,其所追求的经营管理目标都会奔向同一个目的地,即达到*的客户服务水平,获取*的利润。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充分的利用,并对人员、流程进行合理的分配。

但在企业实际的运作中,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和企业内外的各种矛盾,因此会造成这一基本经营目标经常面临多种障碍和挑战,例如产品更改、机器设备故障、物料短缺或积压、供应商拖期交货等问题。

要知道,在环环相扣的企业工作流程中,即使出现一个问题也会使得整个企业陷入瘫痪。于是,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们在几十年来都在不停的探索和尝试着解决企业这些问题。

于是,ERP(EntERPriseResours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便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其致力于各种管理功能的信息集成,包括质量、设备、分校、运输、工厂管理、数据采集接口等。

换言之,就是适用于企业的一套管理系统通用软件包,它涉及人、财、物、产、供、销、预测、决策等诸方面的管理工作,包括销售、生产、采购、库存、成本管理、财务、质量管理和经营决策等近20个子系统。

这个软件包可以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中,大量、动态、错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收集、准确的分析和处理,对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事先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从而达到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增强企业应变能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ERP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是企业信息化、数字化的基础,它从笨重的本地化部署而来,中间跨过的沟渠有二次开发、低代码集成,一直到现在云上模型。

中国产业数字化征程,对应的也更是一场属于ERP的自我变革之路。

传统ERP,走到拐点

2004年,金蝶和用友各自收购了一个软件工具厂商,从财务管理迈入业务管理,拉开了中国ERP的序幕。

在那个信息化时代,ERP与信息化之间甚至可以画上等号,被称为ERP的黄金年代。然而,另一组数字却是,在过去近十年里,不管是全球还是中国,ERP市场的增速都在逐渐下滑。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的数据,全球ERP市场的同比增速从2010年的4.4%下滑到2017年的2.3%,而中国市场的规模增速也从2012年的29%下滑到2018年的11%。

这与传统ERP本身的短板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尽管ERP代表了先进的企业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典范。但ERP依然存在价格昂贵、实施困难、运维成本高、系统过于庞大、缺乏灵活性等问题。

具体来看,首先ERP不仅在软件、硬件、实施服务的购置费用昂贵,且ERP的升级和维护成本也很高,其总拥有成本(TCO)要比一般的IT系统都要高很多。

其次,由于ERP经常要跑一些复杂的业务流程或处理一些超大的事务,所以常常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性能瓶颈。且ERP大多还是商业套装软件,企业自己的二开能力有限,大部分开发需要依靠厂商,对于业务需求的变化,很难做到快速响应。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围绕ERP的过渡定制化也导致了ERP的臃肿、僵化。

最后是由于ERP实施往往需要高层领导支持,但常常由于支持力度不足,业务部门配合不到位,实施团队不给力,基础数据准备的不完善等,导致项目失败。加之ERP系统体系庞大、配置复杂,没有专业的人才接手,很难让系统用起来且用得好。

不难看出,传统ERP贵、慢、难三个老大难的问题,成为企业上ERP的门槛。这一点,在数据上也有体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日益受到企业的关注并普遍开展起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有近千家企业购买了MRP一IIERP软件。

然而,在所有的ERP系统应用中,按期按预算成功实施实现系统集成的只占10%-2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实现部分集成的只有30%-40%;而失败的却占了50%。

近乎一半的失败率,很难不让人重新审视ERP未来的发展路径。

一个事实是,虽然大型企业是我国ERP行业发展主要动力,但中国大型企业ERP市场已基本饱和,目前大部分大型制造企业的需求以ERP系统的升级或更换为主。

因此未来制造业ERP的市场增长机会将更多来自于成长性企业或者中小微企业,制造业ERP服务或将进一步下沉。换言之,就是布局中小企业客户。加之在数字时代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更为迫切,这也对传统ERP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KA和SMB客户的新要求下,ERP的下一个阶段应该怎么走?

在2020年前后,几个被不断拿出来讨论的方案是:ERP赛道应该是标准化的路径持续,还是基于ERP进行低代码模型的孵化,抑或是用低代码的方式进行ERP的集成?

