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11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于线上举行。思谋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在【新智识演讲】环节中谈论了“关于自己认知的工业4.0的概念”。
以下为演讲全文,由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贾佳亚:大家好,我是贾佳亚,很高兴今天受中国企业家的邀请来给这样一个分享。今天我就趁这个机会谈一谈我自己认知的工业4.0的概念。
为什么会讲这个概念呢?还得从我的历史讲起,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一直以来是作为一个教授,在AI里面做视觉和视觉语言模块的一些前沿探索研究,大概也有20多年的时间了。之间我参加过许多的重大项目,而且还在互联网公司有一些全职的工作经验。
为什么在数年前,我会决定创立思谋科技,并且让思谋科技成为在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一个行业标杆呢?思谋科技又是如何推动新一代的工业4.0?今天我想带着这两个问题再给大家做一些分享。
要说到思谋科技,还得从60多年前讲起。当然在60多年前并不是我出生的年纪,我只想说在60多年前的时候,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人类近代最伟大的一个探索宇宙的计划——阿波罗的登月计划。有一些资料的史实告诉我们,在1963年到1969年期间,在阿波罗计划整个的计划之间,其实它一共生产了大概75台设备。这75台设备看起来好像数字很小,但是它消耗了全世界当时所有产量的集成电路的一半。这个是硬件上,产生了巨大的消耗和巨大的使用量。
在软件层面上,阿波罗计划的代码量是1400人年。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一个非常高质量的代码工程师,他需要花1400年才能完成所有的代码,也就是阿波罗计划的所有代码。而这1400年还包括了不吃不喝连续运转的这样一个实践。所以大家可以想象,这个总耗资是非常之高的,高达255亿美元,相当于当年美国GDP的0.57%。所以说阿波罗这个计划是真下血本。
但是因为这个很下血本的计划,所以说这样惊人的投入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人类历史上探索月球的奇迹。而在阿波罗计划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包括美国本土也再没有人登上过月球。说明这个阿波罗计划是超前于人类几十年的这样一个日程。在科技层面,在我们的这个知识和历史层面。
我今天想说的就是阿波罗登月计划其实发生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前半段时期。第三次的工业革命发生在二战以后,那个时候就开始因为有了计算机的大规模的应用,突然发现人脑其实比不上计算机的这种非常强悍的硬件计算能力。这个过程中间因为计算机的不断的演化、不断的应用,诞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数字化企业,包括当年的IBM、微软和早期的苹果,还有各个行业的隐形冠军,这个都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候发生的。
第三次工业革命或者叫工业3.0结束了吗?其实没有,从二战后到现在,六七十年时间里面,我们一直在持续性的进行这样一个工业革命。这个工业革命带来了非常大的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变化。我们看看当年最出名的登月计算机,举全国之力做的一个登月计算机,内存大概是2-4kb,存储的空间是72kb,处理速度是8万次每秒。相比于今天我们随便任何一个人拿出口袋里的手机,我们这个手机是量产化的、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这样一个手机我们发现,它的内存大家应该可以计算一下,你会发现它的内存是当年的登月计算机的200万倍,存储是它的2000万倍,处理器是它的2亿倍。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假设当年如果登月计划有一个这样的计算机和手机的话,类似于一个手机的话,这个手机可以同时操控1000万台登月的这样一个飞船着陆月球,而且不会出任何差错,这就是计算能力的一个变化。
如果这样一个事情正在发生过程中间,我们还有很有一个意思的比较就是阿波罗当年的内存是手工编织的,它的每一个内存的节点就是一个工人手工用这种金属编织出来的这样一个节点,全球只做了一台。而今天我们看到比它强大2亿倍的iPhone手机,2020年的生产量达到了2.3亿台,而且故障率极低,大规模的生产。这样的一个比较,很直观的比较,全做数字化的比较,其实我们就明白了,人类在过去60年里面,生产工业的复杂度和工业品的精度提升了10亿倍以上。而这些都是因为我们在经历第三次这样一个工业革命或者叫数字革命。
如果我们设想从今天开始,未来50年,我们的工业品的精度和复杂度还要继续提升百倍、千倍、万倍。那工业3.0还能够满足需求吗?现在很多的专家学者,包括我自己认为现在的工业方式是不能够再保证未来的工业这样的精度和复杂度还能提升这么多倍。那就打开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的契机和窗口。这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叫工业4.0。
所以工业4.0我们看看定义是什么?定义工业4.0是以自动化和数字化为基础,加入了物理生产和线上交互,容纳新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和系统,实现新一代的产能提升。这个定义非常的枯燥,而且非常复杂,难以理解。所以我今天在这里给大家做的分享就是为了让大家能看懂这个定义,所以我要用人这个维度来解释这个定义和变革。
