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中国推进Web3的思路,更清晰了

如果说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是直接面向Web3的未来,那么数据交易所则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Web2带入Web3。
2023-01-20 14:45 · 36氪Pro 苏子华 乔芊

关乎企业未来的估值与商业模式。

中国Web3的风向正悄然改变。过去一个月里,一些利好中国Web3的变化接踵而至。

首先,中国NFT市场正在告别“战战兢兢”。

此前,NFT/数字藏品的二级交易在中国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既无法律判定其违规,也没有说不违规。关于NFT二级交易是否合规,没有明确的信号。

然而,自2023年元旦以来,在过去两周多的时间里,几乎每隔一天就有一家“国字号”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宣布启动。比如,中国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大湾区数字文化资产交易平台、广文数字文化资产交易平台、安徽“国版优藏”平台、“穹宇世界”可信流通元宇宙平台等等。

这些平台分布在北京、成都、安徽、广东、广西、天津等地。主要由当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知识产权交易所、省委宣传部、数据交易所或技术交易所等国资机构发起。交易标的物包含但不限于数字藏品、IP版权等。

目前来看,这些交易平台彼此之间呈竞争关系。几乎都处于招募合作机构的阶段,交易规则仍在制定、完善。可以预见,短期内会有更多的区域性、地方性政府机构发起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诞生。

地方政府如此有勇气迈出这一步,其背后有更大的政策红利。“国字号”数字资产交易平台的密集爆发,是在“数据二十条”公布之后。在那之后,也是各省市召开“两会”的时间。此后,Web3、元宇宙发展规划也被写进了各地政府工作报告。

比如,《浙江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3—2025 年)》里指出:“要建设区域性、行业级数据交易平台,探索基于 NFT 的数字资产交易场景建设。”

初略统计,各省市计划在2025年实现的元宇宙产值总和已超万亿。这也意味着,中国迈向“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大大提速了。更重要的,方向变得更清晰了些。

01

NFT告别天价,脱虚向实

“国字号”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密集入场,正值NFT市场的低谷。

过去一年来,NFT交易额持续下滑。海外*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在过去一年里,交易量下滑90%以上。相比于2022年的市场高点,主流项目的价格基本都下降了60-70%。

而另一方面,Alchemy Insights数据显示,过去一年NFT 的API请求增长了 10 倍,更多的开发者正拥抱NFT。

两组数据对比,这意味着,炒作NFT的人少了,以PFP(头像、图片)类为代表的NFT时代正在落幕;同时,更多传统行业开始入场挖掘NFT技术的实用价值。

在一位公链创业者看来,过去的NFT、数字藏品等产品并没有发挥出NFT技术的真正价值,而主要是被人用来投机炒作。

“大多数PFP项目的价值是被哄抬出来的,它们不具备功能性。”资深Web3投资人、Draper Dragon合伙人王岳华告诉36氪,这些PFP类的项目价值非常小,只是寻求一个群体的认可去支持它的价值,价格大幅下滑很正常。

“现在的大多数NFT仍然是一个简单的作品权益或者映射,缺乏足够的应用场景,业务潜力也不深。”王岳华表示,未来的NFT一定是更多的权益组合,让更多实体业务进入NFT领域。

“国字号”数字资产交易平台以捏合交易、收取交易手续费为主要收入来源。从各平台公布的文件看,其目的并不是以赚钱、盈利为主,而是主要承担数字资产交易的交易流程、标准的建设,实现资产数字化、数字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IP全球化流通等作用,同时规避各细分领域二级市场的过度炒作。

无论是元宇宙还是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其目的本质上还是虚实结合,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位数字藏品平台创业者同样感受到这种变化,他对36氪表示,数字藏品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实体。“让数字藏品从收藏这一属性向工具、身份标识、实体权益凭证等更多维度发展。这对整个NFT或者加密市场都有益。能够真正让加密市场一步步脱虚向实。”

02

大方向:打破Web2的割裂,权利还给个人

“数据二十条”公布之后,首先利好的其实是“数据交易所”赛道。各地数据交易所纷纷闻讯而动,比如:上海、深圳数据交易所正式上线运营,广州数据交易所增资至8亿元,河南数据集团成立等等。

实际上,“数据交易所”推进的事情,与Web3密切相关。

Web3追求的是开放、共赢,数据权归个人所有。而过去,企业之间的生态是相互割裂的,互不兼容。2021年,工信部曾提出互联网行业必须“互联互通”,解除互相之间的屏蔽。然而,解除“网址屏蔽”相对容易,但解决彼此间数据的互通则难上加难。

数据流通问题不解决,很难谈得上“将数据权归还个人”。

相比之下,Web3没有Web2的历史包袱。区块链本身就是开源的,Web3应用搭建在区块链上,数据从服务诞生时起就归个人所有,能够自由流通。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数据层面的垄断问题。

问题是,区块链上所积累的用户数据较少。而社交身份、消费喜好、阅读喜好等用户画像的形成,都是靠长时间的用户行为积累而成的。更多的有价值的数据,依旧留存在Web2的世界里,且日益庞大。

如何将Web2变得开放、个人和企业数据流通起来,也正是“数据交易所”将解决的问题。

数据交易所是一个“老概念”。目前,全国各地有近50家左右。在2015年和2020年左右有两次“爆发期”,大量数据交易所成立,但都不尽如人意。那段时期,大多没有搞清楚数据交易的基本制度,也因此阻碍了市场的发展。

此次“数据二十条”规则的明晰,为数据交易机构探索各种数据定价机制提供了基础。里面提到:

公共数据按政府指导定价有偿使用,企业与个人信息数据市场自主定价;

推进非公共数据按市场化方式“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新模式;

创新技术手段,推动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保障个人隐私;

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分置的产权运行机制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此前中国Web3被人诟病的问题,如今得到了解答。

数据交易所的业务不仅仅是做供需撮合,而是要打造一套从规则、流程、技术都健全的信任机制。

这样,也会鼓励政府、企业将更多数据加工成数据产品,放到市场上流通。比如政府将税务、工商、水电煤、能源气象、交通出行等公共数据上架。

例如,在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行情屏幕上,列有产品名称、供方名称、产品类型、数据产品说明书、合规说明书等信息。

数据成为资产,无论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意义非凡。一方面,当更多数据成为数据产品,成为企业资产,对企业的估值方式也会带来极大改变。

另一方面,“用户成为企业发展的受益者”也会变为现实。比如,黄奇帆曾表示,作为拥有大量个人数据的平台,也应当将数据交易收益的20%-30%返还给数据的生产者。且大数据杀熟的现象,会越来越少。

以上,将数据交易所、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数据二十条”综合起来看,Web3与Web2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融合。

如果说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是直接面向Web3的未来,那么数据交易所则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Web2带入Web3。

那个自由、开放的互联网世界正在向我们靠近。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36氪Pro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本文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