ERP转向,从软件奔向“ERP+”

在我国ERP软件行业产业链中,ERP厂商处于中游,涉及外资企业SAP、甲骨文等,中资企业用友网络、金蝶国际、浪潮国际等。而产业链的下游则涉及各类行业。

但总体而言,制造业比起其他行业在生产、库存、订单管理方面的需求更为迫切,从而导致了我国ERP软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同时,制造行业也成为了ERP软件市场的主要贡献行业。

相关数据显示,制造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41%。巨大的市场份额,也让该行业的一举一动都对ERP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一个变化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工业4.0时代的到来,制造企业由原来重视内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统一配合转化,开始重视内外部资源的协同。

基于这种变化,制造业ERP的服务范畴也从专注于企业内部的资源协同向企业与其外部产业链间的资源共享及进一步协同延伸。

比如位于广东东莞的一家服装制造企业,在去年提出的智能工厂概念,消费者可以把量裁的数据放在网上下单,那么这个数据就变会成一个产品流转到工厂的生产线上,几天之后,消费者就可以收到量身定制的一件西装,这意味着产品的生产、制造、供应链、数据计算、物配等各个流程全部要进行再造。

新的ERP路径,不仅是要做一个智能工厂,还需要实现连接人、端、数据的构想。

显然,用户需求变了,原来是靠大规模生产标准产品来获取利润的时代,已经变成了单一定制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一款ERP显然不适应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的是一款能够跟上他的需求变化的产品。一款能跟得上需求变化的产品必备特点,轻盈灵活,快速响应变化。

周鸿祎曾提出了硬件免费时代的已然来临。

这种模式下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最终设备厂商要靠什么赚钱?周鸿祎的答案是通过与用户不断的跟他发生关系和互动赚钱。

上个世纪,家电是每个家庭的“奢侈品”,家电厂商都是一锤子买卖,产品从厂商到客户手中,整个买卖过程已经结束,厂商再无其他额外盈利,所以家电厂商最为头疼的事情便是接到消费者的电话,因为这意味着家电需要售后维修,这无疑又增加了一笔额外的成本。

然而这种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当互联网和智能硬件出现的时候,甚至可以到硬件零利润卖给用户。例如,办理宽带送大彩电、充值话费送手机,都成为新的盈利模式。

ERP系统也类似,在过去,交付使用后软件厂商从此销声匿迹,服务商再也无法与企业形成二次合作,提供其他的内容服务。

而如今的后ERP时代是跟着企业发展的,为不同时期的企业管理难题提供帮助。这种持续经营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软件商都是双赢的方式,软件商能持续获得利润,企业则能获得优质的服务。

毋庸置疑,ERP厂商的商业模式已然发生变化,如今企业购买的ERP系统,已经不再是一个软件、工具,更是一种延长客户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服务,

甚至,从企业的营收模型来看,这种模型将会优化企业的利润模型,帮助其完成SaaS中的两个最核心指标:订阅、客户成功。

中台化、低代码化,ERP转型的新路径

数字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ERP提出了一种新的可能——云化。

正如上文所言,过去,企业依赖于标准化的ERP系统所赋予的管理理念,去适配现有的业务流程。然而随着本土企业的发展,管理需求发生变化,传统的ERP功能已无法满足。

想要上线新的功能必须进行产品更换,甚至再次购买实施、运维与咨询服务。对于企业用户来说,流程复杂、成本较高。而云ERP具有升级方便、实施周期短、运维成本低等特点。

企业从初创到成熟,无论管理需求怎么变,都只需要在同一个平台上升级容量即可,无需更换产品与多次实施。

对于企业来说,用*的成本达到近乎一劳永逸的效果,无疑是*的选择。

在这一方面,SAP是先行者,其云业务收入由2012财年的2.7亿欧元增长到2018年的49.93亿欧元,增长了18.5倍。云业务收入占比相应的从不到2%,增长到接近40%。

在ERP转云的漫漫长路上,前有SAP、Oracle,后有用友、金蝶。

具体来看,2019年,大中型企业客户居多的用友选择了停售NC产品,主推NC Cloud——采用私有化部署为主的渐进式转云,通过数据中台的架构服务企业的采购、营销、财务、税务、人力等其他流程。

