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微信矩阵:

180亿美金biotech「走向深渊」,导火索不是临床数据

医药产业环节诸多,不仅对研发速度有要求,更考验临床研究、临床数据分析和申报注册、产业化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事关成败。
2023-05-15 10:27 · 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 文/黄恺

对于biotech来说,影响其预期的关键无疑是“临床数据”。在美股市场,biotech关键管线临床数据的公布就像是“赌石”:要么生,要么死。

当然,医药产业链环节众多,决定biotech生死的也不局限于临床数据。在临床成功之后,产业化、商业化环节仍有关关考验。

即便研发没有拖后腿,但后续某个细节拉胯,也将影响药物的上市节奏。CMC(药品的化学、制造和控制)就是影响药品的研发上市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久前,曾经市值一度接近180亿美金的biotech公司ImmunityBio,就因为CMC问题导致其核心管线上市遇阻。截至目前,ImmunityBio账上现金不足1亿美金,核心管线上市节奏被延后也让其股价经历了一天腰斩的惨境。

ImmunityBio的遭遇,无疑给国内biotech也提了个醒。

01市值一度接近180亿美金

2021年初登陆纳斯达克的ImmunityBio,可谓是明星biotech之一。上市之初,ImmunityBio市值一度接近180亿美金。

这固然与当时疯狂的市场环境有关,但也离不开ImmunityBio足够性感的故事。ImmunityBio主要研发疫苗和创新药,支撑其故事的核心逻辑是“平台”。

你也知道,过去几年,biotech最火的就是“平台”型公司。一旦“平台”技术被验证,意味着公司可以大规模复制成功经验,潜力管线不断。

如下图所示,ImmunityBio就具有诸多技术平台,共同作用于整个免疫反应。基于这些平台,能够研发诸多具备竞争力的管线。

截至目前,ImmunityBio管线数量的确不少。

在治疗管线方面,ImmunityBio表示,目前拥有26项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之中,其中17项处于2 期或3期开发阶段。众多的管线,也覆盖了诸多不治之症,包括膀胱癌、胰腺癌和肺癌。

在疫苗领域的布局也没有落下。ImmunityBio公司拥有核酸技术、腺病毒载体技术、重组蛋白技术等布局,将疫苗领域*竞争力的技术路线一网打尽。基于此,公司布局了新冠疫苗以及艾滋病疫苗。目前,艾滋病疫苗处于1/2期临床阶段。

当然,不管怎么说,真正支撑公司估值的是管线的预期,而不是“平台”。过去几年,众多讲述“平台”故事的biotech因为没能证明自身技术实力,而导致自己股价雪崩。

ImmunityBio提供的则是另一类教训:因此CMC缺陷陷入深渊。

02 因为CMC缺陷坠入深渊

原本,ImmunityBio距离迎来*药物上市只有一步之遥,其Anktiva联合卡介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适应症,有望获得FDA批准上市。

若成功上市,对于ImmunityBio来说,某种程度上会为其注入信心。

早期膀胱癌(非肌层浸润性)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还要接受一年的膀胱灌注药物治疗,通常涉及卡介苗,这可以降低进展和复发的风险。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卡介苗会失去效果,导致疾病复发。悲剧的是,如果卡介苗治疗失败后,选择极为有限,化疗灌注治疗或者是K药,效果差强人意。

若后续手段依然无效,那么患者就要面临切除膀胱的命运,一辈子与尿袋相伴。很显然,这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

而ImmunityBio的N-803是一种靶向IL-15的融合蛋白,可以激活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CD8 T细胞,促进疾病部位的淋巴细胞浸润,来增强免疫反应。

在与卡介苗的联合治疗中,Anktiva也表现出了不错的潜力。

针对160例卡介苗无反应性非肌肉浸润性膀胱癌症患者的联合医疗中,伴有或不伴有乳头状肿瘤(CIS队列)的患者显示了71%的完全缓解率,中位持续时间为24个月。在乳头状肿瘤组中(非CIS队列),1年时的无病率为57%,2年时为48%。

总的来说,很大一部分患者(CIS队列中91%,非CIS队列中95%)能够暂时避免膀胱切除术,并且联合治疗的安全性也不错,没有报告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副作用。

不过,FDA依然最终没有批准Anktiva联合卡介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适应症上市。5月11日,ImmunityBio公布了这一噩耗。

ImmunityBio透露,FDA拒绝批准的原因不是临床数据问题,而是CRO的CMC问题。

CMC全称为Chemical Manufacturing and Control,包括生产工艺、杂质研究、质量研究及稳定性研究等,即药学研究部分。

也就是说,没有倒在临床环节的ImmunityBio,在产业化环节遇到了阻碍。

03 来自ImmunityBio的教训

虽然不是Anktiva的临床疗效或安全性造成上市遇阻,但ImmunityBio股价依然大跌。5月11日,ImmunityBio股价大跌55.14%;5月12日,公司股价再度大跌18.28%。

原因不难理解。虽然CMC问题得到解决后,Anktiva依然能够获得批准,但监管层面的不确定性让市场产生忧虑。

有数据统计,FDA的完整回应函会,将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平均推迟14个月。

而ImmunityBio当下的处境已经非常困难。截至3月31日,ImmunityBio账上现金余额只剩下9126万美金。

在过去的3个月时间,ImmunityBio的现金流净流出额达到了8431万美元。这意味着,在Anktiva上市遇阻的情况下,公司的处境将会变得极为微妙。

无疑,ImmunityBio的遭遇,给所有biotech带来了警示作用。

医药产业环节诸多,不仅对研发速度有要求,更考验临床研究、临床数据分析和申报注册、产业化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事关成败。

就拿CMC环节来说,似乎一直都是biotech的痛。

有数据显示,FDA在2008-2017年期间的完整回应函中,共计提出644个具体问题,其中CMC相关问题最为普遍,共出现125次,占总问题30.4%。而这些问题,又主要集中在biotech身上。

在资本退潮的环境下,biotech能够开枪的次数本就不多。如果因为临床研发方面的问题导致药物上市失败无话可说,但因为CMC等问题延缓上市节奏,最终影响自身发展轨迹,无疑会令人惋惜。

如果绷紧CMC这根弦,问题或可避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