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雷军摸着何小鹏过河

雷布斯的战斗宣言确实让人们对小米汽车产生了一点信心,但入局太晚,依旧是外界公认的小米汽车短板。雷军给出的答案或许是,他将带领团队按着战友兼对手小鹏汽车的奋斗经验前进,摸着小鹏过河。
2023-02-03 10:57 · 微信公众号:新立场NewPosition 大D

2014年成立的小鹏汽车团队,迎来了它的第9个年头。假期刚过,原长城汽车高管王凤英出任小鹏汽车总裁的新闻,在圈内搅起了风风雨雨,成了媒体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和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老前辈”小鹏汽车不同,另外一边,何小鹏好兄弟雷军的小米造车,则在2023开年放风时,就被特斯拉的降价打了个措手不及。

小米作为一家2021年才传出风闻要踏足汽车领域的公司,想要从这个尚有红利的行业中分一杯羹着实太难。雷军表示,他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布斯的战斗宣言确实让人们对小米汽车产生了一点信心,但入局太晚,依旧是外界公认的小米汽车短板。雷军给出的答案或许是,他将带领团队按着战友兼对手小鹏汽车的奋斗经验前进,摸着小鹏过河。

01

小鹏摸着石头过河

小鹏汽车确实值得雷军“以史为鉴”,这么多年来,小鹏汽车已经栽过无数的坑。

2021年,小鹏汽车为营销小鹏P5,瞄准了观众群体与小鹏汽车的年轻用户高重合度的《脱口秀大会》,对节目进行了赞助。选角方面小鹏采用了脱口秀演员杨笠,在海报上与其配合进行宣传。然而小鹏汽车的男性用户,与以调侃男性为表演特色的杨笠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矛盾,不少网友及小鹏车主对于这波营销表示不解。

这不是小鹏汽车*次在营销上翻车,也不是最后一次翻车。

一年后的2022年9月,小鹏汽车旗下*SUV车型G9上市。小鹏G9不仅仅是小鹏汽车冲击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的一次尝试,更是寄托着何小鹏把公司拉出亏损泥潭的信心。

在新车发布会上,何小鹏对G9的目标是:接棒保时捷成为新的时代标杆。然而复杂的配置策略,却招来了一片差评,小鹏汽车的股价也应声下跌超10%。两天后,小鹏汽车给出了更加清晰的新版本配置策略,并把一些稍高的配置下放给低配的G9,折算后约等于G9整体降价2-3万元人民币。

新车上市开局失利,让公司高速发展的小鹏汽车越发展露落后的组织架构。

仅2021年,小鹏汽车员工人数就从5千人激增到了1.4万人,激增的员工数目让公司旧有的运作模式执行效率低下。

何小鹏在G9上市一个月后的公司线上全体会上谈到:一位小鹏汽车用户在超充桩充电出现故障后,先后接到了小鹏公司多个部门共14次客服电话。公司各个部门间有着沟通壁垒,各自的权责也无法分清,本是充当产品与用户之间沟通桥梁的营销部门,却让新车上市产生了巨大的用户争议,组织架构调整势在必行。

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因G9上市不顺才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表示这次调整本来应该是在2022年年底,最终提前了两个月。但G9上市暴露出的问题,加速推动了小鹏汽车做出转变。

去年10月,小鹏汽车建立了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和三个产品矩阵组织,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3个平台的负责人直接向他汇报。12月底,有媒体报道小鹏新设立财经平台,意在提升成本费用管控的精细化水平和财务体系的合规能力,同时收回“资金”的管理权限。

组织架构的调整,也带来了人事的变动。除了公司内部调整,何小鹏还引来了外部的助力。

1月30日,原长城汽车原副董事长、总经理高管王凤英出任小鹏汽车总裁,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以及销售体系,向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汇报。

王凤英并非何小鹏收入麾下的*个人才,来自摩根大通的顾宏地,来自一汽大众的李鹏程,来高通自动驾驶业务的负责人吴新宙......为了招揽这些人才,何小鹏放出了不少的高管位置,他们也确实为小鹏公司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但是大批挖高管并放权的举动,自然也有弊端。人才的涌入确实能解决小鹏公司的燃眉之急,为发展奠基,但也正是这种权利的分散,让小鹏早年留下的元老、来自互联网公司的人才、来自传统车企的人才等派系林立山头,无效内卷。

这次出现的王凤英,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小鹏汽车在品牌和营销上的短板,另一方面,则是化身搅动浑水的鲶鱼,对小鹏内部旧有员工派系的冲击。

当小鹏汽车逐步迈向新运作模式之后,何小鹏本人的问题,就成了小鹏公司剩下的*问题。

外界对他的质疑,主要是认为其“不务正业”。组织架构调整后,何小鹏似乎正在有意识收拢权力,想要掌握公司各部门的一线信息,然而何小鹏真的有那么多时间吗?