根据数据显示,NC Cloud 2019年前三季度签约超过150家,确认收入大约7个项目,收入1.09亿,其中公有云收入仅占100万。

再看金蝶,其主攻中小企业市场,转云战略更为大胆,选择了PaaS。即用软件研发平台基于浏览器,完全再现;零安装、零编译、零部署;模型化、组件化、服务化;多租户个性化扩展四大优势满足企业不断迭代的业务流程与管理需求。

相对于传统ERP系统来说,云趋势下的PaaS化及SaaS化的ERP价格更低,更能与中小制造企业的购买力相匹配;同时SaaS化的方案迭代更快,可以更好的应对中小制造企业业务的快速变化,在ERP的云化趋势下,制造业ERP的服务对象进一步下沉。

根据金蝶国际半年报电话会议的披露,截至2019年上半年,云苍穹确认收入1,500万,签约客户28家,公有云部署占比57%,私有云占比43%。

两个厂商基于云战略的布局并不相同,前者以中台化致力于大客户布局私有云,后者以PaaS化致力于中小客户布局公有云。

总体来看,两者虽侧重点不同,但中台解决了企业快速创新的问题;低代码满足了企业敏捷能力的诉求。云化无疑是ERP的优化的“必经之路”。

一个ERP清晰迭代路径清晰可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化转型,上ERP系统是*步,也是最基本的。随着企业做大做强,系统结构和数据的复杂性在增加,建设中台将会成为刚需。

而对于企业的那些特殊需求,企业自然希望以*代价最敏捷的方式予以实现,此时低代码才有用武之地。应该说,ERP、中台、低代码可以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适时接入,解决企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三者共存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换言之,在数字时代,在云化模型下的中台和低代码手段正在成为ERP打赢这场转型“翻身仗”的关键。

但这不是一件易事。

在中国的产业土壤里,重新理解ERP

与信息化时代的流程驱动不同,数字时代下,更注重数据驱动。主要涉及企业管理模式设计、业务流程重组、智能化解决方案设计与管理软件系统的实施应用。

此时的IT咨询将管理思想、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现代IT技术手段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互联网服务领域的咨询服务。其侧重点在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挖掘处理,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呈现更智能、直观、灵活的界面,满足企业多种场景下的业务需求。

通俗来讲,信息时代的咨询顾问更多时候就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服装销售,他手握各种款式的成品服装,在充分了解顾客特征以后,为其推荐适合的款式;此时的咨询顾问有时候扮演的角色也会是一个裁缝,了解客户对服装的尺寸、颜色、款式、布料需求后提供完全满足需要的服饰。

而数字时代的咨询顾问就像是一个服装设计师,在提供服装前,会基于用户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以及资金进行推荐,并且会评估客户对服装的需求是否合理,进而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以及与之匹配的饰品、言论、行为的建议。

可见,ERP软件转型并不只是简单地上云,增加功能、移动连接这么简单,需要设计思维的转变,演进的话要涉及架构、UI等各个方面。一旦调整,牵涉各方利益,成本巨大,这无异于重构。

但事实上,虽然很多传统国产ERP都在努力转型,但基本上都是小修小补,没有动到根本。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设计思维没有真正转变过来,还是工程师思维,功能优先,逻辑复杂,概念晦涩。即使开始考虑简洁美观度,用户体验,但整体没有大的突破。只有真正转到用户思维,重视用户体验,再用专业的技术逻辑去提升软件的整体能力,才有可能转型成功。

还有来自企业自身限制,虽然老的ERP管理软件不太行了,但也还能卖得出去,反正用户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软件可以选择。短期利益面前,大多企业选择妥协。

一些常见的心态是“既然改革也不是迫在眉睫,钱还能赚,跟不上时代就跟不上时代了,以后再改”“现在修修补补,上云上平台,做做样子,客户还买单。深入改革的事,就留给后人吧”。

ERP想要打赢这场“翻身仗”,不仅需要商业模式创新、技术上的革新,更需要考虑理念思维的局限性,比如如何从将业务低代码化,再比如如何将服务转化为产品,以及如何构建新的服务生态。

对中国的ERP而言,在思维和观念背后,需要的是底层技术产品的重新解构和对生态的重新理解和构建,这对应的不单纯是面向客户层面的需求服务,更是对自身企业模型的优化调整。

中国ERP,道阻且长。但值得肯定的是,它正在迈出更好的下一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产业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