前几次我们看到的工业革命,让大量的手工作坊和手工艺人变成了机械加人的生产方式。
人加机械工作的这样一种模式,令到现在的这个生产效率不断的提升,这个过程是不是已经很高级了?确实很高级,相比于中国社会,我们50年前的生产方式和现在的生产方式那简直已经是天壤之别了。但未来50年我们还需要工业品的精度、复杂度实现百倍、千倍、万倍以上的提升的时候,人在这个环节里面就很难再物理性的进入生产环节。这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面有两点的解释,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看到现在我们生产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生活品、消费品,包括我们的房屋、我们的汽车,我们用的电脑、我们的手机、我们的电视,现在非常非常多的这种电器元件的机密程度达到了微米级。什么是微米级呢?1微米就是1‰毫米,还有的元器件密度在芯片这一端是纳米级,纳米级就是1‰微米,就是百万分之一毫米。人在这么小的尺度上的时候,人就工作不了了,人的感知细胞、人的神经细胞已经感知不到这么小的生产的产品了。所以人在这个生产环境中间起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如果把人加入到生产工艺中间,让人还能够跟着机器一起工作,只会阻碍机器工作的能力,这是*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其实工人的生产效率是不会改变的,而工厂的生产效率会继续提升。其实我们未来看到我们工厂的生产效率24乘7,每天24小时的这种连续运转,一周7天不停歇。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不能不眠不休,人有精神,人有生理上的需求,人有生存的需要。所以这一点上来说,工厂未来生产效率还要提升,那人的因素只能会慢慢的减少。
所以从这两方面来看的时候,工业4.0是要干什么事情?它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人的物理化参与生产的过程,替换成人虚拟化的通过网络参与生产,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工人未来只需要操作云端或者网络上的生产系统就可以了。
我想做的事情,思谋科技想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两样,*方面,我们把原来需要人去看、去想、去移动的物理环节,让机器直接快速高效的去看、去想、去移动。
另一件事情我们要创造一个新的系统,让产线上的工人转变成技术管理人员。那这个系统是干什么呢?大家可以认为就是个数字孪生,我们创建一个一模一样的工厂生产环境的线上版本,通过我们的智能系统在网络上面,让工人的这样一些技术工人能够舒适的、高效的在房间里面就能够简单的管理整条物理产线,而不是说让人在物理产线上每天去摸、去看、去想、去听。
所以这两方面的目标实际上都是很难的目标。我们在过去几年里面其实也做了大量的开发、部署,我们交付了数十款的高精度的整机系统,这些系统不仅仅像现有的系统一样能够做、能移动、能够去抓取、能够把生产的运动给实现。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有一个大脑,这样的机器我们认为叫做智慧机器,智慧的机器它能够像人一样的去知道每一个产品的质量、每一个产品生产的环节、每一个产品生产的具体需求。它可以模块化,它可以工厂的整个部署的改变,能够轻松的去把模块的应用可以做得更加完整和更加灵活。
这个是在我们工厂做的事情,同时我们在工厂外面,通过我们创建的一个数字化的工厂、数字孪生工厂,让管理者远程的了解所有的生产细节,并且作出反应和指挥。那这个数字化的工厂实际上你可以想象,过去是不存在的,因为它需要的细节非常之多,工厂里的每一个生产机器的环节它的运作、它的实时化的传导、它的传感器的嵌入,以及于传感器远端和物理端的配合,这些具体的实施和一些技术细节在过去都很难实现。现在正是因为当我们有了深度学习,我们有了AI的技术,我们有了一个叫做数字孪生系统之后,这样一些定制化的开发和处理就能够得到真正的实现了。
我们的智慧型机器其实过去在几年里面,服务了数十家全球500强的制造型企业,而我们的机器还在不断的优化和自我更新,他每天通过我们看到新的数据,学习到新的产品形态,不断去更新和优化自己。
我讲了过去几年我们做的事情,未来10年,其实我们自己也有一个愿景,在我们现有的对于市场化的了解来说,即使是非常高端的机密化产线,它的智能化的部署不超过1%,也就是说有99%的机器是不那么聪明的,它只是人控制的,让它去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而未来思谋科技希望助力超过1000家全球企业,实现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将那没有智能化的99%的部分,我们把它给实现掉。所以我们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希望将工厂的生产精度再提升两个数量级,错误率降低两个数量级,重复性、危险性的劳动减少90%。然后我们还希望把工厂的智慧化的覆盖率提升10倍以上,这个都是我们的目标,未来的10年。
我们相信也只有走这样的路径,也就是实现工厂和工人的完全分离,工厂只有走向了技术化和智慧化,才能真正的走向未来的4.0、工业4.0。而且我们希望走完这条路的时候,整个行业、整个中国、整个全世界的制造业行业都会产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个时候不仅仅是探月,我们能探索整个太阳系,甚至是我们的银河系能走得更远,这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让我们期待一个真正的工业4.0时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