近年来,何小鹏的精力并不完全集中在汽车上。去年10月份,小鹏汇天的飞行汽车旅航者X2在迪拜完成了首飞,今年拿到了中国的许可飞行证,预计2024年量产。另一边的小鹏鹏行也在广泛搜罗人才,致力于打造智能仿生机器人生态。

多管齐下并不是不可以,马斯克也一直在玩SpaceX,烧钱烧了二十多年。只不过,对于小鹏汽车这么一家仍旧处于亏损状态的公司,把自己的主营业务抓好,才适合去扩展赛道。

小鹏汽车一直都需要何小鹏站出来大刀阔斧开路,只是那些年,行业红利为小鹏汽车带来的利益,把它的弊病遮盖住了而已。

02

小米摸着小鹏过河

1月30日,在王凤英官宣加入小鹏汽车的当天,雷军发布了内部信,宣布将设立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与人力资源委员会。前者负责统筹管理业务战略、规划、预算、执行和日常业务管理;后者负责统筹管理人力资源战略、制定重大人力资源政策和审批重大组织结构调整及高级干部任免。雷军同时担任两大委员会的主任。

雷军称这是小米公司治理史上影响深远的变革,意味着集团治理进入了新的专业化时代,将有助于显著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兼顾业务快速反应和长期体系建设。

吸取小鹏汽车的经验,在矛盾爆发前主动调整组织架构,显然,小米正在“以史为鉴”。

小米摸着小鹏过河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持续多年的优良传统。

2018年7月18日,雷军到访小鹏汽车的广州基地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考察,在量产版G3上雷军进行了试驾,何小鹏坐在副驾驶位亲自讲解。次年,小鹏汽车C轮融资引入了小米集团。据人民网报道,雷军也参与了小鹏汽车的天使轮融资。

何小鹏多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从头到尾都建议雷军造车。但直到2021年,小米踏足汽车领域的事情才算板上钉钉。没人知道这么多年雷军究竟是在纠结,还是在未雨绸缪,总之,小米下定了决心,开始造车。

从手机行业的头部跳到汽车领域,行业的转换,也给小米带来了小鹏汽车有过的困扰。

按照雷军的说法,他几乎是以梭哈的姿态,在汽车领域闯荡。从2021年开始,雷军接连退出重庆小米商业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小米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等多家小米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或董事长职务。

小米官方解释称,雷军是为了造车,才退出了关联公司董事。这一点上,雷军和兼顾小鹏汇天与小鹏鹏行的何小鹏完全不同。

除了自身的变动,雷军为了稳住自己“离开”后的小米基本盘,也对小米的高层人事进行了相应调整。2023年雷军致小米的全员信上,宣布了卢伟冰晋升为集团总裁,王晓雁、屈恒、马骥晋升为集团副总裁。

卢伟冰曾担任金立集团总裁,加入小米后为小米集团副总裁,兼红米 Redmi 品牌总经理,负责 红米 Redmi的品牌打造,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另外三位也都是支撑小米主业务的佼佼者。

这么多年,雷军对小米手机终于舍得“真正的放权”了,但对于小米汽车团队,雷军不会是第二个选择放权的何小鹏,他只想要成为带领成员乘风破浪的*船长。解决难题的事情交给他,同时也不会允许团队中的自己人染指这一宝座。

2022年,小米集团高管刘德的退休传闻,据传就或许与刘德与雷军在造车方面意见不合有关。确保小米在人事调整后趋于稳定,雷军就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在了汽车业务上,成了整个团队的*领导。

不只是雷军在投身造车,整个小米公司的资源,都在向汽车团队倾斜。这是小鹏汽车做不到的事。

2022年12月,小米开始了大规模年底裁员,各个部门裁员力度不一,界面新闻报道个别部门裁员比例达到了75%。虽然汽车部门也被波及,但是在裁员的部门中,只有汽车部门还在对外发放offer。

造车是件烧钱的事情,小米在官宣造车时,宣布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在当前单季度营收还在接连同比下滑时,小米依旧在不断向汽车部门输血,这种情况还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雷军在推特上说,“我们成功的*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造车的成本正在不断走高,蔚来CEO李斌2016年第七届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造车资金储备的门槛是200亿,到了2021年底,他说“现在没有400亿干不了”。

选择造车对雷军和小米来说就是一场豪赌,赌的就是先熬死小米,还是先把小米汽车打成全球前五。

雷军其实是幸运的,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的成功,有部分经验其实完全可以挪用到汽车业务上。

在一片红海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米家的物联网生态完全可以看作就是小米汽车的车联网生态。主打中高端市场的小米与低端市场的红米,以及塑造行业价格标杆的米家产品,让小米拥有了大量的手机+AIoT设备用户。对于小米汽车而言,这是天然的优势。

系能源企业的另一难题是供应链。

2022年3月,小鹏汽车宣布受供应链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小鹏汽车全面涨价1-2万元不等。4月,何小鹏发微博称,如果上海和周边的供应链企业还无法找到动态复工复产的方式,五月份可能中国所有的整车厂都要停工停产。每辆小鹏智能汽车需要5000颗以上的芯片,没有足够且稳定的供应链,对车企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

缺芯片这件事雷军再熟不过了。小米自2018年华为被美国出口管制和经济制裁开始,就通过旗下控股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加速投资了上百家芯片公司。

自宣布造车以来,小米还投资了自动驾驶技术、锂电池、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多类汽车相关技术产业。小米的汽车供应链,似乎已经未雨绸缪,提前打通了脉络。

03

写在最后

2021年决定造车的雷军,和投身小鹏汽车的何小鹏,其实很像。两人都是从一个行业的顶峰,跃向新能源汽车这片广阔新天地。

现在的小米汽车,和当年刚刚建立团队的小鹏汽车也很像,双方都有一样的烦恼。只不过小鹏栽树,小米乘凉,作为“后辈”的小米汽车,可以少走几步弯路。

但路终究是要自己走的,小米汽车必然也会遇到那些明明早就知道,却无法绕过的难关,比如产品定位模糊、产能爬坡慢、销量受阻、智能化水平等等,甚至就连屡次降价的特斯拉都会像大山一样耸立在行业最排头,凝视着雷军能否越过山丘。

雷军本人说自己造车,完全靠着一腔热爱。但小米汽车团队确实是在实打实烧钱,100个亿烧完了,又是100个亿。

在产品上市前一切都是大饼,小米是输是赢,只有等消费者坐到车里的时候才会知道。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立场NewPosition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